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大明 第二百八十九章︰成王敗寇

作者 ︰ 春江釣客

盛庸眼見這個跟隨參政鐵鉉來到城頭的士子如此氣急敗壞之態,不禁訝然問道︰「足下莫非識得這個替燕逆投書的使者?」

鐵鉉沉聲道︰「他乃諸生高賢寧,目下協助本官在城中撫民理政,。」原來濟南城內大小官員多有跟隨李景隆逃走,鐵鉉無奈之下只得讓城中一些有意助朝廷大軍堅守濟南的讀書士子暫代空缺官位,襄助自己處理城中民政。

城下端坐馬上的紀綱乃心思機敏之輩,雖則不曾見過沙場廝殺,今日兩軍陣前也感受到了大軍氣勢之對于兩軍交戰的要緊之處,念及燕王朱棣便身後遠處遙觀,自己這個投書使者眾目睽睽下萬不可墜了燕軍士氣,有心賣弄下摘過馬鞍一側的強弓,張弓搭箭時口中喝道︰「接書信。」

綁縛書信的箭矢破空飛出,「奪」的一聲輕響後牢牢釘入城門樓一根木柱之上,羽翼震顫下箭簇竟是入木三分。

鐵鉉展開書信後細看,只見上面所述不過是朱棣的一派胡言,說什麼自己無意謀逆,只因朝中奸佞齊泰,黃子澄禍亂聖听下迫害一眾藩王,不得已下起兵靖難,尊先皇《皇明祖訓》遺志,意欲率軍進京清君側,絕無染指皇位之意,希望鐵鉉,盛庸不要為朝中奸臣利用,率濟南全城軍民速速歸順為上雲雲,。

鐵鉉將手中招降書信遞給盛庸,淡淡問道︰「盛將軍如何看待此信?」

盛庸昔日也曾更隨藍玉遠征捕魚兒海,之所以拒絕燕王拉攏,便是深覺這個親王素有大志,不敢上了他的賊船,此時微微冷笑拒絕道︰「妖言惑眾,不看也罷。」他深知目下朝中文官在皇帝陛下面前,遠比武將更有話語權,不願在此兩軍交戰之際使得這個參政大人對自己心生隔閡,索性根本不屑一顧朱棣的招降書信。

鐵鉉將書信遞給身側高賢寧微笑道︰「素聞你頗有才名,能否即興作一文章,駁斥燕逆禍亂天下之事?」

高賢寧接過書信後細看,略一思忖下已是成竹在胸,略略欠身後道︰「燕逆掩耳盜鈴之舉,只能騙那村婦愚夫,小生已有月復稿。」言罷探頭城外喝道︰「反賊紀綱稍待城中回信。」說罷取下隨身攜帶的不囊中文房四寶,揮毫疾書《周公輔成王論》一文。

鐵鉉接過此文一觀後,微笑頷首道︰「不想你倒有幾分急才。」

高賢寧謙遜兩句後將書信牢牢綁縛箭桿之上,接過一側士卒手中強弓,雙臂奮力之下弓如滿月,箭若流星曳地而來,插在紀綱馬側三尺開外。

盛庸眼見高賢寧文能即興作文,武能力開強弓,心中對于這些讀書人的觀感倒是情不自禁有些改變,暗自思忖道︰不想這些腐儒中倒也藏龍臥虎。

朱棣細看紀綱取回的這篇名為《周公輔成王論》,口中雖則微微冷笑,內心中倒也頗為佩服其人文筆犀利,輕嘆道︰「此人倒也頗有文采,惜乎不能為本王所用。」原來朱棣的勸降書信中鄭重聲明自己作為先皇嫡親兒子,絕無反叛朝廷,謀逆篡位的狼子野心,將自己隱隱放在了大明最為忠誠的臣子之列。而高賢寧的文章便即順勢就勢,大意便是既然燕王殿下您是我大明的忠臣,絕無背叛朝廷之意,何不暫且忍受世人的誤會與屈辱,效法周公放棄手中的權力,輔佐自己的佷兒,使得天下百姓不再受戰火荼毒,如此兵臨城下公然作亂的舉動,與漢朝時候篡位自立的王莽又有何異?

朱棣轉頭之際目光掃過紀綱,回想起方才他弓馬嫻熟,以及城下投書的膽色當即喝道︰「本王素來欣賞有膽有識之人,你便留在我身邊做個親兵百戶吧,。」

紀綱聞言大喜,當即單膝跪地謝恩。他深知這親兵雖則看似低微至極,卻能時時伴隨朱棣身側,乃是心月復之人。

「成王敗寇,不過如此。王莽之所以成為千古一奸臣,不過是因為他改制失敗,兵敗身死而已,假若他建立大一統的盛世,又何來千古奸佞之說?」朱權細看城中回復書信,口中冷笑,心中暗自忖道︰王莽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篡位之人,其改制中以王田名義恢復井田制,奴婢改稱「私屬」,與王田均不得買賣,改革幣制,可謂銳意進取的革新。可惜其改制看似于民于國不無益處,無奈理想主義過于深重,難敵勢大的外戚與諸侯而胎死月復中,假若其成功改制,是否就會成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改革家呢?篡位者,改革者,失敗者就注定了他會成為所有封建王朝口誅筆伐的眾矢之的。腦海中突然回想起那個據說在朝中力圖復古井田制的方孝孺,嘴角噙起一絲嘲弄的微笑忖道︰我那個昔日的老師,名儒方孝孺先生力圖復古井田,倒和王莽兄不謀而合。

紀綱听聞這個寧王殿下公然為千古奸佞王莽叫屈,心中暗自忖道︰所謂觀其言行,則知其為人,寧王如此語出驚人,也難怪會有做出這般逆天作亂之舉。

燕王朱棣耳聞朱權所說成王敗寇的言語,揮手將城中回復書信隨手擲下,翻身跨上汗血寶馬後抽出腰際長劍虛劈而下,厲喝道︰「攻城。」

早已等得不耐煩的數萬燕軍在招展的軍旗指引下,或是舉起戰刀盾牌,或是奮力抬起雲梯,朝前疾步沖去。

萬余人馬猶如潮水涌動而前,千軍萬馬的呼喝之聲匯聚在一起,沖破雲霄,展開了對濟南城的強攻。

燕軍士卒或是斜舉盾牌,或是肩扛土袋,手抱石塊,在一眾千戶,百戶的率領下朝前亡命沖去,。他們所要對付的第一道障礙,不是高大堅實的城牆,而是濟南城下寬達兩丈開外的護城河。

燕軍發動攻勢後,濟南城頭數十門火炮接連發出震天怒吼,炮彈與疾風驟雨般的箭矢漫天飛舞,朝著城下密密麻麻的敵軍飛來。

僥幸沒有死于箭矢與炮火下的燕軍士卒來到護城河邊後或是蹲體,以盾牌抵御城頭斜飛而下的箭矢,或是奮力將手中重填泥土的草袋,石塊拋入護城河中,激起朵朵浪花。

城頭一眾守軍自城牆垛口探出小半個身子,弓弦震顫下箭矢猶如奪命的雨點般朝城下灑去。

手持強弓勁弩的燕軍士卒也不時自舉盾掩護的袍澤身後將箭矢射上城頭,一時間炮火轟鳴,箭矢破空聲響成一片,將城頭城下死者的慘呼與傷者的哀鳴壓抑得幾不可聞。

城門樓上,耳聞震耳欲聾廝殺吼叫,眼見得左右身前不斷有士卒倒下地來,血流如注的在地面掙扎,素來膽氣頗壯的鐵鉉官袍的大袖也不禁隱隱浮動。

急驟的破空聲幾乎掠面而過,十余支箭矢接連自城牆垛口外躥來,牢牢釘在木柱之上。

都指揮盛庸視面不改色的來到鐵鉉身側對他大吼道︰「大人在此涉險無益,還是且回官衙為好。」說罷,不由分說的揮手召來幾個親兵,要將參政大人護送下城。

鐵鉉畢竟乃是文官,非是盛庸這般久經戰陣的悍將可比,眼見今日這般千軍萬馬交鋒的激戰,內心之中也自有些畏懼,然念及自己身為濟南城中文官之首,不願讓眾軍眼見自己倉皇而去以致動搖軍心士氣,當即伸手推開盛庸手下親兵,大聲說道︰「本官決意與濟南共存亡,不敢稍退一步,便在此一睹眾軍殺敵英姿。」言罷轉身來到城牆坡道之處,大聲呵斥著讓那些縮于城內牆邊的一眾衙役上城,和高賢寧兩人手忙腳亂的指揮著眾人將中箭負傷的守軍士卒抬下城去安置救治,。

按劍而立的盛庸眼見鐵鉉這個一介文官立于城頭時絲毫不見懼色,心中對于守住此城更多三分信心,右手腕翻轉時拔出腰際長劍,轉身來到一處火炮前,疾言厲色的命令炮手調整方向,對準護城河邊燕軍密集處開火轟擊。

燕軍大陣中,朱權高踞「烏雲蓋雪」馬背之上,遙見遠處濟南城頭不時有火炮噴吐著濃煙開火,轉頭卻見不到己軍大陣中火炮還擊,心中不禁暗自忖道︰這個時代的火炮雖則威力不足,然則對于鼓舞軍心士氣的作用倒是不可小覷。原來燕軍的火炮火藥在白溝河畔激戰之時也給那突如其來的驟雨澆得一塌糊涂,今日燕軍兵力雖則遠勝敵軍,卻沒有火炮轟擊助陣。

激戰一日後,燕軍死傷數千之眾,不過勉強填平了濟南城下的護城河。

朱棣心中早已明了要攻破這般擁有護城河,高大城牆以及甕城等完整防御體系的山東首府濟南絕非易事,眼見天色逐漸昏暗下已到黃昏,當即傳令退軍回營。

第二日,第三日……

數日之間燕軍在張玉,朱能等一眾悍將率領下雖則猛攻,無奈城頭南軍主將盛庸指揮得當,加之參政鐵鉉努力穩定城中軍民人心,每日親臨城頭督戰,使得守軍士氣如虹,竟將偌大一座濟南城守得固若金湯,燕軍傷亡高達兩萬以上,竟依然難以攻克此城。

夜色之中,朱棣巡視軍營後回到帥帳中,皺著眉頭對朱權以及手下眾將說道︰「不料這個盛庸竟是如此扎手,倒是本王小覷于他了。明日起大軍圍困濟南城,看他們能撐持多久。」說到這里,又讓中軍司馬向北而返,催促路上運送糧草輜重的隊伍前來濟南城下。

朱權巡視軍營時也隱約看出燕軍中將校士卒連日苦戰,傷亡慘重下士氣難免有些低落,深知朱棣暫停攻擊也是無可奈何,暗自忖道︰我軍雖則兵力雄強,其中卻不乏昔日率部歸降的南軍將校,這般傷亡下若是強行驅策士卒攻城,只怕軍心不穩,。

第二日一早,朱棣命眾將分領各軍將濟南團團圍困後扎下堅實營寨,有意作持久之戰。他兩次擊敗兵力佔據絕對優勢的朝廷大軍後,知曉建文皇帝朱允炆短時間內絕無可能再組織起數十萬的大軍馳援濟南,對于拿下這山東首府,為自己南下進軍建立一個牢牢的立足點是志在必得。

濟南這個山東首府作為接應平叛大軍的後方輜重囤積之地,本就糧積如山。曹國公李景隆雖則昏聵無能卻也知曉自己兩次兵敗後其罪難恕,盛庸若是能守住濟南,遏制叛軍南下,對自己的身家性命有利無害,故此撤軍之際又將大量箭矢,火藥,兵器,糧草等兩軍交戰不可或缺的輜重調撥給了手下這個都指揮使。糧草充足,軍械無虞,守軍士氣旺盛,使得盛庸,鐵鉉盡皆底氣十足,根本無懼朱棣的大軍圍困的囚牢戰法。不但如此,夜間盛庸還命手下勇猛敢死的千戶,百戶率領多則三四百,少則百余的南軍士卒悄悄以繩索縋下城去,夜襲燕軍,擾亂敵營。鐵鉉則組織城中年輕力壯的民夫趁著月色偷偷模出城外,意圖挖通被燕軍填平的護城河。

夜間交戰對兩軍雖則皆為不利,然南軍偷偷出城騷擾卻是防不勝防。燕軍眾將率軍追擊之下往往被敵軍從容退入城中。數日之間竟把燕軍中自朱棣,朱權,再到一眾將校搞得夜夜不得安寢,氣急敗壞下卻又莫可奈何。

這一日朱棣忍無可忍下再次下令攻城,激戰一日空自折損了數千士卒卻依舊無法攻克濟南,第二日天公不作美下竟是下起了大雨,朱棣擔憂冒雨驅策士卒攻城,傷亡慘重下軍心不穩,只得頭疼不已的下令眾軍守住營寨,待天氣轉晴再說。

天時漸漸進入雨季,大雨時停時歇,連綿不休。

這一日萬里無雲,陽光普照下,身穿灰色僧袍,容貌丑陋的老和尚道衍策馬緩行在朱棣,朱權身側,在數百個燕山護衛騎兵的擁護下策馬行走在濟南周邊數十里內方圓查看地勢。原來燕軍受困于濟南城下,道衍聞得消息後便即跟隨運送糧草的隊伍前來濟南城下燕軍大營覲見燕王,今日一早眼見天色放晴,當即委婉勸諫了朱棣再次率軍攻城的舉動。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逐鹿大明最新章節 | 逐鹿大明全文閱讀 | 逐鹿大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