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七在暖亭沒有留很久,周皇帝說累了,他和趙普一起離開了後苑,一起向皇宮外行去。
「趙大人,陛下似乎對造海船有興趣。」陸七套話道。
「陛下是對海船有興趣,但大周如今卻是發展不了海上戰力,造江河之舟已是勉強。」趙普回答道。
「我听說大周的登州是有船塢的。」陸七說道。
「登州的船塢是唐朝時期就有的,如今也沒有多大發展,大周的主要外患都是陸國,所以對水軍的發展無法了重視,說到底,就是缺錢。」趙普平和道。
陸七點頭,趙普又道︰「因為缺錢,所以陛下發動了江南與巴蜀的戰事。」
陸七听了愕然,道︰「陛下發動戰事,不是為了對付晉國和漢國嗎?」
「正如你所說的,戰爭是存在了很多的敵我變數,陛下進軍江南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以戰養戰,在以前,大周能夠自唐國獲得了很多的供奉,能夠給養了幾十萬的大周軍力,可是唐國在江南的急劇弱勢,已然無法為大周提供了供奉,所以陛下就抓住了多個有利的契機,調動大軍進取江南,二十多萬的大軍去了江南,就能夠有了養軍之地,可謂是奪土與削弱內患的並舉之策。」趙普解釋道。
陸七若有所思點頭,趙普又語含深意道︰「其實,陸大將軍對此應該是更有見地,河西若是無糧,又怎麼可能歸治,五千戰馬換糧的魄力,吾是佩服的。」
陸七一怔,問道︰「陛下知道了我用戰馬換糧的事情?」
「陛下可能是不知道,就是知道了也是無可奈何,如今是箭在弦上,張弓難收,西部若是亂了,很可能會引發了大周的分崩。」趙普回答道。
「大周的軍臣,不會都有反心吧?」陸七置疑道。
「人心隔肚皮,陛下無法信任了大周的武臣,當年陛下登基之後,就奪了張永德的殿前都檢點,任用了趙匡胤為殿前都檢點,如今陛下又外放了趙匡胤,就是有心重置了開封府的禁軍勢力,在這個過渡時期,陛下最擔心的就是發生叛亂。」趙普回答道。
「陛下的舉措,應該是為太子而做的,只是晚了些,我覺得,大周的制度其實很好,只是過于縱容了軍臣的坐大。」陸七說道。
「陛下也想削弱了軍臣的軍權,只是大周的強勢,靠的就是對外的不屈戰事造就的,陛下從未對外患低過頭,但不斷的與外敵爭鋒,必然會使得統軍將帥的威望越來越高,後果就是調換了將帥,也無法去除了功勛之臣對軍力的影響,大周每一個功勛之臣,都或多或少的會得到老屬下的尊崇。」趙普說道。
陸七認同點頭,又听趙普道︰「其實,以前唐國的治國,才是最好的安治之道。」
「趙大人此言我不認同,唐國重文輕武,卻是被滅了國。」陸七反駁道。
「是被滅了國,但陸大將軍想一下,唐國存在了多久,越國又存在了多久,而中原呢?」趙普說道。
陸七搖頭,道︰「中原是四戰之地,若是也如同了江南各國的苟安統治,後果會是外族猖獗入侵,這中原若是淪入了外族之手,那中原萬民的下場,只會落了淒苦。」
「這麼說,陸大將軍認為中原就應該尚武爭鋒。」趙普說道。
「尚武爭鋒是不可避免的,一個國家若是只想了對外軟弱的苟安,後果也會是困頓和亡國,趙大人應該知道,我能夠獲得河西的歸治,一是靠了軍威,二是靠了崇佛,三是靠了糧食,三者缺一不可。」陸七回答道。
趙普想了一下,點頭道︰「事實勝于雄辯,陸大將軍安治了河西,吾認同。」
陸七一笑,又道︰「中原的情形卻是與河西不同。」
「陸大將軍認為中原應該如何治理?」趙普問道。
「中原的治理,應該是士農工商並舉,朝廷應該尊儒敬佛,重農興商,強軍拓土。」陸七回答。
「陸大將軍所言,卻是過于籠統了。」趙普搖頭道。
「籠統嗎,但大周卻是只做到了重農和強軍,過于的尊崇了軍功,而唐國卻是過于的尊文崇佛,大周與唐國,都沒有真正的重視了興商,不但將商人視為賤民,而且是重稅盤剝。」陸七說道。
「商人是不安而獲的群體,若是商人多了,就會造成了農事不利。」趙普反駁道。
「我卻是看法不同,商業的興隆,必然會帶動了所有行業的發展,例如種田的大戶,因為商人能夠帶來非常多的各地物品,種田的大戶就會去買,而要想買商貨,必然就得賣出囤積的糧食,而糧食能夠換取了很多物事,就會使得種田人千方百計的增加田地收獲,而種田人賣出的糧食,會由商人運去了缺糧的地方換取別的商貨,如果有商人運糧,那朝廷不但能夠獲得了商稅,還能夠免除了運輸軍糧的徭役和耗損。」陸七反駁道。
趙普听了若有所思,走了十幾步,陸七又道︰「我了解過開封府的商業,開封府是很繁榮,但自各地運來的商貨,卻是受到了很多的盤剝,幾乎是雁過拔毛,所以大周的商業流通,受到了很大限制。」
「大周需要給養軍力,只能加大了商業的賦稅,不然,如何平衡了國力所耗。」趙普解釋道。
陸七點頭,道︰「想法是不能等同了現實,不過我認為,中原若想獲得了真正的安治,只能是借鑒了唐朝的統治,讓文武有一個平衡存在,才能外御敵患,內治承平。」
「安祿山造成的亂世,不就是唐朝制度造成的嗎?」趙普反駁道。
「我認為,那不是唐朝制度造成的,而是唐朝制度受到了破壞,破壞了均田制,破壞了相權治國,也就造成了邊疆節度使坐大,因為均田制的破壞,使得了唐朝後期只能了募兵,無法了府兵輪戎邊防。」陸七據理反駁。
趙普听了點頭,道︰「你說的是事實,唐朝的崩國隱患,確實是唐玄宗過于的削奪相權,又縱容了邊疆節度使的坐大,才使得安祿山成了氣候。」
陸七又道︰「如今大周,是以募兵制為主的禁軍,優勢是戰力強大,能夠防止了地方坐大,但募兵的缺點卻是養軍的耗用巨大,不過大周因為與外敵爭鋒多年,也造成了功臣對禁軍的影響力深重。」
趙普點頭,道︰「你我之言,也算的是大逆不道了。」
「只是說說而已,趙大人膽敢與我論說國之利弊,原因自是我的不臣。」陸七微笑回應。
趙普搖頭無語,走了幾步,陸七又道︰「趙大人看好唐國的文治,莫非有什麼深意?」
趙普扭頭看了陸七一眼,淡然道︰「有什麼深意,陸大將軍豈能了不知。」
「我還真是不知,請趙大人能夠見教。」陸七淡笑回應。
趙普搖頭,道︰「陸大將軍何必裝了糊涂,如清河郡公那種愚心無能之人,都能夠坐穩了十幾年的國主,那就是文治之功。」
陸七點頭,道︰「陛下是位智者,卻是早該冒危的為太子著想。」
「十年前就該興文平武,一步步用了文官掌判軍事,陛下卻是一心的想在有生之年一統天下,如今太子文弱,才能卻是不及了陛下一半。」趙普憂言道。
「若是興文平武,也未必會有好的結果,成了他國的俘虜,更可悲。」陸七駁說道。
趙普卻是搖頭,道︰「就算是可悲,也比絕了根要好。」
陸七一怔,隨即明白的點頭,中原王朝的更迭,被篡位的皇帝下場,幾乎都是滿門死絕,能夠活下來的,只能是隔代的少數旁支,而唐國雖然被滅了,但以李國主為首的唐國皇族,都還能夠活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