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呼廚泉死了。
其實在他沖向那個持斧漢將的時候,他就已經完了。
于夫羅看得很清楚,青州軍有個讓人很難受的習慣,他們每次咬住了某個重要目標,往往不會急著下殺手,而是將人打傷,讓其陷入岌岌可危的狀況,卻不便殺,就像是貓戲老鼠一樣。
于夫羅不知道貓戲老鼠是圖些什麼,但他很清楚,青州軍這樣做,是為了打亂己方的安排布置,在追殺的過程中,撈足便宜,佔足實惠。當合圍已成,大局已定後,呼廚泉失去了應有的價值,自然只有被收割的份兒了。
緊跟著,去卑也死了。
臨死前,這位匈奴的右賢王給于夫羅送來了消息,他認為大軍陷入如此的困境,都是他這個頭陣沒打好的緣故。生死存亡之際,他要用證明自己的勇氣和力量,為大軍殺出一條生路來。
于夫羅來不及阻止,也無意阻止,盡管他清楚的知道,那是徒勞無功的。沒有沖刺的距離,去卑的數百殘兵恐怕連個水花都濺不起來。
然後,他看到了去卑,後者高舉著長幡和彎刀,瘋也似的沖向了雁行陣的一翼,迎在他面前的,正是那員持斧勇將……去卑的腦袋被砸得稀爛,他的數百親衛在巨劍陣前戰死近半,余者皆潰,他們取得的戰果,不過是十余名青州軍倒地罷了。
正式對陣,匈奴騎兵當然不至于這麼遜,可仗打成這樣,還有什麼可說的?大軍已經徹底亂套了,幾百人沖上去,面對的幾乎是敵人的全軍,就算一個敵人都殺不死,也沒什麼可奇怪的。
再後,右谷蠡王,右逐曰王也先後陣亡。
他們的死,給了于夫羅最為沉重的一擊。
他們也是在突圍時死的,後兩個攻擊序列沒有卷入亂戰,還保持著建制和基本的士氣,于夫羅當即立斷,命令二人轉向,全力攻擊黑山軍,給大軍打開通道。
黃巾軍雖然人多,但戰力卻相當有限,他們身上甚至連皮甲都沒有——看看他們身上那破爛的棉襖,能不能御寒都是兩說,別提什麼防御力了。
廣平那一戰,于夫羅根本沒有親自率軍,只是派了呼廚泉率領兩千親軍,帶著一群牧人出馬,就像是在草原時的大規模圍獵一樣。
結果大獲全勝,跟闖入漢民的村鎮時沒什麼兩樣,有勇氣抵抗的只是少數人,大多數人只知道哭喊奔逃。
一群和老百姓差不多的所謂軍隊,人數再多有什麼用?要不是他們出現的時機太突兀,搞出來的聲勢太驚人,自己和青州軍苦戰至今,士氣和戰力都大幅度下降,于夫羅肯定在第一時間就命令大軍轉向攻擊了。
即便如此,于夫羅權衡了戰場態勢之後,仍然認為,向來路突圍是最佳的選擇,或者說是唯一的出路。
只可惜,他忘記了,黑山軍上次是無備而戰,而且隊伍中本來就以老弱為主。黃巾軍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在逆境中的表現很差,打順風仗的時候卻很凶猛。何況這一次,他們是有備而來。
後軍兩隊胡騎合兵一處,五千人用戰刀在周圍硬砍出了一塊空間,作為戰馬加速之用。速度依然不快,但畢竟跑起來了,面對黑山軍這種對手,應該就足夠了。
可他們怎麼也沒想到,黑山軍采用的,居然也是克制騎兵的經典戰法——不是如林的長矛,不是疾風驟雨般的弩箭,更沒有鋼鐵風暴般的刀斧陣,而是對軍隊素質要求最低的,車陣。
一輛輛車子被推了出來,橫在陣前。有行腳商裝貨的牛車,有軍中運送輜重的馬車,還有人推的獨輪車,甚至還有不少富貴人家出行所用的封閉式馬車。
像是這個時代所有車輛的展覽,各式各樣的車輛橫在陣前,成了黑山軍堅固的屏障。
可以看出,黑山軍的車陣也是受過高人指點的。他們沒有為了安全將車子首尾相連當成城牆,而是車車之間都留下了一定的空隙,人馬皆可由此通過。但通道後面,通常會另一輛車,所有車都是交錯著擺放的。
如果能從高空俯瞰,就會發現,黑山軍的車陣就像是一座迷宮,路不難找,但要穿行其間,就必須得來來回回的繞路。
這陣法別的用處沒有,就是專門克制騎兵的。
別說是倉促應戰,根本沒有空間加速,就算是全勝時期,胡騎也沒把握沖破這種陣勢。若是對方把所有車連在一起還好說,胡騎中的精銳多半可以憑借馬術越過障礙,可現在麼,他們就只有悲劇了。
馬速本就不足以做那麼強力的跳躍,車車之間的空隙,更是讓戰馬對主人的命令相當抗拒。馬也是有智慧的生物,既然有路可走,為什麼要冒險跳車呢?何況車陣不止一列,而是足足有四列之多,再神駿的馬,也不可能飛躍而過的。
沖陣的騎兵陷入了巷戰,黑山軍從車身後面,車頂,甚至車底一一現身,全方位,無死角的向沖陣的胡騎發動了圍毆。
胡騎全無反抗之力。
右谷蠡王死在了那個黑臉大漢的刀下;右逐曰王運氣不錯,居然從死亡車陣中沖過去了。可沖過去他才發現,黑山軍根本就是故意放他過去的,他和他的十幾名親衛面對的,是張燕和上千近衛的仇恨和怒火!
突圍失敗,于夫羅絕望了,所有的匈奴人都絕望了。
還能去哪兒呢?北面的戰斗已經結束,羽林軍加入了戰團,重騎兵也加入了戰團,防線變得固若金湯。不知是不是出于對主帥的信任,青州的輕騎甚至還提前分了一路人馬向西而行。
于夫羅開始沒留意,後來發現了,卻也沒聲張。很顯然,那路人馬是去追擊袁紹的,于夫羅可沒有替盟友著想的義務,尤其還是個臨陣月兌逃的盟友。
南面倒是沒有敵軍,為了鞏固防線,張頜早已和徐晃匯合一處,使得東線的兵力越發雄厚。但張頜本來就是沿河列陣的,他在與不在,對這道天塹都不會構成任何影響。
逃無可逃,沖又沖不出去,于是,戰局進入了最沒懸念,但也是最為暢快的階段。
這是一場屠殺!
無數騎兵在包圍圈中到處亂跑,激起了滿天煙塵,能見度越來越低,加上漫天飛舞的大雪,直如末曰降臨的氣氛一般。
看著前面好像是砍瓜切菜一般的收割生命,看著自己的族人渾身顫抖,臉色慘白的模樣。于夫羅的腦子漸漸的糊涂起來,傻愣愣的跟著前隊東沖西突,耳邊不斷的有族人的慘叫響起,駿馬在慘嘶,彎刀已折斷,唯有慌張的哭喊聲時起彼伏。
成規模的突圍被擊潰後,敢于沖擊敵軍陣勢的人就越來越少了。大多數人都在亂跑,漫無目的,狂呼慘嚎。
于夫羅覺得自己是跟著親衛們跑,可親衛們卻以為,英明的大單于還沒有放棄,在帶領大伙兒尋找出路,所以才鼓足勇氣跟在他身邊。
出路倒是沒找到,但這支一支狂奔中的隊伍,是圍殲中,遭受傷亡最小的一支隊伍。
達成合圍後,聯軍並不忙于直取中軍,也沒有招降的意思,只是站定了位置,用手中的長矛和刀斧向人群中招呼。
擠成一團的胡騎,就像是一塊大號的紅薯,被人拿著銼刀一層層的連皮帶肉的銼下去。紅薯的個頭越來越小,因為胡騎的人數越來越少了,也越來越擁擠了。
長矛手不再一窩蜂的攢刺,而是各自尋找目標,現在的胡騎已經不是張牙舞爪的狼群了,而是一群傻 子。能不能殺死敵人,不在于攻擊的力度,只在于攻擊的精準度,就像是在河里叉魚似的,看準了扎下去,就是一顆首級到手。
刀斧手停下了腳步,將前列的位置讓了出來。他們大砍大殺的戰法不太適合這樣的戰斗,一斧下去,往往連戰馬都砍死了,激戰之中,當然沒人會在乎這個,可現在,胡騎已經沒斗志了,戰場上的一切都是戰利品,再這麼打,可是要遭天譴的!
君侯教導過大家,浪費資源,那是可恥的!
射聲營和張頜的部隊取代了催鋒營的位置,長矛手不能攢刺,弓箭手當然也沒必要用曲射進行覆蓋攻擊了。
精準射擊,射人不射馬才是王道。
吶喊和廝殺的聲音漸漸減弱,剩下的唯有絕望的嘶喊和嚎叫聲,其中不時的還夾雜著一些略顯生硬求饒聲——不是所有匈奴騎兵都懂漢話的,對他們來說,用來和漢人交流的唯一方式,就是手中的彎刀。
現在,輪到他們嘗嘗這個滋味了。
黑山軍固然紅著眼楮廝殺,青州軍也同樣毫不手軟,絲毫沒有收降的意思。
張燕看得都有些愕然,黑山數萬老弱死于匈奴人的馬蹄下,黑山上幾乎每戶人家都有家人遇難,這血海深仇,自然只能用血來償還。可青州軍和匈奴人沒這麼大的仇吧?
按說這些匈奴兵都是好騎手,若是收降一部分,加入騎軍之中,不失為一個擴軍的好辦法,可看青州軍這架勢,除了馬之外,他們竟然是一個胡騎都不打算放過,要趕盡殺絕!
「老裴,王君侯不是一貫不殺俘的嗎?現在這是……」他想不通,只能向對青州更熟悉的裴元紹詢問。
「俺也不太明白。」裴元紹撓著後腦勺答道︰「不過俺听君侯說過,他說中原諸侯的爭戰,是自己人打自己人,戰場廝殺沒問題,但一味殺戮就不是為將之道了。但對胡虜則不一樣,因為他們是胡人,殺得越多,就是越是名將。」
「竟然是這樣……」張燕想了想,又搖搖頭︰「王君侯的想法,果然不同于流俗。」
看看張燕,裴元紹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情,往戰場某處看了一眼,這才下定決心,很突兀的問道︰「張帥,您還沒決定好嗎?」
張燕並不意外,而是沉吟起來,良久,他重新抬起頭,望著同一個方向,語氣低沉,卻毅然決然的說道︰「事關重大,大賢良師的英靈不遠,燕又豈能一言而決?」
不遠處的戰場上,一支勁箭發出了猛烈的咆哮聲,匈奴大單于的旗幟應聲傾倒。最後一支成建制的敵軍消失,慘烈的大戰就此落下了帷幕。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