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嘉靖三十三年及三十五年,湘西土司受命東征討伐倭寇。永順宣慰使彭翼南統兵三千余出湘。平望驛、王江涇、秋母亭、6涇壩、胥口等大戰,將士效命,英勇殺敵,最終取得輝煌的戰果。但為此也有不少湘西建兒卻魂漂異鄉,血濺東南沿海,再也無法活著回到自己的故鄉。
所謂狐死丘,葉落歸根。中國人對于自己的故土總有著一份十分固執的眷戀。湘西將士雖是少數民族,卻也毫不例外。土司王出征時帶了三千人馬,戰事結束,自然也得把這三千人一個不少的再帶回去。盡管其中有一部分人已經失去了生命,但其遺體一樣得帶回湘西。在跟家屬見過最後一面後方能入土安葬。數百人的尸體運輸自然很是麻煩,不過幸好湘西有著自古流傳的一種神秘行當,俗稱「趕尸匠」。
相傳幾千年以前,苗族的祖先蚩尤率帶兵在黃河邊與敵對陣廝殺,直至尸橫遍野,血流成河。打完仗要往後方撤退,士兵們把傷兵都抬走後,蚩尤對軍師說︰「我們不能丟下戰死在這里的弟兄不管,你用點法術讓這些好弟兄回歸故里如何?」軍師說︰「好吧。你我改換一下裝扮,你拿‘符節’在前面引路,我官方mm英姿上傳在後面督催。」
于是軍師裝扮成蚩尤的模樣,站在戰死的弟兄們的尸中間,在一陣默念咒語、禱告神靈後,對著那些尸體大聲呼喊︰「死難之弟兄們,此處非爾安身斃命之所,爾今枉死實堪悲悼。故鄉父母依閭企望,嬌妻幼子盼爾回鄉。爾魄爾魂勿須彷徨。急急如律令,起!」原本躺在地上的尸體一下子全都站了起來,跟在蚩尤高擎的「符節」後面規規矩矩向著故鄉走去。
這便是傳說中趕尸匠的由來。趕尸匠在解放前普遍流傳于湘西各地。時至今日,在湘西部分地區還能找到曾經專門供趕尸匠以及其運送的尸體休息的「死尸客棧」。趕尸匠是如何驅趕尸體行走上百里甚至上千里的路程目前已經無法考究。但要如此遠距離的運輸尸體,所費時日必定不短。因此趕尸匠套延緩尸體腐爛的辦法。
當年土司王彭翼南便是使用趕尸的秘法對陣亡士兵的遺體作了處理。以保證在戰事結束後,這些士兵的遺體能完好的運回湘西。
當時的湘西山高林密,又沒個公路什麼的。進出湘西主要途徑是水路。經猛洞河,酉水,入洞庭而進長江。彭翼南率軍回湘自然也得走水路。
綿延的兵船近有三十余艘,包括朝廷的各種獎賞以及抗倭所得的部分戰利品。當先一艘打著土司王的王旗。隨後是五艘滿員的兵船。接著便是運載各種獎賞物資的貨船。最後,才是載了士兵遺體的運尸船。
湘西趕尸有著諸多的講究,趕尸匠們還有著種種秘法。土司王運送陣亡將士的遺體雖然沒有正規趕尸匠那麼講究,但也遵循著趕尸的一些條例。其中有一條便是晝伏夜行。
為了照顧這些士兵的遺體,土司王的船隊每到天亮便尋處蔭蔽的河灣停船體息,入夜才又起錨前行。一路行來也沒出什麼差錯。只是在進入猛洞河之後,天氣忽然變壞,連續幾天風雨交加。船隊本就是逆水行舟,又遇上這惡劣的天氣,前行度變得越的緩慢。船上的將士們遠征千里歸來,歸心似箭,不曾想卻踫上這天氣的阻撓。奮力的迎著風雨前行了幾夜,進展甚是緩慢。幾天之後,軍中逐漸起了流言,說陣亡的士兵們怨氣太重,回鄉之後恐成禍患,故上天有意攔之。也有說陣亡的士兵依舊魂漂異域,魂不附體,無法返鄉歸祖。其根本的意思就是在埋怨運遺體的船只拖延了度。
如此軍心不穩,將士心生殆倦,前行的度更加緩慢。土司王看在眼里,卻又毫無辦法。不忍舍了那些將士的遺體,便只能盡力安撫,並調整人手希望能早些到達目的手機輕松。
這日夜里,風大雨急,電閃雷鳴。土司王的船隊仍舊頂著風雨在前行。土司王本人便冒雨站在船頭給將士們鼓勁。正前行間,忽然天空中現出了一道火光,那火光劃破天際,隱隱帶著風雷之聲,在這漆黑的夜甚是耀眼。不多時,船上忙碌的將士們包括土司王都現了這一異像。眾人驚得目瞪口呆,都忘了手里的動作,怔怔的仰望著天空,看著那道火光斜斜的墜了下來,在眾人還沒來得及作出什麼反應前,便載進了遠處黝黑的山影里。接著便是一聲震天的巨響遙遙的傳了過來。
眾人正自驚愕,還來不及猜測這是怎麼回事,船頭突然又是猛得一震!船身也緩緩轉向,並迅向後移動起來。
土司王抓著船頭的旗桿穩住了身形,借著往那水里一看,一股渾濁的水流正延著河道奔涌而來!「穩住船!漲水了!」
土司王的喊聲雖然不慢,可在這風雨交加的夜里又能傳得多遠?更何況這是一隊三十多艘船的船隊,分散在彎曲的河道里排了將近一里的距離。即便前面的船上的人听了報警聲,後面的也來不及傳達。這水勢來得其快,船隊上的將士根本來不及反應,整個船隊一艘撞上一艘很快便都緩緩往後退去。
船隊最後是七八艘運尸船,船上的人手少,度慢,又加上人本身對于尸體都有一股畏懼的心理。這時水流一沖,不待前面的船撞上來便已經飛的順著水流退了回去。
等眾將士們手忙腳亂的從急流中穩住了船只,那幾艘運尸船已經給沖的不見了蹤影。將士們覺那拖延度的運尸船不見了,除了對那幾十名船上的士兵有些同情外,心底倒是有了幾分慶幸。
雨大水急,實在不利行船。土司王無法只得下令,今晚就此靠岸停泊,就此停船,待天明雨停後再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