三花聚頂 第二卷︰紫微帝君 第二百零九章︰七殺碑

作者 ︰ 陳觀魚

只看見兩卷古籍之上,一幅圖中,有黑白數子,分布于卷中,非常玄妙。再看另一幅,卻是發現,縱、橫、斜三條線上的三個數字,其和皆等于十五。

想不到,萬萬年之時,便有如此的造詣。

鯤鵬有大機緣,能看得這兩幅古卷,可惜,天資卻是有限,未能領悟到古卷之中的妙義。反而李長安,看得兩幅圖出現之後,靈台瞬間變得清楚透亮。一陣陣天地至理,紛至沓來。這些至理之中,蘊含著天地無窮的奧義。還有無窮的規則。

河圖現,八卦出。

傳說天地初生之時,本沒有八卦。只有河圖一書,人王伏羲得到河圖一書,便創出了八卦。

當然,這只是史書之中的記載,是否真的如此,已無從考究。

八卦不斷旋轉,天地風雷山水澤火,每一個轉動,似乎都在開闢著一個世界。而八卦之八個方位,不斷旋轉,卻有一個宮位,並不旋轉。

八卦出,中宮現。

中宮,位于八卦之中。地水風雷不斷的變化,世間歷經萬千,但萬萬年不變的,卻是那中宮之位。李長安細眼以看,只感覺那中宮之位,似乎對自己有莫大的吸引力。可惜,也許是機緣不到,也許是境界不深,八卦旋轉之後,就此停下。

而兩本古籍,也在此時,隱入于李長安體內,再也沒有出來。

此時的鯤鵬,卻是呆呆的欏在那里,對眼前的一切,簡直不敢相信。

「難道,他真的就是紫微帝君?」

到了此時,鯤鵬也不由得選擇了相信。只是,現在看來,李長安境界太低,還沒有絕對的證據,說明李長安,便是紫微帝君。

「道友機遇連連,想來,是為天地之間,有大氣運之人。我也不為難于你,你便可去得,七殺星宮。」

廉貞星宮對面,就是七殺星宮。

當听得七殺二字,李長安便知道,這位星君,一定不凡。

得鯤鵬之言,李長安楫了楫手,並未將剛才鯤鵬的無禮,記于心中。看得前方的七殺星宮之後,便是一念之間,離開了廉貞星宮。

七殺星宮。

來得七殺星宮,李長安便感覺一股天地之間的殺氣,就此沖了出來。

再看得那建築之宮殿,平白一看,倒也平平無奇。但看得深後,直感覺整個宮殿,便是一個殺字。李長安修道多年,從來就沒有踫到過如此嚴重的殺氣。

七殺者,謀殺、劫殺、故殺、斗殺、誤殺、戲殺、過失殺。

七種殺人之法,合稱為七殺。

而七殺星宮,所給他人表現出來的意思,便是殺盡天下。哪怕是沒有理由,只要殺氣一動,便是生死兩頭。

所以這七殺星,哪是人間一界的七殺,所能概括的得了?

「李兄。」

李長安剛剛來得宮殿,正待要細細的觀看這座大殿。這時,宮殿之中,便走出一位白衣書生。只看得這位書生,大是熱情,見到李長安在此,便是楫著禮,稱其為兄。

「敢問,可是七殺星君?」

李長安有些奇怪,看這位星君的樣子,好像認得自己一樣。可是,在李長安的印像當中,他卻是從來沒見過此人。

「我是七殺星君,但我也是孔宣,我更是徐慕白,李兄,難道不記得我麼?」

「孔宣,徐慕白?」

李長安喃喃自語,好像記得,又好像記不得,隨後說道,「星君抱歉,在下卻是記不得了。」

「哈哈哈,無仿,你我已有千年未見。來,且進入宮中。」

七殺星君一聲大笑,婉著李長安的右手,將其請至宮中。這份神情,沒有半分作假,絕對是老朋友相見時的情形。

「當年與李兄,在太白酒樓,我們喝了一壺美酒,不知李兄可曾記得?」

七殺星君端著酒壺,給兩人倒上。隨後,也知道眼前這位,似乎什麼也記不得了。便接著說道,「當年太白酒樓,有一種美酒,名號醉生夢死。當年與李兄一同品嘗,千百年來過去,卻是一直記得。只是可惜了,我這星宮,倒沒有那種美酒。不過,為了嘗得這份佳釀,我卻在星宮之處,感覺著當年這酒的滋味,慢慢釀造。只是可惜了,那醉生夢死,可能真的是人間難得的美酒,我雖用心無數秘方,也未曾調將了出來。李兄,你說遺不憾遺憾。」

「確實遺憾。」

李長安雖不記得這位孔宣,或是這位徐慕白,到底是何許人也。但七殺星君說的這個故事,卻也令他大感遺憾。

「來,我這酒,雖比不得人間界太白酒樓的醉生夢死,但也是不可多得的好酒,李兄,但且嘗試,不要說我酒不好呀。」

七殺星君今天非常高興,從他的每一句話當中,每一個動作之處,都能看到,他心中那種老友相見,興奮而又ji動的心情。被他所感染,李長安也覺得這位星君,好似就是自己的故人。只不過,自己不記得罷了。

如今且就當做久別重逢的好友,與他個痛飲一翻。

「我說李兄,酒當用品,怎麼可以一口而入呢,平白的浪費了我的美酒。」

七殺星君暗自責怪李長安一句,但這句話听來,卻是好友之間的玩笑,李長安听得是份外舒心。回道,「什麼品酒不品酒,喝酒就圖個痛快。若是擺這麼多功夫,還喝酒做甚?」

「哎,李兄,此言差異,你且听我說。」

「這酒可不是水,入口之時,不用舌頭細細品味,哪能嘗出酒之真味。便如我這壺美酒,不知李兄,可知其意。」

「哈哈,徐兄,剛才這酒一入肚,我便覺得回腸d 。而且,口舌之中,還留下絲絲甜意。這份酒意,便好像君子之風,溫文爾雅,百轉回腸,真個是好酒。」

「剛才李兄一把喝下,我還以為,李兄什麼滋味也沒喝出來。沒想到,李兄對我這酒,點評卻是入木三分。不錯,我這酒,正是君子美酒。」

「好一個君子美酒。」

李長安雖不敢稱自己是為君子,但向來,也很崇拜古時之君子。如今能夠與七殺星君,同飲一壺君子美酒,真是一大快事。說罷,李長安拿起酒杯,對七殺星君說道,「我們便同飲這杯,君子美酒。就算我們不是那君子,飲過此杯,也暫且君子一回。」

「好,我等兩人,便暫且君子一回。」

兩人一喝而入,齊齊大笑,說道,「痛快。」

「沒想到,李兄千年過去,也與當年一樣。」

七殺星君大是開懷,見得李長安,好像便回到當年長安城,與李長安身在太白酒樓時的情形,不禁又在回憶。

「嗯,星君不如說說,當年我是何樣?」

李長安倒想知道,這位七殺星君之故人,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物。

「好,我且就說給你听。」

七殺星君豁的站了出來,便道,「拿筆墨文房四寶。」

不一會兒,有童子,便將筆墨,紙,等一類物件拿來。也未放在桌上,而是將宣紙朝中半空一拋,便直直的掛在空中。

「當年送于李兄一幅字畫,卻是一個半成品,今日,我便再送于你。李兄,不知你要何字。」

「聞得太白詩仙,有大名,而且,其詩,大而磅礡,意境深遠。徐兄,不如寫一個,俠客行。」

「好,好一個俠客行。」

七殺星君念了一聲俠客行,便又說道,「當年李兄,也是要徐某,寫一幅俠客行的。」

說完,手中執筆,便開始寫道。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如果說李長安念出這首俠客行時,是一位古時之書生。那麼,七殺星君,寫得這首俠客行,便好像一位,絕世之殺神。

七殺星君剛剛寫出一句,那紙中的筆劃,便像殺了數千人一般。一橫,一劃,一堅,莫不是有天大的威力。只看見宣紙之處,吳鉤銀光。筆走龍蛇,躍于紙上。

這哪是寫字,分明便是在殺人。

就是站在邊上的李長安,也從這幅字中,感覺到那撲天蓋地的絕世殺氣。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刷,刷,刷,又是一句。

李長安仿佛看到,手中之筆每一次提落,都有一人生死異處。其中之慘烈之狀,令人駭聞。若是普通之人,來得此處。光是紙上的殺氣,便可將此人鎮住。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當時李長安身在天梁星宮之時,念出這句,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大都士兵,便好像看得了一位古時之俠客。而七殺星君,寫得這一句,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其中之勢,一氣呵成。殺人之時,只在一念之間。一句話語,不知殺盡多少人。

這已不能用古時之俠客來形容。

殺,殺,殺……

一時整個七殺星宮,殺氣橫生。

漫天殺氣,瞬間從七殺星君體內,沖了出來。

而後,七殺星君,借著這股殺氣,卻是一下子,便將俠客行寫成。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月兌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最後收筆之時,殺氣一沖。嘩啦,白紙飛至李長安身前。

七殺星君寫完,便將當年與李長安認識之情,向李長安來,爾後,便又說道,「這一次,我卻是沒有再出一點差錯,李兄請看。」

李長安仔細的看起這幅俠客行,只見這首俠客行中的每一個字,都是充滿著無數殺意。

「字是好字,只是殺氣太盛。」

「哦,對了,我卻是忘了,如今的李兄,早不是當年剛下山時的李兄。」

七殺星君,正是孔宣,也就是徐慕白。當年身死,孔宣入得周天之上後,便被紫微帝君,封得了七殺星君。如今見得李長安來得星宮,便感覺見著了當年的好友李長安。

只是,如今的李長安已全然不記得自己是誰。

孔宣不由得一嘆,卻是記得自己的任務,「李兄,我為七殺星君,掌天下殺伐。李兄若是要去得紫微星宮,還得看自己本事。」

「這個自然。」

「好。」

七殺星君,拍著巴掌,大聲叫著好。

心中打定主意,便算李長安多麼像紫微帝君,我也不能留手。若是李兄死于我的手下,恐怕也與紫微無緣。我就算覺得可惜,也沒得辦法。

隨後,七殺星君,不知從哪里,卻是拿出了一把長劍。

一聲大唱,曰,「天生萬物以養人,世人猶怨天不仁。」

不知蝗蠹遍天下,苦盡蒼生盡王臣。

人之生矣有貴賤,貴人長為天恩眷。

人生富貴總由天,草民之窮由天譴。

忽有狂徒夜磨刀,帝星飄搖熒高。

翻天覆地從今始,殺人何須惜手勞。

這首歌曰,名叫,七殺碑,寫的殺氣橫生,似乎天地之間,任何一人,都可以殺得。

七殺星君,一步一唱,每一唱出,殺氣便增加一生。待到,殺人何須惜手勞,之後,便又說了一句,「不忠之人曰可殺。」

說罷,一劍,便向李長安殺去。

這劍,帶著殺滅天下不忠之人的殺氣。只要你不忠,天地聖人之下,皆可殺得。

「我李長安,修道多年,這不忠之字,卻不在我頭上。」

見那劍氣一劃而過,李長安卻並不畏懼。兩手一伸,便是向前一掃,將這斬滅天下不忠的殺氣,掃到別處。

「看來,李兄,並不是個不忠之人。」

七殺星君這道殺氣,便沒殺死李長安,便又唱曰,「不孝之人曰可殺。」

這一劍,帶著天下道德之意。只要你不尊師長,不孝老人,便是個不孝之人。這一劍,便可將不孝之人斬殺。

「我李長安,身在武當十幾年,一直尊師重道,並無不孝。」

說罷,右手還是一拍,便將這道劍氣,拍散。

「看來,李兄,也不是個不孝之人。」

七殺星君連發兩道殺意,皆被李長安破去,七殺星君不怒反喜,又唱曰,「不仁之人曰可殺。」

「仁是儒家之義,非我道家之功。若說不仁,我還真有可能不仁。」

李長安不仁,並不是說李長安是為惡人。只不過,是相對于儒家說的仁字來言。對于某些事情,李長安卻是如天道一般,大公無si,以萬物為芻狗,肯定是不仁的。

「我七殺星君,主天下間情。你就算修的是道,但卻還是人。既然是人,那就要受得我十四主星的約束。你之不仁,且受我一劍。」

七殺星君有些覺得可惜,李長安即不是不忠,也不是不孝,但卻一直遵循天道,是為不仁。既然不仁,那很有可能,就檔不了七殺之劍。

「不仁之人,曰可殺。」

七殺星君之身,爆發出了一股天大的殺氣。此中之殺氣,便要殺盡天下不仁之人。一劍刺去,帶著那聖人搬布的教言。你不仁,便可殺得。

「儒家之道,只是仁,是為小道耳。我就算是不仁,你又奈我何?」

李長安口中說的你,並不是七殺星君,而是指的儒家。

其實,儒家之中,出了許多聖人。比如,孔子,孟子。他們都是天地之聖師,是為一代聖人,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只是,眾觀千年歷史,李長安都知道。儒家之道,也是從道教之中,分離出來。便是這個仁字,儒家所提出的,便是對萬千世人,皆要懷有仁義之心。只是,儒家之中,又有多少人能夠明白,所謂的大仁,便是如天地一般,怎麼可能,是那種si小的仁意呢?

李長安理解了天地之意後,便越發覺得這仁字,並不是儒家所提的這個仁。真正的來講,李長安身懷的便是大仁,而儒家之傳言的,只是小仁而已。

那殺盡天下不仁之劍氣,本待要殺向李長安時,李長安周身之處,卻是沖出來一股天地正氣。這股天地正氣,不是那種儒家浩然之氣。而是,大仁之氣。

滅盡天下小仁之意的殺氣,踫到之種大仁之氣,卻也產生不了殺滅之心。如此,這道殺意,李長安卻也破了。

「李兄果然是大仁之士,且接我這一劍。」

七殺星君一聲贊嘆之後,仍未停止,又是唱曰,「不義之人曰可殺。」

「敢問,李兄,你可是不義之人?」

「至我記事之時,我上對得起師尊,下對得起同門師弟,平時也對的起友人,自然不是不義之人。而星君似乎認得于我,敢問星君,我是否是為不義之人?」

「李兄當年剛剛下得山中,與我相遇,我便很是佩服你之氣度,自然不是不義之人。」

自然李長安不是不義之人,七殺星君的這道殺意,轉眼便沒得影蹤。

看來,後面的,不禮,不智,之人,更不是李兄了。

到了這時,七殺星君,卻是收下了長劍,說道,「李兄即不是不忠之人,也不是不義之人,更不是不孝之人。我這七殺星君,也奈何不了你呀。」

「哈哈哈,既然如此,不如,我們再喝一杯。」

李長安大笑,他卻是喜歡上了七殺星君釀的美酒。

「好,請。」

七殺星君,也是大笑,與李長安一道,重回桌前,又是痛飲一翻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花聚頂最新章節 | 三花聚頂全文閱讀 | 三花聚頂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