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在吳悠他們這里還在為著嫁娶這種小事的煩惱時,一場軒然大波已經悄然掀起。,,用手機也能看。
余縣令因打定了主意要落安家面子,所以下手時毫不留情,等事情做完了才知道後怕。但這老頭倒也有些膽氣,害怕時並不是登門道歉賠禮求饒,而是一咬牙去了自己的上級那里,拿出了搜集到的關于安家魚肉鄉里,目無王法的證據。
平心而論,這些東西倒也沒有什麼出奇,一旦家族大了,多多少少都些枯枝敗葉,根本算不上毛病。往常到任的地方官員要靠地方大族來鞏固統治,對著這事都是睜只眼閉只眼,所以安家也沒曾想到收斂。可如今誰知道這不是問題的小問題在縣令的手腕下全部成了大罪,所以安家立刻行動了起來,迅速用著自己的關系網四處活動,力圖把余縣令拍死。
余縣令是個資質平庸的人,但是這人有一好處,就是听話,或者更確切的說,豁得出去臉。他本來在嶺南做一個小官,蹉跎了幾十年,那真是苦不堪言,所以最後就托人走了個關系,認了一個比自己小近二十歲的人為干爹。雖然這在官場上已經是笑話了,但這干爹的來頭可不小,乃是太子身邊的近臣。他在家族中年輕又有才干,被外放出來做地方官,主要就是為了鍛煉能力以及營造自己的關系網,將來為太子服務的。因著存了千金買馬骨的心思,所以對于極盡阿諛之事的余縣令也不虧待,把他從嶺南弄到了這里,當上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官。
本來余縣令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去哭號時,他並沒有放在心上。不過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他打算听之任之好了,反正這余縣令差不多也該致仕了,為著這等人耗費心力不值得,可誰知道,他這邊罷手,安家那邊卻沒有打算松口。
安家另一脈有人做到了吏部考公使,這個人頗為靈活,他到地方上來,一是負責考評地方官員政績,另外一方則是存了尋釁的心思的。他之前曾經拜入來俊臣門下,這會兒手頭上遇到這案子,察覺到余縣令的上官是太子的人,便反口誣陷余縣令無所作為,欺壓地方百姓,險些激起民變,而刺史無察人之能,有瀆職之罪。這樣一來可以解除家族危機,二來也可以砍掉太子爪牙,自己立上一功。
若是換了來俊臣來親自羅織罪名,便不會用這等小兒科的理由了,要知道瀆職這種罪可大可小,並不能把人釘死,不如造反來的有效。可是那個考公使業務不熟,膽子又小,鬧出了事卻又不敢把問題鬧大,于是弄了個不上不下,激起了對方的惕心。
所有的事情但凡牽扯到派系之爭,便會無限復雜化。余縣令的干爹,那個剛及而立之年的刺史可是前途大好,忽然被人咬上了這麼一口,自然怒不可遏。何況來俊臣的凶名遠播,連宰相皇子他都敢誣陷,何況他一個小地方官,所以刺史立馬書信回家,求父親指點。
太子一系的人知道這事情,立馬看出這個事件中的轉機,因為時間倉惶,誣告之人的證據收集的並不全面,所以他們還有反擊之力。于是刺史立馬上書自表,又將安家暗自打造軍械的證據上交,證明這伙人才是真的想要「謀反」的,而他們的目標,自然也不是僅僅為了對付地方上一土豪,而是明顯將矛頭指向了來俊臣這個酷吏。
來俊臣這些年來驕縱跋扈,京中官員無不將其恨得咬牙切齒,這次既然得了機會,那當然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各種有的沒的證據通通往皇帝那里飄,一時間群臣激奮,似乎不殺來俊臣不足以平臣心。
當然,除掉一個來俊臣只是小害,向來四處蹦慫恿武皇殺掉諸李,立他為太子的武承嗣更是招人嫌,鑒于來俊臣跟他之間的曖昧關系,其他人覺得這或許也是個誅ji n臣清君側的機會,所以那些個為了匡扶李唐的遺老遺少們又驟然發難,將矛頭對準了武承嗣。
來俊臣雖然久經宦海,但是也少見這種勢頭,先是頓時嚇得夠嗆,等回過神來又凶相畢露,想著反正這群王八羔子跟自己作對,那麼便也不用對他們太過客氣,遂派出手下人四處打探消息,羅織了一群王公大臣謀反的「證據」,跑去跟武皇哭訴,說這些人被她識破了計謀要害他。
若是在平時,來俊臣這番哭訴,武皇也差不多都會允了,但可惜他昏了頭,羅織的人太多。武皇稍稍翻看了一下,大臣王公們便不必多說,但問題是她的兒子女兒們都赫然在冊。像是太子廬陵王相王,她還略有些相信,但是她的兩個女兒也在其中,這就有些說不通了。相比較處處跟自己作對的兒子們,女兒們則顯然更加溫柔乖巧,又不涉政治,怎麼可能參與對自己的造反?
何況,兒子女兒通通起來造反自己,這本來就說明她做人有問題。試想一個連兒女都不敬服的皇帝,天下有誰會敬服他?
來俊臣向來喜歡拍馬屁,這回可是拍錯了地方,所以武皇怒的摔了奏章,讓他滾出去。不過礙于以前的情分,倒也沒有責怪的,但是來俊臣本來如惶惶之鳥,眼下又被如此對待,頓時心中惶恐至極,索開始抓人入推事院拷問。
來俊臣這種瘋狂的舉動,激起了朝臣的更大反彈。為了立功也好,為了保命也好,彈劾的力度開始前所未有的大,告狀的人也更加的多,連著一直置身事外的兩位公主都參與了其中。
這個時候的武皇,共有四子兒女,長子李弘比歷史上更早夭折,次子李賢在高宗在世時被廢,流放巴州。高宗死後,武後晉太後,三子李顯為中宗,俄而廢立,又立四子李旦為睿宗,不足三月,睿宗主動禪讓,武後登基稱帝。為了穩定人心,又兼之李賢上表哀求,極其恭順溫婉,武皇終于記起這個兒子的好來,將他接回京城,立為儲君。
相比較這四個被折騰的很慘的兒子,她的兩個女兒要幸福的多了。長女太平公主是第四個孩子,比相王李旦要長兩歲,高陽公主是最小的一個女兒,比相王小兩歲。武皇自己是玩弄政治的高手,但兩個女兒卻跟政治絕緣,不被允許參與任何政治活動,整ri里也就是陪母親吃喝玩樂。
但不沾政治,不等于不懂政治。當得知這此來俊臣構陷的名單中也有她們時,鑒于姑姑們被扣上謀反罪名而死的可怕遭遇,一向跟太子諸王保持關系的大唐公主們也終于踏入了弄權的第一步。
=============
這是編出來的歷史,所以不要較真啊。這是一個類似于唐朝的平行空間,有些人有,有些人會沒有,有人加入也有些刪減的,年紀職位也有所變化,呵呵,總之,一切為故事服務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