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長青回到蘭雪堂就歇下了,因為他知道明日有要事需早起,所以卯時不到他就睜了眼。丈夫都起來了,李氏自然不能再躺著,也跟著起來伺候他穿衣洗漱,匆匆喝了一碗稀粥,用了幾個包子,鄭長青就去了府衙,臨走時不忘吩咐李氏,把綺蘭也叫過去。
李氏心里感嘆自己的幾個女兒為什麼就沒有這個丫頭聰慧,不過馬上又釋然,她的女兒怎麼會去做那樣的事,也只有丫鬟和平頭百姓家的孩子才會拋頭露面的做那些只有男人們才做的事,她的女兒是要養在深閨,精心教導,將來嫁入高門大戶或是進入皇宮做娘娘的,興許,能問鼎那個位置也不一定。
「幾日不見孩子們,還挺掛念的。」送走鄭長青,李氏對身邊的章媽媽說道。
「夫人心慈,進學期間免了姑娘和少爺們的晨昏定省,若是不放心幾位姑娘和少爺,不若把他們身邊的媽媽和大丫鬟叫過來問問?」幾個小主子身邊只有兩位少爺有貼身的媽媽伺候,姑娘身邊只有丫鬟,章媽媽是李氏從娘家帶過來的女乃媽媽,對李氏的心意自是一清二楚。
「那就叫過來問問吧。」鄭家人口簡單,居住的府衙後院面積也小,在揚州也沒有置辦什麼田產,沒多少庶務可理,李氏閑極無聊的時間佔多數,所以沒事也樂意和丫鬟婆子們拉拉家常。
※※※※※※
博古架上的擺件還沒擦完,蘭雪堂就派了二等丫頭過來傳話讓綺蘭去府衙。
「這麼快就要走,我還沒問完呢。」冬雪剛問了綺蘭兩個問題,听了一個開頭,就要且听下回分解了。
「我又不是不回來了,有的是時間和你說話。」綺蘭迫切的想要知道木匣子里到底裝的什麼,「等姑娘回來,勞煩幾位姐姐替我給姑娘說一聲,我這就走了。」與紫薇紫苑打過招呼,綺蘭收拾完手上的抹布等物什,又去丫鬟們歇息用的偏房淨了手和臉這才清清爽爽的出了院子。
到了書房門口,經由小廝通稟之後,綺蘭才被放行。
除了蕭明逸,鄭長青和兩位師爺都在。
綺蘭一眼就看見了書案上已經打開了的木匣。
行過禮之後,綺蘭規矩的站在一旁听鄭長青和兩位師爺說話。
自打綺蘭進了書房,鄭長青就沒再繼續之前的話題,對著她道︰「匣子里裝的是一個賬本,記錄著李舒幾年來經手的銀兩,共有六百多萬兩之巨。」
憑著在李家的楓葉別院搜出來的這本帳本,李家是板上釘釘的完蛋了,不過,綺蘭道出心中的疑慮︰「若李家大爺只承認賬本記錄的是李家的生意往來呢?」雖說數額巨大,但是以李家的富有也不是不可能。
「這個簡單,查李家的帳就行了。」鄭長青這次躊躇滿志,六百多萬兩白銀啊!這幫蛀蟲還真能貪!真敢貪!就算最後追不回銀子,他在這樁驚天大案里也算是大大的露了一回臉。
「綺蘭可否看一下賬本?」說不定還能找出有關官銀的蛛絲馬跡來。
「當然可以。」鄭長青頷首。
毛師爺取過賬本送到綺蘭手里。
綺蘭翻看賬本的時候,鄭長清對毛師爺吩咐道︰「立刻查封李家所有的田產鋪子,你親自領人查賬,務必把每一個銅板的來龍去脈都查的清清楚楚。」
毛師爺道了一聲「是」拿著令牌下去了。
可以想見,揚州城很快就會掀起一片驚濤駭浪。
綺蘭垂下眼瞼,似乎並沒有听到耳邊這近似雷霆的飭令,平靜無波的翻閱手中的賬本,心里想著就算現在把這個消息遞給錦繡繡莊也晚了,但願繡莊和李家沒什麼生意往來,不然有多少銀子就能賠進去多少銀子。
賬本上的賬目做的很詳細,令人一目了然。什麼時候入庫多少銀子,什麼時候又提走了多少銀子,日期、地址也都交代的很明白,每一筆賬目還蓋有印鑒和紅泥手印,單憑這一點就可以說明賬目肯定是真的。
綺蘭粗略在心中估算了一下,入庫的銀兩總計果然有六百萬兩之巨,只是大部分都被提走了,剩余的官銀還有一百萬兩左右。
已經可以肯定的是,剩余的銀子還藏在別院之內。不過新的問題又擺在了眼前,蘇通判一個小小的地方五品官不可能吃的下這麼多的銀子,而且他也沒那個本事瞞天過海能在五、六年之內貪墨到這麼多的銀子而沒有東窗事發,他的上面一定有人,而且這筆巨額銀兩絕不可能只是揚州這一地的官銀,恐怕整個江南東道都有份。
「敢問老爺,大周一年的稅收是多少?」綺蘭為了證實自己的推斷,問出了心中所想。
「曦嘉十年約有一千萬兩白銀。」曦嘉十年也就是去年。
對于綺蘭問的問題,鄭長青心有疑慮,畢竟眼前這個滿臉稚氣的小丫鬟只有十一歲,怎麼忽然關心起了這些和內宅婦人們毫不相干的問題?而且,瞧著她看的很認真的樣子,難道賬本她真的看的懂?
「那麼大周又有多少個州府?」綺蘭眨著明亮的大眼楮再問。
鄭長青倘若還不明白綺蘭想說什麼,那他也白當了這麼多年的父母官。
「我大周天下分為十個道,三百六十個州(府),下轄一千五百五十七縣,可謂版圖遼闊,物阜民豐。曦嘉朝雖然賦稅不是很高,但是先皇的時候,賦稅最高可達一千五百萬兩白銀,可以說是前無古人。」身為大周朝的朝廷命官,鄭長青與有榮焉的說道。
「既然如此,」綺蘭已經心算出每個州府的平均年收入約為二點七萬兩銀子,而蘇通判任揚州通判有五年,就算每年的賦稅全部讓他貪墨了,五年也不過十幾萬兩銀子,相對于六百萬兩的巨大數目來說根本是杯水車薪。「這六百萬兩白銀又是從何而來?老爺上任揚州府也有一年的多光景,去年的賦稅應是一文不少的上繳給了朝廷吧?」
沒等鄭長青回話,宋師爺面色不悅的說道︰「老爺為官清廉,自然是顆粒歸公,你休要胡亂猜測。」
綺蘭輕笑一聲,「奴婢怎會猜忌老爺,奴婢的意思想必老爺也知道,揚州府每年的賦稅應該不超過三萬兩白銀吧?剛從奴婢已經算出以大周年總收入一千萬兩白銀計算,每個州府的平均收入應在二萬七千三百多兩,揚州富庶,奴婢就以三萬兩計,蘇通判在揚州為官五年,除去老爺上任的一年,他能調動的官銀最多也只有十二萬兩,倘若近五年揚州府沒有什麼天災需要朝廷撥款救濟的話,這六百萬兩老爺您覺得是不是也太多了些?」
一番話有理有據,讓人根本挑不出錯處來,但是宋師爺仍然不服氣的梗著脖子道︰「你怎麼知道每個州的賦稅是兩萬七千三百兩?你又沒有用算盤。」
其實何止是宋師爺,連鄭長青也覺得驚詫不已,只不過他比較沉得住氣而已。這小丫頭帶給他太多的震撼,以至于她再說出或做出什麼驚駭世俗的話,他已經漸漸的見怪不怪了。
「先生難道沒听說過‘九九乘法歌訣’?奴婢在三歲的時候可是已經會背了。把二萬七千四舍五入就是三萬,再乘以三百六,正好等于一千多一點,難道奴婢算的不對嗎?」。綺蘭狡黠的笑道。
宋師爺還真不知道,他自小飽讀詩書,只知四書五經,不知柴米油鹽,後來經歷了巨變自覺仕途無望才不得已粗通庶務,及至遇見了杜縣令。
鄭長青見宋師爺吃癟,笑著解圍道︰「丫頭的意思我明白,這賬冊上的六百萬兩應該是整個江南東道這幾年來的賦稅收入。可是據我所知,江南東道地處魚米之鄉,又有市舶司這個錢袋子撐著,每年繳納給朝廷的賦稅都很可觀,就算是貪墨應該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決不會有六百萬兩之巨,這其中是不是還和李家的生意有關?」
鄭長青的話很有道理,按照綺蘭的算法,就算整個江南東道十九個州府全部的賦稅不上繳給朝廷,五年全下來也不過三百萬兩,比對六百萬兩也還有一半的缺口,所以這賬冊上的銀子除了官銀應該還有別的來源才是。
這趟水是越來越混了,就像一個無底的黑洞,越往下看越是看不到底。
蘇通判應該只是這樁驚天大案中的一個小嘍罷了,因為從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蘇通判和牡丹手中所掌握的銀兩不過只有數十萬,而從李家搜出來的這本賬本應該才是真正的核心,而杜縣令在臨死前交給宋師爺的那封書信正是起到了拋石問路的關鍵作用。看似毫不相關的事情,如今一件件一樁樁的都聯系到了一起,一通百通。
幾個人沉默著,小廝來報︰「鎮北候府世孫少爺求見。」
鄭長青揮揮手︰「請世孫少爺進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訂閱,打賞,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隆重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