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馬浮雲記 (四)野營地

作者 ︰ 曲甲

日落大地,夕霞余映,蒼山翠立,層林染金。廣揉的原野之上矗立著一座青石城堡,這就是歷史上數易其手的中川城。

中川城乃岩石所砌,城牆高三丈半,牆根一丈六,城周五里,位于蝦夷北方西海岸內陸三十里處,距蝦夷最北部大城稚內約百里。

蝦夷北部原本都是北見國的領土。但在五年前,松前國北師都督高見虎率軍于海岸登陸,連取遠別、天鹽與中川三城,在蝦夷北方獲得了一大片的立足之地。天鹽城位于中川西北沿海,遠別位于中川西南沿海,三城互為倚角與周邊的北見國城池抗衡著,象一根楔子般打入了北見國領地之中,實是其眼中之釘。

高見虎自奪得中川後,便加固了城防,並在此常駐二千人馬。這五年來,北見國數攻中川,均是損兵折將,無功而返。

半月前,北見國六千人馬前來圍城,隨後松前國亦有五千援兵自天鹽與遠別趕來救援。北見軍大軍繞過中川城,移師與松前援軍對陣。于是,雙方相約今日會戰。

今日清晨,北見軍與松前軍按約于中川城外展開決戰,中川守軍也出城夾攻,雙方大戰于原野。

戰到日中,北見國二處伏兵大起。其中一處為八百鐵騎,于兩軍酣戰時忽然由側面殺出,沖破松前國中軍,陣斬松前國此次戰役主將副都督高潛。松前軍大潰,兵敗如山;另一只二千人的伏兵趁中川兵出城野戰,城內空虛之際,悄然殺到,遏住了中川兵歸路並順勢取下城池。

這是宋歷二百零四年,西歷一五六年四,亦是大宋崇治四年的八月二日,發生在大宋和州省蝦夷島上的一場戰事。

前元至正十九年,西歷一三六零年,江南義軍首領宋王趙拓派軍攻克元大都,將元帝驅去東北後,于集慶登基稱帝。宋武宗趙拓本為前宋宗室之後,以此次開國乃是延繼宋柞復國之故,仍定國號為宋,年號昭武,改集慶之名為南京並于定都。

後人為將今宋與前宋區別,便在將後者稱為「前宋」或「舊宋」的同時,將前者稱為「大宋」或「新宋」。

武宗參照西方歷法,以本朝復國之年為元年制定宋歷,並詔令後世沿用此歷,與帝年歷並用。此宋歷與前代歷法的二處顯著的區別是︰一是將一天十二個時辰細分為二十四個小時,每小時分為六十分鐘,每分鐘分為六十秒。二是以每七日為周,周日為每周起始,周六下午與周日全天定為公眾假期,全國上至皇帝,下至黎民均放假休息。

蝦夷島本是蠻荒之地,本朝開國前也算不得是前日本國的領土,只有少許日人在蝦夷島最南端的渡島半島建有簡陋小城。武宗收日本于版圖,改名為和州省,移出半數原日人居民于邊疆拓荒,其中數萬戶被移居到此地。之後、又不斷地有大陸與和州人遷移到這里,加上人口繁衍,此時全島已經擁有二十多萬戶人家,一百多萬人口。

大宋仿效封建古法,分封諸侯,各守邊疆。自本朝武宗開始,蝦夷前後共曾封五國,不過經過百多年的相互攻伐,目前僅剩松前、北見二國。

兩國之間,松前國佔據蝦夷東南並擁有本州北部陸奧灣一帶地域,有民約十五萬戶,工、商業發達,國力強盛。松前國與北見國一向為敵,但因其不僅在蝦夷島上與北見國長期作戰,在本州還要受到來自南方的秋田國和盛岡國的威脅,力量分散,無力一舉並吞對手。

北見國與松前國在南部以日高山脈為界,中部在富良野一帶相持,北部則于中川一帶對恃。它除了擁有蝦夷島上最肥沃富良野之外還有和州最大的紋別金礦,有民十余萬戶,也是堪堪能抵得住對方。

※※※

傍晚的中川城外,除了還有小隊的士兵還在打掃戰場之外,在臨近山林的曠野中,白日的金戈鐵馬、流血滂滂已然被無盡的帳篷與漫野的篝火所取代。三處人馬,來自頓別的傅家私兵和來自枝幸與雄武的兵馬合計三千多人,六、七百頂帳篷便要在這城外過一個喜慶勝利的夜晚。

一匹黑色的健馬在數名騎兵的呼擁之下,風一般地穿過城南頓別兵的營地,來到這里最大的一頂紅色帳篷前。

馬上騎士身著金紅二色大鎧,頭戴鹿角金盔,外披黑色天鵝羽大氅,身子在馬背之上挺得筆直。他四十左右的年紀,長鼻闊口,面龐微黑,一路緊縮著眉頭,來到帳篷前頭一抬,目光揚起之際盡露威嚴。

隨後他翻身下馬,踏著野草大步邁向營帳。來到門口,把帳簾一掀,便昂首入內。

帳內,一名文士正心神不安地搖動著手里的羽扇,听到響動便起身離座向門口迎來,與來人當面一對喊了聲︰「大哥。」

這名騎士就是頓別介傅兗,文士乃是他的四弟頓別令傅恆。傅恆今年三十五歲,比傅兗小六歲,生得清峻文雅,白皮細膚。此時,他頭戴襆頭,身著寬大仕人服,如此秋季手里還拿著羽扇一把,看上去便有幾分諸葛孔明般的風度。

大宋的諸侯,按封國大小與民數,劃為大公國、公國、侯國、伯國、子國、男國六等,如北見國只是大宋的一個五等子國而已。

諸侯之下也還分封附庸。附庸有大有小,如大公國與公國可分封出來與大宋侯國相比較的附庸,小者也自然有比男國更小得多的。

附庸之中的大者可稱為牧,其次為管領,再次為守護,其規模與大宋的候、伯、男國仿佛。比守護更小的附庸與「介」兩種。「介」乃是受封一鄉或一城之地,「守」的封地大過介,但小于守護。另外,附庸還可以分封出更小的封臣,稱為「領家」。

傅兗是頓別介,就是北見國頓別鄉的一名附庸領主,享有本地的稅賦,並有權擁有私人軍隊。傅恆是頓別令,乃是頓別名義上的政事官。另外,傅兗的三弟傅異是頓別尉,便是頓別名義上的軍事官。

當下,傅兗入到帳內,見到傅恆開口便問︰「四弟,有沒有六妹消息?」。

傅兗口中的六妹就是傅蓴,今日戰罷之後就一直沒見到她,後來他被北見國世孫謝召去了中川城,因此也是一直不知她的下落。父親傅共有三子三女,兩名年長的妹妹都已出嫁,唯獨這個爭勇好強的小妹還待字閨中。

「沒有。」傅恆目光一暗,隨即又說︰「三哥也去找六妹去了。六妹武藝卓絕,加上心思靈活,想來是不會有事,大哥不必多慮。」

武藝再卓絕,遇到大兵交戰之時也是沒用的。傅兗知道傅恆是在安慰他,只是「嗯」了一聲,走到帳中的一張案幾後坐下。

他剛落坐,便听到外面傳來一陣馬蹄聲,到帳前嘎然而止。隨即又傳來下馬聲,步行聲,然後帳門掀開,一名鐵塔般的壯漢大步踏入。來人四十不到,滿臉黑髭根根入肉,面色凝重間帶著些慍怒,渾身殺氣騰騰,這就是傅兗的三弟傅異。

「三弟,如何?尋到六妹沒有?」傅兗直起身子問。

「娘的!派了六撥探馬出去,五撥回來了,都說沒找到。」

傅異往傅兗左手邊的那張案幾後一坐,把頭盔往身後一扔,抓起案上的酒壺就往口里倒。不過只倒出了半口殘酒,他就把酒壺往案上重重地一頓,然後大聲呼道︰「拿酒來。」

不一會,帳外走進一名小兵,戰戰兢兢地走到傅異面前,放了一壺酒在他案上,又取了他面前的空壺,然後飛一般地退下,步子比上來時快了一倍不止。傅異平時雖然對士卒並不苛刻,但他性子太過火爆,若是在心頭不快的時候觸怒了他,說不定兩個耳刮子就上來了。

看到此情,傅兗與傅恆都是想笑,卻偏偏笑不出來。

傅異端起酒壺,猛灌數口才放下,正待說話,忽听得帳外高喊一聲「報!」

「進來!」傅兗高聲道。

隨即一名小兵進來營帳,行了個軍禮後報道︰「稟頓別介,鐘什長尋到蓴小姐行蹤,特遣小的先來通報。」

傅異聞言大喜,只將酒壺往桌子上一撂,首先發催促道︰「快!快說。」

于是小兵就說,鐘什長在中川南面的峽谷小道內十里處發現蓴小姐。當時蓴小姐與一名叫酋木正的降將和一名少年人,正押解著十八名松前國俘虜前來中川。其中有一位叫哲陽的校尉,另外還有兩名分別叫欒彪與端木忻的都尉。

直到小兵匯報完畢退下,帳內三人還愣在座中發呆。面面相覷一番後,傅異帶著一臉的錯愕自言自語道︰「神!真他娘的神!」

傅恆羽扇輕搖,邊扇邊嘆息道︰「真不知六妹是如何把酋木正給招降的。這倒也罷了,哲陽可不是膿包,手下也是有幾個狠角,沒想到這次一並被她捉了,而且一捉就是十八人,六妹好似有三頭六臂一般。」

「我也是想不到,六妹居然這麼能耐了。」

傅兗長噓一口氣,取下了頭上的金盔,然後模了模頭頂上的髻。他適才心中裝著事,便一直忘了把頭盔取下來,象兩只鹿角一般頂了老半天。

得知了傅蓴的消息便放松了心情,傅異端起了酒壺灌了幾口,然後打趣地說︰「大哥,這次六妹立了大功,你是不是該給她升官了?」

傅兗苦笑一聲,雙手一攤說︰「老三,你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頓別就這麼八百多兵,每個位置都有人,我給她升官,那別人怎麼辦?」

頓別軍共有二營步兵、一營重騎、二營輕騎、一營炮兵、斥候、輜重與親兵各一屯,每營設正副都尉各一人,屯將官職為副都尉。都尉之下有隊正、什長、伍長,編制總人數為八百五十人。傅蓴現在的職位是親兵屯的屯將副都尉。

傅恆眼楮一眯,打趣地說︰「要不這樣,大哥你干脆把重騎交給小妹算了。」

「這個提議不錯,我同意。」傅兗一本正經地點了點頭。

傅異見這二人這麼說,便把眼神往兩人臉上掃來掃去,然後笑道︰「你看,你們兩個就會來聯手欺負我這老實人。」

重騎是傅家的寶貝,一向都是由傅異統領。今日臨近中午,便是傅異帶著一百二十二騎人馬均披重鎧的鐵甲騎兵,頂著槍擊箭射沖破敵中軍,陣斬副都督高潛,使得敵軍大潰,為北見軍立下頭功。此戰,北見國的八百名鐵騎伏兵中便有三百三十名是頓別兵。

傅兗與傅恆一听此話,同時哈哈大笑。三人再說笑幾句,傅恆忽然問︰「大哥,此去中川城時,世孫如何說?」

傅兗臉色頓時變得黯然︰「只是說許我軍後日開拔回師頓別。」

傅異一拍桌子,勃然怒道︰「打硬仗讓咱們頓別兵上,取天鹽這種捏軟柿子的現成功勞就不分給咱們了。」

松前國在蝦夷北部的精兵于今日大戰後喪失殆盡,世孫謝已下令幾處人馬不日前去取天鹽城,想來就是馬到功成之事。

傅兗的語氣倒是不慍不火,「世孫說,取城是步兵的活,免得咱們的騎兵作無謂的損失。」

「咦。咱們可是來了六百人,除了四百騎之外,他娘的看不到咱們還有二百步兵嗎?」

傅兗只是搖搖頭,悶聲不語。

「那原拂怎麼說,還不還給我們傅家?」傅異再問。

傅家原本受封頓別與原拂二鄉,但數十年前,傅家的第二代家主因犯過被削減了原拂的封地,只保留了頓別一鄉。因此,這幾十年來,傅家一直都將拿回原拂作為家族的最高目標。

傅兗本來就皺起的眉頭鎖得更緊了,無奈地說︰「估計這次不會了。」

傅異听了,也不說話,只是猛往口里灌酒。

傅恆喟然長嘆一聲︰「按我傅家這麼多年給國府立下的功勞,早該把原拂還給我們了。若不是三哥臨陣斬了高潛,此戰又如何能有這般順利。今日我計過數了,此戰我頓別兵傷亡六十八人,其中陣亡二十一人,損失慘重。國府若是沒個說法,實是不妥。」

諸侯國慣例,國家打仗,附庸得出兵。出兵規模比照領地大小,人口多少與賦稅收入。若是戰勝,附庸可分得一部分戰利品,若是功勞很大或者累計的功勞很多,便得增封領地。

按頓別鄉的規模,戶數不過一千五、六百,人口八千余,照理傅家只需派遣三、四百步兵前來即可。但傅家主要是依靠牧場與商號收入賺錢,年入能達到七、八萬貫,因此北見國每次征召頓別兵都是六百人,其中四百騎兵、二百步兵,騎兵中更有一百二十余騎蝦夷聞名的鐵甲騎兵,用做陷陣的主力。除了這六百兵之外,另還有二百名奴隸,作為重騎的僕役兵或用于輜重的運輸。

每次大戰,頓別軍都立功不小,但從來都沒有被增封過,因此傅家便人人心中不服。

當下,傅兗長吁一口氣,也朝著帳外喊道︰「拿酒來!」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神馬浮雲記最新章節 | 神馬浮雲記全文閱讀 | 神馬浮雲記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