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同時,東京大本營中,一場屬于高層間的會議也在激烈的進行著。
談論的目的自然是今後日本該如何選擇道路,這關乎日本的生死存亡。
其實也不能怪日本有這樣的舉動,中華始終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在日本的胸口上,特別是當中華露出對日本的不滿時。始終環繞著憂患心里的日本,頓時感到巨大的危機感。
再加上當年日本戰敗,賠償大量的金錢,也丟盡的臉面。這讓日本上下都鱉了一口氣,誓要讓中華血債血償。盡管當年美國人用堅船利炮敲開日本的國門,但中華打敗日本,卻完全不能和當時相提並論。
日本拿中華當東亞病夫,鴉片戰爭,八國聯軍,甲午海戰…等等戰爭過後,日本已經完全將中華納為囊中之物。對中華的土地望眼欲穿,無法坐視當年西方列強在中華大地上取得的種種利益,生怕留給日本的利益越來越少。
當時日本是以「強者」的姿態出兵中華,結果反被中華狠狠的教訓了一頓。這如何能讓日本上下信服,一直以來在日本眼中的東亞病夫竟然反擊,打敗了一直以亞洲老大自稱的日本。這個耳光如何能讓日本人忘記,赤果果的逆襲。利益和臉面,被中華一腳踹到爪哇國去了。
打人之人反被揍,打劫之人反被搶,這是一個永久抹不去的傷疤。
當年因為種種原因,日本承認戰敗,苟延殘喘了十幾年,不斷發展軍事力量,壯大侵略鐵蹄的強度。這些都是日本為了日後復仇所做的準備。
戰爭爆發,日本接連取得了極大的戰果,整個日本上下已經被勝利的捷報刺激得信心滿滿。
無論是美國人,還是英國人,發國人,蘇聯人,都一次次敗在日本軍隊手上。從軍方到大本營高層,其實已經快被勝利沖昏的頭腦。
數不清的貨船將一船船貨物從佔領區運回日本,依靠搶奪而來的財富,日本經濟開始擺月兌以前的困苦,這讓支持發動戰爭的民眾便得越來越多。
從各種礦產,原材料,到石油、橡膠到各種各樣的物資。大量運著這些物資的貨船,每天都會抵達日本。日本的各個碼頭,都異常的忙碌,大批的勞工每天冬早到晚都是不停的卸貨再卸貨。
日本民眾不需要再吃著每天固定配發的一點點食物,因為從佔領區中,每天都會運回很多食物。食品配給量大大的增加,偶爾還能夠吃到香噴噴的飯團。
可以這樣說,受到戰爭利益的刺激,整個日本民族開始變得瘋狂起來。以前是軍方和高層在瘋狂,現在是連普通的日本民眾都變得瘋狂起來。
以前街上隨處可見抗議軍國主義的人群,現在基本上已經銷聲匿跡。因為再也沒有人會去听他們說那些,傳單也變成了街邊的垃圾,沒有人去撿起來看。東條英機的秘密警察,罕見的清閑起來。
這些改變,都是在一船船貨物抵達日本後,悄然發生的改變。士兵寄回來了他們繳獲的「戰利品」,軍國主義的宣傳機器不斷的運行著。比起後世還瘋狂的民族,在東亞地區出現。
獲得了大量的土地,擁有所有日本人都不敢幻想的廣褒版圖,不但給日本帶來了表面的繁榮,還給日本帶來數不盡的軍用物資。特別是鋼鐵和石油以及橡膠木材,這是日本最需要也是最稀缺的。不管是什麼物資材料,都能在如今的佔領區收集到,這點在以前的日本,是不敢想象的。
龐大的戰爭利益讓日本上下嘗到了甜頭之際,也給日本上下帶來了更加濃厚的危機感。他們害怕失去現在的一切,回到那個狹窄的小島國。他們害怕現在的利益被奪去,數不盡的資源和財富變成鏡花水月。
所以他們盡可能的武裝起佔領區的「軟骨頭」,組成龐大的偽軍部隊。特別是在印度尼西亞地區,數量眾多的印尼人投靠了日本,默認了日本的統治。為了一日三餐,拿起日本人分發的武器,加入到日本扶持的偽政府軍隊。成為日本人手下的一條狗,盼望日本時不時賞點殘渣給他們。
有了龐大的資源支撐,日本本土的工業能力也節節攀升,特別是軍事生產能力,更是日異月新。再加上之前從中華購買的武器,瘋狂的日本依靠自身高達六百萬的軍隊,武裝起四百多萬的偽軍,而且還隨時可以再次武裝起兩三百萬的偽軍。
武裝如此多的軍隊,正是日本對自己本身憂患的直接表現。或許也只有更加龐大的軍隊,才能讓日本感到一絲的安心。
而至從听到陳紹的那句話,日本方面仿佛是發生的大地震一般。他們害怕了,害怕中華奪取日本現在擁有的一切,將日本打回的原形。
日本人恨中華,做夢都想洗刷恥辱。但不可否認,日本人對如今的中華存有懼意,不單單是軍隊方面,還有中華龐大的戰爭潛力。最了解自己的人並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敵人。
日本的文化和中華文化息息相關,這點從日本文字中時不時出現的華語就足夠證明了。多數識字的日本人都了解中華的文化,在最早,中華一直都是日本的天朝上國,當時日本敬畏中華。
大多數的日本軍人也一直都在學習中華的古代兵法,就是在後世現代也一樣。不管是以前的侵略朝鮮戰爭,還是之後的甲午戰爭,日本都是對中華進行全方位的試探。後來還是被突然冒出來的陳紹打敗,這點也成為了日本上下最為深刻的教訓。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情報工作的重要性變得更加的突出。雖說日本建立在中華的大部分間諜機關都被剿滅,但這些年,日本又漸漸恢復了對華情報刺探,只是這種刺探變得十分低調和隱蔽。
盡管現在日本在華的情報機關並沒有以前那麼龐大,情報刺探能力也沒有你們健全,但日本方面還是獲得了很多的情報,特別是中華的工業能力。
中華的軍事實力對日本來說,很模糊。但只要從中華的工業能力和人口基數這點判斷,日本人都能得出一個很恐怖的結論。只要中華願意,隨時能夠武裝起幾千萬的軍隊。
七千萬的日本人,都能夠武裝起六百萬的軍隊,那六萬萬華人,能夠武裝起多少的軍隊。直接對比一下就可以得出來了。
日本並不懷疑中華的動員能力,就憑陳紹在中華的威望,動員幾千萬的軍隊並不困難。有甚者,有些日本軍方人事還認為,要是中華上下一心,到時候就是武裝上億的軍隊,也絕非不可能。君不見,就連蘇聯都武裝起了近兩千萬軍隊,這還不是蘇聯的極限。
所以,當初東條英機才會想要去刺殺陳紹。他無時無刻不再盼望,中華大地再次陷入戰火中,或者失去陳紹這個信仰般的領袖,大大打擊中華上下的士氣。最不濟也能嫁禍他人。
這是日本不甘心周圍有個強大的鄰居,想要再次成為亞洲老大的直接表現。也一種對自身憂患心里的表現,畢竟中華和日本說句不客氣的,那叫仇人,就算中間有德國在磨合,但仇恨的心里依然沒有消退,遲早有一戰。
東條英機從不後悔自己的決定,面對中華日本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是消化現在的佔領區,等個幾十年,當日本完全自我壯大的時候,再找中華報仇。但這條路有個問題,中華會看著日本壯大自己嗎?
所以東條英機選擇了第二條路,拉中華下水,將中華拉入戰爭的泥沼,消耗中華的國力,抵消雙方的差距。不管是蘇聯還是美國,都是很好的選擇。刺殺陳紹,東條英機達到了目的。但事情變化得太快了,他是如願了,中華對同盟國宣戰,也和盟軍打在了一起。
而日本也遇到了**煩,到現在東條英機還搞不懂,是什麼事情讓中華把懷疑的目光放在日本身上,還露出那種證據確鑿的樣子。
當時日本並沒有動用任何日本人參與,就連刺殺的人員都是德國提供的,完全沒有任何線索可以說明日本參與的其中。
要是東條英機知道,他的身邊有一個間諜,或許是盟軍方面派出了一支由「日本人」組成的隊伍加入了刺殺,那他就不會有疑惑了。
在外人看來,陳紹那句話很有可能是試探,但在他看來,這句話透露出來的意思已經相當明顯了,他不想用僥幸心理去考慮問題。所以他做出了這階段日軍反常的舉動,對中華他不敢存在任何僥幸。
還有一點讓東條英機不得不這麼做,中華那位帝王對日本態度一直都不是很好,自己又受到了刺殺,在他看來,這仇恨大了。就算沒有證據說是日本做的,按照自古以來帝王的脾氣,很有可能是寧可殺錯也不放過。
所以,東條英機不敢存在任何僥幸的心理。而且在他看來,或許這件事還是一個很好的契機,一個能夠打敗中華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