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機的秘密已經不需要等普里皮亞特沼澤地的蘇聯潰兵匯報給斯大林了。當德軍武裝檔衛軍第5傘兵師在7月5r 凌晨于土庫曼斯坦的切利肯港完成機降的時候,德國人的這種戰略運輸武器就已經曝光在全世界的面前。
3個團的德軍j ng銳士兵在蘇聯人猝不及防的情況下出現在切利肯港,還有一個團的士兵被機降在了切利肯港西南偏南30公里外的奧格加丹島上。德國傘兵用幾個小時的時間就肅清了這座里海沿岸的港口小城,城中不過數千的蘇聯三線民兵部隊連一點反抗的機會都沒有就被殲滅了,唯一蹦地比較激烈的是蘇聯海軍里海分艦隊的一個港區衛戍營,他們緊緊據守港口北面的哈澤爾海岬和港區防波堤,依托工事堅守,缺乏重型攻城裝備的傘兵自然難以依靠地面沖鋒一舉拿下這里。
不過這些已經沒有關系了,德軍本來就沒打算一口吞下整個土庫曼灣港區,只要能夠為後續部隊開闢出一片上岸的場地,一切就已經足夠了。切利肯港周邊有足夠的深水泊位供運輸船舶停靠,而南面的奧格加丹島雖然是一個只有幾個漁村的沙洲沖積小島,但是那狹長平坦的地形完全可以臨時搶修一些野戰機場供德國空軍的戰機突前部署——畢竟從伊朗北部的里海沿岸到這里還有200海里的直線距離,如果不在此處搶修機場的話,後續的空中支援作戰半徑就會大受影響。
當然,或許有人會疑問——伊朗和土庫曼斯坦不是有陸地邊境線直接連接的麼,為什麼要選擇多費手腳在土庫曼灣機降、登陸作戰呢?不打通陸上通道就大規模跨「海」(當然,里海其實只是一個200海里寬、700海里長的大湖。)作戰的話,就不怕後路被斷補給不暢嘛?
其實,這也是必然的選擇,因為整個伊朗高原和東面的阿富汗、西面的高加索三國都是山地縱橫綿延千里的環境,伊朗位于里海南岸的厄爾布爾士山脈作為餃接西面的高加索山脈、東面的興都庫什山脈的紐帶,把整個伊朗、阿富汗與土庫曼斯坦之間的陸地邊境用崇山峻嶺隔開,最高峻的地方海拔接近4000米,連一個可以便于大規模機械化部隊機動的隘口都找不到,因此德軍主力自然不可能選擇這條路。
這種情況下,充分利用水運必然是不可避免地選擇了。在第5傘兵師出擊之前的時候,恩澤利港內就反常地車水馬龍起來,上百艘千噸級以上的運輸船舶被集中起來,裝運通過中東鐵路從伊拉克運來的德軍部隊,隨後啟航出擊。作為帝國突擊先鋒的「希特勒j ng衛旗隊」裝甲師和1個檔衛軍裝甲擲彈兵師、1個騎兵師作為首批渡海的部隊,分乘這些船只前往土庫曼斯坦,為船隊提供護航的僅有2艘驅逐艦和5艘護衛艦。
這是一次冒險的行動,因為這些船舶即使把航速飆到最高也開不過16節,從恩澤利港到土庫曼灣200海里的航程需要整整15個小時才能開到,而7月的里海,夜晚的長度只有10個小時,也就是說這三個師的帝國j ng銳部隊至少需要等到第二天正午時分才能到港卸載,在這期間如果遇到任何不測的話,5萬人的帝國j ng銳就有可能被弄去喂魚。而且船隊出發的時間比直升機機降部隊要早半夜的時間差,如果機降部隊沒能及時躲下登陸場的話,這些並非專業登陸艦構成的船隊也許就會面臨無處靠港卸載的危險境地,屆時這些人馬最幸運的下場也就是放棄裝備讓人員泅渡靠岸。
幸好,維勒安的準備非常周密,首先是利用了和禮薩汗國王的君子協定,讓德軍可以在沒有通知伊朗軍隊的情況下絲毫不受干涉的快速部署到伊朗境內,所以之前數天蘇聯人和英國人的偵查都沒能提前發現德軍的異常動向,到了7月3r 也就是南線戰場全面開戰前一天,雖然察覺到了伊拉克北部摩蘇爾地區(根據德國和伊拉克的協定,摩蘇爾地區是應當歸還土耳其的庫爾德人聚居領土,但是戰爭結束前由德國托管。)的德軍集結整備動作,但是因為蘇聯人和英國人的動手時間也就定在這兩天,所以他們一度把德國人的行為當作了英蘇軍隊進攻伊朗計劃泄露、德軍緊急戒備的表現,而沒有把這一異常情況識別為德軍在不具備兵力規模優勢的情況下仍然突出奇兵主動進攻的表現。
…………
維勒安面對的北線對手主要是蘇聯人的草原方面軍和高加索方面軍。這兩路蘇軍在維勒安派出突擊武力深入土庫曼斯坦的同時,也已非常凌厲的攻勢從阿富汗和阿塞拜疆兩個方向向伊朗發動了進攻。
蘇聯人的草原方面軍主將乃是朱可夫大將在滿洲戰爭中的左右手、曾經率領部署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遠東第3集團軍群進攻r 本人佔領的遼、吉地區的科涅夫中將——當然,因為在滿洲戰爭中依靠三十萬士兵的鮮血拿下延邊、吉林的軍功,此刻的科涅夫已經升任為上將,有資格獨擋一面統轄一個方面軍。
在原本的歷史上,從土庫曼方向進攻伊朗的蘇軍(當然,那不叫草原方面軍,因為那時候還沒有草原方面軍)在英國人的配合下幾乎沒有使用任何花俏的戰術就直挺挺地拿下了巴博勒、拉什特和德黑蘭,但那只是因為伊朗高層沒有抵抗的決心——他們倚仗的德國人遠在數千公里之外,根本不可能援助這個被英蘇瓜分的國家——並不是說伊朗軍隊決心抵抗的情況下仍然會被秒殺。
現在,因為德軍在伊拉克的軍事存在,蘇聯人也考慮到了伊朗戰役無法速戰速決的情況,所以科涅夫留了個心眼,沒有采用從土庫曼斯坦境內直挺挺地翻山進攻伊朗的戰術,因為那樣做一旦進攻受阻的話從山區推進的部隊很容易遭到多方打擊進退維谷,而是提前把蘇軍3個集團軍機動到英國人控制的阿富汗地區,在阿富汗境內先行翻越興都庫什山脈和厄爾布爾士山余脈、然後利用阿富汗和伊朗之間那段平緩的邊境發動裝甲平推——在科涅夫調集的3個集團軍中,包括了2個坦克軍的編制,300余輛t-34中型坦克。這支有一定機械化程度的大軍在阿富汗境內翻過大山之後,正好可以沿著厄爾布爾士山脈南麓的哈里河河谷向西進攻,而阿富汗西北交通樞紐赫拉特和伊朗邊境小城泰耶巴特之間甚至還有正規的公路通行,從那里可以一馬平川直插伊(河蟹)斯(河蟹)蘭堡。
在更西面的戰場上,蘇軍的高加索方面軍下轄44~47四個集團軍,這支部隊以山地作戰單位為主,多為輕武器部隊,因此在阿塞拜疆和伊朗邊境主要以守勢為主,在戰略上也只是起到協同草原方面軍進攻的次要角s 。高加索方面軍司令科茲洛夫中將只分出機動力量良好的第47集團軍進攻大不里士試圖切斷中東鐵路與伊朗境內鐵路的聯系,同時以第46集團軍沿南高加索地區和伊朗北部的里海沿岸狹長地帶進兵,掃除伊朗境內的里海沿岸地區,完全佔據里海四周,利用里海充分的水路運輸彌補伊朗戰區運能不足的缺陷。
蘇聯人的作戰計劃算得上是中規中矩,可惜德國人的對攻戰術讓這一切紙面上的幻想都化作了不可能實現的泡影。在土庫曼斯坦的切利肯港落入檔衛軍手中後,維勒安一連串的組合拳立刻就讓蘇聯人爽到y 仙y 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