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英國倫敦大學遠東區招生在上海舉行,張愛玲一鳴驚人,以遠東區第一名的成績通過了這次入學考試。但是由于歐洲戰爭的關系,她無法遠渡重洋到英國去。而倫敦大學的入學考試成績對香港大學同樣有效,因此張愛玲就改在香港大學就讀。
香港,這座從1842年中英簽訂《南京條約》起就成為英國殖民地的美麗島嶼,經過近百年的歲月洗禮,已成為一顆東方明珠。香港是一座「赤橙黃綠青藍紫」的城市,是一座刺激的城市,是一座夸張的城市。
好吧,讓我把這一段在香港學習三年的張愛玲的故事輕輕地說給你听,請你在美女聳肩的大花瓶里插上「赤橙黃綠青藍紫」的鮮花,隨便什麼花,新采的梅花、或新采的玫瑰、或是新采的紫羅蘭、或新采的月季、或是什麼應季的鮮花,然後選上一只白蘭地花的小小香薰燈,撮上少少一點沉香屑,少少一點就可以,因為她在香港的時間並不長。
1939年那年夏天,張愛玲只身遠渡,離開上海去香港大學讀書,成為香港大學一年級新生。她第一次看到香港的大海的時候,那藍得令人吃驚的濃而陰郁的大海,令她聯想到明信片上一抹色的死藍的大海。張愛玲的心情也未必是十分暢快的。畢竟,入香港大學本不是她的第一志願。美麗的英格蘭之夢破滅了。然而,畢竟離開了使她傷心的上海,也畢竟希望就在前方。
這不是她第一次坐船,卻是第一次離開父母獨自遠行。張愛玲在來香港的旅途中,對香港並無急切的向往,倒是從此離開父親陰暗的老宅和母親那里「淑女」清規戒律的教育,再也不用惶悚地隨時檢查自己的行為舉止,她終于可以自由地呼吸了,這使她得到身心自由的暢快。可是在潛意識里,無論是父親的家,還是母親的家,這時候想起來,又都是甜蜜而溫暖的了。這時候的張愛玲已經明白,自己永遠也無法成為一名「淑女」了。
她離開了上海、離開了母親與姑姑,離開了所有認識她的人,離開了認識她而又對她有所期望的人,她不必再去為別人的目光來修正自己了,她可以專注地沉醉在自己文學和藝術的小天地中了,遠離了必定要對自己失望的人之後,張愛玲又找回了她自己的自信。那種感覺很是新鮮,仿佛剛剛出生,或者帶著前世的記憶重生。是在原來的視野之外,又張開的一雙新的眼楮,看到的不同的世界;又長出一雙新的腿,邁出不同的步子——簡直連直立行走都要從頭學起似的。
她將面臨著一個全新的世界。面臨著一個「赤橙黃綠青藍紫」的世界,面對這樣的一個世界,她充滿了生命探索的熱望,不管這個世界出現在哪里,讀書與自由,就像巨大的吸盤,緊緊地吸引著張愛玲充滿渴望的年輕的心。
太陽明晃晃的照在頭上,也照在水里,水里的光又映進她眼楮里,于是眼楮便要盲了。當香港從水平面出現時,當周圍藍色海波如托著一個仙島般的、將香港展現在張愛玲的眼前時,她很少流露笑容的臉上第一次出現了舒心的微笑。她深深地吐了口氣,仿佛將幾年來的陰郁之氣全部吐在這碧波蕩漾的海面上,又深深吸進一口氣,她要將這新鮮的略帶腥味的海邊氣息全部濕潤干燥的肺腑。
船快要慢慢地靠近碼頭了,遠處看去碼頭一片熱鬧非凡,正是一個炎日毒照的下午,張愛玲回憶時寫道︰「對著海面望過去最觸目的便是碼頭上圍列著的巨型廣告牌,紅的,橘紅的,粉紅的,倒映在綠油油的海水里,一條條,一抹抹刺激性的、犯沖的色素,竄上落下,在水面上廝殺得異常熱鬧。」
這是一個刺激的城市,這是一個夸張的城市。張愛玲站在甲板上,望著被色彩和商號砌成的島嶼,張愛玲淡淡地想︰這是一個色彩和商業的都會——是一個赤橙黃綠青藍紫的大都市。張愛玲還在心里默默地想︰這樣刺激的城市、這樣夸張的城市,在這里栽個跟頭便也比別處痛些吧。同時張愛玲也暗暗地下著決心,管它赤橙黃綠青藍紫,管它刺激夸張花花綠,堅決不被燈紅酒綠所誘惑,我的目的是在香港大學完成學業,她希望自己在這里畢業後能到英國繼續深造,那里有她從小就喜歡的英格蘭明麗的色彩,以實現自己的英格蘭的夢,以展現自己的夢想與宏圖,努力吧,奮斗吧!!
張愛玲是懂得珍惜機會的,懂得依靠自己的能力發展獨立的生活。她會緊緊地抓住這個機會的。
張愛玲乘坐的船抵達香港碼頭了,正當一個火辣辣的午後。張愛玲穿著淺藍色的短袖旗袍,手里拎著一只藤編的小箱子。她的眼里閃過焦慮的神情。「接自己的李開弟先生來沒有來?」畢竟,這是她第一次來香港,也是第一次單獨出遠門。
這時候,在香港碼頭上接人的人群中,她尋找著她的法定保護人——李開弟先生。張愛玲好不容易在那些沖撞的色彩里找到灰沉沉的李開弟先生,看到他舉著的牌子,牌子上寫著自己的名字。她帶著一種全新的心態踏上這片陌生的土地,迎著李開弟走過來。新奇大于恐懼,仍然尷尬,但是尷尬是她與生俱來的;也仍然沉靜,可是那沉靜的水面下有暗流涌動。
李開弟先生是一位38歲的工程師,是學機械的工程師,是姑姑張茂淵和母親黃逸梵的朋友,他們是當年在英國曼徹斯特相識,一直交情很好。歸國後曾在上海英國人開辦的公司做事,特別與姑姑相交甚篤。在上海,張愛玲見過李開弟先生,很喜歡此人的沉穩、正派和機智。當然,40年後,這位李先生成了姑姑的丈夫,這是當時的張愛玲包括她的姑姑也沒有想到的事情,那是很久很久以後的事了,在這時候他們見面的時候,可是一點端倪都沒有。這是後話。
李開弟正在碼頭上迎接著張愛玲,他們生疏而客氣地打著招呼。因為這是張愛玲第一次出門,張愛玲的母親和姑姑委托他們的老朋友李開弟作為張愛玲在香港的監護人。張愛玲的母親已經放了一筆錢在李開弟先生這里,請他照顧張愛玲。並且對他描述過女兒是怎樣的一個人,憂心忡忡地說明張愛玲的「弱智」與「訥于世故」。而李開弟看到的張愛玲也確實就是一個青澀的少女——瘦、高、戴著玳瑁眼鏡,神情嚴肅,沉默寡言。李開弟先生知道張茂淵的這個佷女同她的姑姑張茂淵一樣不太愛說話,他也就沒有多說話,只是簡短地詢問路上的情況,接過張愛玲的隨身行李後,自己開車送張愛玲到香港大學。
張愛玲在和李開弟見面那一刻,在與他相處的短短的時間里,張愛玲覺得這位先生是一個非常值得信賴的長輩,是一個寬厚而富于幽默的長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