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十載踏莎行 第九章(11)紅箋寫盡寄無因

作者 ︰

(周六在外地未能更新,十分抱歉~)

不多久日薄西山,漸漸寒浸浸的起來。那一層金子一樣的余暉褪盡了,月卻還沒有升起來。月逍便笑道,「也算是鬧夠了,姑娘們都忙碌了一天也沒叫好生歇著,是我們的不是,趕緊走了才是正理。」清瓊忙道,「月還未賞,怎麼就走了?」青羅也笑道,「姐妹們在一處的日子長久著呢,不急著這一日。」于是眾人就都散了。青羅想著月色動人,卻在附近盤桓不去,卻不想有人從後頭輕聲喚她,倒唬了一跳,回頭看去卻是懷蓉,忙駐足停下來等她。懷蓉也不急不忙地走到她跟前去,輕聲道,「多日不見,嫂嫂可好?」青羅點點頭道,「我很好,妹妹這模樣倒像是憔悴了些,是怎麼了?」懷蓉的臉上掠過一閃即逝的悲哀神色,卻又搖搖頭道,「沒什麼。」青羅見她不欲多說也不再問,只和她默默往回走。

懷蓉道,「嫂嫂可知太妃為何回來?」青羅便把自己的揣測都和她一一說了,懷蓉點頭道,「嫂嫂果然是聰明人。依我看,太妃心里頭也很是矛盾,有了長孫自然是喜事,只是這出神,斷斷不是她希望的結果呢。只是太妃似乎對嫂嫂和二哥也有說不清的防範,先時也問過哥哥,哥哥只說不知,我也不多問,不管如何,嫂嫂還是當心的好。」青羅點點頭,忽然蹙眉道,「太妃這次回來的這樣倉促,莫非是北面的戰事十分不好?」懷蓉搖頭道,「這個我也不知,我想總不會有什麼事情的。祖母回來,想必多半還是為了幾樣事情疊在一起回來壓一壓,若說真是戰事有變,也不會如今還這麼閑著了,父王也似乎不著緊的樣子。」青羅略略放了心,笑道,「多謝妹妹了。有了妹妹,可省了我好些事情呢。」懷蓉忽然笑起來,「嫂嫂是擔心二哥哥?」青羅低了頭不語,只听懷蓉嘆道,「如此婚姻,能得這樣結果,嫂嫂一句是大幸了,百個女子當中,只怕如嫂嫂這樣,一個也不到呢。」青羅沉默半晌,只道,「听聞妹妹一回來便搬進了洗硯齋,晚上還是出園子去陪陪姨娘吧。」懷蓉搖頭道,「太妃最重規矩,我時時回來見母親也就罷了,在這府里如今我只能叫她姨娘,也不便太過親近的,否則反而于往後不利。」青羅心里明白,也不便多說,只有點點頭。又在外頭走了一程,便各自回去了。

青羅自一邊賞月一邊往回走去不提,懷蓉卻也沒有真正回去自己所居的洗硯齋,而是回去取了一樣東西,又往冬山深處的听松室去了。听松室所處已近山巔,山上流出的冬水在林間流過,依稀听得見聲響。如今秋夜風起,那萬壑松風颯颯作響,倒叫那一脈泉流之聲隱約難辨起來。記得幼時在父親房中見過一套四季山水卷軸,里頭的景象回想起來倒和園子里的頗有幾分相似,還注著幾句話,春山榮而春水盈,夏山茂而夏水宏,秋山曠而秋水明,冬山空而冬水枯。如今看來父親想來是極喜歡這幾軸畫的,連園子里頭也一樣建築起來,總依著這畫里頭的意思,卻不知是何人手筆,如斯珍重。據聞這四季山水一帶本來粗曠,乃是先王妃嫁進來之後,父親又命人細細梳理了的,破費了些時日金箔,才有了如今氣象,只可惜先王妃沒有幾年便歿了,才把這園子更名作宜園。所以自己所見世子處境,實在是有些疑惑,既然深情若此,緣何是這般結果呢。

冬山里頭有白香館、雪竹居、听松室幾處地方,如今都沒有人住,山中自然冷清。只是懷蓉卻不以為意,抱著懷里的東西只管往里頭走。松風在耳,明月微露,這樣的情景于她,其實是十分熟悉的。走到听松室近處,想了想卻又不再往前頭走,反而折過頭去,尋了松林深處,就這樣席地而坐,把懷里抱著的物件小心放下來。懷蓉抱著的是一把琴,樣式極為簡樸,成色也新,並不是什麼古琴名物,琴上頭依稀看得見兩個篆字,卻正是松風。懷蓉像是極珍愛的樣子,取出手帕子來細細擦拭了,又調弄了許久,方才伸手坲出一個音來。聲音蒼茫遙遠,在這空蕩山中卻是分明。

懷蓉的唇邊露出一絲苦笑,轉瞬就消逝了,卻凝固成一個悲傷的模樣。這樣的情景聲響她是這麼熟悉,似乎還是在重華寺後頭的那一片松林里頭,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然而那時並不是無人知曉的,松風盡處總有一個人听她的琴,靜默不言卻始終存在,一如許多年前,她偷偷地在那里听他的琴一般。都說有人偷听琴弦便會斷,而他似乎從來不會,依舊是那樣空寂安詳的琴聲,與四圍松濤一般,隨風而動,自由自在。而後來她鼓起勇氣也在同樣的時候去那里奏琴,他開始听她的琴,她卻也不曾慌亂驚覺,因為她總是知道,那一頭的人是他。

旁人自然都不知她的琴技精妙,甚至不在先王妃和世子之下。幼時家中也曾請了先生來教自己姊妹琴棋書畫一類技藝,卻總是沒有大姐姐學的好。那時候年紀太小,自己也不曾往心上去。大姐懷芷的母親董姨娘本就比自己母親得寵,大姐懷芷容色技藝更遠在自己之上,更得父親喜愛些,而自己母女幾乎被人所遺忘。當日自己雖然小,母親也常教導自己,在這家里不求出挑,只求平安度日即可,常說自己一沒有與懷芷爭勝的資本,二也沒有這樣必要,倒是平平淡淡更能保全自身。故而即使是學琴,也是做姐姐的陪襯一般,本自己沒有當做一回事,只粗粗學了一點皮毛。後來姐姐出嫁到北疆去了,自己又被父母送入重華山跟著祖母,這些閨閣技藝更是沒有人再提的。

進了重華山的時候,懷蓉年紀還小,雖然性子天生便沉靜,究竟心里有些寂寞焦躁。與母親分別,每日里听那樣的暮鼓晨鐘,太妃身邊的人也都是安安靜靜的。太妃雖然嚴格,對自己一個小孩子也沒有刻意拘束,到底是孩童心性,有時候便偷偷溜了出去,其實也見不著什麼,只有偶然窺見前頭寺院里僧侶的早晚課和寺里極盛的香火。機緣巧合,後來有一日夜間難眠,一時膽子大起來往佛寺後頭閑逛,走到遠處的一片松林之中,便無意間听見了他的琴聲,那曲調陌生,可那琴聲里的淡然灑月兌,卻不知怎麼就觸動了心腸。她也不敢走的太近,只敢遠遠地站著,也不知道彈琴的人是誰,卻如同著了魔一般地駐足,直到天講破曉的時候才回去。

第二日起來自己便去求了太妃,只說想學琴,太妃倒也沒當作一回事情,只淡淡說女子學學琴也是靜心之道,便叫人送了一張琴和幾本琴譜來,只是山中不便請人來,叫自己研習就罷了。那些日子自己便每日苦練,夜間卻仍舊偷偷潛去松林里頭听琴。太妃所居的地方守衛頗嚴眼線眾多,然而究竟服侍在身邊,所有細節她都清楚明了,總能想出辦法不叫人發覺地出去。那彈琴的人倒是每夜都去的,只是彈得時間長短不定,有時不過一支曲子,有時卻直至破曉。而自己竟然就那麼一夜一夜地去,總等到那個琴者走了才肯作罷。又過了好些日子,她覺得自己的琴技已有小成,鼓足勇氣抱著琴去了松林,也想為那個人彈一曲,他卻連著好些日子不在那里了。懷蓉心里頭十分失望,卻仍舊每日往那里去,自己撫琴。當日他奏的曲子從沒有定數,似乎只是隨心而奏,她卻只奏那一支松風,空空蕩蕩的聲響。漸漸的她的心也就不再焦躁,雖說她的琴是為他奏的,可琴聲里的超月兌,她漸漸也領會的到了。她覺得自己不再是為了誰會听而奏琴,這滿山青松,天心明月,都是自己的友伴,而這一曲,奏給自己听就好。

終于有一日,她察覺有人在听琴,她便知道是他。期待了這麼許久,她反倒靜下心,只彈奏那一支曲子。良久,卻听見有人相和,那精妙之處自然是自己無從相較的,她卻並未覺得羞慚,只覺那琴聲是在引領自己一般,漸漸地也月兌出了琴譜中的調子,愈發瀟灑舒展起來,她也就全然不顧記得熟爛的曲譜,只管跟著這個琴聲走。如此幾夜,皆是如此。雖說听了那個人這麼久的琴,她卻始終也不知道這個人的樣子。又過了幾夜,她仍舊在那時候去,卻見自己素日所坐的地方擱著一張琴,十分簡素,卻顯然是新做的,琴身上鐫著松風兩個篆字。她知道是那個人做的,隨手一弄,那聲音與自己听到的幾乎無二。松林那一頭的琴聲依舊每夜響起,依舊不隨著任何曲譜上頭的調子,而她卻始終不知曉那個人的模樣,只以琴相交,全身心地跟著那個琴聲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探春十載踏莎行最新章節 | 探春十載踏莎行全文閱讀 | 探春十載踏莎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