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傳奇 第一集:中元節群英砸樊樓 第二十一回︰逼于無奈高行周降遼…

作者 ︰ 秦淮

上回說到景延廣被囚陳橋驛,不甘受辱,懸?自盡。次日清早,士兵見了,慌忙報告。耶律德光听了,不禁嘆息一番。對蕭翰說︰「這景延廣倒真是條好漢,孤王本不打算殺他,還打算往後要他替咱大遼做事呢,可他卻自殺了。可惜啊!可惜。」說罷,吩咐士兵把他的遺體扛出去,給以厚葬。又吩咐蕭翰,對他家屬好好撫恤。

昨天耶律德光登基,景延光金殿抗辯之事,本已傳遍汴京。今日景延廣懸?自盡之事,頃刻之間,也就傳遍汴京。百姓們听說遼王也給以厚葬,便都紛紛前來吊唁,一時之間,景延廣墓葬周圍,百姓雲集,焚香拜祭。

遼兵見了,不知如何處置,急忙報與遼王。耶律听了,便問蕭翰。蕭翰道︰「褒獎忠義,乃是中國傳統。大王下令厚葬,也同樣是這個意思。他們去拜祭就讓他們去拜祭好了,只要不鬧出什麼事來就行了。」

接著,下令遼兵好生照看,只要眾百姓不聚眾滋事,就讓他們拜祭好了。

且說當日遼王登位之後,朝中百僚順服,京都帖然。耶律德光大喜。認為天下大事,也不過如此而已。隨即下令︰改開封府為東京,改汴京之名為汴梁。以恆州為中京,以幽州為北京。並派使差四出催令各處官員立即來京朝覲,但除了就近幾個州縣官員親臨之外,大多州府都只是派員前來上表恭賀,呈函歸附,卻書到人不到。涇州守將史建威閉關不納來使。漢中何重建投奔蜀國,關西一帶全為蜀國所有了。密州皇甫?,棣州王建等都投奔南唐,淮北一路,皆非遼王所有。幸好日前聞知高行周病重,副將杜知敏又率兵前往青州催糧。遂令趙延壽領三萬人馬星夜奔襲濟州,城內奸細開門納入遼兵後,就在病床上扛出高行周納降。耶律德光聞訊大喜,星夜傳令,高行周仍任原職,加封南路馬步軍統領。杜知敏雖未歸來,也給了個南路副統領的官餃兒。高行周當時重病纏身,動彈不得。待到病愈之時,一切都已成事實。

杜知敏與部下將佐亦勸道︰「大人雖然一腔忠義,但如今京師淪陷,主上被俘,天下一片紛亂。我等以一旅之眾,獨守孤城,就如無主孤魂似的。也不知為誰守城,向誰忠義。反正如今雖說接受收編,遼人也不侵害于我,也可保住兄弟們衣食,我等也就此靜觀其變也好。」

高行周左右思量,也是別無他計,也只得順從眾意,暫且安下心來。

最令耶律德光放心不下的,還是那駐守太原的晉陽留守北平王劉知遠。這劉知遠原在石敬瑭麾下,石敬瑭柳林稱帝後,隨即帥師南下,就委他留守太原,原有五萬人馬。石重貴繼位後,彼此之間互生猜忌,遂不听調遣,更暗下里招兵買馬,養精蓄銳。尤其近年吞並白承福的吐谷渾部落,收納潘環,王清,王周三部人馬,少說也有十萬之眾。此前兩次派人送書邀他入朝,他都以身體不適,不能跋涉為辭。耶律德光十分惱火,適值太原派使臣王峻齎表入賀,耶律德光作道︰「爾家主帥劉知遠,此前不願臣服南朝石晉,如今又不願臣服我北朝大遼,他究竟打的什麼主意?如今派你前來,有何話說?」

那王峻徐徐答道︰「主帥派小將齎表入賀,請大王看表便知端的。」

耶律德光展開看時,只見表內先是賀遼主入主汴京,接著說河東境內華夷雜處,人心動蕩,大局未安,目前不宜離鎮入朝。又說本有上貢物品,但因有遼將駐守南川,未得遼主?令不放河東人馬通過,故不能入貢,請遼主把南川之駐軍調開,以便河東與朝庭相通……

耶律德光看了,轉怒為喜道︰「既是北平王誠意歸順,自當調開南川守軍,以便河東入貢。如今北平王既歸順大遼,孤自保他不失富貴。」隨即令馮道草定詔書,令劉知遠除依舊北平王爵位之外,另封河東兵馬大元帥之職。

馮道是個出名的大好老,專一的是見風駛舵,隨波逐流的政客,忖度著遼主心意,寫好了詔書,呈與耶律德光過目。耶律德光看罷,隨即在御案上取過毛筆,就在詔書中,劉知遠名餃之上,加了個兒字,寫成了「北平王兒」,又下令賞賜木拐杖一根,另差遼使攜帶,隨同王峻前往晉陽,賜與劉知遠。

讀者也許要問,耶律德光為什麼不送金銀財寶,卻送一根木拐杖給劉知遠?

原來這木拐杖是契丹人的最高賞賜。

當日遼使把木拐杖供在駱駝架上,在前往河東路上的遼兵遼將見了,盡皆禮拜如儀,紛紛讓道,就如耶律德光來了般的,可見這木拐杖確是非同小可之物。

路上不止一日,一行人等來到晉陽北平王府,王峻先行向王爺呈上遼主詔書,劉知遠展開看了,微微一笑。隨即遞與臣下人等。

遼使見劉王看過詔書,隨亦朗聲宣旨︰「皇上有旨,北平王跪接御賜拐杖。」

堂下文武大員剛看過遼主詔書,見書中把劉王爺以「兒」字相稱,都滿肚子的不受用,尚未開言,只是等王爺表態。如今又听那遼使叫王爺跪接什麼「木拐棍」,別人猶自可,那雷霆火炮性子的史弘肇卻按捺不住了,攘臂大罵道︰「他娘的什麼詔書!恁地敢在咱們王爺大名上頭加個兒字?!那狗娘養的石敬瑭才甘願當你的兒子。咱們誰還願當胡狗的兒子!」又劈手奪過遼使那根木拐罵道︰「一根哭喪棒,竟叫俺王爺跪接?哪不是瞎了你娘的狗眼?!」說著,「啪噠」一聲把那木拐折做兩段,摔在地上。

慕容彥亦氣忿填胸,怒道︰「石重貴在汴京做得皇帝。你耶律德光在遼東做得皇帝。難道咱北平王在河東就做不得皇帝麼?要你的什麼哭喪棒!」

一眾武將無不摩拳擦掌,喊打喊殺的。倒是一些文員見王爺仍是臉微含笑,未開金口,不知他打的什麼主意,不好隨便說話,只是一些人護著那遼使,一些人勸阻那些將軍們。

劉知遠見狀,只是好言相向勸慰遼使道︰「適才史將軍和慕容將軍多喝了幾杯,上差不必介意。近日本官確是身體不適,難以長途跋涉,所以未能上京,請上差回京稟報皇上,待本官病情稍可,便立即晉京朝覲。」

那來使見史弘肇等人一番作,料知事體不妙。早嚇得魂不附體。得到劉知遠話,有了個台階,知到北平王並無加害之意,心下稍安,忙不迭的連連稱是,乘機告辭而去。急急忙忙回到汴梁,將太原上下情況和將帥所說的話,一一報告耶律德光,耶律德光大怒,立即下令就要兵前往河東,征討劉知遠。

蕭翰忙?道︰「皇帝莫急,我等新踞中國,大局未安,一切皆宜用忍戒燥。用兵亦應先易後難,先近後遠。如今劉知遠並未公開反我,若遽然向之用兵,倒成了促之反我。據知近日河北邢州,定州,澶州,滑州,鄴州一帶,一些未曾歸順我大遼的將領,紛紛糾集散兵游勇,聚眾割據地盤,向汴梁成了包圍之勢,這倒是燃眉之急,亟待解決的。」

耶律德光听了,細思蕭翰所說實為有理,呆了半晌,徐道︰「按賢王之見,該是如何處置為好?」

蕭翰道︰「依臣之見,目下只要劉知遠不敢公然反叛,暫且莫對河東用兵。至于其它各處的零星小股兵勇,大多是為了衣食而聚合的,也不一定是與我大遼對抗。依臣之見,派人前去巡察,能收編的收編,不接受收編的一律剿滅。先把汴梁周邊掃清,保障幽州一路暢通,然後再圖河東,始為善策。」

耶律德光听了,點頭稱是。遂下令保力格領兵巡察西京洛陽一路,那日圖領兵巡察懷州河陽一路,趙延壽領兵巡察河北鄴州一路。各州縣兵將,一律進行收編,凡是不接受收編的,一概于以剿滅。

保力格,那日圖領了將令,即便領兵起行。惟是那趙延壽以耶律屢屢負約,一直沒讓他當皇帝,心中老大不快,今兒听說又要派他出兵鄴州,心中確實忍耐不住了,想了個新主意,趁此機會,請馮道轉告耶律,求他封自己為皇太子。

那馮道是個八面討好的老好人,誰都不敢得罪,逼于無奈,只好硬著頭皮向耶律德光說了。

耶律德光听了,滿肚子的不高興。對馮道說︰「燕王于我遼國有大功,因此我封他燕王。如今再要給他以什麼賞賜我都不會吝惜。但是,這皇太子卻只有我的親兒子才能當的。我不好給他呀。」

趙延壽看到耶律德光不答應,又另出了個主意。又上表求為中京留守,依舊兼樞密使,大丞相?尚書事之職,又請兼都督中外諸軍事。耶律德光與蕭翰商議道︰「這趙延壽比他老子更貪更壞,看著如今各處###,咱們今天要他去平定鄴州就要給他這麼大的官,這麼多的官餃。若照這麼的給了他,別說比皇太子,就連我這個當皇上的也讓他壓下去了。都給了他,咱們倆還有說話的地方了麼?」

蕭翰見說,也惱火得很,說道︰「這小子真也不是個東西!看見大王沒讓他當這個中國皇帝,如今看著河北出了亂子要他出兵,就吊咱們的板。我看他也是活得不耐煩了,皇上暫且先忍了這口氣兒,還是給他點兒甜頭??,讓他先出了這趟兵。回頭待平了河北再跟他算帳。」

耶律德光點頭稱是,拿筆涂了‘大丞相?尚書事’與‘都督中外諸軍事’兩項,就委任中京留守,仍兼樞密使之餃。仍催他趕快出兵。

趙延壽見了,十分不滿,只好憋著一肚子氣上路。那耶律德光自此,也更忌恨趙延壽了。

回頭再說北平王劉知遠這塊的事。遼使雖走了,一班文武依舊忿忿不休,都說不甘受契丹人?下之辱,願保王爺自立為帝。

劉王爺向眾人道︰「眾位且請稍安無躁,孤這個北平王還是皇上所封,孤還是大晉的臣子,如今皇上被擄,怎好背主稱尊?據傳遼人不日將押送主上北返上京,不若我等在半途截救,將主上迎入太原,再圖恢復,豈不更好。」

說罷,也不管眾人意見如何,隨即令楊?函各路州府,共同出兵勤王,又令大將史弘肇明日在?場點兵,前往娘子關救駕。

次日,就在史弘肇?場點兵之時,將士議論紛紛,都說;如今京城淪陷,皇帝當了俘虜,天下大事無人作主,能作主的,就只有咱們大王了。大王要出兵救那石重進,應當自己先正皇位,當了皇帝,咱們才是名正言順的出兵,大王才好號令諸侯……

于是,整個?場都沸騰了,士兵們高呼萬歲,要劉知遠先當了皇帝他們才肯出兵。身邊的文武官員也都圍著劉王爺,勸他立刻即帝位。

但劉王爺考慮到自己目前勢力還不夠強大,一但稱帝,惟恐四面樹敵。便對將領們說;「現在敵人十分強大,我們勢單力薄,我一但當了皇帝,就要面對契丹的攻擊,士兵們哪里懂得這些道理,你們去勸勸他們吧。」

就這麼亂了一天,那劉知遠還是沒答應。只下令楊?以北平王名義,擬了一篇文告,火向各路諸候函,邀請合力勤王,于途中截救石重貴。楊?不敢違令,火寫就,呈交王爺過目。只見文告上寫道;

「自有唐傾覆,社稷零替,歷四十年。彼契丹者,本屬異族,原居塞外,素具狼子野心。虎視中原,伺窺神器,歷時已逾十載。今竟乘我主弱臣讒之機,擄我國主宗室,輦輿驅歸塞外,戎狄?陵,中原無主,此誠為天下臣民萬世之恥也。知遠晉室舊臣,忝列方伯。當此金甌傾墜,山河劫灰之際,願舉義旗,與四方忠義之師,同襄義舉,聚兵于河間,截擊強虜,以拯君王于水火。書行之日,知遠亦即揮師東出娘子關,與諸君會合。書到之日,期望各道兵馬,同聲以應。」

劉王爺看後,大悅道︰「這樣最好,各位試想想,如今京都淪落,主上被擄,若孤王棄邦國于不顧,驟然稱帝,唯恐難堵天下人議論。孤若先行兵救駕,不管後事如何,也就可杜絕後人口實了。」

說罷,隨即下令慕容彥率領本部人馬,東出娘子關,前往井徑截擊遼兵,搶救皇帝。

話又說回來,至于「救駕」之事,結果又是怎樣呢?

前面說到耶律德光在汴京登了大位,當了皇帝。開始他說了一番不願在中國當皇帝的話,讀者別以為他說假話,其實那是他的真心話。丘依風,故土難忘。他生于斯,長于斯,他習慣了那里的生活方式,熟悉那里的風土人情,他在那里繼承了父母創下的大業,當上了一國之主,他確實不願離開那里的。不過,蕭翰說得很有道里︰如果現在他不當這個皇帝,中國馬上就亂了,大遼這次千里用兵,就白費力氣了,因此他才當了這個皇帝的。

耶律德光又是個孝義之人。深知先王創業艱難,母後為了保自己登位,不惜犧牲一切,又是萬萬辜負不得的……

心想︰這次南下滅晉,太後是反對的。因為她深恐他力有不逮。如今他竟然滅了晉國,擄了石重貴,自應炫耀一番,必須派人回去向太後獻俘,一來在遼人當中建樹自己的威信,二來也讓太後高興高興,三來也為太後樹威……這樣隆重的事,倘若是派一員偏將去辦,看來確是對太後的不恭。要是自己親自回去,蕭翰必定反對。而且,登位之後,後宮佳麗如花玉,夜夜**,確實也一時難舍……心下不決,便找了耶律兀欲前來商議。

耶律兀欲說︰「這個天下是叔皇打下來的,不但滅了石晉,連他的皇帝也擄了,叔皇也當了中國的皇帝。這樣的大喜事,當然應該回去向太後獻俘,報喜。如此隆重的事,如果叔皇親自回去,那當然最好不過。但是,叔王如今剛剛坐上龍位,一時不好走動,那就讓小佷替皇上走這一遭好了。」

耶律德光大喜道︰「皇佷想得周到。又難得你不怕辛勞,很好,很好。那就由你替孤王走一趟,讓母後高興高興。」

只因這樣,所以押解石重貴的這麼一件小事,弄得那麼隆重,還煩勞到永康王的大駕。

但是,讀者也不難看出,這些條條道理都是耶律兀欲說出來的。也看得出他是很想回一趟上京的,究竟什麼原因呢?原來其中大有奧妙……關鍵是為了一個女人,他想把這個女人弄到手。他想把這個女人帶回上京。好把她「金屋藏嬌」。

這個女人是誰?這個女人還是馮雪仙。

話兒又得從頭說起……

……且說那日石重貴領著一群後宮妃嬪皇族到汴京城外投降,耶律兀欲一眼看見馮雪仙,立馬就著迷了。從來沒見過這麼漂亮的女人。真的說也說不出她這漂亮來。畫也畫不出她這漂亮來。真不敢相信人世間真有這麼漂亮的女人。打這往後,這一群人被囚到封禪寺去了,耶律兀欲從那一刻起,就真的那麼整天朝思暮想,混混沌沌,迷迷糊糊起來了。

可他不敢開口呀。這麼漂亮的女人,為什麼叔皇不要起來?那肯定是他太忙了,沒留神細看,如果他看清了,別說是一個,就是一百個也不會漏出來。如今倘若我一開口說要,他肯定留神再看。讓他留神看清了,這江水還能流到我這兒來嗎?因此不敢開口。

他也不敢動手。封禪寺就在開封城邊,平常人們說的「天子腳下」。如今歸赫哲看管,旁邊就駐著那日圖的大軍,如果悄悄地去要,他們誰也不敢給。如果去偷,去搶,鬧了起來自己也兜不起。他也知到這群人是要送回上京去的,于是,他想出這個點子,領下這份差事來了。

也真靈!他這麼一說,耶律德光準了。讓他帶上自己的人馬押著回去。

他就是這樣撈下這份差事的,不過,現在還沒走,因為外邊正亂呢,因而還未定啟程的日期,還要待他的人馬齊集。盡管押解石重貴去上京的隊伍還未啟程,但汴梁內外已經亂起來了。

怎麼亂呢?原來耶律臨朝當了皇帝,他以為就如蕭翰說的,天下太平了。

其實並不那麼簡單,亂子還在後頭呢。

正是︰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要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趙匡胤傳奇最新章節 | 趙匡胤傳奇全文閱讀 | 趙匡胤傳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