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衛慈禧太後一行的清軍,已是徹底的被國防軍打垮了,見到國防軍騎兵集結過來,只能有多遠跑多遠了不提也罷。,,用手機也能看。西北騎兵集群在東北頂風冒雪的作戰,早就習慣了,冬裝齊備,現在又不配備火炮,一把躺倒,一把匕首,一支騎槍,帶足子彈,就可以在草原上,橫行無忌了。
西北騎兵集群總指揮官趙錦宇,在慈溪太哈皮一行一入蒙古,也毫不遲疑的準備向歸綏城開進。
趙錦宇在入蒙之前,就召集連長以上軍官開個吹風會。五個騎兵團
的軍官,數百人開會,在古時候的古建築里到不擁擠,喝著熱茶,烤著炭火,人又多,屋子里暖融融的,舒適的很。
「各位,我們西北騎兵集群,第一波軍事行動,算是完美的完成了,一個集體三等功是跑不了了的。」趙錦宇順嘴就對北進第一階段的軍事行動做了總結,就以急行軍威逼慈溪入蒙,沒有什麼大的難度,確實沒有什麼好說的,也不必多說︰「到了現在才是正題,慈禧太後一行的武裝,老的老,少的少,跑到蒙古這疙瘩苦寒之地,那也是兔子的尾巴----長不了了的。總指指示︰每每中原大變之時,西北的地方民族勢力,就會屠戮在西北謀生的我輩漢人。這是幾千年來,我們漢人一代代用血和淚的教訓書寫的。在座的,有多少西北漢子,大家心中有數,這種事,祖祖輩輩的教訓,我們必須打破,不能再讓悲劇重演。」
時常講話發言的人,由于要大聲說話,很費嗓子,要不是喝水融喉,在西北地區,干冷干冷的,不常喝水還不行,下面的人也理解,扯著嗓子說話,讓幾百人挺清楚講話不容易。趙錦宇喝了口茶水續道︰「我們西北騎兵集群,之所以被稱作西北騎兵集群,就是指我們騎兵各團,今後就將扎根大西北,掌控大西北,不讓沙俄老毛子再敢隨意窺視我們中華大地西北的領土。至此我西北騎兵集群,兵出歸綏,有一團長候鐵山負責攻打,善後,治理;出兵包頭,有二團長劉錚負責攻打,善後,治理;出兵巴彥卓爾收復銀川、蘭州,則由我親自帶隊。總指給予我集群在明年擴軍一倍的編制和資金,希望大家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好好地搏一場功名,國家新立,我們西北騎兵集群,是軍隊第一批重編的軍事單位。響鼓不用重槌擂,大家自己思量吧!」
都是軍中悍將,不是政客,有些話還是要點明白,但是又不能點的太直白了,趙錦宇覺得自己說的夠露骨了。
26歲的一團長候鐵山是個陝北刀客後代,站起來發問︰「司令,如果那些蒙古番子操蛋不服,咋辦?」
還行,在東北學習的不錯,官話把陝北方言遮蓋了不少。
「咋辦?」趙錦宇沒有遲疑反問道︰「這還叫我來教嗎?亂世當用重典,听話的族群,族長貴族等明年暖和了送北京去,土地牧場沒收軍管。聚眾鬧事的,連根拔起,斬盡殺絕。」
「司令我這不是要討個準信兒嗎?立威嗎,這,我拿手,不殃及無辜,不放過一個歹徒,不然誰給我們牧馬放羊啊,哈哈……」一團長候鐵山也是一套套的說辭。
哈哈哈哈……會場中的人都笑了起來,心照不宣,討得尚方寶劍,只要掌握好尺度,官升一級自是不在話下了。開國戰爭只剩下這最後一戰了,今後要想再進一級,恐怕就難多了。
趙錦宇穩穩地喝了些茶水,就讓大家自己議論了一會兒才制止住大家,發言道︰「下面我再講一下,地方治理問題,滿清時期的舊官僚,沒有才能的原則上不再任用,妥善接受好地方上的地理縣志,文物歸檔。看小說就到~這一次在地方治理上,絕不能對地方勢力手軟,貴族的特權全部取消,官僚的房產地產收回。我這人說話辦事兒,喜歡撈稠的說,大家在軍管期間,不得徇私舞弊,不要再開國最後時期,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是不。大家又不缺吃缺喝的,更不缺錢的,是不是這個理兒啊!等到中央遷都,政府公務員到任,大家伙的,就是又立一功。在升上一升軍餃,多美的事情。」
哈哈哈……下面的人笑翻了,是啊!你把稠的稀的全說了,誰還不明白啊。跟著這樣直性子的長官,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啊,遇到心眼兒多的長官,難為死你。總之一個吹風會議,趙錦宇把該說的不該說的都說了個遍。大西北就是需有一個有智慧又有性格的高級軍官坐鎮。
最後給各團一天的準備時間,每個團,多數人都是一人雙馬,天氣冷下來了,吃的喝的用的都得準備齊全了,不然在冰天雪地的北疆,可是不容易事情,就連韓玉坤的一團,都把大半的馬匹物資槍彈讓給了西北騎兵集群,好讓北進行動順利一些,想來北京城補給到張家口的物資和軍隊,馬上也會到位吧。這也怪慈禧太後一行,把張家口的馬匹物資征集空了,張家口的商家們又倒霉了一大批。
至此,進軍大西北,收復北疆的軍事行動,行程2000多公里,戰事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暫且不提,再說說其余各省的戰況吧。
早在年中登陸營口、滄州之時,登陸部隊總共投入了7個步兵團,而之前的抗倭義勇軍則不同,總投入了10個步兵團和是個騎兵團,這是由于北方的軍隊,主要集中在東三省,一是防著俄國老毛子;二是在抗擊日寇在朝鮮半島軍隊;三是那里練兵沒有人,可以限制國防軍發展。
就在慈禧太後一行,逃出京城的第三天,駐扎在鄭州的國防軍,也接到了總指揮部的快馬傳信,不再顧忌滿清朝廷的心思算盤了,真是開始收復中原之地河南全境的行動。
前段時間在開封和鄭州一線,國防軍從江蘇、山東集結了近十萬軍隊,囤積了大量的軍需物資,要用最快的速度,奪取河南,進軍陝西,在年前徹底穩定中原和關中地區。
11月25日的中原戰區,比京城收復戰還早行動,兵分三路;一路十個團沿黃河乘船北上,直奔陝西關中;一路十個團由新鄭出發,順著許昌、漯河和信陽這條線進攻;一路十個團由鞏義前線出發,在奪取洛陽之後,分取三門峽、平頂山、南陽等豫北地區。
而在華中湖北地區,安徽軍區早已佔領了鄂西南多座城市,麻城、鄂州、黃石和咸寧等地方州府,在秋收完畢之後,一直在治里地方,整軍待發。由于地理位置的關系,西南軍政府從湖南常德出兵,奪取荊州府廣大地區。
掌控在兩湖總督張之洞手中的地盤,越發少了。
隨著慈禧太後北逃出京的電波,傳到安慶、長沙、重慶這種安裝有電報的大城市,國防軍的安徽軍區,就下達了直取武漢三鎮的命令。
解放軍早已收復重慶,此時順江而下,奪取宜昌、襄樊和鄖陽府等鄂西北地區。
各地戰報,同時傳到武昌,驚呆了兩湖總督張之洞。治理地方,張總督還算中上之資,排兵布陣,那就是紙上談兵,比趙括都不如的樣子貨,眼見大廈已傾,作為清流領袖的官僚,在大方向上看得準,但是在具體小事細節上又做不到位的人物,張之洞並沒有愚忠滿清朝廷的念頭。要知道張之洞一直在兩湖任職,一直不摞窩,成為地方實力派,在晚清時期是什麼概念啊!用一個詞概括,就是轄地方反制中央,擁兵自重了。再也沒有什麼念想的張之洞,下令談判獻城,和平解放湖北。
10月25日同一天,張之洞的幕僚,就同乘軍艦進入武昌的國防軍湖北作戰總指揮王勇軍會了面,干脆利落的談妥了和平接收武昌三鎮的事宜,並在當天接手了武昌三鎮的政務防務。一切都是因為國防軍實力太強大了,也沒有多的條件可以提的。
國防軍不是中山狼,得意就猖狂的貨色,要不然,會放著南京城,武昌城不打,在哪里慢慢釣魚,這都是因為兩江總督譚鐘,和兩湖總督張之洞,都是清末時期官聲影響深遠的清廉官員,可以說,張之洞一聲令下,湖北官員無不俯首听命。
為什麼啊!湖北官員那個不是張之洞的門生故吏,在尊師重道的年代里,天地君親師,師長的教育點撥之恩,排在什麼位置上,不言而喻了。
所以啊,湖北全境,比山西省的收復速度,不慢上一團半天的。
在山西和湖北快速收復的喜訊傳開後,河南和陝西兩省,實在是缺乏領軍人物,一盤散沙,也在國防軍水陸並進的快速突進方式下,在11月底收復了豫陝兩省全境,中原大地已是盡在國防軍的掌握之中了。
在外人眼里,中華大地上,盤踞著兩股龐大的軍事勢力,那就是國防軍和解放軍,現在還沒有人能看明白,這兩大軍事勢力,到底會怎麼相處下去,是割據呢?還是聯合執政?沒有人可以說得清楚,國際觀察家們,分析說明,什麼的情況都可能發生。
一個最好的說法就是,國防軍和解放軍的軍政府,都比較看重國計民生的發展,都在爭取民心向北,和平競爭,最終由民心決定,定鼎中央的歸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