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門錦商 127燒不起啊

作者 ︰ 靚

)

「煤?」常樂驚訝,想了想道,「你說的煤,是焦炭吧?焦炭便是無煙,火勢好,還能長久。」

「嗯,就是焦炭,樂叔叔,我在縣城還沒見過人賣炭呢。」好兒點點頭道,心里汗顏,賣炭翁啊,她居然忘得一干二淨了,話說上學時還學得非常深刻受到語文老師表揚……

常樂笑道︰「江東縣不出產石炭,有一家專門賣炭的窯地,在北城門外,據說都是從普山運過來的。」

「普山那邊盛產焦炭嗎?」。好兒驚訝地問道。腦海浮現一點模糊記憶,好像前世的運城也有個普山……唉唉,都是自己不好,地理沒學好。

「普山在運城,听說那邊到處都是炭窯,他們從地底挖出石炭,再煉成焦炭,銷往各省各州,那邊的百姓,家家都用焦炭燒菜做飯,生火取暖,極其便利,不像我們燒柴燒秸稈稻草,弄得到處都是煙灰。」說到後面,常樂眼里多了一絲向往。

「原來都集中一處出售,焦炭貴不貴?」

「這個具體我也不大清楚,我們可以去北城門的窯炭去問看。」

江東縣有東西南北四個城門,出北城門不足兩百米距離,就見路邊插了桿高高的旗子,「付家窯炭」四個大字異常打眼。

旗子旁邊是長長的青磚高牆,大門口處,正緩緩駛出一輛騾車,往城內方向駛去。好兒和常樂走進兩輛馬車寬的大門,里面是一座偌大的院子,一排青磚大瓦房,後面好像還有房子,地面零落一些細碎的黑塊末,好兒一眼認出,那正是煤炭渣。

此時兩輛馬車停在兩個屋門前,車廂朝後,三四個膚色黝黑的漢子,正一身是汗地從屋內搬運焦炭到車廂上,一名管事坐在邊上,做著數量統計。

好兒和常樂一走進來,便有個管事模樣的人過來問他們是否買炭。

常樂道︰「是有此打算,听說這里有賣炭,就過來了。在下姓常,不知您如何稱呼?」

「我叫付七,是這里的小管事。」那人頗為隨和,迅速掃量常樂,領他們往里走,邊說道,「我們這的焦炭分幾個等級,我先領你看樣品。」

焦炭樣品就擺在當頭屋子屋檐下,用數個簸箕分裝,付七介紹說,普山焦炭全國有名,他們賣的焦炭都是普山所產。又問常樂,買焦炭回去,是做冬季取暖用,還是做燒飯用,亦或是其他用途。

「如是室內供暖,建議采買上等焦炭,無煙無味無炭星子濺出,一等焦炭就是最好的。二等焦炭次之,也是無煙無味,但會有炭星子。如是燒飯,用普通的三四等焦炭即可,若是用做燒瓷等用途,通常采買二三等居多。」

「價錢方面,上等焦炭是最貴的,一斤三百文,二等焦炭一斤兩百一十文,三等焦炭一斤一百二十文,四等焦炭一斤六十文,不上等次的,像這些炭渣,一斤二十文。」

好兒听得心里直咋舌,好金貴的焦炭啊!炭渣都要二十文一斤,難怪沒見有人大街賣炭。唉~這麼貴,燒不起賣麻辣串呀!

常樂跟對方說,還得回去請示東家,由東家決定買哪種,就過來采買。常樂一身管事打扮,對方信以為真,隨和客氣地將常樂送出門外。

「樂叔叔,我那個提議,做不成了。」好兒郁悶地說道。

「是啊,我們的麻辣燙利潤本不高,的確燒不起焦炭。」常樂也有些無語。

一斤炭渣都二十文,他們的麻辣燙,最便宜的兩串才一文錢,一碗才五六文錢,最貴的一串也不過五六文,一碗十二文。而一斤炭渣又能燒多久?他們得用多少斤炭渣,才能燒沸鍋湯,燙熟那些吃食並保持鍋湯熱度?

不劃算啊不劃算!

將麻辣燙擺在店門前售賣行不通,要麼只能在店內闢出一角賣麻辣燙,要麼另覓店鋪專賣麻辣燙,店鋪無需大,擺得下三五張桌子即可,剩余的可以擺在店門外,這樣一來,又得另請人手,專門掌勺的師傅跟伙計,至少得三到四名。

按照目前售賣的日均銷售額來估算,最高一天能賣出兩百六十多碗,六百多串,素菜類自家提供不計成本,豬、牛肉、丸子等從市場采買,人工錢……等等。好兒盤算了一番,嘆了口氣,辛苦忙活下來,沒什麼賺頭嘛。

算了,反正還有一個來月時間,慢慢想,不急。好兒暫時放開麻辣燙的煩惱,算了算時間,還有幾天就是鎮上鐵匠鋪交貨,她期待著,從山中引水入菜園。

九月,是個秋高氣爽的好時節,好兒家又開始熱火朝天的忙碌。

鐵管有重量,兩輛騾車運了好幾趟才完。一節節水管被套裝起來,從那山夾縫中排出去,通向山腳下的溫家菜園,的水管被就地埋下,做了一定的標記。只有通入菜園的部分,才露在地面。全部排好後,隨著一聲聲放水的叫喊傳上山,山里水潭邊等候的人,便拿開堵塞水管的塞子。

菜園里,大家都緊張興奮地在水管出口處等著。如果成功了,今後他們就不必往河里挑水,那得省去多少的繁復人工跟腳力啊。

「出來了!出來了!」陳小福眼尖,快言快語地叫起來。

「哎呀,真的把水引下山來了!」

來幫忙的都是固定在溫家干活的如萬永林等人,以及固定的數名散工短工,看到那清涼的水不斷從水管流出來,大伙兒都激動了。陳六聲忙拿來塞子,堵住出水口,不過仍有水慢慢滲出來。

常四叔就道︰「大佷女,這樣可不行,塞子堵不住水流,你得挖一個儲水池,不澆菜不澆樹時,就讓水管的水滲流到儲水池里。」

「噯,是我們想的不周全,這可怎辦是好?這都是菜畦……」溫氏四周圍地看,有些懊惱自個做事不夠仔細。

好兒暗暗在心里責怪自己,真是考慮不周,還當這里有水龍頭開關,一扭一轉就能徹底關閉了?可是挖坑儲水……好兒看了看菜園,除非推掉幾條菜壟,不然還真沒地兒挖。

常四叔道︰「大佷女,推掉幾畦菜地,影響大不大?如果影響不大,就把這幾畦菜地空掉,挖個大坑儲水。」

溫氏在水管四周圍的菜地轉了幾圈,這些菜都還在生長期,就這麼推掉她心疼得緊。其實不止她這麼想,大家伙看著綠油油的菜地,長勢那麼好,心道誰舍得就這麼推掉呀?

陳六聲道︰「東家,前院那還有一些空地,不妨移栽一些過去,剩下的,就移栽到靠果園的地邊上,差不多能放得下。」

溫氏想了想,也只有這麼辦了,當即大伙拿來工具,一部分人去前院松土,一部分人去果園地邊上松土,溫氏從作坊叫來幾個村婦一起,小心翼翼地挖移菜。

直到傍晚時分,才將三畦菜壟的菜全部移植完畢。趁著天色還早,大伙兒又一鼓作氣,鐵鏟鋤頭鐵鍬全上場,在月牙兒爬上天空時,挖出一個大坑來。

溫氏要進屋取工錢,一個在作坊干活,過來幫忙的媳婦說道︰「慧娘,大家一條村的幫工,算那麼仔細做啥?這天都晚了,你就招呼大伙吃頓晚飯得了。行子,你們說是不是?」

被點到名的漢子就笑著點點頭,其他人亦紛紛出聲,說不要工錢,吃頓飯就行。

好兒看著這些村民的笑臉,此刻那里面沒有精打細算,沒有眼紅嫉妒,有的只是淳樸熱情和善良。前世的京劇臉譜在腦海浮現,好兒也跟著微微笑起來。

吃過晚飯後,大家伙踩著清亮的月色,各自家去。田野里,河岸兩畔,山林中,路邊,秋蟲奏鳴一片唧唧,好不熱鬧。

螢火蟲在月色下飛,身上的熒光也變得淡了許多,偶有飛進院子來,仿佛天幕的星星不慎墜落人間,在空中悠悠飛舞,一點也不緊張害怕。

夜風微涼,溫氏和付秀梅閑話,陳小安時而插話幾句,陳六聲和龔桂子每隔一個時段就去巡查園子,陳小福有時跟去,有時逗湯湯圓圓玩耍。

好兒躺在竹椅里靜靜觀望這一切,目光停留在溫氏柔和的臉龐,溫馨寧靜在心中無聲流淌,就這樣慢慢長大,守著家人,守著這份濃濃親情和愛,就這樣一輩子在此生活到老,直至有一天化為虛無。

九月,好兒家買下二菜園邊上的十畝荒地,準備建造青磚大院。

蔡家嫂子帶著女兒秀雲來溫家玩,得知買地起房,趕緊恭喜。兩個已婚女人嘮嗑,秀雲便跟好兒說話。

秀雲今年十二歲了,面相長得很像蔡家嫂子,容易博人好感。她給好兒帶來一個荷包,荷包上繡了兩尾小鯉魚,繡工挺不錯。

「秀雲姐,你繡得真好,像真的一樣。」好兒夸贊道,立即就把身上攜帶的荷包取下來,把里面的二十來個銅板轉到新荷包里,把舊荷包收起,塞進衣櫃里。

秀雲見自己送的荷包這麼受重視,心里非常高興,對好兒更添喜歡。「好兒妹妹,你去過北封縣嗎?」。(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訂閱,打賞,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農門錦商最新章節 | 農門錦商全文閱讀 | 農門錦商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