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太卜吞食藥物之後,頓時便仰天大呼,七竅流血雙目突出而亡,死後半日,身體長出惡瘡,晚間時候才被人發現,趙太卜死了一日,尸體卻燙熱而不冰,雙頰紅潤發亮,也正因為如此,若不是看到他七竅之中流出的黑血,與他已經沒了的呼吸,光是從他這燙熱的身體,任誰亦不會想到他是早已經沒了氣息,恐怕也只是當他睡著而已!只是此人死時表情還帶著享受之色,若不是他口鼻間噴出的大量鮮血,增添了他死相的猙獰,他的家人說不定倒真當他夢中羽化成仙而去矣!
不過此時趙太卜橫死,且死狀如此淒慘,他面上那抹笑意便變得怪異無比,使人一看便心里發寒,趙太卜的家人大為悲痛之下,自然也嚇了一跳,他們看到了趙太卜身邊東倒西歪放著的藥瓶子,知道這位老爺子恐怕吃了不止七八粒而已,他們不知是丹藥之故還是究竟趙太卜是否吃多了仙丹,以致虛不受補而死,若是如此,恐怕他們便是要想去找徐福麻煩,可也是師出無名的,畢竟這些丹藥並不是徐福煉制出來的,而是另找神秘方士購買而成,此時那方士早已不知跑到了何處,如今人海茫茫,天大地大,就算是想要找到人出一口惡氣,又該從何處尋找起來?
不得已,趙太卜的家人只有咽下了這口惡氣,第二日趙家便發起了喪,因吃仙丹是趙太卜頭一個先帶動起來的,也是他口口聲聲稱自己是有仙緣之人小說章節。也因為如此,趙太卜家如今門庭若市,身份地位比起以前高了一大截,若是趙太卜這個大有‘慧根’之人吃了仙丹而死的事兒傳揚開去,恐怕趙太卜家便要名聲變臭了!因著這原因,趙太卜的家人也沒敢大肆聲張,算是自己吃下了這個啞吧虧,一面悄悄便給趙太卜發了喪,對外只稱趙太卜蒙仙人召喚,便騰雲駕霧。自西游而去了!
這個說法玄之又玄。可是不知道是不是此時的權貴們早已經被‘仙丹’弄得腦子都發了昏,對于這樣的說法竟然也接受了,不止是個個進門恭賀,且為了自己有騰雲駕霧而去的一天。莫不是個個都找上趙太卜門來。一個個奉上厚禮。只盼自己討好趙太卜後人的行為,能叫那位早已經被仙人看中的‘有緣人’瞧在眼內,對自己印象好一些。爭取哪一日也有這樣能駕鶴而去的榮幸,而此時咸陽城之中若說什麼東西最為貴重,便是那靈妙無比,吃了之後能使人渾身力氣使不完,且又能返老還童延年益壽的仙丹了!幾乎權貴之間人手一粒,再加這東西消耗快,出處又少,價格一直高居不下,且是有價無市的,如今走家訪友,送人禮物,又有什麼東西比得過這仙丹來得要體面?
趙太卜的家人接待完前來拜忌的眾人,強忍著悲傷于心虛深怕人家拆穿趙太卜死了的真相,將一樁喪事硬是辦成了喜事,表面上對著外人時笑得歡天喜地,個個只當趙太卜當真騰雲駕霧被仙人接引去一般,背地里卻是哭得眼楮都腫了,躲躲藏之下好不容易將喪事辦完,也將前來恭賀的眾客人們一個個送了回禮,趙太卜家人捧著那一堆綠瑩瑩的丹藥,欲哭無淚。他們此時已經知道這丹藥恐怕不是那麼好相與的,否則若是當真為仙丹,又如何會吃死人,且死狀如此恐怖?趙太卜臨死當日看起來身體溫暖面頰通紅,不過一旦放了兩日後,那形狀可怖得如同死了好幾個月的死尸一般,面容干枯黑瘦,那雙還未閉得上的眼楮簡直是要像突了出來,模樣嚇死人!
後人雖然有猜測這仙丹有問題,但也模不準究竟是後來從方士手中采買的仙丹有問題,還是徐福那廝賣出來的東西是有毒的,不論如何,仙丹之名是趙太卜第一個傳出去的,如今咸陽權貴之中恐怕幾乎人人都已經吃過這仙丹,若是當真自己等人又傳出仙丹有毒的話,那豈非便是得罪了整個秦國的貴族們?一想到此處,趙太卜的後人們激伶伶打了個冷顫,決定將這事兒死死封住,深恐透露了口風自己等人得罪所有權貴,會遭人報復算計,哪里還敢主動將此事傳揚出去!
他們明白了這丹藥不靠譜之後,自然不肯再行服食,不過毒品服食後的威力此時便呈現了出來,趙太卜的後人們雖然個個都下定決心不再踫這些該死的東西,不過一旦隔個兩三日還好,趙太卜死後七日,喪事剛剛悄悄簡易辦妥了,緊接著一旦再超過了幾日以前服食丹藥的時期,那渾身上下便如同萬蟲鑽咬一般,難受得厲害,身體里像是有貓爪在抓一般,那種滋味兒令語言也難以形容,不止是身體上的難受此時呈現了出來,趙太卜的家人還驚恐的察覺到自己等人身體一旦離了這丹藥,便個個都感覺嗜睡而無力,整日昏昏沉沉的,以前那種就算兩三日不闔一下眼楮,且可以夜御數女的精力一下子消失了個無影無蹤!
這下子眾人都慌了起來,他們知道丹藥不是好東西,可此時在不服食的情況下精神與**都遭受了這樣的折磨,他們又是貴族出生,平日連絲毫苦頭都未吃過,此時嘗過這種毒癮發作的滋味兒,稱之為地獄也不為過,頓時趙太卜後人慌了起來,他們最多再忍耐了幾日,便再也忍不住,一個個打著呵欠流著鼻涕眼淚,明知這丹藥恐怕不是好東西,可他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將原本又扔了諸權貴送來的丹藥找出來放入口中,這才感覺那種心慌燎亂到令人無法忍耐的情況漸漸褪去!
趙太卜家人的情況落入了早已經令影武者埋于其府邸周圍的嬴政心里,主趙太卜死的消息。甚至嬴政比這些趙太卜的子孫知道得還要早!
李斯听著趙太卜死了之後被匆匆埋入土中,為了不至于讓人懷疑,這一輩子還算是風光的貴族老頭兒最後竟然連件像樣的陪葬與奴隸等都沒有,這在古人看來,不止是極沒臉面的一件事,而且這樣埋葬後並沒有奴隸隨葬的行為,便相當于顯示了趙太卜下一輩子,或是死後便沒有身邊人侍候了!對于一個古代貴族來講,這是一件大事情!李斯原本還惦記著那些長生不老的仙藥,對于嬴政之前的話有些不敢置信。可此時見到有第一個死的人之後。他頓時後背便開始發起寒了。
趙太卜一死,京中權貴接二連三的那些服毒藥時間較長而年紀又稍長的,以趙奉常等人為首的人便接二連三的開始出了問題來,只是因為那丹藥的藥性霸道。一時半會兒還看不出什麼大的問題來而已。趙奉常此時幾乎連朝中亦不進。與嬴政告了罪休養在家中,成日在府里開爐煉丹,整個人幾乎昏昏沉沉。早已不知今夕是何夕了,一天到晚自顧享樂還來不及,又一心想得道成仙,哪里還記得當初所謀劃之事,而在此期間,嬴政小心謹慎削弱貴族勢力,先是不著痕跡的準備實施他之前便一直想要設立的科舉制度,只是因為人才未至,才一直耽擱至今,而如今禹繚使鴻雁傳書至鬼谷,早已經收到消息,嬴政自然便開始著手布置此事。
大概的念頭在他心中早已經成形,之前不過是因為趙奉常等人的阻止才一直未得以實施,如今趙奉常等人自顧不暇,恐怕沒有幾日活命,又哪里還會管得了這些‘凡俗’利益?嬴政心里暗暗冷笑,科舉制度雖然在後世幾乎人人都識字的情況下,確實是老套落後了些,可是對于古人來說,若是一鼓腦的塞給他們現代那一套,恐怕不止眾人心中會恐慌不已,連禹繚等人怕是也要認為他發了瘋,更何況嬴政想要將秦國改革,可不是朝著現代時所謂的民主而去,他要的目的,是要將整個秦國變強,完整的統治在他手中,他要給自己治下人輸入腦海的,便是忠君愛國的思想,而不是什麼人人平等的理論!
嬴政先將自已欲開科舉一事召了禹繚等人進宮相商,沒有了趙奉常等人阻止,此事自然沒有失敗的可能,最多嬴政要做的,不過是讓眾人群集,使禹繚等人替他拿個主意,將這個科舉制度能完善得更好一些,務必不出一絲差錯來,最好能使得君主權力能得到更好的集中與一統,就算是要將天下讀書人都教到只知忠君愛國的地步,但也不是將天下讀書人都教到只知死腦筋一般,嬴政要的,是既忠心,且又不是廢才與只知死讀書的人才出來!
禹繚等人手上拿著的竹簡,正是李斯在嬴政處抄錄出來的幾份之一,不止是韓非等文臣手上各自拿了一份,連蒙驁與王翦等武將亦都各自拿了一份在認真看著。不得不說,李斯此人確有才華,尤其是一手篆文,書寫得工整精神,讓人一瞧便極容易生出好感來,魏轍先是拿了竹簡看了一眼,頓時便沒有吝嗇夸獎道︰「通右之書,大有精進啊!」說完,還意味深長看了李斯一眼,他此話雖然是夸獎人的,但李斯卻絲毫沒有感覺到有什麼歡喜的,反倒是汗毛直豎,魏轍這老頭子平日若是損他便罷,至少讓他嘴上說幾句,頭不疼皮不麻的,可若是他這樣夸獎,說不定反倒有鬼。
更何況他如今一天到晚跟在魏轍身邊,什麼任卿位而位于眾人之上得嬴政另眼相看飛黃騰達等話就像是在夢中囈語一般,實在是離他遙遠得很,如今嬴政也瞧有在要書寫什麼事情時,才會想得起召他入宮來。李斯一想到此處,忍不住有些悲從中來,當初受人瞧不起的韓非如今在秦國手掌大權,又深得嬴政重用,可惜自己一向善于鑽營,且心思靈活,但至今還只能跟在魏轍身邊當個打雜的小弟,一把年紀了好不容易出了師如今又來了一個便宜師尊壓在頭上,他明明擅長的乃是文職,可如今魏轍一天到晚卻是教他一些排兵布陣之道,他實在不是想要當一個猛將征戰沙場啊喂!
一想到這些,李斯心里不由有些郁悶。在他看來,行軍打仗實在是有辱斯文,若是能像韓非一般,往後位列公卿,在嬴政身邊出謀劃策,豈非比跟在將士身後,隨時都有性命之憂來得要好麼?更何況蒙恬那小子就是一個沒有追求的,好好的家世不利用著,偏偏想不開了要去打什麼匈奴等戎狄蠻人,那些蠻人個個茹毛飲血的。凶殘無比。哪里是那般好相與的,打不死滅不盡,又看不到立功在前頭,李斯是越想越覺得心中悲哀。他原本幻想之中美好的前景。如今看來恐怕就只是水中花鏡中月了。尤其是在嬴政如此強勢與君王氣勢的情況下,計謀才智皆不輸于李斯,甚至還有仙人相助。一些奇思妙想以前李斯從未曾想得起過,嬴政卻都一一提了出來,根本再沒有李斯等人用武之地了!
李斯也不是沒有想過另投他國,但這個念頭剛剛一生出,便被他自己掐了去。嬴政強勢且君王威儀十足,又兼智計超群,身邊禹繚等人沒有一個是等閑之輩,魏轍老頭兒雖然性情惡劣,但此人確有真才實學,雖然不想承認,但李斯也知道自己跟在魏轍身邊學到的東西確實對自己有好處,文有禹繚等支柱,武又有蒙氏一族與王翦父子,可說是如虎添翼,如今又有鬼谷中人相助,再加上嬴政智謀與手段,且嬴政並不是優柔寡斷之人,反倒果敢狠辣得令李斯心驚,幾乎便是光憑這幾點,嬴政便已經有了稱霸天下的資格,如今各國皆勢弱,他若是留在秦國,好歹還能佔個老臣子的地位,若是一旦此時叛離秦國,晚節不保的情況下,又沒有哪個國家能與此時的秦國抗衡,他這會兒走,便是自尋死路了,更何況李斯心里實在是有些害怕嬴政,不敢與他為敵的,越是跟隨在嬴政身邊多年,見多了他行事手段之後,這絲恐懼便在心中盤得越深!
這些事情早在李斯心中想過多時,他嘴上一直不提,恐怕魏轍也有察覺,從這老頭子偶爾故意讓他倒霉的手段便能看得出來。此時被魏轍夸獎自己字寫得好,李斯心里不由自主的涌起一絲郁悶來,他如今恐怕也唯有一手字還能值得人稱道而已了,一想到這兒,不由既是有些心酸,又是有些警惕,想了想小心翼翼道︰「難得魏公夸獎,通右愧不敢當。」他原本以為魏轍接下來還要說什麼的,誰料這老頭子笑眯眯的別開了頭來,李斯防備過後沒料到是這樣的情況,頓時便如同自己出了重拳,而人家卻擋出棉花一般,頓時有種想狂揪頭發的沖動。
「大王之前所提的科舉之事,在臣看來倒是可以值得一試。」禹繚趁著魏轍與李斯鬧的這段時間,極快的將手中的竹簡看完了大半,本來這竹簡上的文書就並不太多,他只消看過一次,便已將大概記于心中,想了想出列來拱了手道︰「只是不知大王準備以何事而命題?或是大王準備以何方式來考較諸兒郎,以便從中挑出合大王心意的年輕俊杰者,為大王所用?」禹繚看完嬴政竹簡之中的文字,將自己心中早已經盤算了多時的話便問了出來。
早在當初嬴政頭一回提科舉之事時,雖然最後未能成行,可禹繚心中其實便已經算過此事的可行性,以這樣的方式挑人才,而不拘于只從權貴之中找人,確實是個方法,畢竟此時許多有識之士大多出生並不是顯貴,若是能有驚才絕艷者運氣又極好的,或是自薦或是以其他方式能得貴人看重,從此名聞天下知,各國諸候爭相求取的情況實在太少,而更多的則是有識之士得不到重用,埋沒一生就此歸隱于山中終老,若是運氣好者,或可在有生之年混個隱士名頭,不過更多的卻是致死亦未能得名揚天底下的,這樣的人不在少數,嬴政給了他們一個施展本事抱負的地方,可以說,若是這些人一旦當真被嬴政召到所得,不止從此秦國名聲更響,而嬴政賢名更重之外,恐怕天底下有識之士便會競相夸贊于秦,如此一來秦國若統一天下,便更事辦功備,不止減少了許多困難,反倒無形之中添了助力,幾百年甚至千年之後,嬴政此舉亦可得天下人贊賞,流芳百世,受後人贊揚!
這些後果,禹繚也早已想過,任他就算當自己早已經看破虛名與權勢,但在這樣足以流傳後世的事情面前,他亦忍不住心生澎湃激動,若是此事成,則眾人乃是對後世有大功一件,這是于國于民都極有利的事情,對庶民來說,能識字念書,從此除了隨兵征召入伍之外,一些身體稍差的人亦多了一條能出人頭地的門路,是件好事,對嬴政來說,若是能借著這股天下人贊揚的順風勢,說不定拿下楚、燕等國只是片刻之間的事情而已,一旦民心歸向,征服敵國的結果,說不定比刀劍來得要更為徹底!
禹繚心中明白,開科舉一事是有百利而無一害,但他心中卻也同樣有些困惑甚至于為難之處,嬴政這方法好,但此時有一點卻是略有麻煩,此時世道各家之間相互縱橫,許多讀書人亦是分別從于不同師尊門下,或是信奉當年孔丘之道的,亦有信奉孟軻一脈的,還有禹繚自己所學的鬼谷門下,亦是以縱橫捭闔之道而聞名于世的,當年師弟蘇秦等人便是擅長此道而作為此道佼佼者受世人得知,除此之外,當今世道之中,還有荀卿與其余諸人,形成各家爭鳴的情況,若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嬴政要想統一選出人才,恐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若要為考官,便須得精通各家所長,否則考官若是自己便先已偏頗,哪里還會真正做到公正?
而在禹繚看來,若是將這些天底下的讀書人死硬絞成嬴政心中所想的模式,如此一來便少了各人自己有的本事,也容易失去得到真正人才的機會!畢竟一般有學識者,內心都是傲然的,一般心中有才的人,便是就算對于他派學識多有了解,可若是要再讓他們改而學習其他派系之道,恐怕心里不屑而為之,嬴政若是在此事上不處理好,恐怕就算這科舉之事乃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最後亦有可能成為一把雙向劍,反傷到他自己,不止不能為秦國帶來好處,恐怕還會引來諸多不盡的麻煩!
嬴政听到禹繚這話,頓時愣了一下,臉色也跟著漸漸凝重了起來,他之前只想著科舉考試乃是後世才引用起來的一大變革,是件好事,不過倒是忘了,此時正值戰國時期,並不是後來一統天下之後漸漸形成的安穩國度,而此時諸國還未完全被秦國所滅,同樣的,類如墨家與荀家等亦並未完全滅絕,而孔孟之道也並不像後世時受世人傳頌,儒家那一套,在此時的秦國都被人不屑而斥之,此時人所學的,自然便不可能是孔孟之道了!
最開始時嬴政還怕前來趕考的諸人受孔孟之道禁錮而使得自己招到的乃是迂腐不堪的人才,可他考慮了許多,偏偏將這最為重要的一點給忘了!此時還是百家爭鳴的末時代,雖然早在多年前諸家之間的爭斗不如當年那樣j li ,不過現今法家、道家、與儒家之間,亦是各出人才,以儒家孔、孟、荀等人為例,墨家至今還未曾滅絕,以黃于淳等人自號以行俠仗義為首的,還在與嬴政做對,而法家之中至今韓非這貨還在嬴政手底下做著事,而一個朝中都收納了不同的人才,若是一旦開科舉,要讓眾人放棄之前所學而照自己的意思來,不止是容易讓人心里的抱負半途而廢,也極易使人對自己產生惡感,後果就算是禹繚不說,嬴政也算得出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