嗩吶高奏,鼓樂歡騰,花轎披紅,康熙四十三年二月十二,是我出嫁的日子。文字首發
是的,嫁了,我嫁給康熙帝的皇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禎為妻,我與他的婚禮,就在今天。
吉時一到,我蓋上大紅的頭巾,在喜娘的攙扶下拜別父母,坐入八人抬的轎輿。轎簾放下,隔去了外面喧鬧的樂聲,我知道,當這道轎簾再度掀開時,在前方迎接我的將是一段全新的人生,他,我的丈夫,正在紫禁城內等我。
娶親的隊伍從侍郎府邸出發,沿著早已肅清的道路,一路敲鑼打鼓,浩浩蕩蕩,由西華門進入紫禁城,將我抬往十四的寢宮。
皎潔的月光,斑斕的燈火,紫禁城內明亮如晝。
滿人的婚嫁習俗不同于漢人,成婚儀式不拜天地也不拜高堂,而是保留了入關前游牧民族的婚俗遺風。
喜轎在十四的寢宮前停下,不一會兒,轎簾掀起,迎親的喜娘卻沒有立刻伸手扶我下轎。歡鬧的樂聲,嘈雜的人聲充斥耳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我是知道的,可頭上蒙著紅巾,眼前除了一片茫茫的紅色,什麼也看不見,心里還是不由自主地緊張了起來,十根手指不覺收握,緊緊地捏住手里的字金如意。
這金如意是喜娘為我蒙上紅蓋頭的時候塞進我手里的,意喻吉祥如意,金如意呀,金如意呀,你可要保佑我吉祥如意,安然無恙地踏進十四的門啊……
我屏著息,靜著氣,突然,眼底下飛來一支系著紅綢的鐵箭,「哆」的一聲,正好落在轎門上,然後又是一支,同樣射在轎門上,緊接著是第三支……
新娘進門,一定要由新郎叩轎門才能下轎。所謂「叩轎門」又叫做「射煞」,新郎持握弓箭,朝轎底射三箭,三箭過後,新娘方可下轎入門。「射煞」,明面上說是為了驅走或射殺隨轎而來的牛鬼蛇神,驅煞闢邪,但究其起源,這無非是滿族人入關前原始掠奪婚姻制度遺留下來的風俗,在那個茹毛飲血的年代,各部落之間的傾軋殘殺,不外乎就是為了搶奪兩樣東西︰一是錢財,二是女人。
三箭落下,落在它們該落的地方,我不禁舒了一口氣,不是不相信十四的箭法,只是明知道有人拿箭對著你,把你當箭靶使,正常人都會擔心害怕。
「射煞」之後,終于有人伸手進轎子把我攙了出去,踏上沿路鋪設的紅地毯朝前走,沒走幾步,停了下來,一個包著紅布的馬鞍出現在前頭,抬起腳,跨過去,是為「過馬鞍」,喻示新娘進門以後日子平平安安。
跨過馬鞍,我腳踏紅地毯,手持金如意,繼續往前走,一陣熱氣撲了過來,垂眼一看,門檻前放置著一個火盆,意思很明白,要進門,得先過火盆。新婦進門,必須邁過火盆,「邁火盆」的含義是過火驅邪,同時象征以後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家里人丁興旺。
我瞪著腳下燃著火苗的炭盆,心里感嘆,古代人結個婚真是累人,新娘子還要過五關斬六將才能進得了大門。
成,邁火盆就邁火盆吧,就算是火坑也得往下跳,搭著兩旁攙扶著我的喜娘,我抬腳,使力,再往前一跨,呼……成功通關得分,終于進門了。
一進門,人剛站穩,手上忽然一輕,沉甸甸的金如意讓人拿了去,還沒回過神來,剛剛解放的雙手又是猛地一沉,手里的東西換成了一個用紅綢封口,系以彩色絲帶的鎦金花瓶,好家伙,這玩意兒比金如意更沉。
我算是明白這「抱寶瓶」為什麼要叫「抱寶瓶」了,這寶瓶捧著不行,還真得用抱的,這里面到底裝了些什麼呀?
我的手被這分量十足的鎦金的寶瓶壓得有些發麻,我悄悄移動雙手,想把寶瓶挪進懷里,不料,右手剛一動,就感到一股觸電似的麻痛,手一軟,眼看寶瓶就要從我手里摔了出去……
看無廣告,全文字無錯首發小說,-文字首發,您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