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十四年,8月20日。
日本由第一艦隊和第二艦隊加上日本海軍部直屬第十航空戰隊兩艘航母,瑞穗號和千歲號,組成聯合艦隊。
聯合艦隊前出橫須賀,經中華許可,往南海駛去。不過路途航線都遠離中華大陸,並且在天上,時刻有中華戰機在跟隨,防止小日本玩陰的。
在聯合艦隊中間,還有一大批運兵船,目標很明確,英法東南亞勢力圈。
和德國艦隊一樣,日本的動作沒有絲毫隱藏的意思。並且也給出了一個很合理的借口,應意大利邀請,派出艦隊前往地中海,進行盟友間的軍事互訪。
當然,關于艦隊里面有運兵船的事情,日本並沒有說出來,顯然不想讓別人知道。
奧運會結束後,中華陷入一片寧靜,對于變幻莫測的世界格局,中華一直都保持沉默,不發表任何意見。仿佛世界上發生的事情,都和中華無關。
比較淡定的國家還有一個美國,最先只是意外德國突然冒出來的艦隊,其後美國人也是高坐釣魚台,和中華一樣,保持安靜,不發表任何言論。
世界兩大工業國家的沉默,讓整個局面變得越加的撲朔迷離。
中美可以淡定,因為就算戰火被點燃,也燒不到他們身上。可英法就不行了,他們此時就好像被上了環的小狗,任憑軸心國拉著走。十分被動。
原本計劃撤出地中海的英法聯合艦隊,此刻也產生了分歧。
法國不同意把艦隊撤出地中海。而英國執意要回去,兩國都互不讓步。
英國要保證本土的安全。而法國何嘗不是要保證本土的安全。要知道法國的也有很長的疆界在地中海,要是艦隊都走了,德意在地中海又有那麼強大的海軍力量,就憑法國地中海艦隊羸弱的實力,連塞牙縫都不夠。
最終英國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目地,做出了讓步,法國艦隊留在地中海,並且英國也留下了一半的力量。配合法國海軍,牽制德意海軍。剩余的艦隊返回英國本土,保證本土和航道的安全。
時間的腳步一如既往的前進著,8月25日。
又是五天過去了,整個世界還是一個鳥樣。本來還有一件事值得關注,那就是日本聯合艦隊的速度太慢了,由如龜速般。五天了,才堪堪抵達南海。不過這件事現在已經不重要了,因為歐洲的火藥桶已經被點燃了,也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
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蘇德在25日天剛拂曉,悍然發起《白色方案》。兩方共同夾擊波蘭。原本這份計劃是在當初蘇德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後發起的,然而被中華給拖到現在。不過方案基本上沒有改變。
德國國防軍在經過希特勒撕毀《凡爾賽條約》而宣布征兵後,軍隊規模已遠非波蘭所及。承平時期,德國約有為數六十萬的軍隊,而波蘭僅有二十一萬。動員潛力的差距亦然。前者除了五十一個現役師外,在戰時可另外編成102個師。而波蘭只能編成三十個正規師,以及十五個後備師。
如今德國即正動員為數550萬的軍隊,其中已有400萬人完成作戰訓練,當中有一大部分是在中華秘密受訓的士兵。加上因為先前德軍執行的隱密行動,讓其在未被發現的情況下迅速完成了動員準備,動員一共分成四個梯隊進行︰第一梯隊為質素最優者,裝備最精良、最優先給予機械化和編制人數最多,每師約18,000人,這樣的師共有35個,總數約為630,000名士兵。第二梯隊則有16個師,為後備役士兵組成,每師約有15,000人,共240,000人。第三梯隊為年齡較高或訓練較不完整的後備役部隊所組成;第四梯隊則由正規部隊的加強營所組成,與第三梯隊的單位同用于增援或次級防御作戰中。
德國陸軍在魏瑪時期限額十萬人,讓其軍隊僅留下菁英份子,加上協約國的限武條約沒有規範士官數量,便加以大量訓練,預計于未來擴軍時擔任中下級軍官,希特勒上台擴編後,以往的將官變成集團軍司令、校官變成將官、士官變成校官。
原來的時空,即使德軍指揮人員質素優良、動員能力驚人,其士兵武器的產量不夠需求,如德國汽車工業無法負荷,許多單位被迫使用馬匹作為主要運輸工具,且仍使用許多舊式武器,如毛瑟98k步槍與mp18沖鋒槍,兩者皆為一次大戰的產物,而反坦克武器上,德軍主要使用37毫米36年式反坦克炮,波軍則主要使用波佛斯37毫米反坦克炮,兩者性能也十分接近。因此總體上來說,德波兩軍戰力與裝備質量最接近的單位是步兵師與戰防武器。然而與波軍相比,德軍在武器數量上佔了相當大的優勢,例如其一個步兵師就配有735挺輕機槍,比波軍的326挺還要多出一倍。
而在這個時空,有了中華在背後支持,德國的裝備完全不可同日而語。裝備了大量的新式步槍,還有一部分的自動步槍,並且也都全部換裝中華制式的中華c-2型沖鋒槍(c型改進型)。卡車方面更是不用煩惱,只要希特勒開口,有足夠的報酬,需要多少卡車,中華就可以買給他多少卡車。這樣也使得德軍的實力大大的加強。
當然德軍裝備的武器也不單單是中華的,更多的武器裝備是自己研制生產的,只不過產量不足,需要委托中華生產,也購買一些回來當儲備。
比起波蘭,德國陸軍最佔優勢的武器為坦克。也就是裝甲部隊。先前,德軍的海因茲.古德里安裝甲兵上將發展了一套先進的機動戰準則。並成功說服上級跟中華軍隊一樣,建立師級的裝甲部隊,由坦克、炮兵、車載步兵等單位聯合編制,並與空軍進行協同作戰。古德里安因為希特勒的支持才成功說服陸軍部的反對者,于1933年成立了三個裝甲師,每個裝甲師都有兩個坦克團,滿編時將擁有561輛坦克。1937年,德軍又再建立了4個摩托化步兵師。到了波蘭戰役時。德軍已擁有8個裝甲師、4個輕裝師和4個摩托化步兵師,這些機動化單位德軍統稱為「快速部隊」,共約有4500–4900輛坦克,其中少部分是一號坦克,一號是原先用于訓練的,僅裝備了兩挺機槍,裝甲相當薄弱。波蘭的迷你坦克的火炮即可將其摧毀。二號火力稍較一號強,但與同時期的西方國家坦克相比仍遜一籌。擔任德軍真正的主力的三號與四號坦克以及從中華引進的中國豹和中國虎,德國人直接命名為虎式和豹式,是如今德軍坦克主力。和中華一樣,豹式和虎式德國人也根據改進次數,稱為一型到三型。當然德國也根據中華坦克研制改進自己的國產坦克。使得三號和四號坦克,性能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完全不弱于中華最新型的虎式坦克。
德國空軍也遠比波蘭空軍來的強大,主要用于提供戰術支援,協助地面部隊的進攻。特別是ju87俯沖轟炸機,其精準的打擊能力和特殊的呼嘯聲對波軍士氣有相當之影響。德軍還有身為全球最先進的戰斗機之一的bf109戰斗機。以及大量的中型轟炸機,主要是he111和do17轟炸機。當然德國也裝備了數量不少的戰鷹-1和戰鷹-2型戰機,也有大量的轟-2在德國服役,戰斗力也十分強悍。要不是德國要發展自己國內的轟炸機工業,恐怕會全部裝備中華的轟-2,因為六噸的載彈量,已經秒殺了德國自己研制的所有中型轟炸機了。
在1936年至1939年期間,希特勒曾組織以空軍為主干的「兀鷹集團軍」前往西班牙參加內戰,獲得了大量的實戰經驗。除去中華,此時的德國空軍也可能是全世界最有經驗、最訓練有素和裝備最優良的空軍
德軍一共將2695架飛機用于德波戰爭中,包括771架戰斗機、408架驅逐機,336架俯沖轟炸機和1180轟炸機,其中又有200多架用于偵查任務中。
此刻波蘭總兵數才一百萬,戰爭動員起來,也可以勉強達到一百五十萬,十四個騎兵旅和兩個坦克旅已經四個坦克營。空軍方面也只有一款麋鹿能和德國空軍戰機一較長短,但數量才百架,根本起不了多少作用。火炮方面,波蘭一個步兵師才裝備四十八門火炮,更是和德國沒有辦法比。
德國的《白色方案》重新嘗試了類似于曾在一戰中失敗的《施里芬計劃》的作法︰于一方采取守勢、集中大部分主力部隊,于一方取得迅速的決定性勝利,盡快結束兩線作戰的不利局勢(集中兵力于波蘭,對西方盟國采取守勢),以側翼攻擊敵人迫使其進行反正面作戰,盡可能以少勝多以及憑著機動戰達到「坎尼模式」的包圍殲滅戰,將敵人有生力量消滅。
比之一戰,德軍已有了兩種新世代的武器—飛機與坦克,在技術與任務性質上也獲得了充分的發展,兩者皆與一戰時期的產物相比不僅打擊力更強、速度也更快,遂在結合此兩者武器之運用後,即將集中兵力的裝甲部隊來突破敵軍防線,快速深入後方、將敵軍主力包圍後而進行決定性的殲滅會戰。
ps︰本來是不打算這些東西,但考慮到歷史已經面目全非,很多東西都和原來的不一樣,多少也要提一下。省得到時候出現時太突兀了。至于本章中的數據,不要拿去和歷史資料做比較,因為沒得比,大家都歸結于蝴蝶效應便可。
此刻,華麗也想感慨一句︰老天爺打了各噴嚏,把廈門淹了,這場雨到底要下到什麼時候,被子都快發霉了。盼望這場雨趕快停,到處都濕漉漉的,煩人。
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