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出閣記 102 四方義盟

作者 ︰

待槿璽一行人順利抵達烏喇那拉府邸時,夜幕也已降臨了(清朝出閣記102四方義盟內容)。

胤禛見費揚古急于安慰提心吊膽了整整一個白天的敏容與其他後院女眷,遂先讓他回後院安撫家眷去了。

槿璽原本想請胤禛幾人留下用了晚膳再回宮的,卻又怕趕不及關宮門(清朝出閣記102章節)。于是,只得趁著送胤禛出府這段時間,與他大致說了有關武林傳承的事。

胤禛听完她的闡述後,先是愣了愣,隨後莞爾一笑,拍拍她的頭,柔聲說道︰「原來天上掉餡餅就是這樣的啊……」

槿璽聞言頓時無語。無辜地看了看他,「若是早知道,我就讓它們涌你腦海里去了,我才不需要呢。」

「傻瓜!它們選擇你,或許也是冥冥中早就注定的天意……無需擔心,明日我約了尚武盟、馬幫、漕幫幾位領袖在璽藤茶樓一聚,索性將這件事做個了結。他們不是要這些東西嗎?你挑幾個不上不下、再練也練不成毀天滅地之大成功夫的秘笈抄到紙上,明日一早讓鳳一送去璽藤,我有用。」胤禛揉了揉她的發頂,想到了個能一勞永逸的法子。

「好。我待會兒就抄出來。」槿璽點點頭,繼而偏著頭想了想,憂心地看了胤禛一眼,不安地問道︰「他們不會因此而勒索你吧?見你能拿出幾個,希望再多要些……」

「這個你不用擔心。他們又沒真正見過,怎知有幾個?我之前已經準備好了一個與傳說中的武林傳承一般無二的鐲子……如今你這里既然有現成的武功秘笈和奇門遁術,也就不誆他們了,給他們幾個甜頭嘗嘗,說不定還能交個朋友。日後,運輸也好、走鏢也罷,總能多些幫襯。」

「話是這麼說沒錯,可是……你確定他們值得可信嗎?」。槿璽沒見過韓東培、楊蓋天、翁兆榮三方,自然不清楚他們的為人。有此擔憂也是正常的。但胤禛見過,也在暗中听了不少他們幾人之間的交談,潛意識里覺得他們幾人應該值得一信。

況且,信任只是其中之一,他還有個攥在手里的絕佳條件,容不得他們三方的不合作。

「你別忘了。你阿瑪被賊人所擄,這件事已經傳到皇上耳里,且也變相允了我徹查此事(清朝出閣記102四方義盟內容)。若是最後選擇不了了之,皇上必定會有所懷疑。搞不好還會懷疑那武林傳承真在你阿瑪手上。」

「所以……你想拿這個條件與他們交換?」槿璽眼珠子一轉,也立即明白了胤禛的計劃。只是,「可阿瑪當時不也在場嗎?若他告訴了皇上實情,豈不是會……」

「這個你放心,之前從廢屋出來之前。爺已經暗中叮囑過費揚古了,以他的聰明才智,明日必不會在皇上跟前多說什麼。等爺與韓東培幾人達成一致協議,再與他好好解釋。」

「既然你已決定了這麼做,我也沒什麼好說的,盡量小心些。太子既然能用錢搜羅到江南七雄這樣的幫手。必然還會有其他江湖中人被他收買……你這麼一策劃,無疑狠狠扇了他一巴掌,他必定會懷恨在心……」

胤禛彎彎唇角,笑睨著蹙著眉、嘴里喋喋不休只為囑咐他安全至上的槿璽。末了接道︰「你放心,我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倒是你。接下來幾天盡量別出門,就算一定要出去。帶著鳳一,她的手下也已全數到位在暗中保護你們了……太子雖然不能拿我如何,可他知道,你是我的軟肋……」說到這里,他耳際一熱,收住了口,抬眼看到幾米處的大門外,祈四祈五正捋著馬背,靜靜等他回宮,忙說了句︰「我先回去了,有什麼事就遣人傳訊息給我。」

「好。」槿璽望著他遠去的背影,忽而嫣然一笑,這個男人呀,說幾句肉麻的話,就耳根泛紅了,也不知前世是如何談情說愛的。

想到這里,她苦苦思索了一番應昊的感情史,無奈地發現,自己竟然對他的前世一無所知。除了只知道他是香港應氏船務的總裁,是政府想方設法與他交好的全國最大的船商,是八卦周刊上排名數一數二的黃金單身漢,也是」國際小霸主」的舅舅之外,其他方面,特別是他的私生活如何,她壓根沒有關注過……咳,當時誰知道她與他會有這麼親密的交集呢……

想著這些,槿璽忽然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可不是嗎!真的隔世了呢。

如今,更多的是要想,該如何在這個步步驚心的大清王朝安全地生存下去吧……

對了,自我保護的前提,是一身絕世武功(清朝出閣記102章節)。

武林傳承麼?既然落到了自己頭上,無論是天意還是無意,就當是自己運氣好了,好好挑一部兩部絕世武學研究一番吧。

這樣想著,她便望著閃閃爍爍的星空,開始幻想幾年十幾年後,江湖上出現一個幾乎受人頂禮膜拜的絕世奇女俠的美好場景了……咳咳咳!林槿璽,你又想太多了……

……………………

果然不出胤禛所料,尚武盟、馬幫、漕幫三方的主事人齊聚璽藤茶樓後,與胤禛商談了不消片刻,就立馬答應了胤禛提出的合作要求。

正如胤禛所言︰

「綁架朝廷命官一罪,真要追究起來,你們三方皆逃月兌不得。即便不為你們自己,也該為盟里、幫里的眾兄弟、家人想想……」

「況且,這武林傳承從來就不在費揚古手上,否則,他自身武藝怎還停留于現下這般?幾位也是聰明人,應該不需胤禛多作說明吧?」

「這枚鐲子,落到爺手上已經有一段時日了,許是爺想私下贈與費揚古做聘禮的原因,讓你們這些江湖人听風便是雨地從各地趕來了京城,是爺考慮不周,害的未來岳丈小驚了一場……如今大家結交一場,胤禛也不想與諸位隱瞞。這鐲子已經認了爺為主,就算你們得了去,也已是廢玉一個了……為了不讓你們遺憾返家,這里,有爺昨兒晚上細細抄錄的幾個秘笈……爺听說,楊幫主急需幾個武功秘笈以提升馬幫氣勢?翁幫主需要幾個奇門遁甲之術好維護漕幫水運安危?喏,這些,你們看看是否合適……至于韓盟主,昨日雖未明說,可據爺所知。韓盟主一心護衛尚武村,想必也是想借用幾個奇門遁甲之術,好守護尚武村上下近萬人的安危吧?」

胤禛此言一出,韓東培、楊蓋天、翁兆榮皆齊齊一震,繼而接過胤禛遞與他們三人的宣紙,每份三頁,上頭用小楷齊整抄錄了三個或是武功或是盾術的秘笈(清朝出閣記102章節)。

三人頓時老臉一紅,朝胤禛躬身一拜。

韓東培率先愧道︰「多謝四阿哥成全。韓某羞愧。之所以擄走費揚古大人,確是為此原因。本想求費揚古大人前往河南一趟,一來能命那些官兵別再動不動擾亂尚武村,二來,也希望他能貢獻出幾個奇門遁甲之術,好助我等設在尚武村外圍。從此斷了那些官兵的念頭……枉韓某自詡俠士一名,卻依然做了強取豪奪的糊涂事,四阿哥不僅不追究我等,還賜我等所需之物。此等大恩,無以為報……只要四阿哥需要。韓某必定舍身取義,在所不惜……」

听到這里。楊蓋天與翁兆榮也紛紛點頭︰「沒錯,雖然我等對滿清皇室沒什麼好感,可四阿哥如此義薄雲天,我等慚愧,若有任何需要,只要一句話,鄙幫定傾盡全力……」

胤禛淡笑點頭︰「胤禛果然沒看錯人。諸位皆是當世英杰、說到做到的大丈夫。胤禛不求其他,只希望你們能對昨日之事絕口不提,對今日之贈當沒發生。至于日後,咱們既有幸結識一場,能合作的機會多的是。」

「沒錯沒錯,四阿哥所言甚是。」

「是啊,英雄出少年,四阿哥人雖年少,所想所為,可是比我們仨周全多了。」

「沒錯,今日一聚,咱們也算有緣。要不,咱們與四阿哥結為義盟?日後有任何合作也方便……」

「楊幫主這個提議很是不錯,韓某贊成!」

「也算我一份!」

于是,康熙三十年四月,以嚴守武林傳承秘密為基要、以方便多方合作為主要的「四方義盟」在璽藤茶樓貴賓包間成立了(清朝出閣記102四方義盟內容)。

經過四方人馬推選,胤禛被他們推舉為義盟盟主,統管四方合作事宜。

不出五年,四方義盟下轄大清所有陸路、水路運輸,並成立大清第一家涵蓋運輸、通訊等多重合一的交通局,正式壟斷了大清的商運。此乃後話。

至于目前,胤禛還需要解決江南七雄一事,並應對康熙的詢問。

「皇阿瑪,兒臣趕至廢屋時,那江南七雄正在嚴刑逼問費揚古,若是兒臣晚到一步,恐怕……幸而兒臣帶的兵馬不少,暗衛身手又不錯,雖費了些功夫,也依然將那幫賊人拿下了,本想帶他們前來,由皇阿瑪親自盤問。孰料,那七人不僅不認罪,還大膽叫囂著他們是太子的人,兒臣自是不信,二哥怎會做這種傷天害理之事,可那些賊人依然叫嚷不止,還差點被幾個兵士听到,未免引起紛亂,兒臣拿棉布塞了他們的嘴,並讓他們留在郊外一晚上,想嚇嚇他們,看他們還敢不敢拿太子做幌子,不料,今早上兒臣正欲提他們來刑部受審,才發現,他們都已經被捂死了……這都是兒臣的錯……兒臣昨日听他們那般誹謗二哥,一時氣憤,下手重了些……」

听完胤禛這番誠懇又有理的闡述,再結合早上費揚古面對自己詢問時搖頭喪氣、欲言又止的神情,康熙眼底一暗,給胤礽又記了一筆帳。

隨後朝胤禛說道︰「這件事你處理地很好……既然賊人已死,就這樣了結吧。你這兩日來回奔波,也累了,先下去休息吧。余下的,朕會派人處理。」

「多謝皇阿瑪體恤。」胤禛拜謝後起身退出乾清宮,高懸的心也總算落回了原處。

康熙則立即遣人招來了胤礽。

父子倆在乾清宮密談了足足一個時辰,誰都不知道皇上與太子在商談什麼,包括康熙的近侍李德全。只知道太子爺出來的時候,臉色青白的嚇人。至于皇上,從來沒有這般疲憊似地倚靠在龍椅上嘆息(清朝出閣記102章節)。

「李德全……」

「奴才在!」

「你說朕是不是真的錯了……當年就不該與赫舍里皇後定什麼東宮之約……」

「皇上……」

「朕如今越發看不透胤礽的心思了……身為東宮太子,門下養了一群謀士,朕雖然知道,卻也只是睜只眼閉只眼隨他去了,畢竟,將來登基後也確實需要不少賢才良士給他出謀劃策,可如今,他竟然還四處網羅江湖中人……這次,若不是老四無意間撞破,朕還被蒙在鼓里……那些人……那些人……雖然他不承認是他刻意搜羅來的,只說是無意間幫了對方一把,對方便死心塌地地跟著他了……還說綁縛費揚古一事,是那些人自發所為,與他毫無關系……他的話……朕還能信嗎?能信嗎?」。

「……」

李德全為難地看著康熙似是低喃又似發泄的心里話,不知該不該插話,末了倒了杯熱茶,扶著康熙從龍椅上坐直了身子,奉上熱茶的同時柔聲寬慰道︰「皇上,皇上您如今正當壯年,就算太子爺日後登基,那也是很久遠的事,就算皇上想……也再細細考量考量也不遲……」

「沒錯!朕還沒想要退位呢,就算現在撤了胤礽太子頭餃,還不是要再定個太子出來,與其為此煩心,倒不如再觀察胤礽幾年,只須在朕退位之前再決定皇儲人選便成了……」

李德全一席即興所至的話,倒是給康熙提了個醒。對呀,自己又不是急著需要繼承人接任大統,胤礽好歹是自己一手帶大的,終是希望他能順利接任。若真不符皇儲資格,也得等各方考量了再說。自己膝下子嗣不少,再過上幾年十幾年,一個個想必都會有所成就,何不等那時再看……

如此一想,康熙心中也定下了有關皇儲的策略。(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清朝出閣記最新章節 | 清朝出閣記全文閱讀 | 清朝出閣記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