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在大唐愛 第383章 夫唱婦隨

作者 ︰

韋氏一張嘴極甜,看似十為恭順,天生一張巧嘴能說會道。

都道「千穿萬穿馬屁不穿」,雖說江采隻並不為韋氏這三兩句恭維話所動,但誰都愛听好話,即便明知只是面子上的事兒而已,卻也喜歡被人像神一樣的供著。至少不榆木得淨惹人煩厭反感。

一場宴饗開席,李瑁與韋氏就坐在皇甫淑儀一側,小兩口正當新婚燕爾中,看上去琴瑟和鳴,夫唱婦隨,舉止間透著和敬。今日雖不過是頓家宴,在座的除卻妃嬪就是皇子公主,可以說並無外人在,昔年楊玉環陪坐在李瑁身邊時,卻是嫌少見李瑁為楊玉環夾菜,而今刻李瑁卻為韋氏不停地夾著呈上食案的膳食,一旁雖也有宮婢侍候著,韋氏卻在為李瑁親手斟酒,看在人眼里,二人當真有夠舉案齊眉了。

「時,汝陽王由惠陵得返長安,朕心甚慰。」一巡酒過後,李隆基環睇在席諸人,龍顏劃過一抹凝重,「花奴今番入宮,蒼桑不少,既回來,往後里便留在京都,承襲親王封號。」

李隆基此言一出,在座人等的目光不由投注向李。有道是「君無戲言」,李隆基這番話,盡管寥寥幾句,話意卻重,已然將寧王府的大權全權交由李掌管,更將寧王李憲生前的一切權貴賜予李承襲,可謂莫大的恩寵。若僅由此作論,李這三年多在惠陵為雙親丁憂,換得今日的恩遇,著實劃算極了。

「花奴謝主隆恩。」反觀李。卻有一瞬間的怔愣,才從坐席間站起身來,頓首謝恩。

李隆基一抬手,示下免禮。微霽顏道︰「這三載半。爾安守在惠陵,自是少不了吃些苦頭,飽受風霜。朕,無日不希期爾早日回來,更寄望爾及早為寧王府開枝散葉。」

李面上凝著一層沉寂,像極淡淡的愁緒,半晌無語,空首道︰「花奴讓陛下掛慮了。」

凝睇李,李隆基龍目微皺。示下李坐,睇目李瑁及其身邊的韋氏,才又正色道︰「韋氏乃韋昭訓之女。日前已嫁入壽王府,念其與十八郎情投意合,朕已封其為壽王妃。」

見狀,李瑁立時在旁示意韋氏道︰「還不快些上前見過吾的阿兄。」

見李瑁沖自己使眼色,韋氏立馬會意,趕忙笑臉相迎向李︰「妾,見過阿兄。」

李才坐,但見韋氏欠身行禮,遂又拱手答禮。若說此番回來長安听聞到的最大的變故,莫過于李瑁竟又迎娶了新妃。原本李還有些不相信,以為這只不過是街頭民巷里的道听途說罷了,但剛才听李隆基親口說提此事,才敢確定楊玉環已然是李瑁的下堂妻。

說起楊玉環,其實李對楊玉環頗有些好感。且不說早些年的事。單是李憲、元氏相繼離世那年,楊玉環在宮門前自請代夫跟隨李一同去惠陵守孝一事。至今仍讓李感懷于心。即使楊玉環當時只是信口一說,亦或是實非是出自楊玉環的真心實意,頂多是在人眼前做作的做個樣子,楊玉環肯曲意唯李瑁言听計從,這對于一個女人來說,在李看來也已不凡,足可蕩人心腑,怎奈世事難料,才不過三年之隔而已,今時李瑁竟是另娶了她人為妃。

想當年,武惠妃在洛陽為李瑁選妃,千挑萬選獨獨挑中了楊玉環,並連日帶入宮請旨賜婚,當日李瑁與楊玉環奉旨成婚時,李與父親李憲還特意從邊塞連夜趕回,以作參賀李瑁的大婚之喜。盡管早些年李也听說過種種李瑁婚後跟楊玉環不和的閑言碎語,就連李瑁不止一次地央懇武惠妃允準其休妻重納之事,武惠妃也曾讓人跟李憲捎過信兒,意在托李憲私底下多說勸下李瑁,畢竟,李瑁自小長在寧王府,武惠妃雖是李瑁的生身母妃,但在一些事情上,李瑁一般還肯听從李憲的意見。

當年武惠妃之所以將尚在襁褓之中的李瑁交予李憲、元氏抱養,對外只道是擔忡李瑁又跟悼王李一、懷哀王李敏與上仙公主一樣早夭,這宮里的孩子看似嬌貴卻也不易養活,想當初早在武惠妃之前,不知有多少妃嬪誕下的皇子皇女就那樣人不知鬼不覺的夭折掉,最可悲的是皇嗣尚未足月就已胎死月復中。殊不知,武惠妃此舉,實則不盡然只為顧及李瑁的安平那般單純,更意欲借機跟寧王府親厚些,以便在前朝後.宮權勢壯大,況且那一年,李憲所進獻入宮的莫才人也剛巧在新射殿懸梁自盡,弄了個一尸兩命枉死在宮里,至于其中的原委,李憲卻是洞察的一清二白,然而礙于武惠妃、武賢儀正得聖寵,李隆基既有聖斷,身為人臣哪怕位極人臣是為皇親貴冑,亦不宜在御前妄言置喙之言。

說白了,那年武惠妃實也是為防患著武賢儀與之爭權奪寵,故才把李瑁交予寧王府撫養,且不單單如此,在此之前更讓自個的陪嫁丫鬟一沾雨露承了寵,而武惠妃的這個貼身近侍正是後來的武婉儀。如此一來,不論是在前朝,亦或是在後.宮,武惠妃皆有人勢比宮中的其她妃嬪更穩操勝算一籌,就連日愈與其心生嫌隙的武賢儀都將有人牽制,便可隔岸觀火,坐收漁人之利。何況當年還未將王皇後扳倒,取而代之,大凡武賢儀不明目張膽的與之作對拆台,武惠妃倒也不急于那一時半刻也把武賢儀這個忘恩負義之人一舉鏟除掉,是以,在宮闈尚未引生變動之前,先行與寧王府交善才是長遠之計,正所謂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而在那種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情勢下,最一箭雙雕的法子就是把李瑁送與寧王府,一來可拉近跟李憲的親厚,其次,再不濟還可充作人質籌碼。雖說李憲打一開始就看巧了這一點,更識破了武惠妃的心思,終歸卻不能在李隆基面前直白的說破,唯有將李瑁安平的養大才不失為臣子之道,這更是何故在李憲病故之後,李隆基下詔,昭告天下李憲「恭謹自守,不妄交結,不預朝政」,故,追謚為讓皇帝,並賜天子衣一付,附葬惠陵的緣故。想李隆基乃當今天子,何等的聖明,宮里宮外的事兒豈能瞞得過龍目,又怎會全然不曉得個中關戈厲害。

換言之,待李瑁長及弱冠之年,好不容易盼得李瑁大婚,武惠妃縱管對李瑁的一貫行事不滿,又哪里舍得責斥只字片言,除卻把李瑁幾度動了休妻的心思軟硬兼施的一再壓下,也只有向李憲訴苦,畢竟,倘使要將李瑁扶上那張高高在上的寶座,它日還離不了李憲的從中幫托。正因此,李憲才請奏離京,甘赴西北邊塞鎮守邊關,從而遠離開長安城的人事爭斗,對此李自也有其看法,但對于楊玉環,昔日李憲尚在人世時,李也曾跟李憲有意無意地商討過,李迄今猶記得李憲再三告誡其的話,一家一本難念的經,萬莫攪入旁人的家事中去,正因謹記著李憲的交囑,在回京的途中當得知李瑁、楊玉環及韋氏的事後,李直至入宮面聖也未多做過問。盡管如此,但在李心里,卻禁不止有些對楊玉環嘆惋,怎說人心都是肉長的,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而這些年楊玉環在壽王府也算持家有道任勞任怨,非要雞蛋里挑骨頭找個茬或借由休了楊玉環,恐怕李瑁也有且只有一個說辭能勉強叫人體諒,那就是楊玉環自從嫁入壽王府,這十年來就一直不曾誕下過一男半女。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且不究旁的,眼下事已至此,已成定局,李心下縱然有所嘆惋,但此刻當著李瑁、韋氏的面,又眼見李瑁與韋氏如此的琴瑟甚篤,又哪能當眾潑人冷水,全無自知之明的拿此說事。

察覺李在那面色微變,貌似有分呆愣,江采隻頷首環目四下,莞爾啟辰︰「本宮瞧著,汝陽王似有倦意,想是一路奔波勞累不已,今夜回去府上,可要好生休養些日子,保重貴體為是。」

江采隻這一打圓場,李這才回了回神兒,將楊玉環的事埋進了心底,忙就地禮道︰「勞江梅妃掛懷,花奴銘感不已。」

「汝陽王這般說,豈不見外了。」江采隻啟唇一笑,凝目李,適才乍一見李跟同薛王叢、李亨、李俶一道兒隨駕而來,只見李多了幾分蒼桑,這刻再仔細端量才忽覺李已然不似昔日那般風趣,在惠陵守孝了三年,整個人也變得寡言少語起來。

頓了頓,江采隻才又淺勾唇際,端起斟于面前食案上的一樽玄酒,舉樽向李︰「汝陽王遠在惠陵的這三載,本宮雖不及陛下日夜牽掛汝陽王,但也不時念想著汝陽王,今兒汝陽王回來,本宮自是滿心歡慰。本宮以水代酒,敬汝陽王一杯!」

見江采隻舉起酒樽,李尚未應聲,但听李隆基朗聲一笑︰「梅妃一向不與人陪酒,花奴倒是備受梅妃另眼相待啊!」(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夢在大唐愛最新章節 | 夢在大唐愛全文閱讀 | 夢在大唐愛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