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在大唐愛 第345章 壞事多磨

作者 ︰

董芳儀與皇甫淑儀相視一眼,柳眉輕蹙︰「江梅妃已知此事?」

「這般大的喜事兒,想不知都難……」江采隻凝眉垂眸,旋即抬首看向皇甫淑儀、董芳儀,自知二人此番前來,多半是為曹野那姬懷上皇嗣一事而來,「二位姊可是備了何禮,來尋吾一並同去參賀?」

皇甫淑儀與董芳儀面面相看在旁,挑眉輕嘆了聲︰「可不是怎地,宮中但凡有點事兒,哪回不鬧得滿城皆知?」頓了頓,才又溫聲道,「嬪妾二人今兒個來,本也意與江梅妃商酌下,可是要送份禮去金花落,略表賀意。」

皇甫淑儀弦外之意已是不言而明,曹野那姬肚子里懷的畢竟是李唐家的血脈,乃當今天子的皇嗣,即便後.宮諸妃嬪心有妒恨,平日里三宮六院再怎樣與之不和,事到臨頭終歸也不能全不顧及李隆基的金面。

稍作沉吟,江采隻頷首笑曰︰「究是二位姊心細,不似吾,一早兒听聞曹美人有了喜,只想著待其十月懷胎誕下皇兒後,在宮中操辦三日洗兒禮及賀滿月宴那會兒,待到那時再行送上賀禮。虧得二位姊今日過來,不然,吾可不是失禮于人前了?」

董芳儀蹙眉一笑︰「江梅妃這般說,未免言重了。嬪妾與淑儀還不是拿不準主意,故才來擾江梅妃的清閑。」

江采隻莞爾淺勾了勾唇際︰「姊這話兒才見外了。吾這梅閣,年愈冷清,二位姊不怕沾了晦氣肯來與吾商酌。卻是與吾解了悶。」

說話的工夫,雲兒已然又奉上一壺剛沏的熱茶來,一時間茶香四溢,配著燻爐中正燃得烈旺的幾塊炭火。吃上一口茶整個人直覺從手心暖到心窩。

「嬪妾可從未把自個當外人。」捧著茶水呵口熱氣,皇甫淑儀含笑說笑了句。听似是在說笑,實則也不盡然是在逗樂。不無話中有話,不過是道得隱婉罷了。

江采隻擢皓腕端過茶盅,解頤淺啜了口茶,自曉皇甫淑儀這番話實則是說與董芳儀听的,這兩三年董芳儀鮮少上門梅閣,年間芳儀宮與淑儀宮也甚少往來,雖說個中原委頗令人費解。今日董芳儀既肯與皇甫淑儀一道兒同來,可見到底還是站在自己這一邊的,過去的事也便就此摒棄,做人總要往前看才是。再者說,在這深宮高牆藩籬之中。能有一兩個可道體己話的人已是難求,人非聖賢,許是往日何處疏遠了董芳儀而猶不自知也料不準,也或是董芳儀近年有何苦衷亦未可知,總之與人交善至少益于與人交惡,少一個與己能達成共識結為統一戰線之人相對而言也就多了一個敵對者,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多一個敵人多一分險,腳下的路當是越走越寬才會順坦。若越走越窄一路走下去只會走出一條死胡同,處處樹敵之外,更無疑是在作繭自縛。是以,寬和待人其實也就是在寬待己身,想來又何必跟自己過不去。

斂下心頭紛擾,江采隻擱下茶盅。美目流轉道︰「「且不知,二位姊欲備何禮?」

董芳儀看眼皇甫淑儀,微微一笑︰「這,嬪妾與淑儀也正為此犯愁。要說綾羅珠玉,這兩年陛下未少賞賜金花落,吾等以之做禮相送,只怕也不見得討人歡喜。」

「姊所言甚是。」江采隻略沉,抬眸道,「實不相瞞二位姊,吾心中存有一疑久矣。不知何故,吾一直覺著,曹美人不像是南詔人。」

听江采隻這般一說,董芳儀與皇甫淑儀俱是一怔︰「江梅妃何出此言?」

環目垂首侍立在閣內的幾名宮婢,江采隻微霽顏,雲兒自是不必戒退,今日皇甫淑儀與董芳儀來梅閣帶在身邊的兩名婢子想必也是各自的近侍,如此倒也大可有話直說,何況今刻之所以告知旁人心里的隱惑,為的便是求解所疑,這隔牆有耳,倘使有人將此事泄露出去,反卻是幫了個大忙。

心下有所忖量之余,江采隻遂斂色道︰「二位姊可還記著,開元二十九年千秋節上,南詔王皮羅閣晉獻曹美人三人入宮獻舞,當時所跳的是何舞?」

「可不是踏歌麼?」皇甫淑儀與董芳儀相看一眼,頗有些不解的緊聲問了句。當年曹野那姬和身邊兩名侍婢載歌載舞在花萼樓,口動櫻桃破,鬟低翡翠垂,幾欲引得四座迷醉,而這兩年金花落幾乎更是夜夜踏歌接天曉,迷得聖駕日夜流連在金花落,將其她妃嬪一概拋之腦後,就連踏歌一舞,都已在大唐風靡盛行起來。

反觀江采隻,卻淺笑了下︰「確是踏歌不假。」又淺啜了口茶,才啟唇道,「早年吾听說,西域有個石國,周千余里,有粟麥,多良馬,其俗善戰,尤善柘枝舞,五色繡羅寬袍,胡帽金鈴,錦靴飾銀羅帶,明快而剛健,婀娜兼而有之。」

江采隻這後半席話,听似有點驢唇不對馬嘴,細細一想,卻是大有品頭,發人深省。董芳儀一愣,旋即貌似了悟道︰「江梅妃所說的‘石國’,莫非是昭武九姓之一的柘枝國?這柘枝舞,‘古也郅支之伎,今也柘枝之名’,嬪妾猶記得,開元中,有一年武惠妃壽辰上,倒有柘枝伎二人不知由何處來長安,只道是在興福寺外腳踏蓮花相對起舞獻賀過一回,所起之舞相傳便是那柘枝舞。」

「哦?」江采隻心上一喜,敢鑿定那自稱柘枝伎的二人對舞的正是屈柘枝。郅支為西域古城名,在今中亞江布林一帶,而柘枝舞原為女子獨舞,唯有專門表演此物的人才會自稱柘枝伎,所謂屈柘枝只不過是由獨舞發展成雙人舞的一種軟舞而已,同屬柘枝舞。

「董芳儀這般一說,嬪妾也記起,好似確曾有過這麼一回事。那年在宮里宮外傳得有聲有色,陛下一時起興,還曾派人出宮尋覓,奈何了無蹤跡可尋。時日一長便也作罷。」皇甫淑儀隨後跟著說附出聲,面上似也明了了其中所指。

有些話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見狀。江采隻于是一笑帶過道︰「今時听而二位姊這般一說,倒越發勾起了吾的興致,只不知這柘枝舞與踏歌,誰者更高一籌。它日若有幸一飽眼福,端的須是好生賞上一番才可。」

石國也罷,柘枝國也罷,江采隻原本不敢十成十的加以肯定傳說中的柘枝舞真如踏歌那般輕盈柔軟。還以為只是個傳說罷了,不成想竟真有其事。史載太宗皇帝在位時,曾委派大唐高僧玄奘前往印度取經,途中有一赭時國乃取經必經之地,而那赭時國亦即石國。看來,曹野那姬背後所隱藏的神秘身世,終有一日將被公諸于眾,到那時,當初的種種懷疑也就一團團解開了,至于幕後的一切,屆時勢必即可不攻自破,而眼下,尚需從長計議為是。切不可莽撞行事。

「且不說旁的了,吾瞧著,現下實也不必急于去金花落道賀。」心思電轉間,江采隻又笑靨自若道,「時下曹美人正是安胎時候,吾等不便屢作叨擾。不妨過些時日再行相約前去,一則也可多些工夫作備應送何禮是為妥善,其次也省卻擾了曹美人養胎反卻不美。不知二位姊意下如何?」

皇甫淑儀與董芳儀看似略思,面對面對坐著點了點頭︰「江梅妃所言在理,今下曹美人既有了喜,估模著陛下不日便會曉諭六宮,到時若有甚麼旨意示下,吾等遵旨而辦未嘗不可。」

「究是江梅妃心細分,一听曹美人有了喜,嬪妾二人淨顧跟著歡喜,楞是忘卻曹美人現下最為緊要的是安胎。」董芳儀賠笑著眉心輕蹙了下,「說來也快至年節,這宮中又要熱鬧上好一陣子,也罷,待過幾日再行決意也不為遲。」

三人坐在閣內又有說有笑的說了些旁的事,都是些無關緊要的閑話家常事兒,眼看將至晌午,董芳儀起身請辭,說是要回芳儀宮看顧公主午憩,皇甫淑儀亦隨之也一道兒回去了淑儀宮。

江采隻親自將二人相送下閣階,又多關問了幾句皇甫淑儀,臨晉公主及其月復中麟兒近來是否安好的關切話,並把那盆磨山小梅送與皇甫淑儀代為轉交到臨晉手上,為表一視同仁,事先還交代雲兒備了幾樣茶點讓董芳儀帶回芳儀宮拿與公主吃,請之往後里得空時常帶公主過來走走,只當是來梅林賞梅。

待目送二人離去,江采隻望著眼前偌大的一片梅林,卻是在閣階下站了良久。雲兒生怕這寒冬臘月天江采隻再偶感風寒,就回閣取了件披風為江采隻搭系在衣肩上。

雲兒所取的披風,正是當年江采隻入宮在即之日,楊玉環在壽王府後門相贈與江采隻的那件柔緞絲質碧帶披風。攏一攏身上的披風,江采隻不由又是好半晌的晃神,那日在通陽門為李護送雙親——寧王李憲、寧王妃元氏二老的棺槨至惠陵厚葬送行時,李隆基已然恩準了楊玉環及李瑁夫妻二人所請,並于月初召了玉真公主入宮,由玉真公主親至壽王府領了楊玉環去玉真觀修行。

李隆基之所以恩準了李瑁的請奏,除卻是念在楊玉環當日的一番孝情上,其實更意在借此化解李瑁與楊玉環之間的嫌怨。李瑁早有休妻的念頭,知子莫若父,對此李隆基還曾以召楊玉環為女官的名由為小夫妻倆緩紓過一回,只是一拖再拖了下來,小別勝新歡,但願這回順了李瑁的心意,事後可換得李瑁與楊玉環的破鏡重圓。

今時宮中又有了喜事,卻不知終究是福是禍,江采隻自是心知肚明,即使其與皇甫淑儀、董芳儀不動,這宮中定也少不得有人比其等更心急更坐立不寧。換言之,今日的皇甫淑儀的處境,無異于當年江采隻正得寵時,然而那一年江采隻卻痛失了月復中骨肉,雖說那件事至今未得以水落石出,采盈等人仍代人背負著罪名,王美人也依是被禁足在掖庭宮不得釋足,不過,若有人耐不住敢再下殺手,就算不是同一人所為,新仇舊恨總有可報之時,今下只需坐等。(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夢在大唐愛最新章節 | 夢在大唐愛全文閱讀 | 夢在大唐愛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