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找到了許志鞅,讓他出面做此次事件的和事老,這可讓他感到很為難,因為時局的變化,他扮演的角色顯得尷尬了古城狼煙︰烽火背後的女人9章節。
當初的綏靖政策現在顯然已經開始變化了,他要是繼續做親善大臣,恐怕會遭到各方的批判,甚至還會搭上性命古城狼煙︰烽火背後的女人章節。可是,他也不能馬上換成一副積極抗戰的面目,畢竟還沒有得到蔣委員長或者是軍政部何部長的明確指示,一旦揣摩錯了他們的意思,後果更不堪設想。
許志鞅的資歷和水平在國民政府中都屬一般,之所以能留在北平擔任黨委特派專員一職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是何應欽的心月復。蔣介石、何應欽等人知道宋哲元與日方的仇怨頗大,自長城抗戰後,二十九軍與日軍的摩擦不斷,如今雖然宋哲元對日有所妥協,從表面上看,事態似乎還算平靜,可暗地里勾心斗角,兩邊都較著勁兒呢,若沒一個可以在其中周旋的人,那麼戰事隨時可發,這是一直抱著晚戰免戰觀點的蔣介石不希望看到的,因此國民政府需要有這麼一個角色。另外,更主要的是何應欽對平津地區的權力控制的需要,現在的華北地區可以說是形成了三權鼎立的均衡局面,何應欽當然不可能左右日本方面或是宋哲元方面,他也不能左右如王揖唐等平津地區的親日分子,但他還是可以左右國民政府這方面的,他也曾在平津地區做過不少事,知道這是塊上好的肥肉,他不能讓這里完全落入「外人」之手,于是許志鞅在他的扶持下被推上了這方舞台。
許志鞅小心翼翼的背著日本人先跟宋哲元詢問了此事,因宋哲元對他有戒心,所以不會跟他講實情,這讓許志鞅確信了日本人沒講假話。他想,這幫人做出此事也不足為奇,不過這群莽夫也真是沒頭腦,哪次惹了日本人,哪次到最後都會吃虧,怎麼不長記性呢?
許志鞅在自己的府邸里琢磨了半天,忽然,他覺得此事還是好辦的,他們雙方都有理虧,和平調解是有必要的,只要自己不表明態度立場,只做個聯絡的中間人,什麼帽子都扣不到他的頭上。
最後,他拉上王揖唐、潘毓貴兩人以私人的名義把兩邊的人湊到了家中,進行了一次私人的聚會,並再三強調了聚會的私人性質。
許志鞅「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舉動,日本人自然可以領會,宋哲元和吳鶴錚也十分明白。
「宋軍長,請恕我直言,」池本健太恭敬的說,「您還給我們的東西似乎有誤啊。」
「東西不對嗎?」。宋哲元滿面疑惑的看著有田八郎,又看了看吳鶴錚,他問道︰「鶴錚,你去問問,是不是他們掛錯車廂了?」
「不可能,」吳鶴錚肯定的說道,「那幾天沒有其它車皮進入咱們的軍需庫,怎麼會掛錯呢?請池本社長明示一下,我們所還之物有何不對的地方?」
吳鶴錚的明知故問,讓池本健太十分氣惱,可他又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有田八郎說道︰「我們的軍需物資可不是充滿跳蚤的破棉被。我想您能懂得我的意思,對嗎?宋軍長、吳科長。」
宋哲元同仇敵愾的一拍桌子,氣憤的說︰「這群混蛋,真是把我宋某人的臉丟光了。」
有田八郎以為宋哲元明白了他的意思,準備把責任推到下面去,他連忙說︰「如果兩位能夠幫我們這個小忙,那麼我會從私人角度,好好的酬謝二位。」
「有田閣下,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宋哲元說,「我下面的那些兵,魚龍混雜,總有幾個不檢點的、好佔便宜的,大概他們看著您們的好棉被,心癢癢了,做出不義之舉,其他的呢,好的不學,壞的一學就會。真是對不起您們了,等我回去之後,一定嚴懲。不過您那新被子恐怕也被他們糟蹋髒了,沒關系,我宋某人願承擔您的損失,誰讓我平時疏于管教呢。」
有田八郎氣的眼楮翻白,池本健太亦是不停的皺眉。
宋哲元看著他們忍住笑,對許志鞅說道︰「這也怪您——許兄啊,您不幫我們向上面申請軍費,冬天到了,也難以給士兵們添床被子,正所謂窮則思變嘛。」
許志鞅暗自惱火,心想,怎麼又把責任往我身上推了?
許志鞅斜眼看了看坐在一旁的王揖唐和潘毓貴,這兩人一言不發,如啞了一般的看著他們。
「我也知道,」宋哲元很是深明大義的說,「現在國家有困難,處處都需要錢,政府也很為難啊。所以,不如這樣,這損失就由何主席跟我以私人的名義賠償給日本友人吧,還有你,鶴錚,是你的情報不準,造成了這樣的惡性結果,你也要出些錢。」
吳鶴錚立刻說道︰「沒問題,不過,我沒什麼產業,每月的餉錢,也基本留不下,不如您就從我日後的糧餉里扣吧。」
「夠了,宋軍長,您別在這里演戲了。」有田八郎按捺不住心頭的怨氣,終于發作出來。
「哎呀,有田閣下,看來您是瞧出來了,」宋哲元說,「我確實不太想用自己的錢財來填補這項空缺,說實在的,雖然我比鶴錚強一些,有幾處房產,可都是用來防老的,真讓我掏出去,我還真舍不得呀。」他又轉身對吳鶴錚生氣的說︰「你啊你,太不謹慎了,你應該照著報關單上的明細一一核對,以後,你別想再升職了。」
有田八郎和池本健太同時站起來,說道︰「對不起,我們還有其他事要做,不久留了,告辭。」
有田八郎和池本健太深知再談下去也沒有用了,看來只能把唯一的希望放在「女神」的身上了。
這次事件讓他們損失的不只是一批貨。宋哲元用行動向日本人示威,讓他們不敢再將軍火運入平津地區,否則,來多少就會變成多少破爛。
但他們並沒有停止武力準備,只是把物資都堆在了山海關的外面,因為那里是他們的地盤,不會有人來掉包了。然而,這不是目的,必須把物資放到平津地區才行,否則放在外面的再多也沒用。
比日本人更焦急的是宋哲元和吳鶴錚,看著日寇為戰爭準備得不亦樂乎,他們的心里猶如火燎,但是,關外是他們鞭長莫及的地方,再著急也沒用,這種無可奈何的感覺更加讓人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