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既然大哥也不願做亡國之人,我們就一同進宮去請皇上下勤王詔,令天下各路兵馬來援,再發招賢榜,求各路英才,集聚御敵我本皇家燕。」曹成請求。
曹晟長嘆一聲︰「二弟,你叫我說你什麼好?你一腔熱血,忠貞愛國,大哥我可以體諒,就算我陪你進宮去見皇上,陳述你的請求,你以為就真的有用嗎?」。
「怎麼會沒用?上下一心,一定可以制敵求勝我本皇家燕。」曹成熱切地說。
曹晟苦笑︰「上下一心?難道你昨夜沒有看見?朝堂之上,主張求和的大臣數不勝數,能決心一戰的除了你這年輕不諳世事的少年之外又有幾人?」
曹成感到一陣的痛苦︰「大哥,難道連你也想求和?」
曹晟拍了拍弟弟的肩膀︰「二弟,你說得很對,我們可以請皇上下勤王詔,令天下兵馬來援,以防不測;可是皇上能听得進的只怕也有這一條了,你或許還不知道,昨夜皇上已經令給事中李鄴去往金營求和去了。大哥雖然並不贊成求和,但是也不能贊成你冒失的做法,為今之計,應當以守為主,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待各地勤王兵馬來到,我們自然聲威大壯,就算不能戰勝金兵,至少也不致于瞬息潰敗;兩軍相持,金兵孤軍深入,而我們以逸待勞,時間一長,金兵定然不戰而退,我們則可不戰而勝。」
「不戰而勝?大哥你想得未免太簡單了些,先不說各地勤王兵馬何時能到?就算到了,只怕到時金兵也已兵臨城下,危及京都,難道我們又要再重演一次‘澶淵之盟’嗎?」。
「唉,若能使天下百姓免于生靈涂炭,就算再簽訂一次‘澶淵之盟’也未為不可。」曹晟嘆息。
曹成一怒而起︰「‘澶淵之盟’說得好听,其實它就是城下之盟,這樣的恥辱受過一次就已夠了,難道我大宋真的就沒有振興之將,可戰之兵,又要受這喪權辱國之痛?」
「二弟,你莫要激動,你旦且推薦出一個可用之人,我現在就去向皇上保薦。」曹晟也急了。
曹成一拍胸脯︰「兄弟我不才,願為國家捐軀,就算戰死沙場也好過苟且偷生。」
兩兄弟一番激辯只驚得榮德帝姬和嬛嬛目瞪口呆,看他倆越爭越急,面紅耳赤,榮德帝姬忙上前勸道︰「朝中大事,自然還有多位輔政重臣可以商議,不如等你們用完早膳再慢慢討論,何必急于一時。」
曹成冷哼一聲︰「輔政重臣?不如叫求和重臣。」說完轉身就走。曹晟氣得無可奈何,只好撫慰榮德帝姬︰「你別理他。」榮德帝姬勉強一笑︰「他也是為了國事著急。」
嬛嬛站在校場旁邊,看曹成憤懣地跨步上馬,拿起弓箭對著耙心一陣亂射,馬蹄飛揚,塵土彌漫。直待射盡了壺中所有弓箭,曹成才不甘願地從馬背上跳下來,一眼瞥見嬛嬛,便問︰「你怎麼站在這里?」
嬛嬛走上前凝視著他︰「你現在心情好些了嗎?」。
曹成長嘆一口氣︰「金兵之困未解,你說我能好嗎?」。
「你想怎麼樣?」嬛嬛問他。
「我不是說過了嗎?」。曹成轉身便走,不去看她。嬛嬛跟在他身後︰「你還是想去投軍?」
曹成站住了腳步︰「我不想跟朝中這些庸庸碌碌的人在一起,大丈夫生當報國,何況我曹家屢受皇恩,我不能這樣坐以待斃。」
「那你想去哪?」嬛嬛憂心地問。
曹成想了想︰「既然燕府失守,我就去浚州。」
嬛嬛又問︰「那,你什麼時候走?我想送送你。」
曹成望著嬛嬛那充滿關心與憂慮的小臉,放柔了聲音︰「明天吧。」
嬛嬛走上前兩步,慢慢拉住了他的衣角,就算沒有親眼見過戰爭的慘烈,她也知道曹成這次出行是凶多吉少,她是真的不想曹成有絲毫的不測︰「你一定要早點回來,我會等著你。」
曹成感動地凝視著她的臉︰「公主。」這個時候支持自己的只有這位美麗的小公主。
「曹成,你說過要陪我去放風箏的,我會讓人做好一個最漂亮最大的風箏等你回來一起去放。」嬛嬛忍住眼中滾來滾去的淚珠。
曹成再也忍不住將嬛嬛緊緊地擁在懷里︰「公主,謝謝你。」
嬛嬛既傷感又激動,既擔憂又紛亂。她的腦中想起了阿竣的話︰「……一個國家就如同一個頂天立地的男人,這個男人必需胸懷博大,外煉筋骨,內通經典,兵法諸家無一不精才能統馭四方,安定天下,讓自己的女人過上安全富足的日子;而一個軟弱無能,只曉風花雪月,揮文弄墨,毫無骨氣的男人又怎麼配得天下?又怎麼能保護自己的女人?連自己的女人都不能保護的男人又怎麼能讓天下人信服?」嬛嬛喃喃自語︰「他說這話到底是什麼意思?他為什麼不能像曹成這樣激昂壯烈,真誠熱血,他到底想干什麼?他到底是什麼人?」嬛嬛如同陷入一個迷霧之中,紛紜復雜,看不清楚。
嬛嬛怎麼也沒想到,第二天曹成竟沒有走成。因為朝中出了一件大事,驚天動地的大事︰徽宗竟然傳位給太子趙桓了。這件事震動朝野,紛亂的朝局,更需要一批有為的新人來輔佐新皇,更何況太子趙桓是榮德帝姬一母同胞的親兄,曹晟、曹成的地位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嬛嬛听說太子起初堅決不願在這樣一個復雜的局面下繼位,父皇不得不請出皇後去傳旨。太子這才勉強應允,最後蔡攸、王黼等人一擁而上將皇袍披在趙桓身上抬著他就往大殿走,將他扶上寶座,號為宋欽宗。是夜,宋欽宗就宣曹晟、曹成進宮拉著他倆的手委以重任,曹成就無論如何也不能離開京師,不能離開皇上了。
這個時候,局勢越來越緊張,金國東路軍已經攻佔了浚州,以小船渡河迫進宋都東京。宋徽宗,此刻的太上皇卻在此時決定去鎮江燒香祈福,帶走了皇後、嬪妃和不少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