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第一攻擊波損失了300來架作戰飛機後,最後才算是歪歪斜斜地飛向了巴西領空,因為巴西的基礎設施太差、機場數量少、跑道質量差,又有足足七八十架飛機在降落的時候出現各種意外損毀,不過好歹是把大部分飛行員救回來了,在米國這樣的國家,人命最值錢,摔掉點飛機啥的,哪怕是一千架,在米國工業實力全開後也就是一星期的產量而已,都是可以補得回來的。
這一波的襲擊,因為諸多的意外和突發,導致他們最終也沒能飛到德國主力艦隊的頭頂,只是炸沉了德國人作為外圍防空警戒艦隊使用的2艘「柯尼斯堡級」輕巡洋艦和4艘驅逐艦,算是好歹撈回一點油錢。
如果非要說最大的收獲的話,那就是把德國人主動攔截的戰斗機群拖住了,讓第二攻擊波的b-17機群在轟炸德軍艦隊的時候,只要面對德國人三分之一的艦載戰斗機就可以了。
這是一支由足足22個b-17轟炸機中隊組成的龐大機群,足有400余架四引擎重型轟炸機,以勻速的防御隊形密集突進,執行無戰斗機護航的轟炸任務。
這種隊形是b-17乃至未來的b-29在無護航情況下的標準突防隊形,主要仰賴的就是b-17轟炸機上多達13門的機槍/機炮。這些機炮在各機單獨作戰的時候,因為敵軍戰斗機往往只會從一個方向接近,導致大多數火力沒有發揮的角度而浪費,但是集群飛行的時候,情況立刻就改變了,在20對20的時候,盯上某一架轟炸機的戰斗機在接近的過程中,就有可能遭到全部20架轟炸機某一角度上的機炮組集中攢射,大大提高火力覆蓋效率,而從另一個方向接近的戰斗機也會面臨同樣的下場束手無策。
「西北偏西,方向287,距離110海里,發現美軍轟炸機群,數量,400!」隨著美機的接近,這一方向上的德軍艦隊對空搜索警戒艦率先發出了防空預警,艦隊最後僅剩的百余架戰斗機緊急完成編隊向著美機來襲的方向迎擊而去,論數量,米國人是他們的三到四倍可是英勇的德軍戰斗機飛行員們絲毫不畏懼米國人囂張的沖鋒。
「左上方,仰角33,雙聯裝機炮自動射擊!」b-17g型轟炸機和e型的最大區別是學習了德國人最近比較火的電控技術,把轟炸機上的三座雙聯裝20mm機炮塔統統改裝成了電動遙控,可以由駕駛員和機尾炮手兼職操控,這一改進得以讓飛機取消了數座嚴重突出的半球形有人炮塔並代之以電動旋轉無人炮塔,改良飛機的飛行性能,也加快自衛火力的反應速度。
只見百十道連貫的火蛇對著沖在前頭的德軍戰斗機猛掃過去,數架駕駛員技藝精湛的ta-152戰斗機以詭異的姿態做出各種規避動作快速接近美軍轟炸機群,但是仍然不時有戰斗機被萬箭攢射給揍成馬蜂窩,第一輪交手,就有7、8架德國戰斗機被擊落,雖然也有十來架b-17轟炸機在一開始的對沖攻擊中就被迎頭火力擊落,但是隨著德軍戰斗機依靠俯沖獲得的初始速度優勢漸漸失去,蜂群一樣的德國戰斗機就變得對這個大刺蝟球無從下口了。戰斗很艱苦,每一分鐘都和以命換命差不多,德軍要想降低損失的交換比也不是不可以,只要拉開距離,重新搶佔攻擊陣位,然後進行遠程射擊,理論上還是可以干掉更多的轟炸機的,但是時間不允許他們這麼做,因為只要讓美軍轟炸機編隊正常飛行20分鐘,他們就會接近德軍航母艦隊上空了。焦躁,開始在德軍戰斗機中蔓延開來,每拖延一分鐘,似乎都如同經過了又一場激烈的空戰。
…………
「c計劃機群已到位,確認目標機群位置,已分配各自戰術目標,對方速度測試中,已捕獲測速數據,開始執行‘蜂窩’作戰計劃。」
在德國戰斗機和米國轟炸機酣戰廝殺的過程中,一隊規模小得多的機群悄然出現在雙方的頭頂上空,並以高相對速度接近、調整高度、航向。那是大約六七十架德國人的Fw-ta400戰略轟炸機,也就是剛剛完成了對卡宴港轟炸的那些罪魁元凶的同型機。不過米國人也知道德國人的轟炸機走的不是重火力路線,偶爾有注意到這些飛機出現的也沒有提起什麼警覺,自以為那些只不過是德國人執行轟炸任務後返航的飛機罷了,路過純屬打醬油。
一兩分鐘內,這些德國轟炸機就穩定飛到了米國轟炸機上空大約1500米的距離——這個距離已經可以規避米國轟炸機的自衛火力有效射程,渾然不知道對方有何圖謀的米國人除了偶爾傻呵呵地對著那些目標盲目射出一些子彈外,也就只能比劃一下中指了。
「速度已同步,航向已同步,可以投彈。」「投彈!」
四枚特制的Sc-1400航空炸彈搖晃著從機月復依次落下,每一枚間隔一兩秒左右,在轟炸機以四五百公里的時速巡航時,每枚炸彈的落點可以比前一枚拉開百來米的距離。
呼嘯的炸彈在穩定尾翼的幫助下穩穩地降落,向著一個個米國人的轟炸機團飛去,可是即使戰場上有人看到這些微小的黑點落下,也不會有人去在意的——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听說過用炸彈炸空中的飛機這種匪夷所思的事情,那種難度比之百步穿針尤甚。
德國轟炸機投彈手們看著光學瞄準具中的美軍轟炸機群們仍然保持著密集地自衛隊形,絲毫沒有做出任何反應,一絲絲得意的詭笑開始浮現在歡快的面龐上。技術情報局為海航提供的這種新式炸彈實在是太歹毒了。
「轟!!!!!!!轟!!!!!轟!!!!!」一陣密密匝匝的驚天巨響伴隨著輝映的撕裂聲,以音速的數倍擴散開來——倒不是因為聲音的傳播突破了物理學原理,而是彈片的飛濺和電磁波的擾動對于炸彈連續爆炸的誘發速度比聲速要快得多,小範圍內四枚相距百余米的炸彈一下子相繼炸裂,那種震動天地的聲響傳播讓人對這種威能產生了錯覺。
令人震驚的一幕出現了,這些巨型的炸彈在落到b-17轟炸機群之間時,紛紛精確起爆,就好像是用尺子量過航程一樣,不論投彈時高低如何,只要是落到美軍轟炸機團中就立刻來一發窩心炸。
一枚德制的FLaK-36型88mm防空炮彈(或者美制的90mm、蘇制的85mm)破片裝藥量總計約在3~4公斤的樣子,在凌空爆炸的時候,可以在半徑10~15米內形成死亡的碎片飛濺區域,毀傷位于其間的敵軍戰機;如果換做海軍的Km40/41型號105mm防空艦炮,這個數據大概可以增加到6~7公斤,毀傷半徑也會上升到25米以上;米國人的127mm高平兩用炮發射高炮彈時,這個裝藥數量為17公斤——而同期蘇聯人122mm口徑榴彈炮的裝藥可以達到25公斤。
高射炮彈是所有同類炮彈中僅次于穿甲彈的裝藥量和破片產生量第二少的彈藥,這主要是因為高射炮為了打得高只能依賴炮彈的高初速,為了得到高初速就意味著炮彈出膛時的膛壓和出膛加速度會高的多,如果和榴彈一樣使用重裝藥的話,就很有可能導致炮彈在炮膛里就爆炸。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越是高出膛加速度的炮彈,彈殼壁就要越厚實,彈體結構就要越堅固,裝藥量和破片產生量就要相應減少。
那麼,1枚1.4噸級的特制航空炸彈,如果以大面積爆破毀傷和產生破片為目標的話,它可以容納多大分量的裝藥呢?答案是足足400公斤tnt-黑索金混合裝藥外加850公斤的碎屑霰彈,剩下部分重量才是最終會形成大塊廢鐵的彈體外殼外加——最重要的無線電近爆引信裝置。
一枚1.4噸級航空炸彈在轟炸機群間爆炸的時候,它的殺傷半徑幾乎有兩百米之遠,百來米內的美軍轟炸機無不披靡粉碎,而更有一些距離爆炸點50米以內的b-17連同本身攜帶的數噸炸彈一起殉爆,形成了一團炫爆的焰雲。首批炸彈落下,被直接擊落的米國轟炸機就足有四五十架之多,這種出其不意的首次打擊,效果實在是好到不能再好。
挨了第一頓猛炸的米國飛行員第一反應是被打懵了,幾十架不幸者瞬息化為齏粉,剩下的飛機也被劇烈的震波震得七零八落,外設的光學和通信設施紛紛毀壞。許多此前還在無線對講通訊中大呼酣戰猛射敵機的機組一下子從頻道中消失了,這種令人恐怖的寂靜壓抑著每一個米國飛行員的內心。
「是定高引信炸彈!德國人想用轟炸機炸散我們的b-17編隊隊形!趕快拉高!趕快拉高!或者降低也可以!不要讓他們有機會獲得定高投彈的機會!」
這是美軍中反應最快的一波飛行員,在德國人投下兩三輪炸彈後,就能夠立刻反映出這種覺悟,也算是經驗老道之輩了,而之所以在德國人的轟炸如此得力的情況下他們之所以這麼認為,也主要是因為延時引信在航空炸彈中使用是較為廣泛的一種了,回想德國轟炸機在動手前那詭異的調節高度差、校準雙方航速航向等詭異的行為,那種被德國人的延時起爆引信暗算了的想法也就油然而生了。
米國轟炸機隊形大亂,有的拼命爬高,有的試圖俯沖,原本互相保護的機槍火力網頓時化作烏有回到了各自為戰的狀態。可惜這些舉措也沒能讓德國人的轟炸效率明顯下降,一顆顆砸到米國轟炸機群中的巨型炸彈仍然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位置爆炸,帶走方圓百米之內的美軍轟炸機,並繼續撕碎原本就已經不成形的隊列。
此前幾次試探性下口咬在了尖刺上的德國戰斗機終于找到了機會,如同一把把庖丁解牛的尖刀一樣,在轟炸告一段落後找準穴位刺向張開了的刺蝟軟月復,把失去了互相援護火力的b-17機群打得屁滾尿流。
第二攻擊波的22個飛行中隊、總計454架b-17e/b-17g轟炸機,此役幾乎全軍覆沒,生還者僅十余一二,最悲慘的還在于——付出了如此巨量的犧牲,他們卻連堅持到德國艦隊頭頂的機會都沒有撈到。德國人的航母艦隊卻依靠那些帶血的勛章,一役之間養出了三十幾個夠得到王牌資格的艦載戰斗機飛行員——雖然以德國航空兵的精銳,擊落5架就算王牌的指標實在是算不上一回事。
經此一役,成為了驚弓之鳥的米國陸軍航空兵在為b-17換上與b-29同級的增壓座艙以抵消德軍轟炸機的絕對升限優勢前,再也沒敢讓原本皮糙肉厚火力凶猛的b-17轟炸機在超出戰斗機護航航程的情況下單獨執行轟炸任務了。
(今天繼續兩更,中秋需要去農村,斷更,我這人不喜歡拖欠,但是也不留存稿。反正也不是打榜男,沒有經濟上的考量後,那就隨性而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