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理工天下 第九十八節 黃河航線

作者 ︰ 話糙理不糙

在東岳號從長安碼頭出發,一天過渭水,第二天到三門峽,第三天到洛口,第五天到平陰,第七天返回洛口,第九天返回三門峽,第十天返回潼關,第十一天的下午時分,終于返回了長安碼頭。

李志堅在東岳號抵達潼關的時候就得知了消息,當他看到碼頭上東岳號安然返回,終于心頭一塊大石也落了下來。

東岳號要是有什麼三長兩短,這封禪是怎麼也不能走水路,至少不能走這艘船了!

趙船長帶著一群船員興沖沖的下了船,老遠就對李志堅行禮道︰「幸不辱命!」

李志堅也很高興,揮揮手︰「你們辛苦了。我們上船說!!」

在船長室,李志堅檢閱了東岳號的航行日志,經歷的危險,航速都做了詳細的記錄。

得知三門峽只有七成的概率能通過的時候,李志堅的眉頭皺緊了。這道天險從來都是黃河航運的最大的危害,偏偏沒辦法解決,就算是用上蒸汽動力船也是一樣。

老趙看李志堅不是很痛快,便提議道︰「既然直航不靠譜,不如我們在三門峽上下設立轉運碼頭。又或者想辦法繞開三門峽……」

繞開三門峽?李志堅腦子靈光一閃,想起了李齊物在開元年在三門峽北岸開鑿的開元新渠,寬6米,長18唐里(11公里),繞開了三門峽,使得黃河航運能力大為提高。只不過後來因為泥沙淤積,就逐漸失去了作用。

而老趙提出的三門峽處轉運,也是唐朝人用的分級轉運法。這兩種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即便是使用了先進的蒸汽船,結合古老的方法也才能讓黃河恢復最大的航運效益。

但是眼前,工期緊張,如果不能培訓出一批熟練的船員隊伍,到時候封禪的任務恐怕也沒辦法完成。想到這里,一個想法逐漸在李志堅的腦海里成型。

「老趙,這幾日,你繼續跑長安到三門峽航線,不要下了峽。在碼頭發布消息,帶上乘客與貨物,給錢就帶。得錢就當是給你們船員的補貼了。此外,主要任務是繼續操練這批船員,一定要讓他們盡快熟練船只操作。」

老趙一听有錢賺,立刻激動的點頭。但一想似乎有點不妥,趕忙說︰「李錄事,不如你派人管錢,我這怕……」

「老趙沒事,你先管著,這點錢是你們應得的。等我們的新船下水,開通了黃河全線航線,這才是賺大錢的時候,到時候我再來派人收錢,這樣行吧?」

老趙一听以後才是賺大錢,才寬了心,連忙拍胸脯答應,許諾把船上十組人都給帶出來。

一艘這樣的船定員40人,六個鍋爐,每個鍋爐班由三人組成,兩人運煤添煤,一人操作監管。船長室和主舵有4人,船長一人,副官3人。鍋爐房另設主管兩人,動力船體每個2人,共4人,負責監測螺旋槳的工作狀況;航行檢測由4人組成,負責記錄測量流速,船速。船體有四名觀望手,負責觀察各種情況。最後四名是損管人員,巡視船體水密艙,並且帶著損管工具,維修破損船板,及時排水等任務。

船上另帶了400名學員,可以操作十艘這樣的船。另外有10名後勤人員和隨船醫生。這些人員不需要特殊培訓,因此就隨船補充,並不提前培訓。

船體帶著煤水和壓艙自重400噸,帶有450名乘客,約重33噸此外還有最大800噸,也就是1萬擔的載重量。如果單單搭載乘客(平均體重70公斤計算),可以搭載11400名乘客。

東岳號第一次回船塢,在船體上新加裝了汽笛,在船身上新加了一批照明裝置並對船體做了防火處理。這些又花費了十天的工期。十天後恢復了航行,每日清早出發,傍晚時分抵達陝州水驛。第二日中午返回潼關水驛,第三日下午回到長安。

雖然對趕路的乘客來說,從長安到陝州的陸路也並不難走,可是對于大宗貨物的運輸,東岳號的速度可以說是飛速了。此外,從長安到陝州一天就能到,並且十分平穩舒適,一時間,東岳號的船艙便訂滿。船上可用的450間客房,除去船員佔去150間,剩下三百間都被訂滿。很多人是奔著要去坐船的意願去的。這麼龐大而威武的船只,竟然不靠風力也不靠人力,讓他們極為驚訝。有人說,這是水底的魚龍拉動的,可是船上船下的人並未看到有什麼生物,船後留下的螺旋槳的尾跡,則被他們認為是仙法生效的痕跡。

在這段時間,造船事業也沒有停下。鐵匠鋪和干船塢的工人加班加點,以每25日兩艘船的速度,逐漸新造了十幾艘東岳級。當然除了封禪專門的慶典用船,其他的都是客貨混裝船。

這條黃河航線從長安出發,沿河有潼關,陝州,桓口,孟津,洛口,汴州,平陰,濟南,利津,河口(黃河入海口)。其中長安到陝州是三門峽上航線全程200公里,以下是三門峽下航線,全長約一千公里。

三門峽下航線從陝州出發,每日行200公里,五日可以到黃河河口。返程需要6日。

古代交通極其落後。行軍打仗,步兵日行百里(70公里)就是極快了。騎兵日行300里(200公里)也是差不多到頭。開通的這黃河水路一千兩百公里,全程只需要6日,往返也只需要14日,無疑是讓全民跨上了戰馬。如果按照傳統的每日行百里左右的速度,這也是單程長達十五天的路線。要是走的再慢點,沿河的商人們紛紛嗅到了商機,沿河這些水驛也逐漸的開始繁榮起來。當然,這就是後話了。

除了噸位1200噸的東岳級客貨混裝船,李志堅還設計了一款專業拖船,負責拖拽無動力或者傳統動力的船只。這艘船是真正的怪獸,它排水量只有400噸,但是裝有三台經過輕微改進,加大了汽缸排量的蒸汽機組,馬力達到了600千瓦。這樣的船只早了三艘,命名為土牛級,可以把以前的各種船舶都利用起來,提高封禪船隊的運載能力。

如此,封禪船隊的配置逐漸成型。主船隊由十二艘東岳級組成,其中皇室坐艦2艘,買了國債的商人可以陪駕于第二艘。朝廷內閣可以和皇帝共乘第一艘坐艦。皇室坐艦有900間普通艙房,另外的十艘普通客貨混裝船有6000間客艙,可以乘坐兩萬多人員,攜帶8400噸物資。足以支撐來回泰山所需的800公里水路,以及十天的時間。

而三艘土牛級拖船可以帶另外的無動力貨船的排量7500噸。這樣,整個船隊的編制高達2.2萬噸。雖然和隋煬帝的船隊有所差距……恩,那個就別比了吧

最主要的是,這樣的船隊,所需要的封禪隊伍以外的操作人員理論上只需要600人!這對唐代的人員編制上來說,簡直就是毛毛雨啊!

有了這樣的航運,以長安為橋頭堡,以廣大黃河下游作為糧倉,唐朝人再也不擔心糧食運不到長安,軍隊也可以駐扎在長安,安祿山就算進關也打不下長安,這樣安史之亂就算發生,也破壞不了關中,唐朝也不會衰落……這樣游牧民族也欺負不了我漢族內地……

可惜,歷史上沒有如果。黃河就算到了今日,也沒有形成實用的航運能力,甚至能喪盡天良的全年斷流三分之一的時間。唐朝人民的遺憾,也就永遠的被三門峽那人,鬼,神三扇門,永遠的堵在了關中平原,渭水之畔。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唐之理工天下最新章節 | 大唐之理工天下全文閱讀 | 大唐之理工天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