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中秋節,慕越進宮,與賢太妃閑聊,說著說著,就說到延禧縣主的事,賢太妃跟慕越抱怨,「我也是當娘的,當然懂她心痛女兒早早去了,可是她找我哭訴,著實怪了,延禧命薄,又不是紀家對不起她,難不成我能跟太上皇說這事,讓紀家做什麼補償?」
賢太妃是真不明白,與身邊人想來想去楞是沒明白,平陽郡主跟她哭是何用意?
「我听王爺說,平陽郡主好像有個小兒子,年紀與十七相當。」
賢太妃听慕越這麼一說,倒是微愣了下,「你是說,她是沖著十七來的?」
「這我就不知道了,只是這麼一猜,興許平陽郡主不過是想找個能明白心痛的人說說心里話罷了!」賢太妃長女早逝,定是能明白平陽郡主的心痛的,但是,京里有過喪女之痛的,又不止賢太妃一人,而且她人在宮中,又在太上皇身邊,很難說平陽郡主此舉沒有其他含意在。
慕越微笑說,「幸而平陽郡主有子有女數人,延禧是去了,但幸而還有其他兒孫撫慰平陽郡主的傷痛。」她看賢太妃神色怔忡,便不再提這事,將話題岔開了去。
「嗯。」賢太妃漫應道,將這事放在心里獨自琢磨。
平陽郡主是何人?定國大長公主的親閨女兒,延禧縣主的親娘,生來富貴又嫁了個好丈夫,夫妻和樂,子女皆出色,太上皇看在姑佷情份,特例給郡主的女兒封了縣主,如汾王妃也是宗室郡主女,就沒有封縣主。
因此延禧、延福姐妹在一眾貴女當中顯得特別引人注目,才貌出眾,家世又好,誰家兒郎不動心?雖然沒有嫁得傾慕的男子。但也是嫁入高門喜得如意郎。可惜世事難料,向來順風順水的姐妹,成親後的日子不再似當姑娘時的順遂,延禧又這麼早早去了,當娘的心痛自不在話下,她娘年紀大了,她就扯著延福和兒媳進宮哭來了。
賢太妃也是有女兒的,跟她哭,總能激起同仇敵愾之情,賢太妃如今雖未掌實權。但,太上皇的女人們誰能比得上她?只消賢太妃在太上皇跟前為延禧說句話,紀家就甭想討著好!她女兒還沒死,他們就急著給女婿相看繼室了!當她是死人啊!
可是賢太妃就像根爛木頭似的,怎麼敲都敲不響,太上皇一直沒發話,皇帝和皇後也不曾就此事說些什麼,真是急死人啦!平陽郡主的長媳便勸她先別急著為延禧出氣,先緊著小叔子的婚事吧!
「這話怎講?」平陽郡主養尊處優一雙玉手縴女敕如少女。輕扣在白玉茶盞上。
「母親,賢太妃和十七公主就算同情延禧妹妹,也不會替她出這個頭,畢竟不是一家人啊!只有一家人才會為延禧妹妹的事傷心啊!」少婦輕聲的道。旁邊另一穿著雪青襦衫裙的少婦,紅腫著雙眼,聞言頻頻點頭稱是。
平陽郡主頜首,「你說的是。只有成為一家人,她們母女才會為咱們家的事出力。」平陽郡主的夫婿才干平平,縱使母親是定國大長公主。卻不代表平陽郡主夫家因此能得到什麼好處,更何況,皇帝都成太上皇了,母親是太上皇的姑母,年紀也不輕了,若有什麼恩典,想到的也是她的兄長錦昌侯及她的兄弟、佷兒們。
太妃很聰明,早早就讓女兒去巴結順王的老婆,慶元帝疼幼弟,日後必不會虧待與順王夫妻交好的十七公主及賢太妃,這也是她相中十七公主而非十八公主的原因。
她知道有不少人家相中十八公主,可是在平陽郡主眼中,十八公主實不足取,繡工了得又如何?像她們這樣的人家,難道需要媳婦做針黹嗎?而且十八公主身體很差,走兩步路就臉紅氣喘的,這樣的女孩子娶回來能干麼?侍候得了丈夫嗎?她可不想給兒子娶個病秧子回來,反過來還要她兒子侍候媳婦。
她的麼兒自小嬌慣,兄姐寵著,當娘的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她是郡主,兒子們卻無爵位可襲,幾個大的有出息,考得功名在朝為官,但麼兒文不成武不就的,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相貌與家世還算上乘。
平陽郡主為這個兒子籌謀許久,相看了京里當齡的貴女,卻都無一能令她滿意,連幾個媳婦娘家她都看遍了,就是沒相中一個令她滿意的,後來想到了尚主,越想越覺得可行,若能娶得十七公主為媳,麼兒將來的日子就不用愁,興許還能托這個媳婦的福,為兒子們添一助力。
「可是這婚事,又不好咱們自個兒去開口……」平陽郡主放下茶盞,著惱的道。
「當然不能咱們自個兒去開口。」長媳脆聲建議︰「您看是找那位太妃替您去探探口風?」
平陽郡主眼楮一亮,「對,找太妃替咱們去開這個口,只是找那位太妃?」
婆媳幾個把幾位太妃一一列舉出來,其中有與定國大長公主反目的,也有與平陽交好的,也有因延禧、延福姐妹而結仇的,平陽郡主的媳婦一個一個點名,平陽郡主一一否決,幾個媳婦面面相覷,算到最後竟無一人能勝任?
最後勉為其難擇定了汾王太妃。
汾王太妃隨子而居,之前為嬪,現在一律尊稱為太妃,看似高一級啦!實際上還是比賢太妃差上一大截,因為,陪在太上皇身邊的人是賢太妃而不是她們。
就算得了出入的自由,在親王府里當家做主,但,能真正做主嗎?且不說秦王太妃了,就說汾王太妃吧!汾王妃是個精明的,汾王開府成親,一切事務都是她在管,那時汾王太妃還在宮里咧!一出宮就跟兒媳爭中饋理家?汾王妃孝順的對她說︰「您就是享福的命哪!兒媳婦怎敢勞駕您傷這個腦筋!」得,這麼一句,享福的命,汾王太妃能跟媳婦說,我就是個苦命的,硬從媳婦手里搶過當家大權?
她兒子也不從啊!他可不想讓人說他夫妻兩不孝!
自由是自由了,想去那就去那兒,想見娘家人就招進王府來見。但沒好處能給,娘家人也漸漸來得少,誰天天閑著沒事,去跟個沒好處能給的太妃混啊?汾王太妃不禁羨慕起賢太妃了!
平陽郡主去拜訪了汾王太妃幾次,兩家便親近了許多,汾王太妃不由與汾王妃道︰「真是怪了!這人向來高傲瞧不起咱們的,怎麼近來走動得這麼勤?」
汾王妃隱約猜出平陽郡主有所圖,卻沒有明言,人家願意上門陪汾王太妃打發時間,她再樂意不過了。干麼要去揭人家的皮呢?
過不幾日,汾王太妃應平陽郡主之請,進宮去賢太妃那兒探口風,汾王太妃沒好氣的對兒媳抱怨道︰「就知道她無事獻殷勤,肯定有事相求,果然!」
「您進宮去走走散散心也好,不必太把郡主所請放在心上,十七公主的婚事,只怕太上皇會親自拿主意呢!」
「是嗎?」。汾王太妃沉著臉有些不快。汾王妃眼珠子一轉,心道,難道婆母這是在吃味兒?
「太上皇如今較有閑暇,為兒女們操心婚事。也是該當的,只是賢太妃可憐了,太上皇擇婿肯定和她的所想有所不同。」
男人和女人眼光不同,當然在挑女婿的關注點上也有所不同。汾王太妃想到當初兒子的親事可是自個拿的主意,賢太妃卻是做不了自己女兒婚事的主,當下便心平了些。整裝進宮去。
來到離宮,看到賢太妃端坐在延福宮正殿中,一派主人作派,立時一陣酸苦涌上心頭,汾王太妃在心里想,要是……要是……心里嘀咕了半天要是,硬是沒下文,要是什麼?她想留在太上皇身邊侍奉?賢太妃沒有兒子,太上皇去後,她只能待在宮中養老,她有女,不似無兒無女的嬪妃只能去庵堂、寺里、廟中念經修行。
現在看她是風光,但日後呢?汾王太妃想到能天天看到胖孫子,十七公主下降後,就算生了兒女,賢太妃也不能像自己這樣天天見,但想到同為太上皇的女人,如今與男人相伴的是她不是自己,汾王太妃心里頗不是滋味有點酸啊!
賢太妃倒是渾不在意,「汾王太妃現在可好了!有兒孫相伴,看起來小日子過得挺好的,瞧瞧都富泰了!」指著汾王太妃的雙下巴,賢太妃頗為驚異對方的富泰。
汾王太妃有些不好意思,訕訕的端起茶盞來,「呵,汾王妃還算孝順的,知道我愛吃什麼,就備什麼,這些日子算是頗有口福的。」
「那就好啊!太上皇昨兒個還在說,也不知你們出去了,兒子媳婦孝順不,日子過得可還舒心不!這可好,一會兒太上皇回來,見著太妃過得好,肯定開心。」
汾王太妃訕笑,說起齊王太妃前些日子進宮來,想為順王作媒的事,卻絕口不提自己那會兒也為兒媳族妹說項。
賢太妃聞言笑道︰「太上皇是有意,不過順王給拒絕了。嗐!也不知這位心里是怎麼想的,大概是那回給嚇著了!」
「那回?哦,你是說南猛族那女人給順王妃下毒那回?」
「可不是。好端端的出使去觀禮,誰知會遭人暗算呢?也是安哥兒福澤深厚,一路有貴人相助!」
汾王太妃試探的問道︰「那太上皇沒生氣?」
「沒有。」賢太妃嘆道︰「太上皇說了,既不娶側妃也不肯收房,日後覺得委屈了,再收房納妾就是。」
汾王太妃頜首,心道不急,再過個幾年,老夫老妻了,不怕順王心思依舊。
賢太妃與她話家常,閑扯一通後,汾王太妃才提及來意,賢太妃果然把太上皇搬出來,「太上皇如今閑了,日前曾道,幾個女兒的婚事,他要親自過問。」
汾王太妃沒見到太上皇就出宮了,讓人捎了消息給平陽郡主,平陽郡主氣得摔碎一整套茶盞。
過了幾日就是中秋佳節,太上皇在離宮辦了宮宴,甫出宮隨子而居的太妃們,齊聚一堂,從前她們是內命婦,坐在皇帝的座旁,現在進宮赴宴,別有一番感觸,秦王太妃回去後就病了,齊王太妃得知她的打算落空,回去後也病了一場。
倒是汾王太妃幾個有子有孫相伴,日子過得舒心不已,頗為人稱羨。
金秋九月時,太上皇、皇帝移駕回宮,十三皇子等人的婚期也近了!慶元元年,喜事不斷,年底時,卻迎來惡耗,定平大長公主病逝,衛王于睡夢中過世……這些消息讓人不由擔心起太上皇的健康來。(未完待續……)
PS︰謝謝momotrista童鞋的支持和兩張粉紅票及最愛扮豬童鞋的支持和粉紅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