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國攻打巴蜀兩地的軍隊全軍覆沒,十幾萬軍隊都蹲在大秦國牢獄中吃牢飯,這個消息傳播出去,各國盡皆嘩然。
大楚國第一個不信,他們怎麼也不信自己的軍隊會如此窩囊,大楚國的勇士寧可戰死也不會忍辱偷生,即便戰敗,也不可能有那麼多俘虜。
不過當他們嘗試著聯系尋找自己的軍隊時,卻發現,所有的軍隊都消失不見,緊接著,大秦國將那些軍隊所有將領的腰牌印信軍旗還了回去,大楚國不得不相信,自己的軍隊的確落入了大秦國手中。
項羽氣得咬牙切齒。自己半點好處都沒撈到,卻在全天下面前狠狠的丟了一次臉,而且,這麼多俘虜落在大秦國手中,就好像授人以柄,大楚國處處都得受制于大秦國。
不過,項羽不是尋常人物,十幾萬俘虜落在大秦國,他不但不退兵罷戰與大秦國修好,反而調兵遣將御駕親征,將王都和周圍州郡的精銳抽調一空,兩百萬楚軍隨同大量巫師跨過大江向北而去。
原本大楚國只是小打小鬧,轉點小便宜,可是項羽承受不了這種失敗,惱羞成怒之下孤注一擲,與大秦國徹底開戰。項羽篤定,大秦國如今在秦魏戰場投入了六十萬兵力,國內必然十分空虛,自己兩百萬大軍壓過去,絕對是一路碾壓的打到咸陽,迫得嬴戰投降求和,如此一來,自己掙回了面子,俘虜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項羽的想法是好的。他沒有高估自己,但是他低估了對手。
大秦國多年來雖然沒有征戰,可是並沒有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相反,大秦國一直在厲兵秣馬,培養軍隊,在軍隊的投入上絕對是各國總和的數倍,單是一樣靈級五谷就是各國無法比擬的東西。
丹藥一樣的伙食。地獄般的訓練,再加上眾多名將的統帥和管理,多年下來。大秦國的軍隊不說猛銳蓋世,至少也是舉世無雙。而且,嬴戰一直都是將一統天下作為大秦國的目標,大秦**隊的數量絕不僅僅是為了守土。更不僅僅是為了開疆。所以,在軍隊數量上,大秦國始終是以平定天下來維持的。
當初平定義渠國,所有的義渠精壯盡皆被打散重編,納入大秦國麾下。收服沙州。沙州各族的武裝也被打散重編,歸入大秦**隊,接收的這兩州軍隊便有五十萬,而且這些異族人人弓馬嫻熟,又好勇斗狠,募兵十分簡單便利,大秦**隊待遇之高超出了他們的想象,在這些民風剽悍的異族。誰家孩子被挑選入伍。必然大擺筵席慶祝,喜慶程度猶在娶妻添丁之上。募兵之後,義渠和沙州又為大秦國提供了三百萬精銳,而且個個都是弓馬嫻熟的騎兵。
吞並巴蜀時,嬴戰將那些土著的精壯吸收入大秦**隊中,這些土著茹毛飲血不假。單是不可否認,他們的身體素質先天上就要強于中原人。而且是強了數倍,若論起好勇斗狠。即便民風剽悍的義渠和沙州也拍馬不及。單兵素質強悍,又充滿斗志,而且這些土著都將大秦國當成神明來膜拜,忠誠度也無可挑剔,這絕對是最完美的新兵。當然,僅僅是新兵。
這些土著對于從軍的熱情也是難以想象的高,畢竟他們過得都是衣不蔽體的生活,狩獵的工具也都是粗木棒子獸骨石塊,看到大秦國士兵那整齊的盔甲,明亮的刀劍,一個個都是滿眼的小星星,當得知只要從軍就能得到這些盔甲兵器,一個個都嗷嗷叫爭著搶著要去當兵,就連那些牙齒都快掉光的老頭子也都哭著喊著要當兵,更別提那些年輕的土著了。
同樣是兩個州,巴蜀兩地共征得五百萬土著精銳,這些都是年輕精壯之輩,還有五十萬素質稍次一些的,僅作地方軍的土著,不過即便是這些二線部隊,拉出去也能夠完虐大韓國大魏國等國的主戰部隊。
再加上雍州、河套、趙州等地的軍隊,大秦**隊的數量恐怖的迫近了一千萬大關,這麼龐大的軍隊,如果放到其他各國,光是糧秣軍餉就足以壓垮一個國家,也只有嬴戰這種怪胎才能供得起他們,養得起他們。
多年來嚴苛的訓練,將這些義渠、沙州、巴州、蜀州的異族徹底錘煉成鋼鐵軍人,一個個訓練有素,戰力高強。嬴戰對于軍隊的培養向來是不遺余力,不但用靈級五谷培養這些軍隊,還給他們提供了多部煉氣的功法,時至今日,大秦國一千萬軍隊中,最低的士兵也都有了煉氣期的修為。
想當年嬴戰初進入長清宮的時候,長清宮連上雜役弟子也不過三萬多人四萬人,而其中的雜役弟子都是處在煉體期,沒有進入煉氣期的普通人,真正說起來,長清宮煉氣期以上的成員不過是一萬多,跟大秦國一千萬的數字比起來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當然,若真比起金丹期、元嬰期、聖級、天仙的強者,大秦國這一千萬軍隊就是光頭一個,根本沒有幾個頂尖的強者。
與大韓國的戰爭,嬴戰只是派出了三十萬軍隊,而這些軍隊僅僅是雍州本土的軍隊,根本沒動用義渠、沙州、巴蜀那些秘密雪藏的軍隊。對付大魏國,嬴戰也僅僅是又從趙州和河套地區再次調出三十萬軍隊,合起來六十萬軍隊,嬴戰依舊在低調的雪藏實力。
直到今天天下各國聯合起來抗秦,嬴戰終于嘗試著露出大秦國的利爪和獠牙,而第一戰的目標,自然就是項羽御駕親征的兩百萬人。
嬴戰甚至項羽的脾性,這貨根本就是一個瘋子,和韓無忌一樣的瘋子,唯一的區別就是韓無忌是一個只有野心沒有實力的瘋子,項羽卻是一個有充足實力支撐自己野心的瘋子。這個對手,嬴戰不得不重視重視再重視。
嬴戰也選擇了御駕親征。一般而言,御駕親征只有在大局已定或者大勢已去的時候出現,大局已定,用來鼓舞士氣收割戰果,大勢已去,用來喚起斗志做最後的掙扎。
在所有國家看來,嬴戰的御駕親征都是屬于後一種,僅僅是掙扎罷了。大楚國這種老牌大國,兵精將猛,雖然二十萬大軍慘敗,可那只能說明是巴蜀之地險惡,並不能代表大秦國武力強盛。如今項羽將大楚國精銳近乎傾巢而出,又是御駕親征,大秦國哪有不敗的道理。
不論外界如何猜測,嬴戰只是沉著的調兵遣將。
王翦在漢州由南向北攻打魏國,蒙恬和澹台冰河在趙州由北向南攻打大魏國,這兩人又肩負著抗擊大復國和大齊**隊的重任,根本不可能抽出功夫南下。不過好在大秦國人才儲備充足,嬴戰立刻點了李信隨自己出征。
李信,也是大秦帝國的舊將,在滅燕國之戰中立有大功。後領兵二十萬攻打楚國,先是一路凱歌,後被楚將項燕大敗,之後李信行蹤便不見于史書,轉而有王翦帶兵六十萬滅楚。另外,李信是漢代「飛將軍」李廣的祖先。
雖然敗績葬送了一世英名,但是同樣不能抹煞李信的能力,而且重活一世,李信知恥而後勇,無論個人修煉還是對兵法的研讀都如同著魔一般,正是因為有著敗績,所以他格外努力,格外需要用成功和勝利來為自己正名。前世,他沒有機會,而這一世,嬴戰給了他這樣的機會。
得知嬴戰將南路大軍的指揮權交給自己,李信痛哭著跪倒下去,哽咽半晌說不出一個字來。正因為李信有著伐楚失敗的污點,所以,在論到南路大軍的統帥時,知道這一節的人必然會首先排除李信,這並不是能力與否,而是與戰績有關。就連李信自己都不認為自己能被委以重任。可是,嬴戰偏偏就把這個重擔放到了李信肩上,別的什麼都不說,單是這一份信任,便足以令李信剖心瀝膽。
始終跟隨在嬴戰身旁的郭嘉暗暗點了點頭,心中嘀咕著︰君上的心思真是迥異與常人,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截然相反。李信有過伐楚失敗的戰績,但正因為這個敗績,李信在再度伐楚的時候,必然會千思百慮,反復斟酌,正因為曾經失敗過,所以,他會更加謹慎,也更加渴求勝利。其他將領在這個位置上,充其量只是發揮出自己的能力,而李信在這個位置上,必然會綻放出雙倍甚至更多的能力,因為,他無路可退,他輸不起。
嬴戰沒有把郭嘉帶上,因為郭嘉並不僅僅是一個謀士那麼簡單,他手中還掌握著一支情報組織,必須在咸陽掌握全局。而賈詡周瑜等人都在王翦麾下效力,嬴戰能用的就只有駐守在巴蜀的法正、諸葛亮、龐統等人。
這些蜀將迅速匯集,連帶的還有一百萬巴蜀軍、五十萬義渠和沙州的軍隊,再加上嬴戰從咸陽帶來的五十萬軍隊,合起來一共三百萬。
大秦國的反應速度出乎全天下的意料。誰都沒想到,和韓魏的戰爭根本不是大秦國的極限,大秦國還能調出兩百萬大軍,而這,依然不是大秦國的極限。
只希望項羽能夠在這一場王對王的戰爭中擊敗嬴戰,逼迫大秦國亮出底牌吧。(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