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道魔蹤 第 七 章 新帝上任

作者 ︰ 楓魔

「允?一生,無什麼牽掛,但只有一事還放不下,只怕我走後無人再在爺爺身前盡孝。」朱允?的遺囑仿似昨日所言,「但朱元璋已經駕崩,應該沒有自己什麼事了。」天寶在自己的書房內自言自語道,可內心又有些許不甘,「若能運用朝廷的力量,報仇就簡單多了!」

大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閏五月,明太祖朱元璋病逝,天寶就這樣半推半就的在單公公和朝中幾位大臣倉促選的黃道吉日繼位稱帝,改年號為建文。

要做就做到最好,所以天寶即位之後,重用黃子澄、齊泰、方孝儒等文人,一反明太祖朱元璋的做法,推行了一系列新政。首先是重德省刑,銳意文治,崇尚禮教。以致刑部的囚犯比往年減少了三分之二。同時又選派廷臣二十四人為采訪使,分巡天下,觀風俗,燭幽隱,興辦利民之事。其次是均免賦役。減免歷年逋租和天下荒田租稅。針對江浙賦役過重的情況,天寶特下詔「江浙賦獨重,宜悉與減免,畝不得過一斗。」對于佛道勢力多佔良田的情況加以限制。在朝廷內,天寶對宦官管教甚嚴,同時又詔諭地方官,一旦發現宦官奉使橫暴,虐害士民即擒送京師,加以嚴懲。這也引起了不法宦官的怨恨,在日後靖難之役中或投靠燕王朱棣,或是做為內應。

天寶在官吏方面也進行了改革,重新更定官制,大力精簡機構,革除冗員。在天寶在位的四年間,撤消了九個州,三十九個縣以及一大批冗官冗吏和稅務機構,增加了中央財政收入,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可以說天寶的一系列措施,充分體現了他以仁義禮樂化民的治國思想,改革了洪武時期的不少弊政,給社會帶來了一陣清風。為無論是百姓,還是官吏都創造了一個寬松的環境,緩和了社會矛盾,對社會的安定產生了積極作用,一時政通人和,所以後人有「四年寬政解嚴霜」之譽。

正當天寶行新政之際,大明王朝卻禍起蕭牆。原因是天寶登基之後,見于各地藩王(即他名義上的各位叔父)「擁重兵,多不法」的狀況,擔心會造成西漢時的七國之『亂』,采納了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卿黃子澄的建議,決定削蕃。

但天寶在重大問題的決策上犯了一個嚴重錯誤。他並沒有先削實力最為強勁的燕王朱棣,而是從其他藩王下手,先後廢了周王朱肅、齊王朱福等五王為庶人,這樣即引起了藩王們的岌岌自危,還打草驚蛇。以燕王朱棣為例,他是眾位王爺之中最有才華也是最有實力的,原本就以為自己能當皇帝的他怎能容忍允?這樣的黃口小兒踩

在頭上。可事實如此殘酷,也只好暫時容忍一二。他一面任朝中下放的文官在自己眼皮底下作威作福,並指使手下拉攏腐化;另一面秘密派人招兵買馬,訓練數十萬精銳士兵,以期一擊制敵。當天寶覺察不妙決定向朱棣開刀時,卻為時以晚。

經過天寶兢兢業業的一系列大動作後,國家終于在黃子澄、齊泰、方孝儒等文人的幫忙打理之下愈見興盛,所以整日無所事事的天寶郁悶之余又不能離開,只好跑進皇宮的藏書館里去*。怎麼說這里的書也是全國之最,能多學點也不枉來此一回。朱允?看過的那些經史子集他就可以忽略不看了,專找一些武功秘籍之類。不過他倒意外的找到一些有趣的東西,這是他在整理書籍時無意間發現的。

《太平御覽》,該書為先秦古舊之游仙記事,天寶一下就沉『迷』其中。原因無他,自己連地府都去過,這仙人也一定存在。

「天下見真的有仙人,那些修道士也一定有,可惜到哪去找他們來教我修道呢!」天寶一連數日悶悶不樂,單公公見後怕他有事,自己的權利不保,故假意來詢。

「皇上龍體保重,有什麼煩心事奴才一定幫皇上解決!」天寶煩悶的回一句︰「神仙你能請得來嗎,我想學修仙之術你也能辦到嗎?」

單公公一時無語,遲疑片刻後恭敬回道︰「皇上,這神仙傳說信不得真,奴才自然無法辦到。」見天寶面顯怒『色』急忙接著道︰「不過內閣大學士們編纂過《道藏三千卷》,據其所言籍此可知仙路可憑。」

「那書在哪?快給我拿來!」天寶不耐煩的吼道。

「《道藏三千卷》修訂完後,眷寫六部,天下五大書院和內閣館各得一部,奴才這就讓內閣學館派人呈上。」說完急忙跑出去,三角眼內厲『色』一閃而逝。在太監們的一陣忙碌後,《道藏三千卷》算是全搬來,幾乎佔了書房的一大半部。天寶一頭扎進書堆里,從頭翻閱起來。他翻閱的並不快,一個時辰才看了五卷。但是集他和允?

二人的記憶而來的大腦,還是很容易將這五卷內容記在心里。

《道藏》三千卷第一卷就是老子的《道德經》。雖然天寶以前在重陽宮就能把這本書倒背如流,然而這里卻有新的解釋。比如第一章「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說的是修道的方法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而且老子的《道德經》還是修道之中最難的純修精神(亦指神識),以達到神游萬物的道心至境後白日飛升。

天寶努力一個月後,只好放棄修煉上丹田這修道之中最難的純修精神的修道之法。那只有修下丹田的以武入道和修中丹田的煉氣入道了。

然而當他在《道藏》中陸續看到他師傅張真人的一些論述後,心中震驚不已。張三豐曾言︰「儒也者行道濟世者也,佛也者悟道覺世者也,仙也者藏道度人也。」「玄學以功德為體,金丹為用,而後可以成仙」。

「師傅真乃神仙之流也!可惜他行蹤飄忽不定,不然定要長伴左右。」天寶黯然道。\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武道魔蹤最新章節 | 武道魔蹤全文閱讀 | 武道魔蹤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