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疼的受不了了,止痛藥都不管用了!」對方听見王明詢問感覺回答道,雖然說話有些不利索了。
「經常牙疼?」王明問道。
「不是,就最近開始的!」
听到對方的回答,王明也了解了一些,經常牙疼是腎陰虛不能斂陽,虛火上浮,可服用中成藥知柏地黃丸以滋陰降火就可以了。
「許旺,你過來,你看看他應該怎麼治?」王明對著有些清閑下來的許旺說道。
「好的,我看看。」許旺一邊回復一遍仔細觀察。
「元參、生地各5錢,麥冬2錢,(去心)丹皮、澤瀉各錢半,以此方為主。後隨癥再加︰如上四門牙屬心火,加條芩、木通、燈芯;下四門牙屬腎火,加知母、黃柏、元參;左邊下牙屬肝火,加膽草、白芍、柴胡;左邊上牙屬膽火,加青黛、蘇葉;右邊下牙屬肺火,加桔梗、桑皮、條芩;右邊上牙屬脾火,加石膏、竹葉、元明粉。以上俱加1錢,水煎服,對證加藥,我看他是下四門屬腎火,在這個主方上加知母、黃柏、元參就可以了。」許旺說完就開始等著王明的品論。
「嗯,說的都對,但是你就沒有簡單點的嗎?」王明問道。
「簡單點的?」
「嗯,簡單點的,讓病人以最快的速度恢復這也是醫生應該追求的!
「他是火牙痛,生石膏研末擦之,且能固齒。要不用花椒、白酒治牙痛,花椒10粒,白酒一兩,將花椒浸在酒內,十分鐘後用酒口含,幾分鐘即見效,一日2次每次10分鐘,3-4天痊愈。」
許旺說完就看向了王明。
「你不覺得你這些太費事費時了嘛?」王明繼續問道。
「我實在想不出了,師父說一個吧。」許旺仔細的想了一下,發現自己記得都是類似這樣的方子,實在是想不出其他的了。
「那好,我說一個快速止牙疼的辦法。快速止牙痛的穴位與指壓法,快速止牙痛時,上下齒的穴位是不同的。如果上齒牙痛,則應指壓「迎香」穴道。「迎香」穴位于鼻翼旁1厘米左右兩處,只手壓就會有疼痛感。此穴位不僅對防止上齒牙痛有效,連鼻子不通也有效。如果下齒牙痛,則左右手指相互交叉,用拇指放在上面的手的中指向橈骨延伸,尋找一壓就有痛感之處。
這些穴位指壓時,都應一邊吐氣一邊按壓10秒鐘之久。如此反復20次,上下齒的疼痛會立即減輕,治療下齒牙痛的指壓穴道法,置于上方的拇指可以左右相互更換。」
「你記住了嗎?」王明這句話是對著那位患者說的,然後也同時把許旺開的方子給對方寫了一份,一個是根治一個是預防。
「中醫能不用藥的時候,盡量不要用藥,你雖然明白一些藥理,但是終究還是有些淺薄。你知道什麼是藥之五行嗎?」王明對著許旺說道。
「請老師教我!」許旺誠信求教。
「一會吧,馬上要結束今天的義診了,等結束之後,為師給你們講一講吧,你們思想卻是有些僵化了!」王明對著許旺說道。
這幾個弟子大部分時間完全都是進行的生搬硬套來治病,踫見一些棘手的病人就不知道應該怎麼去應付了,對著這一點來說,王明很不滿意。
「終于結束了!」趙玲伸了個懶腰說道。
除了王明外幾人都差不多累壞了。
「好了,咱們回去吧!」王明結束之後和劉國慶交待了幾句之後,帶著弟子離開了。
簡單的吃了點飯之後,王明開著載著幾人回到了山上。
「今天,雖然說你們的表現還算不錯,但是你們的缺點毛病卻也不少!你們知道缺點是什麼嗎?」王明在木樓里對著幾人說道。
「師父,我們太過拘泥于書本了!」許旺低頭說道。他也明白自己的不足,但是多年養成的習慣卻也不是那麼想改就能改的。
「嗯,確實。你們都是應試教育中的產物,雖然有家里人的教導,但是還是在學校讀過,中醫教學中的《中藥學》講義,你們都學過吧?」王明問道。
「嗯,學過。」除了趙博與趙玲兩人外另外三人都點頭稱是。
「今天我就給你們講一下用藥!藥之五行!」王明說道。
在幾位弟子期待的目光下,王明說了起來。
「凡用藥,首論陰陽,次分五行。不知藥之五行,何以配五髒六腑;不知藥之五行,何以談性味歸經?一藥尚且不知,一方下去,羅列十種甚或幾十種,組合交雜,豈不亂成一團?此等人用藥,便如盲人夜路,一片漆黑!所開處方,只能是胡亂抓瞎而已!此等藥湯下肚,醫治者尚不知其行走何經,更不知其歸途是何處,豈不異變蜂起?何況奢求其治病哉?便如愚者領兵,不知軍行何路,亦不知所攻之城在何處,更且一出城兵勇以作鳥獸而散,此等種種,豈望得勝?
凡宇內萬物,莫非五行所成,是故皆含五行之性。臨床用藥,以五行辨之,其理自顯,一目了然!‘醫者意也’,如果僅僅死記硬背,什麼大黃瀉下,黃連清火,人參補氣,蒼術燥濕,陳皮化痰••••••如此學醫,仿佛照葫畫瓢、鸚鵡學舌,豈能明醫學之真意?現在中醫教學之《中藥學》講義,骨子里是西醫的套路,誤人多多,其實不如一本陳士鐸的《本草新編》,也有不如劉渡舟《臨床用藥三十講》,吾意所謂教科書可以付之一炬也!
五行者,木、火、土、金、水;以五色論,青、赤、黃、白、黑;以五味論,酸、苦、甘、辛、咸。
木類︰
是故凡中藥曬干後仍色綠、色青者,其內蘊含五行中木之能量,可以‘木’論之,故多歸肝膽。如︰黃芩,茵陳,軟柴胡,綠萼梅,桑葉,蠶沙,半枝蓮,青蒿,皂礬,青風藤,木通,伸筋草,木賊,小茴等等。細辯之,黃芩入膽經而清其濕熱,
茵陳利肝膽濕邪而退黃,
軟柴胡升暢肝氣而解郁,
綠梅花入肝而散郁結,
桑葉清肝名目祛風,
蠶沙升肝膽清陽而降濁,
半枝蓮解肝膽之邪而止脅痛,
青蒿祛肝膽濕邪而暢陽氣,
皂礬驅肝膽之濕痰兼殺三蟲,
青風藤入肝通絡而祛風、善于止痛,
木通祛肝膽濕邪而兼祛風利尿,
伸筋草入肝走筋而去筋之濕邪,
木賊入肝膽而明目、散結、褪翳,
小茴散肝膽結氣,故治疝止痛等等。以下不再細論。
以味論之,凡味酸者,亦屬木、入肝膽,如︰白芍,芋肉,烏梅,芒硝,五味子,膽礬,白礬,木瓜,山藥等等。其余種種,學者舉一反三自明。
以下略言之︰
土類︰
色黃者,屬于土,含土之性,多歸于脾胃,脾胃主肌肉,所以亦可以走肌肉。是以白術(白術雖言白,實帶黃色)、蒼術、黃精、玉竹、黨參、硫磺、黃 、黃連、黃柏、黃芩等等。或言,方書中未有言黃柏、黃芩入土者,是為汝誤導也?其實不然,黃柏、黃芩正因為帶土之性,方能祛濕,走肌肉,祛肌膚里濕邪,所以皮膚濕疹多用之。
味甘者亦屬土,亦走脾胃。如黃精、黃 、黨參、玉竹、熟地、山藥、杞子、大棗、飴糖、葡萄糖、甘草、沙參、麥冬、天冬,黃豆、蓮子肉等等,皆是以味入土也,亦是脾胃中藥也。
金類:
色白者屬金,故色白者多入肺或大腸。如雲苓,白術,山藥,貝母,薏仁,滑石,冰片,橘白,蓮子,麥冬,天冬,白芨,白附子,龍骨,牡蠣,石膏,銀耳,天花粉等等。
味辛者屬金,故細辛,辣椒,生姜,蒼術,旋復花,薄荷,橘皮,藿香,手掌參,南星,半夏,徐長卿, 本,皂礬,冰片,樟腦,藜蘆,皂角,石膏等等皆是肺或大腸藥。
水類︰
以色言,熟地,生地,玄參,補骨脂,磁石,女貞子,桑葚子,大雲,黑料豆,車前子,椒目,黑螞蟻,蜈蚣皆是腎水藥。以味言之,芒硝,大雲,鎖陽,川斷,鹽,火硝,咸附子,五味子等等,亦是腎水藥。
凡常中肯定有變,其中變化者在于,在五行土之中,除甘味外,味淡者亦屬土,芳香者亦屬于脾土,以芳香悅脾也。所以學醫者當知茯苓,薏仁,石小,土茯苓,扁豆,淡竹葉等等以味淡而入脾。陳皮,藿香,丁香,甘松,大茴,小茴,三 ,草果等等,以芳香而入脾。
另外五行火中,雖以苦味屬火,然而心是君主之官,苦寒直折是為伐君,豈能入之?因此苦味一般以入小腸論而不入心。苦味除卻以入小腸論,尚以入膽經論,因為膽味為苦,從其類也。如︰黃芩,膽草,虎杖,公英,地丁,苦參,大黃,梔子,木通,枳實等等。入膽亦入小腸,苦味帶有火性,故亦能勝濕。
入心者,色紅為正品,如當歸,丁香,朱砂,丹參,紅花,杞子,龍眼肉,萸肉,丹皮,赤
芍,五味子,棗仁,柏子仁,油蒼術,肉桂,桂枝,代赭石,血竭等等,皆可以入心。」
「以上為五行用藥大意,每用藥,如此觀之、思之、念之,胸中不執于任何一部本草,而一草一木自明,如仰掌觀紋,如庖丁解牛,隨手捻來,即是良藥也。如是之時,方可以觀方劑也!」王明一口氣說完之後看向幾位弟子。
「我等慚愧,弟子必定研讀《五行訣》。」王明的一席話讓幾人心有感想也明白了中醫是在不斷的進化!
•••
有三江票的能投給俺就投了,感謝各位的支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