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對徐州的襲擾,嚴格來說算不上什麼大麻煩。
他采取的戰術,與王羽對付青州黃巾時完全一致,黃巾沒有穩固的根據地和錢糧供應,輕騎襲擾可以沉重的打擊他們的士氣。但對家大業大的徐州來說,千余輕騎在外圍的襲擾,頂多只能造成些許困擾罷了。
真正威脅到徐州的,是輕騎襲擾帶來的副作用,其內部矛盾被激發並激化了。
徐州轄內共有五個郡國。
最北邊的瑯琊處于半自治狀態,以臧霸為首的泰山賊名義上從屬于徐州,實際上是听調不听宣的;東海、下邳目前都掌握在陶謙手中;廣陵太守趙昱乃是徐州名士,是陶謙赴任後,費盡心思才請出來的大能,職位雖在陶謙之下,但態度上就沒那麼客氣了,算是平起平坐。
臧霸、趙昱雖然桀驁,但在對外方面,還能和陶謙保持一致,面子上好歹還能過得去。相對而言,彭城相薛禮就棘手得多了。此人是徐州地方實力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彭城算得上是大權在握,在之前的幾次危機中,都表現出了和陶謙離心離德的傾向。
彭城國算是徐州西面的門戶,把這樣重要的地方交在薛禮這個不安定分子手里面,陶謙自然不大放心。
他自己無暇分身,便派出了同鄉笮融出任下邳國相,一方面負責督運廣陵郡、下邳郡和彭城郡,這三地的糧食到郯縣,另一方面就近對薛禮進行監視和壓制。
他的策略倒是不錯。在下邳建立了後續的防線,就算彭城真的出現了不穩。也能抵擋一陣。結果,笮融這個同鄉給老頭背後來了一刀。此人到任下邳之後,不但沒對彭城采取任何措施,而且還截留了三地的錢糧,全部中飽私囊。
說是中飽私囊可能還不夠貼切,因為這些錢,他都拿去廣興佛寺廟宇了。他要求下邳郡百姓日夜頌讀佛經,這使得附近各郡的和尚、尼姑和佛教徒遷入下邳郡,前後高達五千多戶之多。
在初平二年的四月八日,也就是佛祖誕辰那一天。他在下邳舉行了盛大的浴佛會,光是在路旁設酒宴的費用就要以十萬計。
挨了這一悶棍,陶謙一下就氣病了。
徐州的形勢因此也是混亂不堪,曹軍輕騎的到來,更是大幅度的加劇了此間的混亂。
彭城薛禮待價而沽,隨時都可能投靠外敵;下邳笮融喪心病狂,把好好一個下邳國,搞得跟所謂的地上佛國似的,因為笮融減免佛教徒徭役。百姓都無心從事生產,一心只想著到寺廟里燒香拜佛;最後,還有作壁上觀的臧霸。
當務之急是討伐笮融,其次是解決薛禮。但地方派肯定是不會配合的。笮融的背叛是陶謙這一派的窩里斗,地方派看熱鬧投效還來不及呢,哪里肯幫老陶的忙?
目前。憑著心月復曹豹手中的丹陽兵,和糜竺等地方派的支持。陶謙勉強還能控制住東海的局勢,再遠的地方。就鞭長莫及了。
曹軍的輕騎,與其說是在襲擾,還不如說是保持威懾。
細說了一遍徐州的形勢,徐庶總結道︰「曹操此人確實不可輕視,雖然千里之外,但他對徐州的形勢可謂洞若觀火,派來的一文一武搭配的也很合理,那戲志才極擅謀略,若是局勢一直惡化下去,最糟糕的結果,徐州將不戰自潰,為人所輕取。」
「元直,以你之見,我軍若調兵增援,局勢將如何演變?」王羽眉頭大皺,入主青州後,兩個有力盟友突然都變成了拖後腿的,這個事實讓他感到很有些郁悶。
公孫瓚還好,對于河北戰局,王羽早有心理準備,並針對性的采取了措施。可徐州這邊就太奇怪了!
明明在曹操大舉入侵之前,徐州是很太平的地方啊!難道這也是自己引起的蝴蝶效應?否則怎麼會突然跳出來這麼多反對派?甚至連陶謙嫡系都鬧了這出窩里反?
笮融?此人是誰,小說里似乎完全沒提過。
薛禮?那不是薛仁貴的名字嗎?
曹豹倒是有些耳聞,此人跟劉備相當不對付。
王羽的先知也不是無所不能的,對天下大勢和名人的事跡,他能如數家珍,可放在徐州內部的動亂上,他就兩眼一抹黑了。
誰知道,看似太平的徐州,風平浪靜的表象下面,竟隱藏著如許的波濤呢?
「最大的可能,是地方派攜手抵制,若是抵制不住,他們很可能會勾結外敵。我軍在正面作戰的同時,還得小心來自背後的暗算。」
徐庶的情報系統涉及的範疇很廣,刺探並收集情報,加以分析,擬定策略,都是他的職責所在。而徐州,更是他關注的重中之重,早在王羽回來之前,他就已經反復推演過徐州局勢的演變了。
「如不能速勝,我軍有限的兵力就會被拖在徐州戰場;如果河北再生變故,我軍又需得分兵北上;兩面開戰,對我軍兵力、後勤的壓力都極大,如果再有人看到我軍內部的空虛……」徐庶話沒說盡,但王羽已經明白他的言外之意了。
「那我軍就得三面作戰了。」
三面開戰,三面都是強敵,這本來就是王羽極力要避免的戰略態勢。
他試圖營造出的局勢是後方暫且維持,全力先解決了河北再說。現在公孫瓚已經听從他的勸告到了平原,肯定不能讓對方孤軍作戰,而徐州這邊,同樣不能不管。
盡管歷史上,徐州的危機是在幾年後才爆發的,但現在王羽已經意識到,自己造成的影響越來越大了,很難說會不會出現意外。
現在掉以輕心,等徐州真的易了主,那就追悔莫及了。
可是,不能派遣大軍過境,又不能放任不管,難不成再搞一次刺殺?王羽搖頭苦笑,眼角余光在徐庶臉上掃過時,卻是心中一動︰「元直,你已經有了什麼想法麼?」
分析過進軍徐州的利弊後,徐庶臉上一直掛著淡淡的微笑,那是一種糅合了自信和勇氣的笑容,讓王羽想起了當初在黃河畔的自己。
徐庶拱拱手道︰「啟稟主公,庶以為,兵貴精不貴多,想要解決徐州危機,這個道理正好適用。大軍壓境或許會引起地方上的反彈,若派去的只有少量精銳,就不會引起太大重視了。或者可以用出使的名義,帶上幾百護衛,就更隱蔽了。」
徐庶的計劃很大膽,卻也算不得多離譜。
少量精銳能否影響大局?先有班超,後有王羽早就已經給出了答案,眼下,青州甚至還專門有這麼一支隊伍,最擅長的就是搞潛伏、刺殺這些勾當。
所以,哪怕是一向和徐庶不對盤的太史慈,此刻都沒提出反對意見。眾人都凝神思考著,權衡著這個計劃的可行性。
王羽一手覆額,沉吟道︰「若單是笮融、薛禮這一干人,倒是不足為慮,以元直之才,就算不能手到擒來,也不會有太大險阻,問題是那個戲志才……」
對戲志才這個人,王羽的了解不多,這人在歷史上沒多大名氣,目前在曹軍內也很低調。不過,王羽很清楚,郭嘉接的就是此人的班,通常來說,接班者的能力都沒有前任者高,看看東吳的例子就知道了。
周瑜之後,接班的是魯肅,然後是呂蒙,再後……
當然,郭嘉可能是個特例,但這不是輕視戲志才的理由。現在的徐庶並不是歷史上那個游學多年,學有所成的神奇軍師,只是個初出茅廬不久的少年,對上戲志才這樣的對手,預期真的很不樂觀。
徐州目前的形勢很不利;徐庶帶去的人馬也沒有戲志才多;此外,王羽現在也沒有助手能配給徐庶,他麾下的大將都各有轄地,暫時有空的只有太史慈和趙雲,但河北大戰,這兩個人王羽肯定是要帶在身邊的。
人才還是少啊,河北開戰之前,是不是應該想辦法再挖掘幾個人才出來呢?
一句話說到半截,王羽便陷入了沉思,徐庶卻是極不服氣,他自忖才學、名聲不如戲志才,但他也有戲志才沒有的優勢。
陣列而戰,青州的特戰隊未必很強,但應付起眼下這種錯綜復雜的形勢來,擅長潛伏、刺殺、偽裝,個人戰力超強的特戰隊比曹操的輕騎兵可強多了。
再說,投軍之後這一年多,他可不是白歷練的。青州情報系統,有很多他從來沒听說過的規矩和章程,初看很奇怪,越琢磨越有道理,這些新鮮事物打開了他的視野,在這基礎上,他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
徐庶不會輕視戲志才,但他同樣不會妄自菲薄,見王羽猶豫不定,他踏前一步,朗聲道︰「庶願立下軍令狀,此番去徐州,若不能成功,甘領軍法!」
王羽也沒想到,自己走了個神,居然變成了對徐庶的激將。立軍令狀什麼的話一出口,那就是破釜沉舟的意思了。若是被拒絕,對積極性和忠誠度將會有極大的損傷。
「那徐州事,就拜托元直了。」王羽鄭重起身,將這樁重任交托給了徐庶。
「庶當效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