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傾國 第十六章 查找資料(下)

作者 ︰

周易,那是自己小的時候就開始閱讀學習的書籍。再聯系著聯盟博物館了里面的的簡介,傾國很容易就可以將這些殘缺的部分補充完整。但是僅僅是這樣是行不通的,因為將他補充完整了,自己知道這是事實,但是別人不知道呀。如果別人不承認,拿自己也沒有辦法逼迫著他們承認呀。據說商末,西伯侯姬昌被商紂王軟禁期間,[1]剔除《彖辭易》與〈象辭易〉之繁瑣,創作《易佔》六十四卦之卦辭與爻辭,原文僅有448句話。

漢代司馬遷著《史記》稱周文王的作品為《周易》。曾經《周易》皆附「彖辭」與「象辭」,是否文王所為?尚待考證。

這些可以說是自己作為張瑩的時候,公認的易經的歷史。只是現在,沒有人知道這段歷史。

最開始的時候,東漢鄭玄《易論》,認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無所不備,周而復始。

但是後來,這一說法又有人開始反駁,其中最著名的人物就是唐代孔穎達。孔穎達生于北齊後主武平五年(574年),八歲就學,曾從劉焯問學,日誦千言,熟讀經傳,善于詞章,隋大業初,選為「明經」,授河內郡博士,補太學助教。隋末大亂,避地虎牢(今河南省滎陽汜水鎮西北)。入唐,任國子監祭酒。曾奉唐太宗命編纂《五經正義》,融合南北經學家的見解,是集魏晉南北朝以來經學大成的著作。卒于貞觀二十二年(648年),終年75歲。

孔穎達所疏或正義的經書包括《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和《左傳》等。

而孔穎達最廣為人知的成就就是編訂《五經正義》,排除經學內部的家法師說等門戶之見,于眾學中擇優而定一尊,廣采以備博覽,從而結束了自西漢以來的各種紛爭。

現在,就在這個聯盟博物館內部就有孔穎達編訂《五經正義》,最幸運的事,孔穎達所編訂的《五經正義》,是現在聯盟內部所存不多的保存完好的古籍之一。而這個保存完好的古籍後面則記載了孔穎達的生平,這是後添上的內容。是後人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專門查找的資料,字跡非常的清秀,筆鋒也有一些稚女敕。看樣子應該是一個年齡不算大的小姑娘被家長逼迫著閱讀這種古書,又不知道作者的生平,所以專門查找的資料,有非常用心的記載在上面的。

唐代孔穎達在《周易正義》里認為「周」是指岐陽地名,是周朝的代稱。而現在的聯盟已經在多次的考古遺跡中存在的各種古物之中證實了周朝是曾經華夏族的歷史中存在的朝代。

但是現在,聯盟博物館中並沒有《周易正義》的存在。所以這個非常好的證據也就只能在心里想一想,畢竟除了傾國,聯盟之中的所有人都知道孔穎達曾經編訂過著本書,卻從來沒有見過這本書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當然,還有一個證據,而且是一個非常有利的證據。

聯盟博物館之中保存著華夏族的一本可以說是瑰寶的書籍——《史記》。雖然,這本史記也是不完整的,但是其中也與許多的有用的東西。

在《史記》中的司馬遷︰報任安書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而且非常幸運的事,在史記之中,這段話雖然也有破損缺失,但是還是保存的比較完整的。

「蓋西****《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國語》;孫子臏*,《兵法》修列;*韋**,世傳《呂覽》;韓*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當然,聯盟博物館里所保留的史記之中,是如上一段所記載的。但是,這並沒有什麼關系,不是嗎?

上面的這一段話翻譯成現在聯盟的語言就是,「文王被拘禁在里時推演了《周易》;孔子在困窮的境遇中編寫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後創作了《離騷》;左丘明失明後寫出了《國語》;孫臏被砍去了膝蓋骨,編著了《兵法》;呂不韋被貶放到蜀地,有《呂氏春秋》流傳世上;韓非被囚禁在秦國,寫下了《說難》《孤憤》;(至于)《詩經》三百篇,也大多是聖賢們為發憤而寫出來的。」

由此觀之,上面的詞句缺失了真的沒有設麼關系的,只要最後一句話可以看清楚就可以了。

我們著重看的僅僅只是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只這樣的一句話,就可以表明,周易是由我們華夏族的人寫出來的。而且,是為了發憤而寫出來的。這樣,那些理由就可以將它們統統推翻了。

而證明了了周易是由我們華夏族的古人寫出來的,那麼,從周易之中流傳出去的八卦圖,還有誰能說是不屬于我們華夏族的?

其實,在聯盟博物館里帶著些資料,聯盟的那些研究院的研究員們可以說都知道的非常清楚,只是一時還沒有反應過來而已。但是,有的時候,僅僅是反應慢了那麼一小會兒,可能就會造成許多無法挽回的災難。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才女傾國最新章節 | 才女傾國全文閱讀 | 才女傾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