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炮灰生涯 169明悟

作者 ︰ 碧血懷紗

)

不說林招娣一心兩用,在背地里偷著樂,上面的皇帝卻對林黛玉很有些刮目相看的樣子。

沒錯,听見林黛玉拿林招娣的教導開頭的時候,皇帝是很不高興的。覺得林黛玉有些不厚道,居然搶姐姐的功勞。但是,皇帝很確信,後面的那些話是林黛玉自己琢磨出來的。皇帝賜下的嬤嬤們可不是來林家做擺設的,她們跟著林招娣林黛玉姐妹進進出出,凡是她們听到的看到的,都要密折上奏。她們監視著林家也監視著賈家。

再想想林黛玉畢竟是個小女孩,看看她那嬌弱的模樣,想想她才一丁點兒的年紀,想必心里也是緊張的。皇帝也養過孩子的,不說幼時的太子經常會把「父皇說,父皇說」掛在嘴邊,就是那些皇孫們也會把「我父王說」掛在嘴邊。林黛玉到底還是個孩子,又是自幼喪母,在姐姐的教導下長大的,在御前才會拿姐姐的教導作開頭也情有可原。

而且林黛玉的這個法子雖然看著稚女敕,卻也不是沒有運作的空間。作為一個君王,的確對那些世家們是又依賴又忌憚。如果真的能夠削弱那些世家們的影響力,那怕是付出一點子代價,皇帝也是願意的。

至于戶部尚書說的,怕百姓們都去了作坊做工導致糧食減產一事,皇帝心里並不是非常擔心。畢竟眼下已經有了紅苕,麥子一畝才收多少?最多也不過是兩百斤而已,這還是上等好田。而紅苕呢,那怕是下等田,一季也能收個兩千斤。紅苕一年少說也能夠收個兩季,麥子卻只能收一季。各地官府只要在自己轄地的官田里種上百余頃,就可以保證當地百姓的口糧。只要下面的人不陽奉陰違得太厲害,以紅苕需要的時日比麥子稻谷短的特性,以紅苕的高產易儲存的特性,自然是不用擔心災荒的。

如此算來,種植紅苕的好處實在是太多了。

皇帝到底是權力圈里最頂尖的人物,一下子就想到了無數的念頭。他可不是林招娣林黛玉這樣的小女孩,作為君王,皇帝可是很快地就想出了一大堆的對付那些陽奉陰違的世家的法子。

不錯,這紅苕的確會是一把利刃,而將此物發揮到極致的,必定是他,這位萬乘之君。

楊太尉在邊上憋了半天,終于開口了︰「這紅苕如此高產,就是不知道耐不耐寒?能不能在邊關耕種?」

林招娣看著對方的衣飾,揣度著對方的身份,看著卻道︰「這晚輩就不知道了。只是種在邊關的話,晚輩擔心會被敵國的探子給模了去。」

楊太尉道︰「這就不用你擔心了。如果這紅苕在全國推廣的話,遲早是會被番邦給知道的。倒不如在邊關屯田,保證邊關將士的口糧。」

皇帝一听,道︰「怎麼,邊關將士的口糧不夠麼?」

楊太尉道︰「啟稟聖上,何止是口糧不夠?這戰馬也不夠,這刀槍弓箭也不夠,箭矢什麼的更加不夠了。更不要說什麼金瘡藥了,那幾乎是沒有。每次被人家打草谷的時候,我們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人家欺負我們的百姓,卻什麼都做不了。更有無數的將士,就因為缺醫少藥的,白白的就那樣死去了。」

楊太尉也是從下層的軍士里面浴血廝殺出來的,自然是知道邊關將士們的苦的。他甚至還知道,因為朝廷的各層官吏的推諉盤剝,幾乎所有的將士們都在挨餓。一天連一頓飽飯都不能保證,叫將士們如何打仗?饒是楊太尉這樣的鐵漢子,也沒少掉淚。

鐵漢流淚大概是最容易打動人心的。也難怪三國時候的劉玄德哭出了三分之一的天下。

見楊太尉這樣的男子漢都流出了眼淚,林招娣也忍不住道︰「其實關于醫藥之事,也不是沒有辦法。」

楊太尉一愣,忍不住吼道︰「你說什麼?」

林招娣道︰「晚輩幼年之時,曾經遇見一件事情,也就是那件事情,讓晚輩明白了,刀劍之傷之所以會要人命,其一傷在傷口過大,不易愈合,其二,則在于傷口容易發炎灌膿。晚輩在機緣巧合之下才知道,傷口過大可以讓巧婦用干淨的、不曾染色過的蠶絲、羊腸捻成的絲線縫合。至于傷口容易發炎灌膿……」

「怎麼樣?」楊太尉忍不住追問了。林招娣正好說在了點子上,自然讓楊太尉更加上心了。要知道,如果能夠解決了這兩點,那麼就等于能夠救下邊關超過七成的傷員的性命了。叫楊太尉怎麼不心急?

林招娣道︰「晚輩這里有兩樣東西,正好用得上。」

「什麼東西?」

「一樣就是紅苕酒。」

「紅苕酒?就是你賣給那些草原部族的那些紅苕酒?」

「是,也不是。」

「哦?你怎麼老是吊著老夫?快說,快說。」

「是,大人。晚輩的莊子上一共出產三種紅苕酒。第一種紅苕酒是三蒸酒,一般是售給本朝的百姓們飲用的,也是最為溫和的。第二種紅苕酒乃是五蒸酒,也就是售給草原部族的酒。至于第三種紅苕酒,那是七蒸七釀的七蒸酒了。這種酒很容易就能夠被引燃,可以用來清洗傷口,預防傷口感染發炎。」

「真的?」楊太尉的激動已經是無法形容了。

邊上的左相道︰「這紅苕酒是一樣,那麼另外一樣呢?」

「那就是用來養雞鴨的蛆芽子。」

「蛆芽子?」

听見這個,連楊太尉都有些石化了,更不要說那些文官。他們都不知道該如何反應。在世人的眼里,如果傷口上有蛆芽子,就等于是在等死了,因為蛆芽子會從傷口進去,將人的內髒都給吃光。從來沒有人會想到蛆芽子還能夠救人命。

楊太尉也有些膽寒了︰「丫頭,你說的可是真的?這蛆芽子真的能夠救人?」

林招娣一面示意嚴嬤嬤去拿自己屋里的本子,口中卻道︰「大人想必也听說過,晚輩家的莊子上收留了很多流民的事兒吧?」

「確實听說過。」

「其實,在收留流民的時候,晚輩也會讓下面的人給流民們安排住宿,並派人給他們診病。只是這流民人數眾多,而好大夫難找,藥材也少。好些流民即便到了晚輩的莊子上,也有撐不下去的。也就是因為缺醫少藥,晚輩才會注意道,很多受了傷的流民,因為傷口上長了蛆芽子,反而活了下來,而那些同樣受了傷,傷口卻干干淨淨的流民反而死去的比較多。」

「還有這事兒?」

「是的。後來,晚輩家里開始興修水利。無論是河工也好、山上采石的人手也好,也經常會听說采石山上或者是河務上又有誰誰誰受傷了,誰誰誰不好了。只是,這幾年京畿及京畿附近災荒連連,各地都忙著賑災,也忙著應對災後的各種時疫,這藥材也越發緊張了。晚輩也是抱著試一試的想法,讓下面的人用七蒸酒清洗傷口,再用蛆芽子清理傷口上的腐肉。想不到這個法子還真的有效。」

林招娣接過嚴嬤嬤拿過來的本子,將之雙手呈給皇帝,道︰「這本子上記載的就是有關受傷的河工們用七蒸酒和蛆芽子療傷的記錄。請聖上過目。」

當初林招娣吩咐下面的人準備專門的養蛆作坊,用來養雞養鴨養豬的事兒,皇帝是知道的,當然,後來戴司正也曾經報告過林招娣用蛆芽子給河工們治療傷口的事兒。皇帝自然是不信這個的。卻沒有想到,偏偏這個法子還真的有用。

現在,就是皇帝也不得不重視起這件事情了。

楊太尉更是著急,等皇帝看完了那本子,將之往下面傳閱的時候,楊太尉更是破天荒地搶在左相之前,一把搶過了那本子,仔仔細細地看過之後,道︰「原來你們試過這麼多的法子?嗯。七蒸紅苕酒和剛剛孵化的、正在生長的蛆芽子是最好的搭配?」

楊太尉拿著這本子,雙手都忍不住開始發抖了。這哪里是普普通通的記錄本?這可是邊關數以萬計的將士們的命啊。

楊太尉道︰「丫頭,這蛆芽子不好運送吧?能不能在邊關弄個養蛆作坊來?」

楊太尉看得明白,只要有個養蛆作坊,再從中原運些七蒸酒出去,就可以保證邊關將士的安危。對于他這樣的老將來說,沒有什麼比這個更加重要了。

林招娣看看上面坐著的皇帝,這才道︰「其實晚輩有意在邊關那里置辦個小莊子,方便收些皮毛和牛羊肉。尤其是牛羊肉做的肉脯,無論是晚輩還是晚輩的弟弟妹妹們都喜歡吃。如果這莊子弄起來的話,順便弄些養雞場什麼的,也是好的。這養蛆作坊可不止一個好處呢。蠶絲什麼的可以用來縫合傷口,這蛆殼也可以捻成絲線用來縫合傷口,還不比蠶絲差。而且,一個養蛆作坊弄出來以後,出產的蛆芽子,邊關的那些將士們可用不完。白白的都浪費了。還會在藩國漏了痕跡。」

皇長子道︰「難道外頭的蛆芽子就不能用麼?」

「殿下,外頭的蛆芽子不干淨。這本子上也記錄了,用了外頭的蛆芽子的人,有不少都感染了其他的病癥,唯有用了養蛆作坊里的蛆芽子,那些傷號們才好得特別快。」

太子翻著那本子,更是連連點頭。

對于林家的這兩個丫頭,皇帝也好,太子也好,都非常看好。林黛玉雖然年紀小,卻很有大局觀,雖然稚女敕,將來好生琢磨以後,會更加出色。林招娣能夠將一件小事的用處發揮到極致。這兩個女孩子尚且如此,更不要說林如海這個父親了。

一直以來,對林如海都不太了解的皇太子第一次將目光轉移到林如海的身上。對林家的兩個男孩就更加期待了。

左相道︰「林家丫頭,其實用五蒸酒清洗傷口也是可以的吧?為何一定要選七蒸酒呢?」

林招娣道︰「相爺。用五蒸酒的效果的確只比七蒸酒略略差一點。但是如果朝廷真的允許邊關使用這個法子的話,那麼勢必會大量采購烈酒。三蒸酒是三蒸三釀,五蒸酒是五蒸五釀,七蒸酒是七蒸七釀。對于軍糧,尚且有人膽敢克扣,那對于這些邊關將士必備的療傷之用的烈酒,又如何保證下面的人不會動手腳?五蒸酒和七蒸酒最大的區別就是五蒸酒不會被火種引燃,而七蒸酒卻能夠輕易地被引燃。沒有比這個更加簡易的鑒別辦法了。」

听了林招娣的回答,就是皇帝也非常滿意,更不要說在邊上已經點頭點得小雞啄米一般的楊太尉了。

沒錯,這酒關系到邊關將士們的命,自然應該慎重。

左相是個力求穩妥的人,在他的建議之下,皇帝決定罷朝數日,到林家的莊子上去親眼看一看這七蒸紅苕酒和蛆芽子的妙用。河工和采石場上絕對少不了受傷的人的。如果這七蒸酒和蛆芽子真的這麼有效,那麼皇帝就會下令,給兵部多一份儲備。

皇帝要去林家的莊子,作為主人,林家姐妹自然要同行。就只能將兩個幼弟交給迎春了。迎春也是知道輕重的,自然是滿口應下。

等聖駕離開之後,這姐妹二人才松了一口氣,癱軟在地上。流雲白鵠幾個更是半拖半抱的才把這姐妹二人弄回屋里去。

林招娣林黛玉也沒有這個力氣說話的,往韶穎軒那邊遞了話以後,這姐妹兩個都來了怡蘭軒。她們有很多話兒要說。

坐在怡蘭軒的拔步床里,林黛玉低聲道︰「姐姐,你為什麼把露臉的機會讓給我呢?」

「妹妹,我們終究是要選秀的。我雖然名為林家嫡女,但是我到底也不過是個記名嫡女,到了宮里,這身份也的的確確差了些。即便被選上了,只怕也不會好到哪里去。倒不如把機會讓給妹妹。」

「可是,姐姐我不想進宮。」

「傻丫頭,這事兒可由不得我們自己。我們林家門第清貴,父親的官位也不低,家里又不是只有一個獨養女兒的,可以申報免選。我知道你,你是最不喜歡跟那些人耍心眼兒,將一肚子的聰明都用在跟別人爭斗上面。宮里的爭斗的確厲害,可是這普通人家的內宅就不需要我們自己去爭了麼?哪怕是嫁給了普通人家,我們也一樣要耍心眼子的,哪里能夠跟在家里做姑娘使這樣輕松自在?」

林黛玉道︰「姐姐,內宅之事,不過是東風壓倒西風,西風壓倒東風。這些個妹妹也是知道的。妹妹也知道,這皇子皇孫們沒少借著婚姻給自己加大籌碼的。不說眼前,就說那史書上,這樣的事兒哪里就少了?東漢之郭聖通、唐高宗之太原王皇後,這兩位君王最後能夠上位,還不是借著自己女人的娘家力量?可是郭聖通也好,王皇後也好,哪個落到好了?死的不淒慘麼?」

林招娣一愣。她第一次發現,自己的妹妹居然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長大了,當初軟軟糯糯的一團,如今也會為家里思考謀劃了。

都說沒娘的孩子早當家。

這話一點都不錯。林招娣如此,林黛玉也是如此。

林招娣也知道,當今皇帝已經老邁,自己姐妹很可能是下一任皇帝的後宮人選。自己是記名嫡女,就是進宮了,也不過是從貴人開始。如果換了林黛玉,那很可能從嬪開始的。而且自己的性子急,也不及林黛玉來得招人喜歡,所以林招娣才會想到將機會讓給林黛玉。貴人進宮,身邊伺候的人才那麼兩個,但是嬪的位分不但比貴人高,還有獨立的宮室,就是伺候的人也多些。以林黛玉的本事,將來會成為皇太後也未必可知。

但是林招娣卻沒有想到,自己的妹妹居然能夠提出郭聖通和王皇後來。

林如海在南弄出了雙季稻,如今她們姐妹又弄出了紅苕,加上皇帝十有八九也會同意推行紅苕一事,這就注定了林家的威望、林家在百姓之中的名聲將達到一個頂峰。可以說,她們姐妹絕對會成為皇子皇孫們爭奪的對象。

以皇太子皇長子為首的成年皇子們都有了正妃,尤其是皇太子皇長子和皇四子,他們都有跟自己姐妹一般大的兒子,即便是不能為自己爭取,也不會願意看到自己姐妹到了別人的手里。所以,他們勢必會為自己的兒子爭取。

只是,是人都會有逆反之心,更何況那些心高氣傲的皇孫們?哪怕就是成了婚姻,哪怕她們姐妹國色天香,換來的,依舊不過是相敬如冰而已。

林招娣想到了其一,沒有想到那些皇子皇孫們的反應,但是林黛玉卻想到了。

難怪林黛玉今天的表現會這麼奇怪。

林招娣很確信,以林黛玉的捷才,林黛玉大可以做到更加出彩,給君王留下更多更加鮮明的印象。可是今天林黛玉的表現實在是出乎她的意料。林黛玉在君前奏對的時候,林招娣就很奇怪了。只是她也不想責問林黛玉。

現在,林招娣懂了。

雖然這拔步床里就她們姐妹兩個人,可是很多話,林黛玉還是不敢出口。歷朝歷代又有哪個出身高貴的後妃得到善終的?能有個好棺材也要謝天謝地了,更多的則是無兒無女,在冷宮里渡過余生。更有的,即便生下了兒女,那些兒女不是早早夭折,就是後來死于非命。

好比東漢之郭聖通,劉秀為了她舅舅家的兵馬,迎娶了這位漆舍里的明珠。結果就是她生了兒子,她的兒子又被冊封為太子又如何?劉秀不是照樣忌憚她?一面給了她皇後的尊崇,一面算計她的家族。哪怕她是皇後、哪怕她的兒子是太子,也難阻擋漆舍里的覆滅。當劉秀羽翼豐滿的時候,她就被廢去了後位,而隨著漆舍里最後的影響力的消失,她也死在了冷宮,她的兒子們更是被全部毒死。

唐高宗的原配皇後王皇後,真的是因為無子被廢?究其真正原因,還不是因為她出生五姓七望中的王家。在初唐之時,連李世民都要看五姓七望的臉色,身為一國之君,他的旨意居然無法傳達到長安以外的地方,還不是因為長安以外的地方以五姓七望為尊?

所以王皇後成了李治對付五姓七望的棋子。李治捧著她十多年,就是為了麻痹五姓七望,為自己的上位積蓄力量,而廢了她是因為李治認為五姓七望已經妨礙到他這位皇帝的威嚴了。至于最後武則天能夠將王皇後斬去手足放在酒甕里,還不是因為有李治的縱容?

這樣的事情多得數不勝數。

身為君王的男人們利用那些女人控制著朝廷朝野的力量,然後發現棋子沒有用了就換一個。使得最後能夠上位的,大多數都是一些娘家力量不強的女人或者是善于偽裝工于心計的女人。

經過林黛玉的提醒,林招娣終于注意到了,她們林家的聲望在百姓之中已經超過了朝廷了。

林招娣終于色變︰「原來是我疏忽了,不及妹妹看得明白。」

林黛玉道︰「姐姐,當今聖上的確是個明君,可是太子殿下就不知道了。方才妹妹在御前的時候,就感覺是身在初唐之時那樣,真正風刀霜劍。」

林黛玉抱著胳膊,將自己縮成一團。巨大的恐懼讓她的骨子里冒出一團又一團的寒氣。就是林招娣的臉色也不好看。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林如海是當今的心月復沒有錯,可是當今已經老邁,總有退位的那一天。說不定等她們兩個大了以後,就是如今的太子眼中的最好的棋子。

這對林家而言,也許會成為林家最大的危機。

林家的聲望太高了的確不是一件好事。

當今聖上已經老邁,雖然後位空虛多年,但是他與貴妃乃是少年夫妻老來伴,情深意重。如果進入當今聖上的後宮,絕對是一件杯具。太子妃素有賢名,光親生骨肉就有三男兩女,跟太子更是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如果真的被太子殿下看中了,最多也不過是個妾而已。太子殿下的長子次子倒是跟自己姐妹二人年紀相當,但是這天底下能夠順順利利的上位的太子又能夠有幾個?而且太子春秋鼎盛,年紀正輕,又怎麼會看到自己的兒子威脅到自己的勢力?

也許這也是林黛玉為何出頭的真正原因。她不想進宮,也不希望自己進宮。那個宮闈對她們姐妹無論哪一個都是墳墓。自己姐妹身殞事小,如果連累的家里就不好了。畢竟林家如今不是沒有男丁。

一想到自己一手帶大的弟弟可能會因為皇家的算計而出事兒,林招娣的心就揪起來了。

不,絕對不行,絕對不能讓自己的弟弟出事,也不能讓林家出事。林家養育了自己,也是自己的靠山,絕對不能讓林家出事。(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訂閱,打賞,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隆重推薦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紅樓炮灰生涯最新章節 | 紅樓炮灰生涯全文閱讀 | 紅樓炮灰生涯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