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在大唐愛 第137章 上元節(下)

作者 ︰

較之于情趣盎然的猜燈謎,無數膾炙人口的吟燈聯在唐代尚未出現(夢在大唐愛第137章上元節(下)內容)。

據說,史上最早的燈聯,是出自于北宋一個叫賈似道的人之手。有一年上元燈節張燈,賈府門客中有人摘引唐詩詩句作門燈聯——「天下三分明月夜,揚州十里小紅樓」,此聯即為我國史上最早的一幅燈聯。此後歷代均有人爭相效仿,在大門或顯眼的柱子上瓖掛壁燈聯、門燈聯,不僅為上元節增添了節日氣氛,也為賞燈者增加了欣賞的內容。

所以說,宋朝確實是個人才輩出的朝代。不難想象,數百年以後,唐滅宋興時,該是怎樣的一種史運。「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管是之于某個人而言,亦或是之于一個朝代來講,此理實則通行。

故,今年的上元燈節,江采隻特命婢子挑出了燈聯,對于在席者來說,著實有點少見多怪的很。不止是燈聯,就連這燈謎,其實亦一樣。

只是江采隻事先親手硯墨書寫于兩盞宮燈上的燈謎及燈聯,實際上,並非是江采隻所創。換言之,乃是江采隻盜版了清朝一代文壇泰斗紀昀和清朝被人尊稱為「父子雙學士,老小二宰相」的張英二人的謎聯。關于紀昀,後人知之甚詳,至于張英、張廷玉父子的能詩善對,估計後世的人知之甚少(夢在大唐愛137章節)。

「高燒紅燭映長天,亮,光鋪滿地。」,即為張英于某年的上元節,一時興起出聯試子,出給其子張廷玉的燈聯。「黑不是,白不是,紅黃更不是。和狐狼貓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獸。詩不是。詞不是,《論語》也不是。對東西南北模糊,雖為短品,也是妙文。」,則是紀昀陪乾隆皇帝賞燈會之時,揮筆寫下的一副燈謎。不過,對于張英所出的燈聯,張廷玉稍思之後。當場就對了副不僅是對仗工整且堪稱妙絕的下聯。而紀昀所出的這副燈謎,當時卻令乾隆皇以及隨駕的眾文武大臣個個抓耳撓腮,冥思苦想良久也未能猜出謎底來,不得已之下,臨末還是紀昀自己揭曉的謎底。

是以,今夜之所以擅用了紀昀、張英父子的謎聯。江采隻實是另有一番用意在其中。盡管如此,江采隻惟求莫被數百年後的先人責怪即是。尤其是紀大才子,江采隻委實怕了這位鐵齒銅牙的文化巨人。故而在盜版人家知識產權之前。江采隻尚有誠心的燒祈過,對此不細說也罷。

「梅妃這謎聯出得妙哉,爾等姑且想想看。是否有何妙對妙解?」李隆基沉思片刻,轉即環向在席的諸女眷、朝臣。

江采隻輕啟朱唇,接道︰「陛下,嬪妾尚有一事,欲懇請陛下應允。」

李隆基入鬢的長眉微挑︰「愛妃且說。」

「嬪妾意懇請陛下。今個如有人猜出嬪妾這燈上隱語為何,對的出嬪妾燈上燈聯的話,嬪妾懇請陛下,嘉賞之。」江采隻美目流轉,莞爾笑曰。

但凡有心者,有心猜出謎底對出下聯,實非甚難事。畢竟,不論是燈聯亦或燈謎,並不算多大的難題。關鍵只在于,肯不肯用心動腦子,肯不肯積極的加以配合而已。

「好,朕應允愛妃所請。」但見李隆基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邊說邊看向在座者,「君無戲言。今,倘有過關者,朕必厚賞之。」

紫宸殿內一陣唏噓,眾朝臣坐于坐席間,不由交頭接耳小聲議論起來(夢在大唐愛137章節)。李林甫、裴耀卿等幾位朝野重臣,同樣面有沉思之相。席次上的後.宮諸位妃嬪倒出奇的沉默不語,僅是王美人自斟自飲于席位上,滿為鄙夷的哼了聲。受邀在席的幾位公主互看眼彼此,再行抬眸望眼前方的宮燈,少時思索,但聞咸宜公主開口道︰

「兒願一試。」

李隆基立時來了興趣︰「哦?咸宜且說說看。」

「兒才疏學淺,遠不及人才識過人。兒且對上一對這所謂的燈聯,且請父親大人莫取笑兒就好。上聯即為‘高燒紅燭映長天,亮,光鋪滿地。’,兒對出的下聯則為,‘低點爆竹震天地,響,氣吞天穹。’,且不知,可否過關?」咸宜公主儀靜體閑的說完,遂靜候李隆基表態。

江采隻卻是為之心下一嘆。咸宜公主所對出的下聯,與史書所載的張廷玉對出的下聯——「低點花炮震大地,響,氣吐沖天。」,切實相差無幾,不過是些微的有著單個字眼上的差異。據悉,武惠妃所生的兒女,似乎每個人都有才有貌,可惜早年有的早夭有的蚤薨,由此斷來,卻也名副其實。咸宜公主確是比壽王李瑁更有才氣。

聞罷咸宜公主所言,李隆基津津樂道︰「嗯,朕覺得,咸宜對的燈聯蠻不錯。」旋即側首向江采隻,續道,「以愛妃之見,如何?」

江采隻斂神,嫣然一笑︰「嬪妾認為,咸宜公主對出的下聯,堪稱天衣無縫。」

李隆基頓時開懷大笑︰「朕的兒女,也是才華出眾的。尤其是朕的幾位公主,愛妃切莫小覷其等了才是。」

江采隻欠身︰「陛下打趣嬪妾了。嬪妾豈敢僭越?諸位皇子皇女,無不是人中龍鳳,嬪妾可是早如雷貫耳咸宜公主大名呢。」

咸宜公主側目江采隻,須臾,淡淡地收回了目光,並未搭話。坦誠講,咸宜公主並不喜歡李隆基新納的這個妃子,甚至乎對江采隻存有分厭惡感,說來也無可厚非,已故的武惠妃前不久才仙逝,今下李隆基已然又是冊封美人又是加封後妃,這對一個剛喪母不滿整年的女兒來說,著是有傷感情(夢在大唐愛第137章上元節(下)內容)。何況,武惠妃生前不但是寵溺壽王李瑁,事事順其心如其意,對咸宜公主,亦煞為寵愛。然而後.宮妃嬪有所變動增減,歷來也非稀罕之事,恰恰相反,本即再尋常不過的事,李隆基原就根本無需征詢誰人意見,咸宜公主故才將怨尤情緒全算在江采隻身上。除此之外,確也別無他法,身為兒女,總不能公然反對自個父親大人另尋新歡作樂。

且不究江采隻這席話,虛情假意也罷,由衷贊嘆也罷,咸宜公主自認,只要江采隻不欺至其頭上作威作福,暫時受著也未嘗不可。帝王的寵幸,自古最靠不住,今日得寵,並不代表翌日不被打入冷宮,且走且看方為聰明之舉。

然,咸宜公主這副不冷不熱的態度,盡收于旁人目,無疑是江采隻在拿自己的熱臉貼咸宜公主的涼,自討沒趣。反觀江采隻,為此仿佛毫未以為意。就在這時,只見才入座不大會兒的李椒起身道︰

「皇阿翁,孫兒亦想試一試。」

李隆基即刻鼓勵李椒道︰「椒兒但說無妨。」

「孫兒想猜下隱謎。」略頓,李椒朝江采隻拱手道,「可是‘猜謎’乎?」

見李椒請教向己身所在方向,江采隻這才潺聲道︰「廣平王果是機睿有加。後生可畏,嬪妾知矣。」

李隆基愈顯歡愉︰「咸宜與椒兒既已答對,朕自不食言。欲讓朕賞賜何物,只管說來,朕統允之。」

未入宮前,江采隻便已聞得,諸皇子皇女之中,李隆基格外寵愛咸宜公主,而眾皇孫中,則尤為喜愛李椒,今夜一見,果然如此。唐制規定,公主的實封不準超過五百戶,但咸宜公主卻是個例外,乃唐史上首個封到千戶的公主,對此其她公主當然深覺不公,諸臣紛紛提出異議之下,李隆基干脆下令,將所有公主的實封皆改為一千戶(夢在大唐愛137章節)。

「往昔父親賜予兒的,已是皇恩浩蕩。兒不敢恃寵而驕,可見父親開懷一笑,已是對兒莫大的恩賞,兒已足矣。」

稍時,聞咸宜公主所語,李椒也緊跟著揖禮道︰「孫兒亦無它求。今個皇阿翁高興即好。」

江采隻不動聲色的靜觀在旁,于是頷首向李隆基。

李隆基見狀,斂色道︰「君無戲言。咸宜,椒兒,朕且容爾等細想下,待回頭想出欲討朕賞甚時,屆時朕再行賜賞。今日上元,怎地未見瑁兒入宮來?」

聞李隆基關詢,咸宜公主于座次上欠身道︰「回稟父親大人,兒昨日前往壽王府,才聞知壽王近日偶感風寒,不宜出門。想是怕染疾于人,故才未進宮來拜賀,兒且在此代為懇請父親莫怪壽王。」

李隆基尚未置詞,但听王美人插接道︰「嬪妾還以為,壽王心有不服,故而未入宮呢,原來是臥病在床……」

王美人這番話,明擺著是話中有話,暗射李瑁同李嶼爭奪太子之位的事兒。縱使王美人是無心之過,但此話一出,已然大有離間挑撥皇子關系之嫌。

斜睨王美人的皮笑肉不笑,咸宜公主面色稍變,終未說甚。先時入席的李嶼、李椒父子,俱噤聲啞然。

江采隻察覺到,李隆基貌似亦有不悅。想必剛才之所以提及李瑁,李隆基即有意讓咸宜公主給李瑁傳句話。毋庸置疑,單就立太子之事上,李隆基年前竟將李嶼冊立為太子,頗受李林甫等臣子擁戴的李瑁,對李隆基的這個決定肯定有所不滿。時至而今,連帶諸臣在內,只是緘口不提罷了。

表象平和的現局下,王美人這通不合時宜的夾槍帶棒之語,不亞于是在火上澆油,搞不準將再度挑掀起皇室的一場腥風血雨的爭奪之戰。(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夢在大唐愛最新章節 | 夢在大唐愛全文閱讀 | 夢在大唐愛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