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世姻緣今古情 第十九章 血書陳情解危難

作者 ︰

玄宗皇帝在御書房外漫無目的的踱步,心中是惴惴不安的。

他抬頭看看天,鉛雲低垂,天色晦暗、陰沉,燕子打著旋兒貼著湖面飛過,似乎醞釀著一場大雨。玄宗低低的嘆了一聲,晴熱許久,終于要有一場大雨了。他最不安的是朝廷時刻有疾風暴雨來襲,沒有人喜歡這種政治暴風雨。他往往會席卷朝野,引起天下恐慌

玄宗所以心里不安,因為今日刑部尚書、大理寺卿、太尉三司將在大理寺公堂上堪問太子謀逆一案的三位當事人。他心里是矛盾的,既希望案情水落石出,又希望查無實據。他不想傷害兒子,不想在兒子做了十六年儲君之後,東宮又易主,更不想使楊妃得到目的,讓瑁兒做太子。自己這個做父親的奪走了兒子的愛妻,此事始終是父子之間一道解不開的心結。

刑部尚書胡夠、太尉岳鈴、大理寺卿張仲義三位主管刑律的官吏在大理寺公堂上傳訊王忠嗣、哥舒翰、郭子儀三人。

公堂正中‘明鏡高懸’四個字異常醒目,氣氛莊嚴,肅穆,衙役公差排列兩側,三位主審並坐公案後。

郭子儀等人仍著官袍從容走上公堂。

張仲義忙說︰「三位大人為國家出生入死,勞苦功高,為三位設座。」

胡夠忙制止︰「張大人,他們是嫌疑犯,公堂之上焉能讓人犯坐下受審?不用他們跪下听審已經相當有情面了。」

張仲義反駁︰「皇上命我等堪問,不是正式審判,理應請他們入座。不然,為何不把他們投入大牢而是讓他們在家里候傳?」

張仲義是個正直無私的好官吏,辦案公道,公正,而胡夠岳鈴二人純為楊國忠的死黨。皇上讓這三個人來問,是有一番用意的,不能全用忠直官吏,也不能讓楊國忠獨斷,讓他們互相制約才可以查出事情的真相。

在張仲義堅持下,三人在公堂上坐下听審。

岳鈴迫不及待的一拍驚堂木,喝問︰「王忠嗣,太子殿下要你何時揮軍攻打長安?快從實招來!」

王忠嗣語氣平淡,態度從容︰「下官有十余年未與皇太子有絲毫聯絡,太子又如何會讓我攻打長安?」

「狡辯!」胡夠冷冷地說︰「不要以為我們沒有辦法讓你說實話!」

王忠嗣答︰「大人要下官說實話,實話就是一切都是奸人的子虛烏有。」

「放肆!證據確鑿,你還敢詭辯?」胡夠吼道。

「誰都可以偽造一大堆證據,證明你胡大人有謀亂之心!」王忠嗣反問︰「胡大人相信嗎?下官也能提供許多證據?」

岳鈴氣極,把目標轉向哥舒翰︰「你和王忠嗣如何奉太子之命要董延光拖延吐蕃戰事,要他故意戰敗?」

哥舒翰嘆口氣︰「董延光指揮不力,戰敗而歸,與太子何干?你也太牽強了。」

胡夠取出桌上一封書信︰「這是皇太子寫給董延光的密信,你們自己看吧!」

這封信上說︰董將軍不要太賣力,一旦打了勝仗,皇上高枕無憂,又將寵幸後宮,輕視本王了。並說本王已聯絡哥舒翰和王郭三位愛卿,只等時機一到,即舉大事。下面還蓋有太子的金印。

哥舒翰怒火直冒,吼道︰「一群不懷好意的東西,如何偷盜太子印璽寫信誣陷?這世道還有天理嗎?」。

岳鈴又問︰「郭子儀郭大人,太子要你朔方軍嚴陣以待,只等安祿山作亂就呼應起兵,太子是怎麼與你密謀的,快招!」

郭子儀正氣凜然地說︰「太子從不過問軍國大事,我們也沒有過任何密謀,休要歪曲事實,牽強附會,構陷太子,挑撥皇上父子之情的罪名會讓幾位大人夷滅滿門的。」

岳鈴啪的一聲拍著驚堂木︰「本官倒想看看是誰夷滅滿門?」

胡夠又拿出兩張寫滿字的紙說「本官這里有證據。前些日子,廣平王與太子在王府寢宮的密談內容,三位大人看看吧!」

上面記載著太子與廣平王李豫談話的內容︰廣平王為皇妹下嫁之事,大為生氣,要找皇上評理,太子為了提醒兒子,把十幾年前三位皇子被殺一事祥告,這本來是事實,他們父子確實談過這些話。

可是下面的內容簡直是不堪入耳,借題發揮。太子要廣平王忍辱負重,不要得罪皇上,借機護送公主成親。到範陽後,再聯絡安祿山,首尾呼應,打入長安,太子即可逼父皇禪位,那樣他們父子就熬出頭了。

這些信件原本楊國忠已呈于皇上。因為要堪問三位涉案者,楊國忠又找皇上要了回來。皇上是思慮再三才給他的。

三位身經百戰的忠良看到奸佞無中生有,費盡心機偽造這麼多所謂的罪證去污蔑太子,又悲又憤,奸人真是見縫就鑽,甚至無縫也在擠。太子與兒子在寢宮的私下言語他們都有辦法探知,虛中有實,實中加虛,用心良苦啊!郭子儀心底暗嘆,卻也沒有說話。

胡夠見三人沉默,暗暗得意,又問︰「郭子儀,太子要廣平王與安祿山何時起兵?詳細安排如何?你可是太子的心月復,不會不知道吧?」

郭子儀冷笑道︰「廣平王與安祿山何時起兵?大人應該去問廣平王,下官如何得知?」

「郭大人,不要以為李豫不在京中,皇上就無法治其罪,他日回來,本官一樣要召傳李豫到公堂堪問。你說不知道,為何李豫剛剛出京,你就叫女兒郭芙追去?你叫郭芙給李豫送去什麼指令?快講!」胡夠又拍驚堂木。

郭子儀朗聲質問︰「胡大人,廣平王雖有嫌疑,但在皇上定罪之前,他仍然是尊貴的王爺,皇上寵愛的長孫,大人竟然直呼其名諱,試問胡大人,你把皇家的威儀和朝廷的法度置于何處?」

胡夠情知語失,直呼皇子皇孫姓名,那是犯上不敬,忙住口不語。

王忠嗣步步緊追︰「大人既說廣平王要與安祿山一同舉兵,那麼他日回京,大人還有傳王爺上堂問話的機會嗎?」。

胡夠被郭、王二人連番質問的面紅耳赤,句句被他們逮到語誤。惱羞成怒,大聲下令對三人用刑。

「不可!胡大人,皇上尚未正式審訊,豈能用刑?」張仲義忙阻攔。

「要這麼問,他們永遠也不會招供,既是三司會審,又有確鑿證據,不用大刑,如何能有結果?」胡夠仍然要用刑。

公差衙役把一套套令人觸目驚心的刑具搬到堂上,把三位忠良置于殘酷的刑具之上。張仲義不忍再看,轉身垂首,心甚難受。

無數套刑具加身,三位心存正義,意志堅強的良將忠臣已是遍體鱗傷,傷筋動骨,痛苦的五官挪位。但是他們依然是大義凜然,不吭一聲,咬緊牙關挺住,未屈打成招只言片語,他們堅信世上還是有天理的。

岳鈴、胡夠二人非常失望,有史以來,很少有人受了這麼重的大刑仍不肯招供。這三個人真不愧為在馬背上生活的勇將,如鐵打一般,真難對付,軟硬不吃。只有先關入大牢。擇日再審了。

張仲義心底著急,這樣下去,他們就是沒有誣陷太子,他們也可能被這兩個走狗折磨死了。突然,兩個內侍大步上堂,朗聲說︰「皇上口諭︰宣王忠嗣郭子儀哥舒翰三位大人進宮面君!」

張仲義長舒了口氣,皇上召他們入宮,案子尚有有轉機。

三人雙腿骨頭俱折,渾身血跡斑斑,根本走不了路,是被御林軍扶進御書房的,他們無法向皇上行大禮,只能趴在地上。

玄宗看到三人的慘狀,大驚︰「三位愛卿,為何成了這樣?」

三人垂頭不語。他們不知道皇上到底會相信誰?

「朕只要三司堪問,誰叫他們用此大刑?」玄宗怒問︰「他們三個,是誰對三位愛卿下此重手?朕決不輕饒!膽敢這般折傷朕的擎天之柱,是誰?」

王忠嗣听出皇上的口氣沒有把他們當做逆賊,回答︰「不是張大人,他是一位是非善斷的好官吏。」

「朕明白了。」玄宗叫進幾個太監︰「速傳朕旨,革去胡夠,岳鈴二人刑部尚書。太尉之職,貶為明州江夏太守。」

郭子儀大聲說︰「皇上,臣等對朝廷絕無二心,與太子從無私交,歹人盜用太子印璽,誣陷,臣等縱粉身碎骨也不能屈打成招,枉害太子啊!」

玄宗思索良久問︰「你們真的沒有接到太子任何暗示,欲篡帝位?」

「太子忠厚仁孝。溫順賢良,怎麼可能做出有違人臣禮儀之事。皇上切莫听信奸人挑唆,傷害父子之情!」王忠嗣以頭觸地,痛聲說。

玄宗默然一會兒才說︰「三位愛卿,各自回府養傷,朕會傳最好的太醫,務必使三位恢復如初,大唐不能少了你們的忠勇氣概,此事,朕會有決斷。」

玄宗獨自在玉階上踱步,心中仍有疑問,太子若無心,楊國忠與一班大臣怎麼說的頭頭是道?他們不會不知誣蔑太子的後果。豫兒為何定要送妹出嫁?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早晚兄妹也要分別。難道太子真的遣豫兒與安祿山密謀?去年朕就有心禪位,可是他極力不受,難道這些忠孝言行都是裝出來的?

玄宗忽然有些恐懼,以豫兒的本領,一旦他們父子真有心篡位,朕是無論如何也防不了的。可是朕若廢了太子,真忍心對豫兒下重手嗎?如果對太子的子女不加貶黜,要是豫兒利用李光弼,郭子儀的兵力。加上他們幾兄弟,大唐定將禍亂不止啊!一時間,玄宗不知該如何是好了。

有太監送來了楊國忠的奏表,表中陳述太子諸子勢力龐大,一旦生亂,必危害到天下的安定,要求皇上廢殺皇太子,賜死廣平王,建寧王等五位已成年的皇孫。

這個楊國忠,真的要趕盡殺絕嗎?豫兒、倓兒都是朕的親孫兒,為了這麼一個不知真假的事件,就要他們全都死嗎?玄宗頭昏腦脹,倒在龍椅上睡著了。忽見太子李亨氣勢洶洶的進來喝道︰「父皇做了五十年龍椅了。應該讓給兒臣了吧?」

玄宗正要說話,又見豫兒倓兒隨後跟進,他們全都面無表情的說︰「皇爺爺,您老了。該休息了,還是讓我父王來替您管理大唐天下吧!」

玄宗又怒又氣︰「你們你們好好啊!」

「皇爺爺,如果父王不當皇帝,豫兒哪有機會坐龍椅啊!」

玄宗大怒忙叫人護駕。

豫兒冷笑道︰「皇爺爺別叫了,宮中的人都是我們的,你已經沒有能力反對了,還是快些宣布禪位給太子吧!」

玄宗一陣急火攻心,大叫一聲,吐出一口血。

「皇上!皇上!」忽听耳邊有人在喚他玄宗睜眼一看,御書房里除了自己,只有兩個太監,定定神,終于明白剛才是在做夢。太可怕了!這樣的事不是沒有可能。皇室之家,什麼事都會發生。他的心動了下,如果太子不是太子了,豫兒、倓兒也不在了,就就永遠沒有威脅了。

玄宗心亂如麻,不停地走來走去。一想到他最疼愛的豫兒要死,他的心忍不住揪緊,很疼。

一個太監奏報︰「廣平王妃沈娘娘候傳。」

玄宗大奇,孫媳此時來見,難道她知道楊國忠奏表的內容?忙命宣入。

沈妃鳳目含著平靜的神色,款款邁進,盈盈拜倒︰「孫媳沈珍珠叩見皇爺爺!」

「孫媳啊,豫兒不在,一向可好?」

「謝皇爺爺關愛,王爺時常不在家,孫媳已經習慣了。」

玄宗又問︰「孫媳此時來見朕,有事嗎?」。

「我家王爺于範陽途中有家書一封,囑咐孫媳親手呈于皇爺爺!」沈妃雙手捧著一張花邊簽紙。玄宗命內侍取過。

玄宗打開一看,頓覺心驚肉跳,雙目模糊。這是一封通篇皆用鮮血寫下的家書,他注目去閱讀︰

「孫兒李豫書呈皇爺爺御覽︰離京半月有余,不知皇爺爺安否?身體有恙麼?孫兒十分牽念,奈旅途在前,暫時還不能回京問安。望珍重,勿為孫兒掛心。

「孫兒于途中時時憶起兒時情形,皇爺爺寵愛孫兒,超越古今,史無前例。縱然我的父王也無法比擬。在豫兒心中,皇爺爺最重,無論將來身在何方,永感疼惜,欲思報答。

「近日忽聞有人密奏父王欲篡帝位,忤逆皇爺爺,也曾生氣。皇爺爺于父王有養育之恩,眷愛之情,為何要生歹意?然冷靜之後,前思後想,又覺沒有可能。

「多年來,父王言行謹慎,忍讓百官,對皇爺爺尊敬孝順,潔身自愛。足不出宮,甚至對兒女的愛都已忽略,一心一意孝敬侍奉皇爺爺,竟然有人設盡機關,誣陷于他。離間皇室的父子深情。

「皇爺爺可曾記得三年前的那一幕?也有人密告皇甫惟明與孫兒娘舅韋堅謀助太子篡位,而結果卻是空穴來風?孫兒伏願皇爺爺三思詳查,莫讓奸人挑唆骨肉之情,造下千古遺憾之事。漢武帝的思子宮讓萬載同哀。孫兒希望悲劇不要再重演。

「更聞有人截獲父王秘傳幾位忠臣的書信,筆跡頗似父王所書,孫兒以為要辯真偽卻也不難。可讓父王再寫一封類似書信,請朝中眾位大臣認真負責的辨別,即可知曉父王是否有書信聯絡將帥圖謀不軌了。至于太子印璽,一則奸人可以盜取嫁禍,二則更為省事的以假亂真,干脆偽造一方金印。

「皇爺爺兒孫滿堂,乃是天下第一福壽雙全之人,可以任意改立、廢黜皇太子。然而若使奸佞有心構陷,或者皇爺爺所立儲君不是他們心目中的人選。他們還會設出奇跡怪謀予以加害,也許多年之後,繼承大唐社稷的很可能是皇爺爺的最後一位親生兒子」

玄宗看到這兒,腦子里忽然出現一幅畫面,他的二十多個兒子一個個先後死去玄宗的心嘶疼了,接著往下看︰

「皇爺爺是仁君,是慈父,當然不可能讓這樣的慘事發生,不可能眼見奸人迫害自己的親生骨肉無動于衷。孫兒也不敢為父王詭辯,如果皇爺爺不肯再信任他,可以更改冊立其他皇叔伯,但求留我父王性命。孫兒多年來從師在外,沒有時間盡人子之孝道,乞望皇爺爺賜給孫兒孝敬父王的機會。

「孫兒在此割破肌膚,血寫家書一封,以示父子祖孫血濃于水,不可分割的骨肉之情,但望皇家安寧祥和,勿再發生骨肉自殘的悲劇。

「孫兒再拜皇爺爺,唯祝龍體安康,壽比南山。

不孝孫兒李豫伏拜頓首。」

玄宗的心隨著孫子這封飽含真誠的家書跳動著,一字一句都令他心靈震動。他不禁痛聲呼喚︰「朕的豫兒啊!你讓朕心疼啊!」

一時間,玄宗雙目含淚,往事一幕幕重現眼前,這封血書挑起了他對親情的珍惜和渴望。祖孫父子曾經的親密無間,多麼值得回味?朕是君王,但也是父親,是祖父。特別是豫兒,豫兒啊!你用鮮血救過朕,今天又用鮮血來喚醒、感染朕。你讓朕怎麼忍心漠視血脈親情?

血書上的每一個字嬌艷欲滴,望之令人肝膽俱碎,也讓玄宗多年來淡薄的親情漣漪重又蕩起驚波駭浪。

玄宗安慰沈珍珠幾句,低聲讓她回府。然後傳旨宣太子李亨入宮。

沈妃一直靜靜地觀望著皇上,她放了一半的心。皇上還是在乎親情的,只有王爺才想得到從源頭著手,帝王疑心最重,這個時候你一再辯解,越描越黑。不但于事無補,更讓皇上不踏實。只有血脈之親才能讓人信服。人人都是有感情的。

皇太子李亨已心灰意冷,十幾天的禁足生活,他早已不抱任何希望,生與死,榮與辱已經不重要了。日日在花園里與東宮總管李輔國對弈幾局。消磨時光,做了十六年窩囊的皇太子,說起來還不如平民百姓,百姓只求溫飽,兒女繞膝,天倫之樂。而我為了生存,討好權臣,甚至對兒女的疼愛都不得不隱藏,把心思都用在討父皇歡欣之上。這樣低調,仍有人要加害。

接到聖旨,李亨不知吉凶如何,但仍然從容的坐轎進宮。

玄宗望著匍匐案前的兒子,頓起憐意。心中涌起一陣為人父的舌忝犢之情。「你受委屈了!」玄宗愛憐的望了望兒子,嘆道︰「非是朕懷疑你,這幾十年坐在這里,深覺高處不勝寒哪!如果自己的兒子都要反對朕,算計朕,那麼,人生還有什麼意義?」

「父皇天恩,兒臣深感于心,經過這許多波折,兒臣不宜再居儲位,請父皇降旨廢黜兒臣,但望不要傷害兒臣的子女。」李亨含淚說「孩子們是無辜的,我這個做父親的虧欠他們太多了。他們也都是父皇的親孫兒。」

玄宗輕聲說︰「朕曾經是想過廢黜你,甚至還有過賜死的念頭。朕想起了當年一時沖動冤殺的三位皇子,悔之莫及,你們都是朕的親生兒子啊!但更重要的還是因為豫兒,他感動了朕,他用人間最真、最純的親情使朕無比珍惜擁有的親人。你生了個好兒子,大唐皇室都將以他為榮啊!」玄宗把那封血書拋到李亨面前。

看到兒子動至真情的血書,李亨的淚水情不自禁的流下。心里五味翻滾,豫兒,我以為你只有魯莽,只有狂妄,粗枝大葉。原來你也有心細如毫的時候,這份智謀,膽識為父望塵莫及。

豫兒從小離京,二十一歲了,我們父子在一起的日子真是屈指可數。他歷盡九死一生的危難,回到家里,我卻未能好好疼愛他,反而時常斥罵他,他在我身上何曾感受過父愛?豫兒,我的好兒子。即便如此,你心里仍然把父王的安危看的這樣重,你可真是一個至純至孝的好孩子。

豫兒智勇雙全,膽大心細,可謂文武全才。你可一定要平安回來,我會用心去愛你,再也不把心事藏起來了。

午後的陽光,斑斑灑落,隱射過薄薄的窗紗,疏疏的映在壁紙上,恍若春閨少女一個幽若的夢境剛剛清醒。

御書房里,小太監取過一只皇上向來最中意的檀香,置于金漆虎獸香爐中,點燃之後,一股霧白輕煙飄出,慢慢的縷縷幽香沁入鼻孔,含蓄而不張揚,香醇而不過度。

玄宗緩緩坐在御案後,細細品評這縷幽香。三年前,楊國忠李林輔二人密奏刑部尚書韋堅,也就是太子妃韋氏的兄長,邊方節度使皇甫惟明意圖擁立太子篡位。高力士,郭李等人百般陳辯。朕調查了數月。也沒有可信的證據。太子上書意與韋氏離異。此事與韋氏何干?她是豫兒的生母,何忍讓豫兒傷心?所以,朕只是殺了韋堅與皇甫惟明,以安人心。

現今這事,與三年前何其相似,恐怕又都是楊國忠故技重施。朕寵愛貴妃,事事包容他。他居然一次次的加害朕的兒孫,為了愛妃,朕不舍得對其施以嚴懲。只是從今以後,對待兒孫之事上,定要謹慎了。真是李豫的血書喚醒了他,他也知道是楊國忠搞鬼,為什麼要無端懷疑?圖添煩惱?

玄宗于三日後下詔︰貶王忠嗣為漢中太守,董延光消職為民,流放嶺北。哥舒翰,郭子儀原職不變。太子李亨仍居儲君之位,一切如常。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動用一切計謀,仍然未能撼動李亨的太子寶座,楊國忠生了恐懼之心,一旦太子登基,楊家的好日子就到頭了,定會落下滅門之禍。

楊貴妃瑰麗華美的裙角拖曳于地,似天邊舒卷的流雲,霞光異彩,裙擺上用了五色珍珠瓖嵌著鳳凰圖案,遠遠看去,金黃燦爛。整個裙子繡著五彩斑斕的枝葉花紋,每一個花瓣,每一片葉子都是極盡韶華,可以說這衣裙佔盡了天地間所有的春光。這紅與翠金與銀都似到了富貴最高境界,到了極點,世無常開之花啊!

楊貴妃目注李瑁,忽然間真情流露,柔聲說︰「瑁郎,對不起,真是我無能,已經用盡了全力,也不能斗過李亨。」

李瑁大吃一驚,他與楊玉環雖然時常見面,這麼多年她從來沒有與他如此親昵過,更是克制著彼此的心意︰」貴妃娘娘,你已是父皇的女人,在皇宮之中,千萬不要沿用舊日稱呼,李瑁不能做對不起父皇的事。「

「是皇上先對不起我們,」楊妃憤然道「是他拆散了我們。」

「作為兒子,我不能妄議父皇的是與非,娘娘,安心侍奉父皇吧!至少他給與你和楊氏一家的富貴,我永遠也給不了你。」李瑁頓了一下又說︰「我再一次勸勸你,懇求你,不要再算計我的皇兄了,我從來不想當皇太子,我的皇兄是難得的好人。我更怕自己會和父皇一樣,不顧親情倫常做出世人不恥的事。」最後這句話,李瑁說的很低,听得出他心里對奪妻之事耿耿于懷。

楊貴妃未再言語,但是她心里是有數的,這些年就是因為有這個計劃支撐才得以在皇上身邊強裝歡笑十幾年,甚至她和李瑁所生的三個子女至今仍不知道自己是他們的母親,見面還以貴妃娘娘相稱。親生兒女近在咫尺,卻不能相認,這一切都是這個昏君造的孽,要我放棄,豈能甘心?

楊國忠肥胖的身軀一閃而入,發現李瑁,忙拱手道︰「壽王殿下安好。」

李瑁客套幾句。楊國忠隨即說︰「殿下千萬莫在貴妃宮中停留,一旦讓皇上猜疑,于殿下,于貴妃皆百害無一利。」

李瑁轉身離開了長。

楊國忠本想責備幾句,看到妹妹蒼白憂郁的眼神,有些不忍,遂改為嘆氣︰「這個計劃,本來可以一舉多得,讓李亨父子永不翻身,偏偏那幾個武夫軟硬不吃。皇帝又插手,鬧得功虧一簣。」

「哥哥,你知道皇上為何改變主意,李亨儲君之位安穩?」楊貴妃很快就恢復了常態。

楊國忠一臉疑惑,搖頭不語。

「那是因為李豫由巨鹿八百里加急送來的一封血書。」楊玉環道︰「聞听當日皇上看了李豫的血書,熱淚盈眶,遂改變原意,所以李亨才穩居太子之位。」

楊國忠又氣又惱︰「這個李豫,真是陰魂不散,本欲讓他到範陽,縱然安祿山不殺他,必也元氣大傷,我在京中毫無掣肘,專心對付李亨。想不到他在外面,仍有左右皇上的本事,我太低估他了。」

楊妃默然了,她似乎感到累了,是啊,人要是終日活在仇恨與算計之中,的確很累。

「這回我倒希望李豫不讓公主下嫁,那麼胡兒勢必立刻起兵。」楊國忠忽然又說︰「妹妹,你侍奉君王十六年了,是不是應該給皇上生一位皇子了?」

楊妃一時沒有反應過來「哥哥,你這是」

「皇上當年允諾,你若生下皇子,必為帝位繼承人。」楊國忠緩緩地說。

楊妃恍然大悟,輕輕咬了一下嘴唇。

數日後,玄宗攜楊貴妃在御花園散步,園中花香四溢,菊花雖已凋零,然桂子仍清香撲鼻,隨著微微的和風散入空氣中。使得滿園皆是濃烈的桂花芳香。

楊妃嬌羞的靠在皇上肩頭,如花秀靨微含笑意。突地,楊妃一陣惡心,很難受的樣子。

玄宗立命傳太醫,又一疊聲的命宮女扶貴妃娘娘回宮休息。

「恭喜皇上,貴妃娘娘已懷上了龍種。」

玄宗又驚又喜,握住楊貴妃雙手,激動地說︰「朕已經六十多歲高齡了,有些年沒有嘗過再為人父的喜悅,愛妃,你為朕帶來了天大的好消息!」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兩世姻緣今古情最新章節 | 兩世姻緣今古情全文閱讀 | 兩世姻緣今古情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