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靖政策」一般的解釋是︰西方列強為防止戰火燒到自己頭上,以犧牲弱小國家為代價換取自身的苟安。浪客中文網
英國的綏靖政策也深深的影響到法國,一方面是法國自己也認識到德國的軍事壓力。尋求英國無果,許多人也傾向于綏靖政策。一廂情願想法慢慢的在法國蔓延,用小國去滿足德國的胃口。
36年,隨著希特勒一步步緊逼,英法則一步步後退。希特勒也嘗到了勝利的甘甜,但他並不滿足于此,三月份,悍然派遣3。5萬德軍奉命進入了萊茵非軍事區。當時的德軍無論數量還是質量均與駐扎在萊茵河對岸的法軍有很大差距,但法國政府在希特勒的挑戰面前畏縮不前,英國政府又采取「超然」態度,希特勒再一次動作得逞了。隨後,德軍入侵奧地利的整個過程進行得出奇的順利,使希特勒模透了「綏靖主義」者的底牌。
在靠近德捷邊境的捷克蘇台德區,有300多萬日耳曼人。一方面,希特勒利用這地區居民和德國人同一種族的關系,在那里搞了納粹黨組織,並指揮他們不斷制造事端,要求「自治」。實際上是月兌離捷克斯洛伐克,歸附德國。另一方面,希特勒叫嚷著不能容忍有人「欺侮」德國境外的日耳曼人,要替他們「伸張正義」。他揚言要發動戰爭,又大規模的向德捷邊境調集軍隊,擬定了「綠色計劃」,準備10月1日為進攻捷克的日子。
眼看兵臨城下,捷克政府自然不願任人宰割,也加強了邊界的作戰兵力。兩軍對峙,戰爭似乎就要一觸即發了。在這危急時刻,最傷腦筋的是英法等國的領導人,英國首相張伯倫徹夜不眠。
38年9月13日晚上,希特勒收到張伯倫一份十萬火急的電報,電文是︰「由于局勢越來越嚴重,我有意前來看你。以尋求和平解決的辦法。我想乘飛機前來,並準備明天動身。」堂堂的大英帝國首相,為何要如此迫不及待地求見希特勒呢?
原來,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捷克在英法保護下恢復了主權。同英法都訂有互助同盟條約。如果德國和捷克交戰,英法按照條約必然卷入戰爭,西歐的戰火將蔓延開來。由于考慮自身的利益,張伯倫緊張萬分,法國首相達拉第也膽戰心驚。達拉第打電報給張伯倫,催他去見希特勒,要他「盡可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9月15日,張伯倫匆匆趕路,生平第一次坐了7個小時的飛機。在慕尼黑著陸。之後,又乘坐3個小時的火車。來到德國的斯加登拜見希特勒。
希特勒喜出望外,他正為侵略捷克的事大傷腦筋。因為當時德國實力有限,準備攻打捷克的只有12個師,而捷克卻有35個裝備精良的師。德國的國防軍參謀部反對侵略捷克的軍事冒險。如果英法堅決站在捷克一邊,希特勒的如意算盤就落空了。如今張伯倫登門求和,這不是現成的敲詐機會嗎?希特勒和張伯倫的談判在一間密室秘密進行。據戰後查獲的當時翻譯官的筆記透露,當時希特勒大談他對德國人民、對國際和平、對德英親善的「功勞」。最後,他皺著眉頭殺氣騰騰地威脅道︰
「無論用什麼辦法。這次都要解決捷克境內300萬日耳曼人的問題,就是為此打一場世界大戰,也在所不惜。」
深怕戰火燒身的張伯倫連忙反駁︰「如果元首決定動武,那我們還有什麼談判的必要?」
希特勒猛然提問︰「英國是否同意割讓蘇台德區?」這時的希特勒已不是談蘇台德日耳曼人自治的問題,而是**果地要求把這一地區割讓給德國了。
這一問題並沒使張伯倫大為吃驚。來談判之前,他已同法國商定,兩國絕不會幫助捷克作戰,而且決定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以求和希特勒妥協了。張伯倫慢條斯理地說︰「蘇台德區的日耳曼人。在德國之內還是之外,原則上對我來說是無所謂的。」
這暗示他同意把蘇台德割讓給德國了。
9月16日。張伯倫回到倫敦,當晚召開內閣會議,會議上鼓吹只有把蘇台德區割讓給德國,才能阻止希特勒進犯整個捷克。
9月18日達拉第也愁眉苦臉地趕到倫敦。經過一番秘密的策劃,英、法炮制了一項出賣捷克的計劃︰「凡是蘇台德區日耳曼居民佔50%以上的全部領土,都直接轉讓給德意志帝國」。
第二天,英、法兩國向捷政府提出割讓蘇台德區給德國的「建議」。在人民的壓力下,捷克政府起初拒絕這一「建議」。英、法以解除盟約要挾,還警告如果因此發動戰爭,威脅到歐洲的利益,捷克要付全部責任。在百般無奈之下,捷克政府只好屈從英、法兩國的利益,同意割讓領土。
1938年9月29日,希特勒、墨索里尼、張伯倫和達拉第等在慕尼黑的「元首宮」里進行會談。其實這次會談沒有新的內容,只是對已達成的交易補辦個手續。
第二天,四國便簽訂了《慕尼黑協定》,根據協定,捷克必須從10月1日開始的10天內,把蘇台德區及其附屬的一切設備無償的交給德國。捷克的兩名代表在會談前已經到來,但不許參加會談,只能在會議室外的隔壁房間里等待著四大國的判決。希特勒在慕尼黑會議上說,佔領蘇台德區是他對西方的最後一次領土要求。
張伯倫對此毫不懷疑,回到倫敦下飛機的時,還興高采烈地聲稱,他帶回來「一代人的和平」,他對英國人說︰「這是我們時代的和平,我建議你們安心的睡去吧!」
在這份慕尼黑協定簽署後,陳紹當著眾多將領說道︰「悲哀的英國,他們建造的那些軍艦和飛機都是玩具嗎?愚蠢的法國,他們難道忘記了一戰,忘記了希特勒當眾撕毀《凡爾賽合約》。一群整天一廂情願的傻子,二愣子都比他們明白當中的厲害。」
陳紹真的沒有想到,他原本以為德國如此咄咄逼人,英法不會重蹈覆轍,這場戰爭會提前打響。只是一切都回到了原位,和歷史上一樣,慕尼黑協定繼續簽訂。
有時候陳紹真的想把張伯倫和達拉的腦袋敲開看看,里面裝的是不是大便。德國動作如此明顯,每年都在擴軍,這都看不出德國的目地?真不清楚他們是怎麼當上所謂的首相和總統的。
和陳紹一樣想法的還有一個人,那就是丘吉爾。听到這個協定後,回到家中,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不停的咒罵著張伯倫,略顯肥胖臃腫的身體一抖一抖,臉色十分的難看。
丘吉爾在德國一次次宣布擴軍時,就已經多次警告張伯倫,德國侵略的野心昭然若揭,再不制止以後就晚了。只不過他的話都被當成了耳旁風,一次次的警告並沒有改變現今英國的態度。
所幸,英法在軍備發展上並沒有停止下來。只不過很多東西都直指中華帝國,英國還沒有忘記當年戰敗之痛,始終記得中華當年那一「耳光」。而對于中華,英國在生氣的同時,也十分的嫉妒。
緬甸鐵路已經建成通車,每天都有大量的貨物在仰光碼頭裝船,走海路被運往歐洲。這條鐵路成為西南無數工廠的另一個出海口,一個規模不亞于防城港碼頭的出海口,在這里,西南地區的出口產品,有一半會被運往這里。
東南亞試點城市也全部建設完成,繁華的雛形已經在東南亞地區上演。吸引了很多的東南亞民族遷往試點城市,迫于《香港合約》的條款,英法還無法在明面上阻止那些東南亞民族,邊境的守軍只能看著每天絡繹不絕的遷徙人群干瞪眼。
看著華人在東南亞的治理區,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英國只能是羨慕、嫉妒、恨。要不是忌憚中華陸軍強大的威懾力,英法早就迫不及待的要奪取中華的勞動成果。只不過理智告訴他們,一個擁有近六億人口的中華,一個擁有一千多萬平方公里土地的軍事強國,不是他們可以隨便揉捏的。
這些年來,中華雖說一直都沒有軍事行動,但留給世人的教訓已經不少了。很多人的心里跟明鏡一樣,別看中華現在一直都在安安靜靜的發展生產,軍事實力也蟄伏了,但他們都清楚,中華現在就像一只刺蝟,身上的刺雖然沒有豎起,那是因為還沒有感受到危險,而一旦發怒,身上的那些刺絕對會讓入侵者鮮血淋灕。
一個十年前都可以讓世界震動的國家,沒有理由十年後變弱了。沒有看到日本和蘇聯劍拔弩張,但都很謹慎嗎?沒有看到現在中華雖然只有一艘戰列艦,但重新奪回亞洲第一海軍的日本卻不敢有招惹中華的舉動嗎?要知道,中日可一點也不和平,就連外交關系都還未建立起來。中華就連辦事處都沒有在日本建立,而且十年過去了,日本島上連一個常住的華人都沒有。
日本的舉動,已經向世人展示,如今的中華並非表面上看起來如此祥和。
ps︰其實該怎麼說呢?昨天很悲催,華麗也不想解釋太多。省得有人又說華麗很虛偽,取這個筆名本來就是要警示自己別虛偽。
為了補償大家,還是五更,最後一更算是補償昨天沒有更新,也算是給大家陪不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