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門錦商 189長河書院

作者 ︰ 靚

)

農忙一過,除了種種菜,田地需要歇息一陣時間,也就是要入秋後,才開始種冬小麥,因此這段時間大伙兒比較清閑。

建設學堂的工程,依然找梁開仁這支造房工隊。七八月高溫天氣,太陽白晃晃的暴曬大地,為避免工人中暑,中午最高溫時間段,工隊會歇息一個時辰。好兒家隔個三四天就給工隊煮綠豆糖水或紅薯糖水,有時候送西瓜等瓜果,這些吃食有部分放井中冰鎮過,有部分則是放家里的冰窖冰凍過再取出。村里一些人家也經常往工地送一些湯水果蔬。

「大少爺,萬村長,我梁開仁帶隊以來,去過無數地方給人造房,給的待遇也不錯,可都沒有在你們村這里來得舒坦啊。」

晚上,梁開仁和副隊長被邀到溫家吃飯,阿旺請村長、里正、常四叔爺孫及邱老爺子作陪,飯桌上,梁開仁感慨地說出了內心話。

「你們村能齊心造福後代,將來,一定會人才輩出。來,我向你們幾位先干為敬。」梁開仁說完,舉起酒杯一口喝淨。

萬友田舉起酒杯,哈哈一笑道︰「梁師傅,承你貴人貴言,將來這學堂大門前的石碑上,也會刻記下是哪支造房工隊所建造。我也祝梁師傅帶的造房工隊,越來越壯大,生意越來越紅火。」

其他人紛紛笑著舉杯喝下杯中酒。梁開仁又看著阿旺,對萬友田道︰「萬村長,你落日村是個福地,善舉招來善報,大少爺中了舉人,羨煞這十里八鄉。你說我那村咋就沒個遇上大少爺家這樣的。」

萬友田伸手拍拍常四叔肩膀,道︰「這你還說對了,當初要不是四哥家的小樂子,書良家還真就不成我落日村的人。四哥,我得敬你一杯。」說著就舉起酒杯踫了常四叔的酒杯,仰頭一干為淨。

常四叔笑道︰「出門在外行走,講究的就是一個互相幫扶,小樂子只做了他該做的,可沒想那麼多。要說起來,還是慧娘會教導孩子,阿旺從小懂事,特別能耐苦,才能有今天。」

阿旺看著幾位長輩真切的笑容,誠摯地說道︰「梁叔說得沒錯,善舉應有善報。若是沒有樂叔叔,沒有四爺爺、村長伯、里正大伯的大力幫助,就不會有我家的存在。我家扎根在這里,也遇上了很多善心熱心人。這杯酒,我敬在座的幾位長輩。」

舉杯喝完,又給自己倒一杯,起身朝著內院方向,雙手舉起酒杯,深情地說道,「這杯,我在這敬我娘和弟妹。」

邱老爺子看著阿旺,想起了年輕的自己,說道︰「許多年前,我曾遇到一位秀才,那時我剛開始做小生意,兩眼一抹瞎地,啥都不懂。我被人坑過,心灰意冷之際,那個秀才對我說了一句話。」

四兒問道︰「邱爺爺,秀才說了句什麼?」

邱老爺子道︰「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香撲鼻來。」

阿旺動容。四兒嘖奇道︰「好詩啊!」

邱老爺子道︰「當時我不懂,覺得秀才酸透了。後來旁人就解釋給我听,我才明白這兩句話的內涵。從此嚴寒酷暑地辛苦奔波,才有了我家人現在舒適的生活。」

頓了頓,看著阿旺,感慨笑道︰「書良,在你們一家身上,我仿佛又看到了年輕的自己。你母親,是個值得敬佩的好女人。」

阿旺一直對小貨郎家是敬而遠之,中秀才那會,小貨郎家派兒子過來賀喜,中舉人時,小貨郎即邱老爺子,則是親自攜禮道賀吃酒。阿旺便不太喜歡這樣的為人做派。再加上邱老爺子的大媳婦張華曾對溫氏出言不遜,與王月蘭交好,私底下還背著放冷箭,讓阿旺對小貨郎家實在沒什麼好感。

但今晚邱老爺子的說話,尤其最後一句話,讓阿旺對邱老爺子有了個新的認識和改觀。阿旺想起了妹妹說過的一句話︰放眼古今,富不過三代。

夜深人散去。阿旺喝得有點微醺,滿臉通紅,在小廝攙扶下,回到內院。溫氏早備好醒酒湯,阿旺喝下一碗,和家人說了幾句話,只覺眼皮兒沉重想睡覺,溫氏忙喚來小廝,攙扶阿旺去東廂房歇息。

初秋時分,學堂雛形已成,村民們三不五時就過去看,其他村的人也過來瞧新奇。待到學堂建起,門前寬闊平坦的道路,就跟那通往鎮上的道路一個模樣。那長長的雪白高牆,氣派的大門,寬闊的庭院,明亮的課室,以及新栽種下的整齊有序的樹苗和花草,學堂後院偌大的空曠活動場地。以及佇立在學堂大門一側的長形石碑,上面刻滿了所有出資人的姓名及銀兩數目。

這一切都看得叫人興高采烈,笑不攏嘴。他們落日村,終于有一座氣派上規模的學堂了!

學堂的名字,自然是請辛老先生親筆題字。辛老先生是翰林院前主修,學識淵博,聲名遠播,能得他題字,是落日村的榮耀。

辛老先生回到書房,思忖片刻,揮筆寫下「長河書院」。字跡蒼勁渾厚,大氣磅礡,阿旺、小樹、四兒及好兒旁觀,忍不住拍手喝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辛老先生放下筆,念出學堂取名的出處。

阿旺兄妹對視一眼,彼此心中都有一種微妙的感受。他們眼中的辛老先生,身體健朗,精神頭好得很,跟明陸二老下棋打牌,興致高昂能一整天坐著不動。那麼辛老先生的告病辭官,是真的因為身體抱恙而退隱嗎?

從來朝堂如大海,表面風平浪靜,內里波濤暗涌,往往無聲無息之中,便能致人絕路。好兒突然為哥哥的將來擔心起來。

萬友田看到辛老先生的筆跡,激動得連聲叫好,親自拿去找人裝裱好,蒙了紅布綢,待吉日那天,全村老小齊聚學堂大門前,就連其他幾個村子的村民也過來瞧熱鬧。吉時一到,萬友田和阿旺兩人,親自把牌匾懸掛上去,拿下紅綢布。鞭炮聲 啪響起,舞獅隊賣力表演,熱鬧歡樂聲被風傳送老遠老遠。

學堂建造期間,招聘夫子的事也沒有落下。前來咨詢的人可不少,皆因招聘開出的條件誘人,家境好的秀才舉人自然不會放在眼里,來報名的都是寒門學子,能教書養家念書兩不誤,誰不想啊。

不過,辛老先生這一關可不好過,報名者五六十人,最後只錄取了四名夫子。這四人中有三人已有家室,一人單身,都是其他縣鎮人士。被錄取後,四人分外高興,忙著回家做準備,待學堂一建設好就舉家搬遷過來。

這麼大一間學堂,不設一間閱覽室,實在對不起「書院」二字。阿旺采納好兒建議,從明家書局批訂了兩百本書籍,把一院的一間課室改為閱覽室,書架全部靠牆擺設,所有書籍分門別類擺放,在書架上貼標簽明注類別,方便尋找要看的書。

為保護這些書,所有進閱覽室的人,只能在里面看書,不允許帶書出去,不管看不看完,都要把書放回原位,可以抄寫書的內容,禁止折、撕、扔等任何有損書籍的行為。一旦發現,將作出嚴重懲罰。看書護書的管理制度,就貼在進門處,只要一走進閱覽室,就必然會看見。

長河書院交付使用,正好是秋季入學時間。好兒家是主要出資人,阿旺又是舉人身份,家中還有個不凡的辛老先生。萬友田等人就把書院的一切事宜,都交給阿旺制訂安排。

好兒私底下交給阿旺一份書院安排策劃書。內容大致為,一年可分為兩個學期,春季、秋季為入學時,過年前後為寒假期,可放二十天左右的假,暑假期在農忙時節,可放一個半月的假期。理由是這兩個階段皆為最寒冷和最酷熱,從保護孩子的角度出發,不至于太受凍生病,或是發生中暑,暑假時逢農忙,農家孩子也能幫襯家里干活兒。而教學的夫子也有更充足和集中的時間看書學習。這時候夫子們要出遠門拜訪師友探親等等,也絲毫不影響到教學。

此外,書院應安排教頭,教導學生們一些健體強身的基本功。

好兒的策劃書里說,不主張孩子們死讀書,最後讀成個生活白痴,如果一個人因為讀書,讀到連基本生活常識都喪失了,或是因為讀書而疏于日常勞作,變得五谷不分,生活低能,變成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懶惰人,並且瞧不起農民,那麼這樣的人就算讀遍天下所有書,他也就是一個讀書木頭人,這樣的人是極其失敗,是可恥的。

最後,好兒還寫到,女孩子也應該入學念書,學防身功夫。不為考功名,只為能識文斷字,不至于被人騙了還不知道,將來長大嫁為人婦後,能對孩子的啟蒙教導起一定作用。再一個就是識文斷字,能開拓女子視野和思想,今後與丈夫能更好地相處,可加深夫妻感情。

阿旺看到最後,不禁笑了,他這個妹妹,小腦袋瓜里咋那麼多鬼點子和奇怪想法?阿旺覺得妹妹這份策劃書很贊,雖然知道妹妹私下交給自己的想法,但他並不願意那麼做。(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訂閱,打賞,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隆重推薦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農門錦商最新章節 | 農門錦商全文閱讀 | 農門錦商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