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烽煙 第十六章 匈奴的布署

作者 ︰ 輕狂醉

「什麼!中計了!」竇嬰被嚇了一跳,驚叫道。,,用手機也能看。

「張揚,你看出什麼了?」劉徹居然比竇嬰沉穩,耐心問道。

張揚自己都為自己的推測而震驚,急忙壓住心境,指著河套地區說道︰

「河套平原,才是匈奴大軍的真正集結之地。只要我們的大軍都壓向雁門、代郡和漁陽,匈奴就會兵出河套,取上郡,急沖南下,兵逼長安。」

竇嬰越听越不敢相信,直瞪著河套平原道︰「義弟,這有可能嗎?河套平原被黃河天險分為兩段,匈奴的騎兵,如何度過黃河啊?而且,匈奴的大軍,正在雁門集結,怎麼能突然出現在黃河之南的河套平原呢?」

劉徹目光閃出芒,領悟到張揚的推測,猛拍桌案道︰」好個匈奴單于,用兵真如鬼神啊!難怪他們數月前,就在河套上建起高塔,原來不是防御,而是為建橋做掩護,不讓我們得知。」

竇嬰也醒悟過來,終于明白到,數月前的高塔作用了。高塔上有匈奴箭手,大漢的探子無法靠近,自然以為匈奴只是防御,可沒想到匈奴是在黃河建橋。畢竟,漢軍有深根地固的觀念,匈奴不會真正揮兵攻打大漢的,最多就是搶掠邊界數城罷了。

現在明確到匈奴要與大漢開戰的意圖,就好推測出河套內建高塔的目的了。就算在防御,也輪不到防御河套平原的黃河兩岸啊!而且,黃河兩岸的防御工事,匈奴居然在數月前就建了,更能充分說明問題。

竇嬰和劉徹,一直就注意力放在定襄、上谷和右北平,根本就沒想到與河套平原聯系起來。現在得張揚點出,這才意識到有這一種可能。但這只能是猜測,還不能確定。

于是,竇嬰提出質疑道︰「就算如此,可匈奴的大軍正在雁門集結,他們如何能進入河套,在經河套攻上郡,南下直逼長安呢?光是這一路的距離,可就是千多里啊!而且,他們還要渡黃河,就算有橋,也不是那麼快的。」

劉徹找到了表現的機會,搶在張揚之前說道︰「表叔,你糊涂啊!匈奴的真正大軍,此刻已經在河套等著了。張揚剛問起匈奴南遷之事,現在又听張揚如此一說,我才將兩件事聯系起來。雁門外集結的根本就不是匈奴大軍,而是喬裝的匈奴牧民。」

「啊!匈奴狡詐!」竇嬰也是知兵的人,一點就明。「我就覺得奇怪,以匈奴的騎馬速度,集結大軍用那麼久嗎?而且,他們只是集結,就是不攻雁門,原來是用疑兵啊!」

張揚沉聲說道︰「不!那不是疑兵,那也是匈奴的大軍。可別忘了,匈奴人自小在馬背長大,就算普通牧民,其實也是一名善戰的騎兵。只不過,與匈奴的銳騎兵比起來,差些罷了。但這樣一只三十多萬人的騎馬,一樣不能小視。」

竇嬰現在可是給匈奴和張揚弄昏了頭,沒了主意。「義弟,你說說看,匈奴這是要干什麼?陷阱在那里?我都給弄暈了!」

不怪得竇嬰頭暈!如果雁門外的三十萬匈奴大軍,是沒有攻擊力的假軍,他還可趕去上郡,調集附近的漢軍,抵抗匈奴由河套南下的大軍。可匈奴人與漢人不同,漢人兵是兵,民是民,匈奴人則是下馬是民,上馬是兵。

這就等于匈奴開出了兩條戰線,漢軍調動不急了。畢竟,匈奴都是騎馬,又是早部署好的。在時間上,步兵為主的漢軍,如何趕得急調向兩條戰線呢?等步兵走到的時候,匈奴的騎兵早就不知去了那里了。

張揚也為步兵為主,騎兵稀少的漢軍頭疼。這在機動上,匈奴強盛太多了。人能和馬比快嗎?他現在可算是知道,為何破壞者會選這時期的漢朝下手了。大漢的名字,不僅僅是在歷史上,有著重大的意義,更重要的是,在軍力上,漢不如匈奴。

張揚正想將心中所推斷的說出,卻見到劉徹的熱切眼神,只好笑道︰「呵呵!太子,你可是要繼承天下,ri後抗擊匈奴的國君啊!這一次的戰局分析,就由太子來說吧!」

劉徹感激的看了張揚一眼,心中甚是歡喜。張揚可是把這份功勞讓給他了,讓他可以在軍中建立功勛,建立威信。

張揚卻沒想得那麼多,只是想看看傳說中的漢武大帝,是否真有本事。他讓劉徹來說,就是想看看劉徹的眼光和智慧,是否真的如他般,能看破匈奴的布局。

他不敢說自己多厲害,但是畢竟多出幾千年的知識,所以才能看破匈奴的布局。但劉徹如在沒有這些知識為基礎下,也能看破出匈奴的布局,那還真當得起漢武大帝的威名。

劉徹將激動的心情收起,認真的指著地圖說道︰「匈奴的真正主力,一定是與普通騎兵調換了。匈奴的主力就在河套,而其他的騎兵就分布在三地,以雁門外的兵力最多。所以我推斷,匈奴如此布局,其目的有三點。」

「三點這麼多?」竇嬰吃驚的問道。古語常說,一石二鳥之計,那都是好計了。現在匈奴的一計,居然是一石三鳥,不是更厲害嗎?

「第一點,匈奴之所以守城,就是想引我們不斷從各地調兵,奪回三地。這一點,匈奴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李廣、程不識、韓頹當和表叔,不是已經被匈奴算計進來了嗎?如果父王收到紅翎急報後,想來還會抽調更多的人趕去三地。」

劉徹沉穩的說出了第一點。竇嬰听得不住點頭,甚是認同。

「第二點,匈奴做好了防御工事,就是為了和我們打持久戰的準備。只要攻不下三地,我們就不得不繼續調兵支援。到那時候,河套內的匈奴主力,就可趁機南下,取上郡,攻長安了。」

劉徹沉聲指出了第二點,竇嬰的心已經沉了下去。這布局很妙,長安危險了。

「第三點,匈奴主力攻長安,我們在三地的大軍是回援,還是繼續進攻呢?回援長安,三地的匈奴軍就會尾隨追擊。繼續進攻,則長安必失。這是個死局啊!」

劉徹感慨的說出第三點,眼中閃出復雜的神s 。他是在佩服布局者,也是在為大漢的安危發愁。

竇嬰現在是完全沒了主意,急問道︰「既然我們洞悉了匈奴的意圖,難道就不能化解嗎?」

劉徹無奈的嘆道︰「如果我們不增兵三地,那三地的匈奴軍,就可一城一城的慢慢打下去。同時,河套地區的匈奴主力,也很可能出動,對大漢形成四路壓境之勢。我們的步兵調動太慢,匈奴又是四路攻來,根本來不急集結兵力對抗。這是一個死局!」

這是劉徹第二次說「死局」二字,可見他的心有多灰涼了!他為漢軍的軍力灰涼,為步兵對抗不了匈奴的騎兵灰涼,為大漢將要走向末路灰涼。

竇嬰雖然被匈奴的妙部署給震住,但還是知兵的人。在漸漸回過神後,也終于想明白道︰

「哎!是啊!秋高馬肥,這時候的匈奴騎兵,是最強盛的時期。同時,這時期也是我們莊稼收獲的時期啊!而收獲時期,也正是余糧快用盡之時。只要匈奴騎兵圍城,城中那有糧食守城啊!」

這是劉徹沒看到的第四點,竇嬰在清醒後,無奈的道了出來。每一城中,雖然都設有糧倉,可各城中在秋收期間的存糧都不多。在這秋糧還沒來得急收入城中時,匈奴圍城,有那座能守得住呢?而城外全是糧食,匈奴反倒不缺糧了。

劉徹不甘心,看向張揚問道︰「張揚,你能看破匈奴軍的高塔作用,能看破匈奴軍的部署,難道就沒有應對之法嗎?」

竇嬰猛然提起神,期待的看向張揚,希望張揚能創造出奇跡。面對這樣的死局,他和劉徹都沒辦法,想來滿朝文武,也不會有人能想出辦法的。現在只能寄望張揚,畢竟這一切都是張揚看破的。

張揚可是眉頭大皺,漢軍以步兵為主,這樣的軍力與騎兵對抗,還真讓他頭疼啊!雙方在實力上,相差得太懸殊了,怎麼可能扭轉得了局面呢?

在張揚他們洞悉到匈奴大軍的意圖,卻無計可施時,景帝方面也陷入了不好局面。

景帝借劉徹的信,雖然震住了朝臣們,逼得他們不敢拿和談和親之策,來蒙混過關。可卻引出了另一番局面,使得他更加受制,更加無法向匈奴用兵。

更讓景帝可氣的是,引出這一番局面者,居然是衛綰。可衛綰說得極有道理,景帝又不能不听,不能不接受。就算在氣衛綰,在道理和實局面前,也只能低頭了。

「高祖之所以在平城戰敗後,就采取和談和親之策,那是因大漢的軍力不如匈奴。大漢的軍力不如匈奴,是因暴秦遺害,大漢剛得天下,百廢待興,國力疲乏,人民需要休養生息。」

「到了如今,國力是有所復蘇,但軍力卻並沒有跟上。七國之亂因何而起?其根本原因,正是大漢軍隊不強,連藩王的軍隊都比不上。」

「雖然最後平定了七國之亂,可大漢的軍力也消耗殘盡。憑目前的大漢軍力,根本不足以對抗匈奴。所以,大漢還是要行和談和親之策。但同時,必須開始加強軍力的投入,好為將來反擊匈奴。」

衛綰道出大漢的真實現狀,條條道理擺在景帝面前,使得景帝無奈,悲哀。這些都是事實,景帝無法反駁。

「和談和親?朕這個大漢天子,做得窩囊啊!你們!你們所有人,都要記住!朕窩囊,就是你們窩囊!」

景帝失落的抱怨了一番,也借此敲打下朝臣們,激勵朝臣們的斗志。這有沒有用,他不知道。但必須這麼說,這麼做。他這一代辦不了的事,並不代表下一代,不能去辦。前期的準備和鋪墊,他還是要為劉徹做好的。

「那就這樣吧!你們選個使者去和匈奴和談,實在不行,就和親吧!」景帝無奈的交代了一下,失落的轉身離去。滿朝的朝臣們,全都一臉的死灰s ,誰的心情都不好。

景帝離開朝堂後,失落之s 頓時盡去,沉聲向侍奉他的駝吩咐道︰

「駝,通知建章軍追上竇嬰和太子,將朝中商議的結果告之。還有,附上一句,建章軍听從他們的調遣,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太子和竇嬰,可根據局勢變化,便宜行事。」

「諾!」駝是景帝的心月復,急忙敢去傳旨了。

「徹兒!竇嬰!建章軍是大漢的最後家底,現在交給你們,希望你們能創造奇跡!」景帝望著駝離去,自言自語的感嘆道。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漢武烽煙最新章節 | 漢武烽煙全文閱讀 | 漢武烽煙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