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 第三十二節 才能(下)

作者 ︰

重慶雖然具有威脅,但鄧名無意立刻去攻打,因為大批士兵剛剛返回久別的成都,初次進入四川的幾萬男丁也沒有來得及安置。現在成都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消化勝利果實,積極開始春耕,以保證今年的收成。現在成都大約有十萬擁有二十畝耕地的人,加上其他人的耕地,今年有望將成都周邊的耕地恢復到三百萬畝的水平。即使不算成都府現在的儲備,這些土地的產出也能夠供應幾十萬人口所需,是成都獲得更多工業人口的基礎。

迅速恢復的農業給農具生產帶來極大的壓力,成都的各家鐵行日夜加班,加上進口的農具,現在也只能讓每個農夫有一、兩件最基本的工具。雖然農夫手里有糧食,但新年後無處獲得新工具,破舊的農具也難以修理,只能自行簡單修復,這大大加重了他們的生產壓力。更嚴重的是缺乏耕牛,明軍收集了一些牲口,又從江南帶回了大批的牛,但直到目前為止成都擁有的耕牛依然不到五千頭,若是每個農夫只有兩畝地,那這個數字是足夠了,但現在成都農夫擁有的土地數量很大,即使各亭積極組織耕牛隊,依然遠遠無法滿足需要。沒有足夠的牛馬,就需要靠人力來承擔大部分的春耕工作。在成都的牛馬行步入正軌前,鄧名對此也是束手無策。

不過隨著大片土地被開墾出來,再加上成都執行的輕稅政策,居民不但能夠吃飽,而且還有余力蓄養牲口。最近已經有人向知府衙門申請養殖豬羊,讓鄧名高興的是,這些養殖戶都很有雄心壯志,他們不是以戶為單位的單養——由于人均擁有土地的數目高,大部分家庭也沒有多少余力自己養豬了——這些養殖戶都想收購糧草、雇佣人手,大量地畜牧牲口,然後出售。

蒙古人才來了幾天,有幾個正籌備開展養殖商行的人就找上了他們,想雇佣蒙古人去幫他們養羊。但蒙古人大都拒絕了,他們寧可去馬行養馬或是教人騎馬,也不想去當羊倌——如同漢人心目中的軍戶一樣,蒙古人覺得羊倌都是貧窮而且沒有前途的工作,他們不想繞了一大圈又返回他們在草原上的原始職業。

「就算滿清真的抽調山西綠營,多半也得幾個月後才能到來。」糧食產量節節提高能夠支持更多的成都人口從事其他行業,因此鄧名雖然手中的糧食充足,仍然很重視春耕,他計劃在收獲後再次征集部隊,然後發起對重慶的預防性進攻︰「農閑時我們可以征召農民入伍,那時候發動攻擊不會嚴重影響工業和礦業生產。」

雖然水師不敢輕易進入嘉陵江,但是可以把陸軍運輸到重慶附近並保證後勤運輸,鄧名打算圍困重慶,看看有沒有機會重創重慶綠營。只要能把李國英逼進重慶堅守,明軍就可以好好地偵探一番嘉陵江的水文地理。而且陸軍從重慶西邊繞過去控制嘉陵江江岸後,清軍也就無法組織水陸兩軍對嘉陵江的聯合防守;當岸上是己方的陸軍後,川西水師就算在嘉陵江里觸礁也不用太擔心,可以采用更大膽的進攻戰術,創造殲滅滿清嘉陵江水師的機會。

在收獲前,成都會進行戰前準備,制定作戰計劃並進行針對性訓練,而鄧名打算利用這個閑暇去一趟建昌和雲南。

不過在出發之前,鄧名決定先把教育問題落實一下。

現在成都已經有了五十多個亭編制,每個亭都有一個亭長和幾個亭士,負責管理治下的四百戶人家——說是戶,其實很多還是單身漢。亭是成都府重要的機構,不但負責糾紛調解,人口統計,耕牛統籌,還承擔著軍訓的任務。現在鄧名又給它加上了教育的責任,從東南幾省招募來的幾百個讀書人和小地主子弟,被分配到各個亭工作,以後每次的軍訓日上午進行軍事訓練,下午就要進行認字教育。

除了這些識字點以外,鄧名還集中建立了一批學校,首批學生就是漕工的孤兒和嫁入四川的新娘。給婦女準備的學校更接近技校,讓這些女人學習紡織、制鞋、制襪等,然後組織她們合作生產。集中生產的效率比較高,相對成本也能比傳統的男耕女織低一些——除了鄧名計劃扶持的商行,現在成都一般人想獲得紡織工具也是問題,這等于給了商行壟斷生產的良機。

「我們好不容易把這些女人帶到成都來,她們必須得幫忙掙錢,不然都府破產了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在內部會議上,鄧名對手下們公開宣傳這些女性勞動力應視為珍貴的資產,那些小腳女人也就算了,但成都的青年大腳女性加起來也有七、八萬了,必須組織起來參加生產︰「各亭的識字點我都已經交代過了,教百姓認字的時候就要暗示他們,不讓老婆出來干活,都府早晚破產,到時候就別想什麼十畝一百元的保護費了,橫征暴斂是極有可能發生的。」

鄧名當然不會真的橫征暴斂,不過威脅一下還是有必要的,反正並不是以都府的名義發出這個告示,而是讓那些教書先生當做個人的見解進行宣傳。農民對知識分子的尊敬會讓這個威脅起到很好的效果,甚至好過政府赤膊上陣;除了威脅以外,還讓教書先生和百姓們談談聘金的昂貴、生活的不易——讓媳婦出門做點工,補貼點家用有什麼不好?再說真要是大家的老婆都出來干活兒,布匹、鞋襪的產量多起來,價格也能便宜點,這是看得見的好處啊。

「做一些標語,上面寫上‘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進工廠光榮,不出家門可恥’,這些字在各個識字點要優先教授。」鄧名給劉晉戈部署任務︰「類似的標語要多刷,不要可惜白漆,在所有的亭的圍牆上都要刷上,最好給民房也刷上一些,誰願意刷在自己的房子上,亭里就可以幫忙給他修籬笆。如果實在不願意放老婆出門,那也要鼓勵養豬,也寫上幾個‘要享福,少生孩子多養豬’的標語。就是養些豬仔也好,將來那些養殖商行可以去收購。」

「還有軍隊。」鄧名對劉知府交代清楚後,又給周開荒他們面授機宜︰「別忘了提醒退伍的士兵們,他們還欠我們錢吶,讓老婆出來工作就可以減免債務。還有常備軍,士兵們必須把宣傳工作當做戰斗任務來做,有成績的士兵要記功!」

成都官員都知道軍費開支巨大,不過鄧名如此賣力的鼓動婦女出來工作還是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散會後秦修采得意地對穆譚說道︰「你還說提督是唐王,這怎麼可能?肯定是三太子啊,妥妥的神宗嫡傳,要錢不要臉啊。」

穆譚無言以對,而任堂不服氣地答道︰「福王也是神宗嫡傳。」

……

對于孤兒的安排和成年婦女不同,鄧名沒有急功近利地把他們統統訓練成童工,而是開辦了稱為公立小學的教育機構。教師的工資、校舍的建造還有學生的飲食,統統都是政府負責。現在成都的居民大都是青年,第一批出生的孩子還是呀呀學語的嬰兒,但鄧名宣布以後成都的孩子都要接受義務教育。

當有人質疑學校不收費的政策時,鄧名就解釋道︰「學校教育孩子,是為了讓他們能夠勝任官吏、工匠、學者的工作,沒有這些人才,都府遲早無法維持下去;孩子學會的本事越大,他們將來就能掙越多的錢,官府也就能抽更多的稅。總之,從教育中獲益最大的是我們的政府,所以我們恨不得每一個人都能接受教育,為政府貢獻更大的力量,因此我們不但沒有收費的理由,甚至還要提供食物,吸引百姓把孩子送來念書,制定法律強迫百姓讓孩子接受教育。」

除了識字外,小學還會教授算學。讓老師們震驚的是,這些算學課本居然是鄧名親自編寫的,在教師們歌頌提督無所不知的時候,鄧名認真地解釋道︰「這都是泰西人的著作,我湊巧有機會見到了,覺得不錯就翻譯了出來。」

作為算學課本的翻譯者,鄧名用這個名義主持了公立小學的開幕儀式,面對台下坐得滿滿的男女學生,鄧名問道︰「你們為什麼要學習?」

「因為你們有才能,」鄧名馬上自行回答了這個問題︰「你們中有的人有農業的才能,會培育出高產的作物;有的人有工業的才能,能設計制造出精巧的機器;有的人有文學的才能,能寫出膾炙人口的文章;有的人有繪畫的才能,可以描繪壯麗的山河;有的人有觀察的才能,會發現星辰運行的軌跡……如果沒有機會學習,你們的才能就會被埋沒,太陽日復一日的起落,但我們的生活沒有絲毫的改變。只有你們的才能施展出來,才能改變我們的國家,讓我們永遠不受到野蠻人的威脅,讓我們的子孫享受到他們祖先無法想象的生活;因此你們要學習,當你們找到了你們的才能時,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就有了光輝的未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伐清最新章節 | 伐清全文閱讀 | 伐清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