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如白駒過隙,一晃眼就到了淳熙十七年的年底。
在這一年里,大宋有了明顯的中興跡象,趙坐在皇帝寶座上,隨著各種令人振奮的消息不斷傳來,趙又燃起了年輕時候的那種豪情。
本來趙在淳熙十五年就萌生了禪位當太上皇的意思,原因是驗看北伐無望,一年又一年的勤政換來的依然還是一個守成的局面,這樣的日子久了,年紀一大,來日無多,也就越來越灰心,有道是哀莫大于心死,大抵就是趙那時候的心境。曾幾何時,趙真的準備找個適當的時機,干脆交班給兒子趙惇算了。
不過,每一個時代總有不世出的英才涌現,就在淳熙十五年,冥冥中好像是上天的安排,讓茅庚給大宋帶來了一份驚喜,然後,大宋忽然之間就顯示出了勃勃生機,在短短一兩年間,一個一個奇跡涌現,讓趙有點目不暇接。而今,趙可以斷定,即便不能再自己的有生之年北伐成功,在大宋下一個皇帝手上也一定會收回中原故土,甚至將會包括被石敬瑭出賣的燕雲十六州。
如果說,此前大宋對金兵還十分忌憚的話,那麼,在茅庚發明了火炮之後,局勢就發生了變化,所謂「攻守易勢」就是說的這種情況吧,自從有了威力驚人的火炮,大宋便隱然從軍事劣勢轉為了軍事優勢。而隨著火槍的問世和逐步裝備軍中,可以毫不諱言,在軍力上全面壓倒金兵只是時間問題。
如果說取下台灣是在海上攻略上跨出了一大步的話,那麼,在佔據呂宋這個大島之後,趙就意識到,這個世界原來蘊藏著巨大的機會。而且,從道義上看,相較于那些還停留在刀耕火種的原始生活,大宋的文明領先程度的確可以稱得上高山仰止,拿報紙上時髦的話來說,大宋有責任領導未開化的原住民走向文明。從這一點來看,大宋完全是師出有名,吊民伐罪,救民于水火,此之謂也。
由此看來,即使從大義的角度,大宋在取下呂宋之後,若真像那些迂腐之人建議的那樣退兵,放任呂宋土著自生自滅,那絕對是不負責任之舉。大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文明大國,是決不能干這種始亂終棄的行徑的。
但問題又來了,對于呂宋采取什麼樣的治理辦法,顯然值得斟酌。如果在以前,不用說,多半還是羈縻的那一套,就連瓊州那里,至今還是那麼個狀態,凡是黎族所居,一概都沿用羈縻之策。不過,台灣在一年半時間就基本上完成了傳統意義上的改土歸流,這顯然值得借鑒。當然,最閃亮的還是高雄特區,這個「特區」取得的成果實在是十分特別,十分耀目,以至于在趙的心目中,有了一種假設,要是多有幾個這樣的特區,那大宋又會是一種什麼樣子呢!
特區在這一年半里,消化了兩萬五千廂軍,為朝廷省了兩百多萬貫養廂軍的軍費,而且這是長期效應,以後每一年都能節省下一百五十萬貫軍費。至于減少廂軍會不會影響大宋抗衡金兵的總體軍力,這一點當然無須杞人憂天,大炮和火槍在這個時代就是無敵的存在,如今在大宋軍中已經陸續裝備了上百門大炮,以及上千支火槍,而且岳琚已經調回臨安,指揮火器卓有成效的陳玉杰也隨軍到了臨安,相信隨著時間的演進,大宋的火器部隊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強,憑借一批批精兵強將,就等某一個時機到來,那時便能一舉掃滅金兵。既然如今走的是精兵之路,大宋那些靡費軍餉的廂軍還可以繼續裁撤。
除了在軍器上的貢獻,特區對于國庫的貢獻也令人驚喜。
朝廷的水泥生產盈利驚人,在產量一再攀升的情況下,特區水泥的生產產量達到了十七萬噸,一噸水泥價格十五貫,營收達到了二百四十五萬貫,盈利超過一百萬貫,僅此一項,就足以抵掉當日攻取台灣的所有投入。特區水泥還在繼續擴充產能,而福建、臨安、四川的水泥廠也在陸續上馬,屆時將會為朝廷贏得更高的收益。至于時表,營收竟然達到了想象不到的四百二十多萬貫,盈利更是超過三百萬貫。這還沒有計算台宋海貿的收益,加上台宋海貿三百萬的收益,趙沒有理由不高興。此外還有辛棄疾主持的銅、鋅、錳開采,也跟特區息息相關,辛棄疾這里也消化了兩萬廂軍,還贏得了兩百多萬的盈利。
大宋皇帝趙有理由感到高興,跟大宋皇帝比起來,茅庚賺的錢一點也不少,玻璃、肥皂、火柴、化妝品、制藥、造車造船都是盈利大戶,加上穿越界女士來到特區之後新上的香水、紡織時裝項目,當然還有股票上的投機收益,統統算起來,茅氏集團的收益超過了六百萬貫。
話說回來,在這一年里,茅庚遇到了穿越以來最大的一次挑戰,因為忽然之間又來了一幫穿越者,猝不及防的茅庚一度極為緊張,但危機很快就過去了,穿越者結成了穿越界同盟,同盟制定了先來後到的優先原則,茅庚有幸成為本時空穿越界的最高領導,然後,穿越界就形成了一個利益共同體。
當然,在茅庚的心目中,危機並沒有真正過去,在以後的日子里,一些不安定的變數陸續在演繹。比如說,盧易見就是一個難以把握的變數,這小子如今到了臨安,貌似在朝廷混得不錯,誰敢保證這小子異日得志之時,不出什麼妖蛾子呢!再說羅德曼這老外吧,老是嚷嚷著要去澳洲,真是不消停。
克拉地峽那邊,馬奮和韓煥章那幾個帶著一幫來自多國的烏合之眾,一直在沿著克拉地峽擴充著領地,土著部落不是這幫人的對手,但土著搬來了真蠟救兵,好在馬奮指揮有方,又有「流星彈」助威,最終真蠟的兵馬也沒有佔到什麼便宜,不得不黯然收兵,當然,這也是因為佔城那邊已經大兵壓境了。如此一來,克拉地峽的局勢暫時是穩定下來了。
劉文兵率領兩艘遠洋船,一路向西,到了印度跑了一趟,貿易還在其次,劉文兵聲稱這只是遠航的,雖然如此,劉文兵也沒有白跑一趟,大宋的絲綢瓷器還是相當受到追捧的,售出絲綢瓷器,收購棉花、香料之類的,算算賬,賺多了。劉文兵隨後又回到了克拉地峽的西海岸的哈秦鎮,與西海岸對應,東海岸的港口被命名為馬來鎮,這好歹是尊重了一回歷史。
克拉馬路已經修好了一條毛路,東西海岸算是拉通了,不過這條路一下雨就滿是泥濘,顯然離穿越者的要求相去甚遠,所以克拉地峽的穿越者聲稱,修築秦式路軌完全是勢在必行。克拉地峽那邊,現階段修路和建設,肯定是燒錢,但也不是一無是處,起碼,這對于印度的貿易是一個大大的促進。按照劉文兵的說法,在印度收購的棉花就可以暫時儲藏在哈秦鎮,其他的印度物質也是如此,印度到哈秦鎮的距離很近,如果船運只需要跑印度洋航線的話,相信有一大批印度、中東海商可以開闢印度洋短程航線,同理,東岸的馬來鎮離中國沿海不遠,同樣也會吸引大批商家開通從中國到馬來鎮的航線,如此一來,馬來鎮、哈秦鎮借助克拉馬路完全有望成為本時空世界性的貿易樞紐。
理論上,這當然是沒錯的,不過,到目前為止,克拉地峽還沒有顯示出特別的吸引力,只有有數的幾家關聯公司和商家在以實際行動支持這個概念中的樞紐。
在克拉幫穿越眾的堅持下,混凝土路軌已經開始修築。令人蛋疼的是,這條路軌的軌道寬度采用了一個有點奇葩的寬度值︰2.222米,這被譏諷為史上最二的寬軌據稱並不是一點根據也沒有。
說到寬軌鐵路,比世界流行軌寬1435毫米寬的鐵路有不少,俄羅斯及中亞國家包括巴基斯坦都是用的1520mm軌距,而西班牙、印度的軌道更寬,是1676mm軌距。不過,比起歷史上存在過的創紀錄寬軌,這些便是浮雲了。其中法裔工程師布魯內爾設計的英國大西鐵路,建造時就是采用罕見的2140mm軌距,被稱作「無敵寬軌」。為什麼叫無敵寬軌呢?那是因為,軌道寬了之後,不僅列車行駛的穩定性大大增強,還使車廂內部變得寬敞舒適。
由此可見,盡管穿越界存在諸如此類的不和諧噪音,但終究還沒有起什麼大的風浪,總體來說局勢還是在可控之中。
在茅庚看來還感覺不是特別滿意,但是在大宋民眾看來,茅庚和特區簡直就是一個逆天的奇跡,特區速度被人掛在在嘴邊,動不動就會說「你看,特區如何如何。」反正,茅庚在特區創出的奇跡,成為了大宋的焦點,吸引了大宋無數人的眼球,很多人正是被特區吸引,雖然遠隔大海,仍然不遠千里前往特區,不能不說,一年來,前往特區的人的確越來越多了。
包括深宮里的皇帝趙,也不免生出一些期待,想親眼去看看特區究竟是一幅如何神奇的模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