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第八章 艦隊決戰-下

作者 ︰ 無財者無能言財

7點40,第一波飛臨雙方戰列艦隊交戰海域的德軍機群一共有96架作戰飛機,fw-190a與fw-190g各一半。與英國人一樣,德國人也選擇了把這個艦隊的戰機分為3個波次發動攻擊,考慮到機群起飛、集結、編隊所需的時間和航母地勤人員的整備、升降備用機庫內戰機的時間消耗,每個波次的攻擊間隔被定在半小時。在德國人進入戰場後,英國人的第二波作戰飛機中的殘余部分很快被驅散了。

德國人的航母力量是由4艘「齊柏林級」航母構成的,在維勒安殿下的幫助下,這一型的航空母艦在設計上與歷史上的同名艦還是有很大差異的,主要就是因為1935年的時候為了狙擊《白銀法案》、促進日東貿易、防止日本提早和遠東國開戰的時候,維勒安殿下花費了4000萬銀元的價格買下了當時日本人的一艘輕型航母「龍壤號」,也買下了「蒼龍級」航母的設計資料,所以德國人在設計建造「齊柏林級」的時候,更多的借鑒了日本人的優勢設計,考慮了艦載機容量方面的提升。最終定型的「齊柏林級」比歷史上的同名艦加大了噸位和機庫,增強了水平裝甲、水密隔艙和抗魚雷容積;同時減少了艦載火炮的數量。

1938年,最終下水的「齊柏林級」首艦「格拉芙.齊柏林號」性能如下︰艦長282米,寬34米,吃水9.5米,標準排水量32000噸,滿載排水量41000噸,額定載機量64架,極限載機量75架;

火力為4座三聯裝150mm高平兩用艦炮——也就是與1艘m級輕巡洋艦的火力完全相當,並付之以12座雙聯裝105mm、24座四聯裝40mm博福斯高炮與數量眾多的厄利空高炮。

裝甲方面,「格拉芙.齊柏林號」的主裝甲帶厚度在70~90mm不等,可以有效抵御輕巡洋艦以下的敵艦的遠距離炮擊,甲板裝甲則加厚到140mmkcn裝甲鋼,比歷史上日本人的「大鳳號」還要厚實,是按照抵御英國艦隊轟炸機慣用的750kg級航空炸彈、1000米高度投彈貫穿力設計的(日本人的「大鳳號」是按照防御500kg高爆航彈設計的)。艦體設計采用了全封閉式甲板、仿米式全水密隔艙設計,並且在水下部分的三層艙室隔斷都使用克虜伯公司最新的wws高彈性抗拉鋼材設計,增強了防魚雷效果及進水後的容積裕量。

當然,按照這個噸位和體積,按理說如果是米國人和日本人來設計的話,就是額定艦載機90架乃至100架都是有可能做到的,而「齊柏林」級只有60~70架,從紙面數據來看似乎低了不少,這里就不得不說一點英德海軍艦船與美日意法之間的差距了。

一般看航空母艦或者戰列艦的紙面數據,在同樣噸位同樣技術裝備的情況下,往往是意大利海軍艦船的紙面數據最有優勢,其次是美日,最後才是英德。這不是英德兩國的海軍裝備技術實力不足導致的,而是英德海軍的作戰海域和作戰範圍限制導致的。

意大利人的戰艦就是用在地中海洗澡盆中,氣候宜人沒有大風大浪,而且就算從東到西打個來回也不到4000海里的航程,這就是為什麼在二十年前,是意大利人和奧地利人最先弄出了按照當時技術來說適航性較差的三聯裝主炮塔戰列艦——比如奧地利的「聯合力量級」,意大利人的「安德里亞多利亞級」。與之相對應的,米國人和日本人的主要作戰海域是太平洋,從400年前麥哲倫發現太平洋那天起,這片無垠的大海就是以風浪較小而著稱的,但是縱然如此,由于太平洋的廣闊區位,讓米國人和日本人不得不在戰艦的續航能力上犧牲更多的噸位,導致他們的噸位利用率次于意法;而最可憐的就是英德兩國,英國人由于領地遍布全球,德國人由于采用襲擊戰術而又缺乏海外補給基地,同時北海與北大西洋又是以風高浪急海況惡劣而著稱,所以英德兩國的戰艦在設計建造的時候,不得不同時在續航力與適航性兩方面犧牲大量的噸位和技術設備,導致在紙面數據上更低于美日。

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英德兩國的戰艦在海況「兼容性」方面是最強的,如果米國人看似能裝載90架戰機的「列克星敦號」航母在冬季的北海與「齊柏林」號對決的話,恐怕連安全起飛作戰飛機都困難,又何談作戰呢?

閑言休絮,讓我們回到戰場。

與英國人的海軍航空兵相比,德國人打得比較保守一點——指揮航母編隊的弗爾斯特中將只派出了前兩撥次的戰機,每波96架分批前去護航和攻擊英國艦隊,最後留下了4個中隊的fw-190艦載機用于航空母艦編隊的艦隊防空之用,以防英國人的艦載機突襲轟炸德軍航母編隊——最終的事實證明這一留手是多余的,英國人的艦載航空兵根本沒有余力對德國航母編隊發動突擊了。

第一波機群進入戰列艦隊交戰海域後,德國人利用剛剛裝備的艦載機無線電通話設備進行指揮,分出1個中隊的fw-190a對英國戰機進行攻擊,另外1個中隊則在己方艦隊前沿展開,提供艦隊防空預警,2個中隊的fw-190g戰斗轟炸機呼嘯著往英國人忙著跑路的戰列艦隊沖去。

因為fw-190g畢竟是從fw-190a改良而來的,雖然換裝了更強勁的動力和更大的機體,載彈能力也得到倍增,可是畢竟還沒有經過專門的改造,目前無法安裝魚雷實施攻擊,不過它相對巨大的載彈量還是足以讓英國人顫抖了。

飛臨戰場的這48架fw-190g戰斗轟炸機中有一半掛載了6枚500kg航空炸彈,另外一半則是掛載了2枚「斯圖卡」的招牌對艦炸彈——德制1.5噸反艦航彈。英國人只分出了4~5架戰斗機截擊fw-190g機群的轟炸,無異于杯水車薪。

這是一場游獵的盛宴,首當其沖的就是已經徹底失去火力和機動力的「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它寬闊的甲板和肥厚的造型本來就是吸引炸彈的標靶,加之完全沒有動力就像死魚一樣漂浮在那里,饒是fw-190g只能采用60°俯沖角投彈導致精度遠遠不如「斯圖卡」,也可以相對輕松的把炸彈丟到「威爾士親王」的甲板上。

一共有超過30架德軍轟炸機集中攻擊了這艘原來的英軍新銳旗艦,「威爾士親王號」共計被4枚1.5噸航彈和10枚500kg航彈擊中,其中多枚穿透了水平甲板進入下層艙室爆炸,這條渾身龜裂的戰艦內部被掏空成一堆廢銅爛鐵,搖搖晃晃地堅持了兩個多小時後才全部沒入水中。幸好在德國人開始轟炸之前,薩莫維爾上將已經知道「威爾士親王號」絕無幸理,下達了棄艦令,把旗艦轉移到「伊麗莎白女王號」上,才沒導致諸多艦隊高層指揮官被德國人一並擊斃。

除了「威爾士親王號」以外,剩余的不到20架fw-190g戰斗轟炸機分別攻擊了剩余2艘戰列艦和幾條倫敦級重巡洋艦,「伊麗莎白女王號」利用自身機動及德國飛行員對于60°俯沖投彈的瞄準還不是很純熟,僥幸閃避過了數發德國炸彈,並利用防空火力擊落了2架德國飛機,最終從這一波的攻擊中全身逃月兌,「馬來亞號」則不幸一些,被擊中了3發500kg航空炸彈,火力與上層建築幾乎全毀,回到英國後整整經過了一年半的大修才重返戰場。

1艘倫敦級重巡、1艘諾福克級重巡也在德國人的轟炸中分別被擊沉、重創。整波攻擊中德國人連同戰斗機在內一共損失了10架作戰飛機。

fw-190g在投完炸彈之後就返航了,只留下大約30架fw-190a為艦隊提供後續的空中護航。

半小時後,英國人的第三波機群和德國人的第二波機群也先後趕到戰場,考慮到雙方的戰列艦編隊在這半個多小時的海空大戰中都在不斷後撤,雙方的水面艦艇交戰距離已經被拉開到60海里以上,所以雙方都沒有貿然動手突擊,以免自己的作戰機群深入敵後遭遇敵軍優勢兵力攔截。雙方的「管鼻燕」、「海颶風」和fw-190a機群之間展開了一場捉對廝殺,英國人的戰斗機雖然性能較差,可是勝在數量較多可以形成3打2的局面,所以在初期的時候雙方的交換比並不高,在英軍損失了23架戰斗機、德軍損失14架戰斗機之後,德軍的第二波機群趕到了,英國人見已經無機可趁,只好在德軍外圍護航艦船數海里之外就把魚雷統統射出去後返航收縮了防線,德軍第二波機群對落單的幾艘英軍護航艦船發動了一次攻擊,擊沉了幾艘輔助艦船後也開始返航,整個戰列艦交戰戰場終于平靜了下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最新章節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全文閱讀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