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權望著沈鵬跟隨馬三保離開書房的背影,回想起他方才口說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的理直氣壯之處,不禁咬牙狠狠罵道「在一個世人皆講究信用的世界,毫無信用的人,只會為世俗所不容。()在一個信用喪失,以賴帳為榮的世界,欠債的都他娘成了大爺。」
荊鯤耳聞朱權這般毫沒來由,不知所謂的一通牢騷怒罵,不禁愕然。眼見朱權在書桌後落座,這才沉聲問道「不知殿下打算如何化解沈鵬之事?」
朱權聞言略一沉吟後答道「曹國公李景隆這小子在交游廣闊,想必知曉朱老三在應天城中的手下是以何人為主,本王想讓他出面。」
荊鯤聞言微笑道「以老朽愚見,燕王目下和殿下交好,不如請他出面為上。」
朱權聞言不禁撫掌稱善道「老師此法大妙,朱老三手握軍權在外,只怕朱老四早已心有不甘,甚是眼熱。本王目下和他可謂患難與共的哼哈二將,若不請他出面,倒顯得本王見外了。」想到得意之處,面龐之上忍不住流露出得意洋洋的笑容。
午後時分,紫禁城,御書房中。
「啟奏陛下,燕王,寧王兩位殿下現在殿外候旨。」御書房總管薛京低頭躬身稟道,卻不敢去看那端坐書桌後翻閱奏折的身影。
身穿五爪龍袍的朱元璋聞言放下了手中的奏折,淡淡言道「宣他二人進來說話。」
片刻之後,注視著朱棣,朱權二人一前一後的來到身前,朱元璋的腦海中驀然回想昨夜錦衣衛指揮使蔣賢的密奏藍玉軍中昔日的許多年輕將校,居然有數人心甘情願的拜其為義父。這也是他今日召朱權二人來御書房相見的原因,藍玉那般桀驁不馴的性子讓他內心極為震怒,自昨夜就已然打定了主意,朱棣,朱權二人手握軍權,就藩北方已然是勢在必行。
待朱權二人在錦墩上落座後,朱元璋目光掃視二人一眼後,沉聲問道「權兒,若是朕命你率軍鎮守大寧,須得多少兵馬?」
朱權陡然聞得此言,心中雖則情不自禁的一喜,卻是大出意料之外,倉促間皺眉沉吟,難以作答。
朱棣心中大喜,強自按捺下,面上卻依舊一副事不關己的淡漠樣子。
「十五萬大軍夠否?」朱元璋端起茶杯來淺酌一口後問道。
朱權回想昔日所見大寧的城市規模以及百姓人口,不禁面露苦笑的說道「太多。」
朱元璋聞言不禁面露微笑,施施然將茶盅放下後問道「世人不是常說韓信用兵,多多益善麼?你卻為何反嫌兵力過多?」
朱權輕輕嘆了口氣後沉聲說道「世人皆說韓信用兵,多多益善。(網址)可惜引用這句話的又有幾人有韓信的將帥之才?以兒臣所見,目下北元已然覆滅,衛拉特,阿蘇特等部族正自忙于在草原上廝殺爭奪地盤,暫時無力南下侵犯我大明邊疆。遼東兀良哈三族自歸順朝廷後,倒也頗為恭順,實無必要在大寧駐扎過多軍隊。」嘴里說著話,心里卻是暗自忖道人貴自知。以我看來,目下大明有資格說什麼韓信用兵這句話的將帥之才,除了朱老爺子,宋國公,穎國公,藍玉,沐英這寥寥數人外,其他人尚還欠些火候。他雖一心盼望早日就藩,手握軍權,心中卻還明白,隨軍征戰和親身統帥,期間天差地遠,不可同日而語。在這個冷兵器時代,不要說指揮軍隊作戰,就是開拔前行一百里,安營扎寨,其間難度都絕非常人可以想象。
朱元璋聞言不禁頷首,面露微笑。早年歷經征戰的他內心中自然明白,動則引用兵書上大道理的人,往往都是紙上談兵之輩。所幸朱權自跟隨馮勝遠征遼東,跟隨藍玉捕魚兒海大捷後,不自覺的多了幾分沉穩,並非夸夸其談之輩。想到這里,轉頭看了看朱棣,淡淡問道「棣兒,朕打算讓你就藩北平。
朱棣聞言忙站起身來,面露惶恐之色的道「兒臣謝父皇栽培,只恐年輕識淺,有負所托。」
朱元璋聞言擺了擺手,斷然說道「為父一生可謂閱人無數,自問倒還有識人之明,你且說說,就藩北平之後有何為難之處?」
朱棣深知自己縱然就藩北平,他日也不過是大哥朱標的臣子而已,自然不會傻到主動去張口要兵,引起父皇猜忌。略一沉吟後注視著自己的父親沉聲說道「既然我大明他日遷都北平,乃是勢在必行。這修築城牆之事,須得及早動手才行。以兒臣所見,北平須得修築成這應天一般固若金湯。」
朱元璋聞言不禁頷首,應天城牆乃是自他在此登基,建立大明朝後便即動工修築,歷時二十載,直到前年這才完工。工程可謂浩大持久,為他日遷都北平,鞏固大明在北方的疆域,這修築城牆之事自然須得未雨綢繆,交待朱棣去辦。
北平乃是昔日元朝大都所在,在北方諸省的象征意義可謂舉足輕重。朱棣自父親朱元璋說出讓朱權就藩大寧之後,已然十拿九穩的判斷出了北平這個絕不容有失之地,則必然乃是自己就藩之處,心思急轉下早就想好了必須要將修築城牆這個不但關乎大明他日都城安危,更關乎自己安危,且必然耗費錢糧人力無數的事情鄭重提出。
朱權不動聲色,心中卻是暗罵朱棣老奸巨猾,暗自忖道朱老四恁的狡猾,這北平城牆修築得金城湯池一般,自然有利于抵御韃子侵犯,卻也有利于日後抵擋那些要拿你開刀的人。
注視著朱權二人躬身倒退著離開的身影,朱元璋伸手將來自蔣賢的密奏拿起來掃了一眼後,隨手朝桌上一擲。
朱棣的那點花花腸子,朱元璋是洞若觀火。這個小子自小就自視甚高,內心中難免有著那麼一絲絲盼望,盼望著有朝一日他的父親能收回成命,讓他執掌這個國家。朱權呢?這小子若是手握軍權,在那遙遠的大寧待得久了,就會心甘情願的俯首稱臣麼?一個男子,若是手下有了只忠于自己的千軍萬馬,就絕不會甘于屈居人下。這乃是我朱元璋自元末亂世的征戰中悟到的道理,這是昔日驍勇善戰的朱文正,身為丞相的胡惟庸反叛我的教訓。故此為了藍玉的囂張跋扈,朱棣,朱權須得就藩。藍玉對于朱標的忠心耿耿,使得他還有存在的價值。
第二日朝議之時,當滿朝文臣听完薛京宣讀皇帝陛下旨意,燕王朱棣率護衛一萬八千就藩北平。寧王朱權統帥五萬護衛大軍就藩大寧,且兀良哈三衛各出一萬人馬,歸朱權節制時,登時滿朝嘩然。因為如此一來,朱權立時便要成為諸王中軍權最重的藩王。
兵部侍郎齊泰邁步出列沉聲奏道「啟奏陛下,藩王分封實乃國家大害。漢高祖大肆封王,終成漢景帝時七國之亂,以致國家大亂,生靈涂炭。為我大明江山永固,黎民福祉,故此微臣懇請陛下收回成命。」說罷跪倒在地,重重叩首。
「晉武帝」司馬炎以為曹氏不曾分封諸王,使自己能夠取代曹魏而建立晉朝,故此大肆封王,導致戰亂連綿,國家元氣大傷,以致于異族有機可乘,方有五胡亂華,讓我中原黎民百姓,中原文化遭致滅頂之災。微臣敢請陛下收回成命。」東宮侍讀方孝孺狠狠瞪視朱棣,朱權一眼後,也是雙膝跪倒在地奏道。
一時間一眾文臣自六部尚書,侍郎,御史台官員盡皆紛紛跪倒在地。縱有那少數不願得罪朱棣,朱權的官員,此時礙于群情洶洶,且反對分封不失為一個對太子殿下表忠心的良機,也是紛紛從善如流。
藍玉縱然平日里常和這些文官吵得不可開交,此時為了太子朱標的他日皇權穩固,也是懇請皇帝陛下收回成命。他可毫不在乎得罪朱棣,朱權二人。反正昔日得罪之處早已數不勝數。
穎國公傅有德眉頭微微皺起,卻沒有表態。他內心之中雖也深深贊同一眾文臣所見,但更明白皇帝陛下之所以讓朱棣,朱權就藩北方,其中頗有深意,絕非單單防備北方游牧部族南下。此時大明朝的開國元勛之中,徐達,常遇春,李文忠已然病逝。宋國公馮勝在外練兵,自己隱然成為了朝中武將之首,卻是不好公然反對朱棣,朱權就藩,手握軍權。
「列爵而不臨民,分藩而不錫土。眾卿何故如此多慮?」朱元璋沉聲問道。
一眾文臣听得皇帝發話,便也住口不言。只是左顧右看,瞪著工部侍郎練子寧,戶科給事中卓敬等數個能言善變,心思機敏之輩,希望他們能說服朱元璋。
朱棣,朱權听聞分封的正式旨意後,心中都是忍不住一陣興奮,此時眼見朱元璋一面口說「列爵而不臨民,分藩而不錫土」之時,一面掃視著自己二人,頭腦中都不自覺一陣凜然,清醒了三分。
原來朱元璋從昔日的秦王,晉王,再到今日的朱棣,朱權所采用的分封藩王之法和漢朝時期還是有著很大的區別。漢朝時這些劉姓王爺掌握的屬地,相當于國中之國,從藩國大小官員任免,到賦稅收取,再到軍隊指揮,這些權力全在藩王手中。即使朱權,朱棣就藩之後,也沒有封地與臣民。不得干預地方事務,更不用說染指賦稅,官員任免了。簡單說來就是統軍不管民,地方民事這些權力還是須得牢牢掌握在知縣,知府,再到六部侍郎,尚書手中。朱權縱然是手握八萬軍隊的指揮大權,也只相當于地方軍區司令,還遠遠不能和漢朝時候那些劉姓王爺相提並論。
昔日秦王,晉王就藩之時,廟堂上一班文臣也是吵得不可開交,朱元璋對今日這般情形早有預料,眼見戶科給事中卓敬邁步出列,當即面頰寒霜的揮手阻止他說話,冷冷問道「一個個的如臨大敵一般,若是如你們所言,沐英鎮守雲南,貴州久矣,豈非遲早必然謀逆?」
卓敬雖是足智多謀,卻萬萬料不到皇帝陛下三言兩語之間,卻把話題說到了西平侯沐英的身上,不禁一愣,登時啞口無言。
原來自傅有德當年率領沐英,藍玉掃滅盤踞于雲貴的元朝梁王殘軍後,西平侯沐英便即奉旨鎮守,這些年是上馬統軍,下馬管民,加之他治理有方,深得民心。其手中實權與威望,還遠遠勝過了目下率軍就藩在外的秦王,晉王。
太子朱標一直默默不語,此時眼見父親言語間甚是震怒,且謀逆這般萬萬不可輕易出口之詞,竟然頗有些口不擇言的牽扯到了忠心耿耿的沐英,忙不迭走上一步伏地奏道「父皇,西平侯沐英對我大明忠心可昭日月,豈會有如此狼子野心。」
六部尚書,侍郎以及黃子澄,方孝孺等眼見此情此景,忙即齊聲說道「微臣等萬不敢胡亂猜疑西平侯。」他們心中自然明白率軍在外的沐英,牽制諸王的的作用,自然不希望這場關于分封的風及到西平侯。
卓敬心中不禁苦笑忖道西平侯沐英昔日自小乃是皇後撫養長大,與太子殿下親厚無比,忠心耿耿。自然不會有謀逆之心。且其生性沉穩,非藍玉可比,乃是他日威懾朱棣,朱權的一大助力。陛下這般言語,讓人倉促之間倒是難以分說得清,總不可能當著這廟堂口口聲聲說朱棣,朱權他們最為危險之處正是因為他們姓朱,身為皇家骨肉吧。
朱元璋掃視群臣一眼後,冷道「散朝。」言罷拂袖轉身而去。他深知治理一省之難,比之率軍攻取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些年之所以賦予沐英極大的自主之權力,實乃是因為雲貴之處情形極為特殊,遠非大明其余各地可比,不但毗鄰安南,各族雜處,民風彪悍且各有不同,大小叛亂時起時落。去年蠻夷首領糾集數萬叛軍謀反,據說還驅趕大象為伍,幸得沐英統軍有方,率軍使用神臂弓,火銃,火炮以梯次射擊之法殺得一眾蠻兵尸橫遍野,落荒逃去。故此這個連三國時候諸葛亮都甚感棘手的蠻荒之處,還須得沐英方可。自己這般說自然不是懷疑沐英,卻是要用他來堵住這群文臣之口……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