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99年7月,燕王朱棣在作了充分準備後,以「誅齊黃、清君側」為名,用「恢復祖宗舊制」為旗號,揮師南下,爭奪帝位。史稱「靖難之役」。
這日天寶剛剛從入定中醒來,就听到東面有人急匆匆的向這里跑,一刻鐘後才來到他面前,足見其現在的功力之深。
「皇上,快,快……快去議政殿,有人造反啦!」說完一頭栽倒在地。天寶這時也顧不得驚世駭俗,展開鬼魅的身法如一道清煙般向議政殿掠去,隱隱還听到殿中慌『亂』爭吵聲。
「肅靜!肅靜!皇上駕到!」等天寶突然顯出身影著實將單公公等人下一跳,不過單公公不愧是服侍朱元璋多年的老太監,很快鎮定下來的他立刻宣駕以制止眾人喧嘩。
「眾愛卿平身,誰能告訴朕究竟所謂何事,致使眾愛卿如此失態?」
眾人左右相望,最後由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卿黃子澄進言「皇上,眾藩王擁兵自重,有違皇上聖威。頒布「三削」(嚴禁藩王隨意進出封地,削減私兵數量,削減朝廷俸祿,削減封地人口)為防他們造反,以求從根本上解決禍患。可是眾王爺陰奉陽違,暗中秘密派人招兵買馬,訓練數十萬精銳士兵。現在已經以燕王為首,結成叛軍聯盟向京城襲來。請皇上明察啊!」
面容嚴肅的天寶緩緩點頭說道︰「四叔父,他是被『奸』人給蠱『惑』了,所以才會做下如許犯上作『亂』的事情來。不過,朕也有稍許不是,早知四叔父脾氣剛烈,就不該用削藩之計去對付他,而是應該用懷柔之策,則天下太平了。」
長嘆了一聲,天寶連連搖頭的說到︰「如今我們叔佷『操』戈,只會引外人嘲笑,讓四方屬王,感覺我中華天朝實在荒唐……尤其是子民涂炭,讓朕心里好不難受。」
方孝儒出班,躬身長聲說到︰「陛下宅心仁厚,上天定有厚報。燕王朱棣倒行逆施,圖謀不軌,犯上作是早晚之事,和陛下何干?如今他興師造反,號稱靖難,實在是自取滅亡,待得征討天軍一到,叛軍定當望風而逃,陛下實在不用擔心。」
天寶沉默了好一陣子,這才說到︰「罷了,寧可他不仁,不能我不義。司禮太監下詔︰燕王朱棣,乃皇室宗親,刀兵不可加害,如有犯者,定當嚴懲不怠……切切,不可讓朕擔負上弒叔之名。耿卿家可知曉了?」
朝中的大將軍們頓時就呆住了,這是什麼狗屁詔書?不許殺朱棣?那,那,『亂』軍之中,誰能保證朱棣自己不從馬上摔下來?這叫什麼事啊?不許殺了朱棣,甚至不許傷他,那這仗還怎麼打啊?
而對于行軍打仗一竅不通的太常卿黃子澄卻出班大聲贊嘆︰「皇上仁德,天下人定當交口傳頌。」他此刻心里很舒服︰「沒錯,皇帝是不能弒叔,可是等你朱棣被抓到了京師,到時候我黃子澄怎麼懲治你,還不是一句話的事情麼?」
其實他們不知道天寶心里也挺慌的,原本他就是個冒牌貨。別看天寶滿口的仁義道德,其實別人哪里知道天寶是早就被張三豐告知他的帝皇命不長,而且還可能會有生命危險,但他就是不服氣,可也不敢任意妄為,篡改命數。因為修武道飛升前也是要經歷劫難的,平時種的因果就會在那時還,如果因果太重,天劫之下就會灰飛煙滅,所以不得已之下他才有如此矛盾的命令。
再說我們的主角天寶,自從登基以後就沒過上舒心日子。這麼長時間為了朝中的大小事務忙的焦頭爛額,好不容易有點建樹,本以為行新政之後,可以過舒坦日子了,沒想到這時大明王朝卻禍起蕭牆。天寶實在再也沒有興趣再管了,還不如將江山還給朱家。到時候只要他能帶著碧蘭兒去找惠寧和『女乃』『女乃』就行了!
將此事交給底下的群臣拿主意後,天寶又回到寢宮繼續練功。
燕京,王爺府
「父王,京城密諜來報。」朱棣長子朱禧屏避左右後說。
「念」朱棣說。
「京城已經派遣大將李景隆率二十萬大軍向北阻攔我軍南下。另︰南朝皇帝命司禮太監下詔︰燕王乃皇室宗親,刀兵不可加害,如有犯者,定當嚴懲不怠……切切,不可讓朕擔負上弒叔之名!」
一身黃袍的朱棣譏笑說︰「允玟佷兒你自作多情,我可不會……」
朝廷積極部署兵力,奮力平叛。在最初的戰斗中朝廷的兵力佔絕對優勢,不過由于大將李景隆的指揮不當,明軍屢遭敗績。盡管燕軍氣勢洶洶,並曾攻下城邑,但卻旋得旋失,所以鏖戰三年,燕軍僅據北平、保定、永平三郡而已,戰爭出現僵持局面。在此期間明軍中涌現出了一批比較優秀的將領,他們的頑強抵抗給燕王朱棣的大軍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這時一些被天寶處罰的不法宦官向朱棣透『露』了京師空虛的情報,並表示願充當燕軍內應,朱棣正確分析了形勢,只要有朱允?在的一天,地方軍隊就會抵抗一天,而且自己永遠都是叛王,但如果一旦攻佔南京,成為一國之君後,相信也沒有多少人反對,因為大家都是觀望的態度。于是朱棣改變以往攻城奪地的戰略,率軍直搗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