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楊在趕到鞏昌王的大營,衛兵不敢讓鄧名久候,一邊有人飛奔進去通報,一邊就有人帶著鄧名一行進去。
這時白文選正在和眾將商議軍務,听說川軍猛攻阿瓦城的周邊、連克數寨、消滅了上千緬軍後,滇軍大都以為川軍有強攻瓦城的意圖,只有白文選心說這是鄧名要退兵了,多半是為了讓緬軍不敢追擊而最後嚇唬一下他們。白文選始終遵守著和鄧名的約定,也沒有向軍隊宣布晉王的命令,今天的軍事會議上討論的也是如果川軍要強攻瓦城,那滇軍該如何協同作戰。
听說鄧名趕來後,參加軍事會議的滇軍將領有不少都以為鄧名就是來要求滇軍助戰了,而他們大多不是很看好此戰——雖然滇軍搜刮了不少財物,不過若是能輕易拿下瓦城那他們也不會嫌東西多——只是瓦城有緬甸的五萬軍隊,至少十萬壯丁,巷戰打的就是人數,而明軍只有一萬多人,要是一場混戰下來損失了好幾千人,那又該如何收場?
見到鄧名進門之後,就有一個白文選的部將冒失地問道︰「保國公要強攻瓦城了嗎?」。
「正有此意。」鄧名飛快地答道。
這個糊涂的部將聞言就要勸諫,卻听白文選怒喝一聲︰「大將說話,哪里有你插嘴的份?」
這個西營武將愣了一下,這才看到跟著鄧名一起來的還有個緬甸使者,鄧名當然不可能在敵國使者面前落了自家威風,而白文選厲聲斥責也是怕這個沒長眼的家伙說出什麼扯自家後腿的話來。
這時楊在也走進門來,鄧名沖白文選笑道︰「這個人自稱是楊閣老,我又沒見過,所以請白將軍來鑒別一下。」
「大王啊。」楊在一眼看到了位于正中的白文選,高興地大叫起來︰「可算又見到大王了。」
「楊……」白文選看到來人後,舉起雙手做出個抱拳的動作,但這個動作突然僵住了,又緩緩地垂了下去。
正在鄧名感覺奇怪的時候,白文選咳嗽了一聲︰「這位是楊閣老嗎?好像有點像,幾年不見我記不清了。」
「大王是在說笑嗎?」。楊在目瞪口呆了片刻,接著驚叫起來︰「大王怎麼會不記得下官了呢?」無數個疑問從楊在心頭冒出來,他忍不住想到︰「難道是我這些日子吃得太差,已經不成人形了嗎?」。
白文選掃了一眼鄧名,又看向楊在︰「我有些認不清你,對了,你帶來了什麼旨意?是又要我們退兵嗎?」。
「大王,我確實是楊在啊。」楊在感到更加的莫名其妙,而且白文選的態度讓他丈二和尚模不著頭腦,對方不急于確認自己的身份,卻著急問自己帶來了什麼旨意,白文選的思維實在是太跳躍了,讓楊在無法跟上。楊在大叫著表明自己的身份的時候,心思已經亂成了一團︰「我帶了什麼旨和認不認得出我,楊在是不是覺得有什麼關系?怎麼這兩句話會放在一起說?」
邊上的鄧名啞然失笑,他這才想起上次撕聖旨的時候,他的用詞和今天差不多,白文選現在的表現大概就是上次「偽詔」一事的後遺癥。
「楊大人的身份和他帶來的聖旨沒關系。」鄧名強忍著笑,急忙對白文選說道。
「是啊,沒關系啊。」楊在贊同地點點頭,接著又開始糊涂了,轉頭看向鄧名︰「為什麼會有關系呢?」
「沒關系嗎?」。白文選不是在回答楊在,而是向鄧名再一次地確認,現在營帳里都是軍官,而不是上次那樣他和鄧名兩個人站在高台上,要是承認了再反悔可不容易。
「難道這真有關系嗎?」。楊在又把頭轉向白文選,他已經徹底懵了。
「沒有關系。」鄧名感到臉上的肌肉都快到憋得抽筋了,恨不得沖去去狂笑一通,但可惜不能如此,他只能一本正經地回答楊在,也是在回答白文選。
「嗯,這位確實是楊閣老。」白文選表情放松了下來,親熱地走過去和楊在見禮︰「閣老和我喝過那麼多場酒,我又怎麼會認不出閣老呢?」
有白文選帶頭,其他的滇軍將領也一起向楊在問好︰「閣老。」
只有鄧名帶來的緬甸使者臉色陰沉,上次他已經見過鄧名撕聖旨了,這次他作為旁觀者,也很快想通了鄧名和白文選這套啞謎的含義。
「緬人已經答應,歸還天子、內閣、勛貴以及御林軍將士,還有他們的家眷。」鄧名大聲地說道。
營內的將領們都愣住了,難道就因為川軍這兩天的短促進攻,緬人就徹底喪失斗志了嗎?
「而我們會在接到天子以後離開緬甸,」鄧名繼續說下去,剛才緬甸使者說出這個要求時,鄧名還譏笑了幾句,稱這正是明軍最初的條件,緬甸如果老老實實早點把人交出來,那八莫都不至于丟︰「不過緬人不知道我們是禮儀之邦,生怕我們反悔,接到天子後還不肯走;所以緬人希望我們先退兵,他們後放人。」
包括白文選在內,大家都盯著慷慨陳詞的鄧名,就算這營帳里頭腦最簡單的家伙,也不相信明軍退兵後緬甸會放人。
「這當然是對我堂堂天朝的侮辱,不過緬甸是化外之夷,我認為我們完全可以大人有大量,不和他們計較了。我提出的反建議是︰看在今天總算放楊閣老出來的面子上,明天我們不攻城;如果後天瓦城開始放人,我們就繼續停火,什麼時候把御林軍官兵和他們的家屬都放出來,我們什麼時候退兵五十里;然後就是御史、侍從官員(包括文安之的兒子們),接到這些人後,我們就開始向八莫退兵,而等我們到八莫後,緬人就會放閣老和尚書——我們繼續退向騰沖,在邊境駐扎直到見到天子為止。」
白文選听到這里冷冷地看了緬甸使者一眼,不置可否,但他覺得鄧名詭計多端,所以不需要自己來點破。
「除此以外,我還要求緬王賠償我軍此番出兵的軍費、糧秣。如果他早早答應我們的條件,那麼我們根本不必揮師入境。八千名川軍將士的軍費,嗯,共計黃金一百萬兩。」鄧名說完就問白文選︰「滇軍這次的軍費是多少?」
不等白文選回答,鄧名又看向狄三喜︰「建昌軍這次的軍費花了多少?」
狄三喜只帶來了一隊騎兵,剩下的人都是搬運糧食的輔兵,而且也撈得腰包鼓鼓的了,他听鄧名說了一百萬兩黃金,在心盤算了一下︰「鄧提督兩千戰兵是一百萬,我的甲士連他十分之一都沒有,說十萬如何?不算佔鄧提督的便宜吧?」
「黃金八萬兩。」狄三喜一張嘴就說出了自己的數字。
「來了一百個騎兵,平均每人花了八百兩黃金,好家伙,這都是用的金馬鞍吧,銀蹄鐵吧?」鄧名听完這個數字後,心里生出了這樣一個念頭。
「哪里會這麼少?」鄧名不滿地說道︰「慶陽王才花了這麼點錢?你不用替緬王省錢!這樣吧,這事我替慶陽王主了,二十五萬兩黃金。」
現在白文選也听明白了,鄧名來了八千人就要了一百萬,狄三喜兩千人他就替建昌要了二十萬,那自己來了一萬人……
「一百萬兩。」白文選決定還是和鄧名客氣一下。
「一百二十五萬。」鄧名果然把數字給提上去了,轉身對緬甸使者說︰「總共二百五十萬兩黃金的軍費,可以分十年還清,在我們從瓦城城下退兵前先交十萬兩,出邊境的時候再付十萬兩。
‘「實在太多了……」緬甸使者試圖爭辯一下。
「所以才讓你們先付十萬兩,到邊境再付十萬兩,剩下的就看你們怎麼做了,糧食、象牙、寶石都可以充抵,而且如果恭順,後面的也不是不能免。」鄧名瞪了使者一眼︰「還不回去報告爾主,這也是你能說了算的嗎?」。
送走了緬甸使者後,白文選把鄧名叫到一邊,狄三喜作為慶陽軍的代表也在邊上旁听。
「緬人不會把把皇上還給我們的。」白文選明確指出這是緬人的緩兵之計︰「他們只是想讓我們先退兵,他們好收集糧草、調集援軍。」
「白將軍所言極是,但反正我們要退兵,有十萬兩金子總比沒有強。而且緬人猜我們不會守信,而皇上是他們最後的護身符,不到城破是絕對不會還給我們的。」鄧名微笑起來,如果緬人真的守約,他到有些麻煩了︰「所以他們不會還,而我們也不會退出緬境,我們要繼續扶持莽魯。」
回到自己的軍營後,鄧名把支持莽魯的宗教領袖都找來,告訴他們自己的談判條件和對莽白必然毀約的預測,並向他們保證,明軍一定不會拋棄盟友。
不過這些人的心態和白文選不同,這些日子來他們替明軍收集糧草,還組建了幫助明軍穩定後方治安的軍隊,如果莽白重新控制緬北地區,他們肯定沒有好果子吃;再說,好不容易把大片土地和統治權拿到手中,都還沒有捂熱呢。
「若是莽白真把天子放歸了怎麼辦?」宗教領袖們都顯得有些擔憂。
「還有二百五十萬黃金的軍費賠償,我說了可以免,但我也可以不免,莽白不把賠償付清,我不會離開緬北的,離境的那十萬兩可以理解為最後一筆。」鄧名不知道瓦城發生了什麼事,不過從莽白這麼急切地想達成協議看,他是迫切需要立刻與明軍和談的︰「再說我還沒算利息呢,要知道︰復息是這個宇宙中最偉大的力量!」
宗教領袖也知道借貸的危險,其中就有人阿諛道︰「保國公說的太對了。」
「這不是我說的,是一位泰西學者說的,嗯,是一位我非常尊敬的學者,你們肯定沒有听說過他的名字。」
「是嗎?」。不少人將信將疑,緬甸和歐洲的交流比中國和歐洲的交流要密切,能讓大明重臣非常敬仰的泰西學者一定相當了得,不然也入不了手握重兵的保國公之眼,有好奇的人就不服氣地追問道︰「說這句話的泰西學者姓甚名誰?」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