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房間,高天原到浴室沖了個涼水澡,把從海里游上來時粘在身上的海水沖刷干淨,順手把換下來的衣物裝在一個塑料袋里放在背包內。
從櫃子里取出一套短袖短褲的睡衣換上,從開水瓶里倒了一杯溫水喝下。
把背包放在床頭櫃上,關掉大燈,只留下門後一盞小燈。
把床頭的一只枕頭扔到床邊的靠背椅上,另一只放在床頭正中間,高天原「咚」地一下躺在床鋪正中央,攤開雙手雙腳,在肚子上蓋了一張毛巾被,進入最深沉的睡眠之中。
意識在識海中蘇醒過來後,高天原感到精神飽滿,處于最好的狀態之中。
將意識轉移到槍烏賊分身上,鑽出「潛艇」,迅速填飽一下槍烏賊的肚子後再返回到「潛艇」中。
迅速換好衣服,提上背包出了這間名為雲溪旅社的小旅館。
櫃台上的人早就不是白筱馨,而是一個略顯削瘦的中年婦女,高天原匆匆從櫃台前走過。為了避免麻煩,高天原也不去退房和退壓金,反正今晚天黑後就要回去了。
雞籠市位于大員島東北角,是大員最北端的城市,故有「大員頭」之稱。雞籠市三面環山,一面臨海,曾是大員萬商雲集的重要港口,為大員北部重要的國際商港,加上境內島嶼、港灣、山陵兼具,而繁華的港都則局促于山海之間。
至于地名,一說因雞籠山象雞籠形狀而得名,又一說認為該地以前為高山族凱達喀蘭人住地,「雞籠」是「凱達喀蘭」的東海省南方方言譯音。
十七世紀時,西班牙人和荷蘭人曾先後佔領過雞籠,並以「大雞籠嶼」(今︰和平島)為基地殖民大員北部,為雞籠開發之始。之後,鄭氏王朝在南大員打敗荷蘭人之後,也于一六六八年揮軍北上,將殘余駐守在雞籠的荷蘭人驅離,至今在和平島還有荷蘭人臨走前所留下的「蕃字洞」遺跡。
但一直到明末之前,雞籠大部分地區仍為蠻荒之地,直到一七二三年,來自對岸周漳的移民開始入墾雞籠,並興建崁仔頂街,此乃今日雞籠市街創建之始,之後逐漸有漢人移民移入開墾。
十九世紀西方列強東來後,米國海軍調查到雞籠擁有豐富的煤礦層及優良港灣,建議其政府派軍佔領,在鴉片戰爭時也有英**艦前來叩關;在英法聯軍之役之後的一八六三年,雞籠終于隨著大員開港而開放為貿易港,而後于一八七五年正式設治,並取「基地昌隆」之意改名為雞籠。滿清光緒十年(一八八四年),中法戰爭大員戰事爆發,法**隊曾多次攻佔雞籠以作為封鎖大陸的跳板。中法戰爭結束後,大員于一八八五年建省,由原淮軍將領劉銘傳擔任首位巡撫。當時因淡水港口逐漸淤塞,劉銘傳計劃將港灣形勢優越的雞籠作為大員北部的主要門戶,並開始著手整頓雞籠港。
倭國于一**五年開始統治大員後,倭人為將雞籠建設為大員與倭國本土的轉運點,從一**九年開始到一九三五年進行了四期的雞籠港築港工程,雞籠成為一座軍、商、漁三用途的港埠。由于周邊地區的礦業在倭人的積極開發下逐漸發達,雞籠也成為了礦產主要的輸出港口。港口貿易加上礦業的興盛,使雞籠奠定了繁華都市基礎。
二戰結束,大員進入mg時代,一九四九年mg政府遷台後,雞籠涌進大量軍隊與眷屬及大陸移民,進入新的都市發展期,而雞籠港因應大員經濟的快速成長,從六十年代開始進行了多次擴建,到一九八四年的時候已名列世界第七大貨櫃港口了。
「咕嚕咕嚕」高天原的肚子不爭氣地叫了起來,哎呀,該找個地方先填飽肚子再說。
抬頭望去,看見一處街邊的拐角,正擺著一個小攤,旁邊放了三五張小桌子和十幾只塑料凳子,小攤前邊還放了一個醒目的燈箱,不過可能是白天吧,並沒開燈,燈箱上面寫著「正宗鼎邊銼」,下邊是一幅精美的圖案,上面的食物圖片高天原看了口水直流。
在食欲的催促下,高天原三步並作兩步飛快地跑了過去。
「老板,來兩碗鼎邊銼啊!」
「好啦,兩碗鼎邊銼,先生,請稍坐,馬上就好,還要不要再來點其它點心!」
「行,撿些現成的送上來吧!」
「那我先給你來一份甜不辣吧。」
「行。」高天原隨口應道。
「甜不辣一份,請慢用!」
老板很快從里面端了一份食物出來,放在高天原的桌上。
咦,這不是油炸餃子麼,只不過在下面放了幾片菜葉,上面還灑了點醬料罷了。小小地咬了一口,呃,不是餃子,好像是魚泥炸的,還不只是魚,里面還摻雜了肉和澱粉,總之,就是一坨油炸過的東西,不過這澱粉放的好像有點多了啊。
原來這所謂的「甜不辣」就是倭國的「天婦羅」,是在日本傳教的葡萄牙傳教士發明的。為了吸收更多的教徒,傳教士們將制作好的魚醬料理擺在寺廟前,口中高喊「temple(寺廟)」,幾經日本人的口頭傳誦演變成「tempure(天婦羅)」。
在倭人統治大員時期,「天婦羅」也漂洋過海來到了大員,並且又有一番新的變革,連稱呼都被大員人改為較具鄉土味的「甜不辣」,甜不辣是將魚肉打成魚漿,加些澱粉、肉、海鮮什麼的,弄成想要的形狀,再下油鍋炸成,一般甜不辣有有長條形、圓形、扁形等等。
「來啦,鼎邊銼兩碗,請慢用!」老板娘從熱氣騰騰的鍋里舀出兩碗鼎邊銼,老板一手一碗端了上來。
咦?這、這、這不就是鍋邊糊麼?
沒錯,這就是以前高天原在街邊常吃的鍋邊糊,不過用調羹舀出里面的湯食一看,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周福市的著名小吃鍋邊糊是用米磨成米漿,用鐵勺舀出米漿,一勺勺沿著滾燙的大鍋鍋邊澆上一圈,米漿很快就在熟了,再用勺子把貼在鍋邊的米漿片扒到鍋中。
大鍋里是早就煮好的湯料,湯里面加了蝦米、肉絲、青菜等。潔白的米漿片滾入湯中,在湯料里翻滾了一會兒,連湯一起再舀出來,就是鍋邊糊了。
這個鼎邊銼跟鍋邊糊的做法幾乎完全一樣,不過里面的配料豐富多了。里面有肉羹、蝦仁羹、金針菇、香菇、木耳、魷魚、小魚干、竹筍、高麗菜,內容豐富,真是標準的湯好料多。
高天原吸嚕吸嚕地很快就把一碗鼎邊銼都喝光,再把盤子里的甜不辣都吃掉,然後端過另一碗鼎邊銼喝光。
「嗯,好吃好吃,老板,快,再來一碗!」
這下終于飽了,滿意地打了個飽嗝,從桌子上的紙盒里抽出兩張紙巾擦了擦嘴巴,結帳走人。
花一千塊到路邊一家小賣店里買了一瓶綠茶飲料,找了不少的零錢。
又問了小賣店里的中年婦女後,找了輛的士憶。
「先生,你好,請問要到哪里?」
「先到新華書——呃∼∼」大員應該是沒有新華書店的吧,要不也是搞地下活動的,哈哈,高天原轉而向司機說道︰「先找個書店,我要買一張雞籠市的最新地圖,然後再到最近的商場,我要去買一台照相機!」
「先生,地圖街邊報攤上就可以買到的!」
你個二貨,有錢也不賺,真是好人啦!
「那就先找個報攤吧,等下再帶我去商場!」
到雞籠市新天地商場里買了兩台相機(為了防止意外損壞,多一台備用)和一打十二盒膠卷。
再找了一輛出租車,既然來了雞籠了不逛一圈豈不是白來了,當然還要再拍些相片回去。
雞籠歷史排得上名次的著名景點就有八景︰雞山驟雨(雞籠山)、獅嶺匝雲(獅球嶺)、魴頂瀑布、鱟魚凝煙、仙洞听濤(仙洞岩)、社寮曉日(和平島)、海門澄清(八尺門)、杙峰聳翠(雞籠嶼),除了鱟公嶼、鱟母嶼在倭人佔據時期為了疏通港道而被炸掉導致鱟魚凝煙不復存在,仍有七大名勝。此外,還有紅淡山、情人湖等有空也可以去看一看,至于北方三島的棉花嶼、花瓶嶼、彭佳嶼,只要自己有空,倒是隨時都可以登岸去看一看的。
看了看地圖,離這里最近的就是獅球嶺,就在市街以南,距港口約一公里。雖高只有一百五十五米,卻可俯瞰雞籠港市,當雞籠與台北交通要沖。滿清光緒十年(一八八四年)九月法軍陷雞籠,企圖深入,大員島軍民曾在此據守,堅阻法軍達八個月之久——由此可見爛漫的高盧雄雞的戰斗力是多麼的挫。
光緒二十一年五月,倭軍自瑞芳入雞籠而南,大員島軍民亦曾在此與倭軍激戰,但終以援絕失守。
這處最著名的古跡就是獅球嶺炮台,興建于滿清光緒十年,當時因安南問題,法軍進犯大員,為了加強鞏固海防,因而在雞籠地區設立了幾處炮台,而位于雞籠港南方的獅球嶺,因其高度為雞籠諸炮台中較高者,視野良好,能有效控制全港。
不過,由于日據時期遭荒廢,不僅大炮遺失,而且營舍建築及相關設施所剩不多。就高天原所見,現在較完整保存的僅有一座石造指揮所及一處炮座。營舍以石拱砌成,平面近正方形,內部設有房間及走廊。西側的炮座為鐵水泥造,呈扇狀的地面,有放射形之排水槽,前方為中央增厚的孤形子牆,炮座面朝東北,正對基隆港囗,有萬夫莫敵之氣勢。
高天原站在獅球嶺上,按住快門,盡情地拍下嶺上風景、嶺下的海港及大半個市區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