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漢 第223章 神匠就位

作者 ︰

用塊煉鐵透碳鋼制造的刀,雖然比較鋒利,但仍然達不到能夠「斬金斷玉,削鐵如泥」的程度。因為這種鋼的質量還不夠好,煉這種鋼碳滲進的多少,分布的是否均勻,雜質除掉的程度,都非常難掌握,而且生產效率極低。

為了提高鋼的質量,古代工匠從西漢中期起發明了「百煉鋼」的新工藝。到現在掌握這麼技藝的工匠應該不在少數吧?劉琮暗自揣測,人才啊,各方面的人才!荊州一定不能輸在人才上!

所謂「百煉鋼」,就是將塊煉鐵反復加熱折疊鍛打,使鋼的組織致密、成份均勻,雜質減少,從而提高鋼的質量。用百煉鋼制成的刀劍質量很高。百煉鋼的品種繁多,見于記載的有︰「五煉」、「九煉」、「卅煉」、「五十煉」、「七十二煉」及「百煉」。

煉字前面這些具體數字的特定含義,研究者一般認為是指加熱的次數,即煉了多少火。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里敘述磁州百煉鋼的過程,就是連續燒鍛百余次,至斤兩不減為止。

曹操曾命有司造「百闢刀」五把,在《內誡令》中稱它們為「百煉利器」。孫權有三口寶刀,其中一口名「百煉」。蒲元為劉備造的寶刀,上刻「七十二煉」。由此可見,在三國時期,百煉鋼已經相當普遍了。

百煉鋼的需要越來越大,由于它的原料塊煉鐵的生產效率很低,冶煉出來以後必須經過「冷化」,才能得到,所以,百煉鋼的發展受到限制。為了突破這種限制,劉琮必須讓工匠們學會一種新的生鐵煉鋼技術——炒鋼。

炒鋼,就是把生鐵加熱到熔化或基本熔化之後,在熔爐中加以攪拌,借空氣中的氧把生鐵中所含的碳化掉,從而得到鋼。因為把鐵礦煉成液體,當然只能是生鐵水,而在「乃後萬鍛」之前一定要炒成鋼或熟鐵才行(實際上熟鐵就是含碳極低的炒鋼),否則生鐵是不能鍛的,更甭說「萬鍛」了。

這是一個從鐵礦石煉成生鐵水,再炒出鋼,最後鍛造成優質兵器的全過程。炒鋼的發明,是煉鋼史上的一次技術革命。在歐洲,炒鋼始于18世紀的英國,比中國要晚1600多年。劉琮相信一定會有工匠能夠掌握這門國際領先的技術!

或許蒲元就是一個!

另外,要想鍛制出能夠「斬金斷玉,削鐵如泥」的「神刀」,最後一道工序淬火也至關重要。所謂「淬火」’,就是先把打好的鋼刀放在爐火上燒紅,然後立刻放入冷水中適當蘸浸,讓它驟然冷卻。

這樣反復幾次,鋼刀就會變得堅韌而富有彈性了。淬火工序看起來容易,但操作起來極難掌握得恰到好處,燒熱的火候、冷卻的程度、水質的優劣,都有很大關系。淬火淬得不夠,則刀鋒不硬,容易卷刃;淬火淬過頭,刀鋒會變脆,容易折斷;淬火淬得合適,非有極其豐富的經驗不可。

史書記載,蒲元對此就非常講究,他認為「蜀江爽烈」,適宜于淬刀,而「漢水鈍弱」,不能用來淬力,涪水也不可用。他在斜谷口為諸葛亮造刀,專門派士兵到成都去取江水。由于山路崎嶇,坎坷難行,所取的江水打翻了一大半,士兵們就摻入了一些活水。

水運到以後,當即就被蒲元識破了,「于是咸其驚服,稱為神妙。」在1700年前,蒲元就發現了水質的優劣會影響淬火的效果,這實在是了不起的成就。而在歐洲,到近代才開始研究這個問題。

要遭神刀就必須找到會運用先進的炒鋼冶煉技術,以及有豐富的淬火經驗的工匠。蒲元啊蒲元你在哪里,劉琮第一次感覺到蒲元甚至比諸葛亮還重要!更要命的是這個時代的人都讀書人,儒士十分推崇,所以諸葛亮名氣很大,和劉琮又是親戚,根本不用四處打探下落。

可像蒲元這種人在這個時代是不受重視的,華夏文明數千年,歷史可以考證的人物大多是政治家、軍事家,你什麼時候看到過張衡、畢昇等人有大量的事跡傳世?不過劉琮有錦衣衛和諜報司。

接下來幾個月,錦衣衛和諜報司的主要任務便是在荊州、益州搜羅知名工匠,當然重點是蒲元這一類!

蒲元是罵罵咧咧來到襄陽城的,準確的說他是被綁架來的!此前他在漢中擁有一家打鐵鋪,替人制造各類家具,生意紅火,也算是小康之間。一夜之間,家人失蹤,學徒們不來了,到最後鋪子都讓人在半夜里砸了。一夜之間一個小康生活水平的蒲元幾乎淪為了乞丐。

接著便是有人出面請他去襄陽,他自然不肯,來人便以家人性命做要挾,不得已跟著倒了襄陽。一路上當他得知征南大將軍、荊州牧劉琮是幕後主使時破口大罵的同時也很是納悶,你一個封疆大吏,割據諸侯,三公之上的大將軍跟我這一個鐵匠過不去?

當他來到襄陽的家時更是驚呆了,眾多的官員與他的老父老母談笑風生,一個年輕的高官模樣的人正在陪自己四歲的兒子玩泥巴。一問,這人便是征南大將軍!蒲元更是一頭霧水!當將軍有這麼閑嗎?

當劉琮將他引薦給其他從各地來的工匠,並把自己整理出來的關于煉鐵和打造兵器的一些方法和資料交給蒲元時,蒲元震驚了?這是征南將軍?我看是一個能工巧匠嘛。當然很快他就明白了劉琮請他來的目的,感受誠意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壓力!

劉琮將蒲元的家人安置在襄陽,購買了大宅子,並賜了幾十畝良田。蒲元自覺一般的縣令都有沒有這麼氣派的住宅,何況他一個普通鐵匠。作為一個鐵匠,他能做的就是打造出相當優秀的武器裝備報效劉琮的知遇之恩。

經過劉巴和黃權等人的努力,半請半綁,三個月時間襄陽聚集了來自各地的優秀工匠兩百來人。隨後劉巴以將軍府兵曹掾兼鐵官營司馬身份領兵三千,帶著這些鐵匠前往長沙郡攸縣大煉鋼鐵!

這一個在一般人看似極為普通的任命,卻讓劉琮給予了厚望。尤其是劉巴出任鐵官營司馬,足見劉琮對此事的重視。劉巴是最早跟隨劉琮的幾名謀士之一,身份地位甚至在一般郡太守之上。

除了在武器裝備上大下功夫之外,各步兵軍營也得到命令大量擴軍,其中江陵步兵要求一年內擴軍一萬五,江陵水軍也要求擴軍五千。荊州一些高層對此心知肚明,劉琮這是要為下一步的擴充地盤做準備了。

隨後為了在行政更能讓,讓文聘等更加專注的主持抗曹事宜,劉琮又析南陽郡自己管轄的諸如章陵縣、平氏縣、葉縣、樊城、新野、南鄉縣、順陽縣、縣、丹水縣、武當縣、陰縣、築陽縣等十七縣新設新野郡,治所新野。

文聘兼新野郡太守,樊城大營部分步兵和騎兵遷往襄陽,成立新的軍營,黃忠升任統領,同時擢鄧芝為新野令。

年近四十的鄧芝終于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華了,而鄧艾也因此有一個較好的成長環境。不用再擔心被人欺侮。

同時,這樣一來漢江兩岸以及白河流域就組建起了一道屏障,拱衛襄陽,而襄陽步騎兵和水軍亦可單獨作戰。襄陽從前線就成了二線。這也是劉琮為出征做準備。而以郡守行事比之將軍更加方便,文聘能夠詳細掌握各縣防御力量的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將樊城大營的兵力派往各縣布防。

只等兵器、軍隊訓練到位,時機成熟,劉琮便是要出兵西征!劉琮在自己匡扶漢室的光明大道上正大踏步前進!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興漢最新章節 | 興漢全文閱讀 | 興漢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