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中央銀行和國家債務是很晚的發明。這個系統也實際上挽救了在封建時代苦苦掙扎的集權國家的經濟狀況,讓延續的政府成為了可能。否則,不要說外族入侵,皇室昏庸這些不利因素了。沒有銀行系統的年代,就是自己也能把自己餓死。中央政權餓死,自然就養不起軍隊和警察,整個國家也陷入了無組織的土豪割據的狀況。
在史實上,李治發行過「當十錢」,也就是說一種比較大的錢,重量沒有十倍,但是發行面額確實10文。當然它的材質也是銅。在唐初這樣一個特定的歷史時代,不要說老百姓不承認這種錢的面值了,就是朝廷自己也不願意踫這樣的錢︰明明都是銅,也就大那麼一點點,你寫上「當十」我就給你10文銅錢嗎?加上唐初為了推行自己的六株錢,開始禁止流通和收繳民間的各種漢代以來發行的各種五銖錢,這其實是加劇了中央和民眾的緊張關系。他們不願意進行這樣的轉變,並且對新錢一直持有懷疑和抵制的態度。加上銅錢的造假門檻低,用便宜的私錢明顯要劃算很多。窮人也就算了,有錢人尤其不能忍這樣的誘惑。
這種當十錢一般叫做各種「重寶」,在中國歷史上不止一次發行,數量很少。發行之後多數都是無法通行,花不出去而草草了事。公元758年唐乾元年間因為財政困難,發行了當十和當五十兩種大錢,這就是很少見的古銅幣「乾元重寶」和重輪乾元重寶。但因為這兩種大錢私鑄成本很低,得利的與其說是朝廷,不如說是私鑄錢的民間。因此便迅速停止鑄造。其實,解決唐代物價通脹的方法並不是發行這種貨幣,而是于20年後780年推行的兩稅法。
一方面缺錢,一方面有沒有錢。所以私造假錢的越來越多。近年來李治核準的死刑中,最多的理由就是造假錢了。而且這個數量一直在上升,簡直就是屢禁不止。如果說這還是小事,那麼戶部拖欠皇室資本集團這麼一筆高昂的債務就是一把高懸的利劍了。
在李治威逼利誘新任首相的時候,趁聖人不在,朝會上也在進行著爭論。朝廷收入陷入經濟危機,他們也開始擔憂自己的工資了。
「漲稅?絕對不行!你以為民團的人會同意嗎?」現任首相,接任狄仁杰的姜行義想也不想就否定了︰「不瞞諸位,反正我也是即將卸任的,不用擔心這個了。但我當初上任時,沒有教會,民商社的支持,根本就得不到足夠的選票。如果你們士官社膽敢說加稅,我敢打賭,下一任你們的競選人至少會丟掉40%的選票。你們要麼有把握不在乎這40%的票,要麼就期待能在一個反對加稅的首相下通過加稅方案
朝會上一票人面面相覷,不用說,這樣的損失顯然是無法承受的。
姜行義正了正衣冠︰「反正我也要卸任了,不如就給你們透個底,聖人早就頂上這筆欠款了。從去年開始,他突然增加了對這個問題的關注。如果不拿出方案來,你們都會吃不了兜著走。反正我上任時,這筆欠款就高達三百多萬貫,我既沒有改善,也沒有惡化。但無論如何,每年五十萬貫的赤字,總有個清算的時候。稅改是一定要改的,你們仔細想想,征稅的大頭在誰的身上?」
一群士官黨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們還想繼續裝傻,現任大理寺最高法官的狄仁杰清了清嗓子︰「諸位難道忘了有些特權人是不用交稅的了?不如想想加誰的稅不會讓自己丟票吧!」
不消說,這批人很多都是站在朝廷上的這幫人。他們也許自己沒有那麼多田產,但不缺有很多人把自己的土地,人口都掛在他們名下,這樣就可以用自己的特權免稅。
加誰的稅?只能加自己的稅。因此,這個兩難的選擇就**果的擺在朝廷諸位高管的面前︰
要麼,繼續欠著皇室的巨款。要麼吐出自己的利益。他們忽然發現,仗著朝廷吃官飯的人,怎麼就突然站在皇帝對面去了呢?朝會陷入了冷場,面對自己的利益和皇家的利益,這幫文官立刻變得畏畏縮縮,誰也不想出這個頭,無論是為自己的還是為皇家的。這個會議已經完全進行不下去了。
姜行義冷冷的看著這些同僚,不發一言。在過去的三年內,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和這幫人斗智斗勇,虎口奪食。皇帝是他的後盾而不是敵人,他曾經多次想大刀闊斧的增加自己的權利,把這群蠢貨徹底的趕出朝堂,當他把這個想法告訴皇帝,希望得到他的支持,可李治的一句話就打消了他的這個想法︰「你這麼討厭這些分你權利的人,是不是以後也會覺得皇室礙手礙腳啊?」
李治接著開導他︰「你在做一個非常困難,甚至朕都做不好的工作。在這樣一個龐大的社會,復雜的組織中,沒有人能夠心想事成。如果說,你的權利于朕的恩賜。那麼朕給你的任務,就是和愚蠢的人去共事……這件事很辛苦,還得不到什麼好處。但朕可以許諾,你的工作,皇室會給予你公正的評價。你看看前任狄公,他的工作就很出色,所以他才得到了終身法官的待遇。這個待遇超然于朝廷之外,所以你不要顧慮。不要怕深陷泥潭,就怕壞了這個傳統
李治的話歷歷在目,姜行義也是從心底尊敬這個人,不僅僅他是一個「領導」,或者說是這個國家的精神領袖,而是一個實際,謙和和寬容的人。他已經很久不會對朝廷做出實際命令,他和百官的談話,也更多是一種安慰,建議而非指手畫腳和評頭論足。他也很少表示贊揚和評價,他的微笑與其說讓人敬畏,不如說是神秘莫測,或者是一種超月兌的不在乎。他真的是一個良師益友。
姜行義知道自己無法解決這個望而生畏的大朋友的欠款的問題。這不會給他帶來什麼愧疚,他只是單純的擔心,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真正解決這個問題,下一任?還是下三任?
帶著這種落寞的心態,他結束了這一次例會。離他離開首相府邸還有五十多天,他已經著手準備移交權力和資料,甚至家眷已經在東城找好了住處。也許他可以在離任前,督促長安府開通一條公交線路到他的新家,長安的房價越來越高,皇城附近的府邸根本就是有價無市,有錢也買不到。他對金融系統的不信任,也愈發的加深了。
李治最後敲定的方案,是一個一攬子的結算計劃。首先,在戶部和皇家之間,成立一個新的結算制度,以便準確的計算和管理皇家資產和朝廷用度之間的管理。這個改革會把朝廷和皇宮的管理分開來,太子東宮和皇宮附屬的部門將**出來,由新成立的皇家中樞管理。朝廷部門的**和資產的清點移交也設定了計劃。官員的工資和其他的資產管理,也將由專門的財會人員介入。這些人在過去的十年中,參與建立了皇家的各個商社和工廠的運作,已經有了一套成熟的經驗。
理清資產和部門**以後,大唐最深遠的變革,甚至超出了技術層面的變革,將正式拉開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