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新夢 第一百三十四章 貨幣戰爭

作者 ︰ 金哨本無路

太子趙惇受的打擊不輕,渾渾噩噩地愣在那里好半天,不過趙惇隨即就意識到不能如此下去,在父皇面前,還得好好表現,不能讓趙專美才是。

這會兒的話題既然又是會子又是銅料,趙惇覺得到了自己表現的時機,眼看著趙這一段時間撈取了很多的印象分,趙惇當然也不肯放過任何可以撈取印象分的機會︰

「啟稟父皇,兒臣近日讀了袁燮《貨幣戰爭》一文,深覺有理,若要北伐,我大宋須得先在與金國的貨幣戰爭中取勝,取勝之道,兒臣以為,可參照袁燮所言,廢銅錢,所有州府通行會子和鐵錢,如此,便可放開銅禁,鼓勵民間采銅冶銅與膽水制銅,不出數月,天下所產銅料必將翻倍,特區所需銅料從此不虞匱乏矣。」

在場者都讀過登載在《新報》上的這篇文章,這個袁燮是陸九淵的弟子,好談經濟之學,前些年就著文針砭本朝錢弊,如今倒好,自從太子舉薦他就任國子正之後,當今臨安的兩大報紙都成了近水樓台,袁燮的文章時而在《大宋京報》上刊載,而敏感的文章,則會刊登在《新報》上。

茅庚本來想將《新報》遷往台灣,但文元對《新報》有些戀戀不舍,兩地實在又相距太遠,台灣的讀者畢竟有限,因而最後折衷了一下,《新報》繼續留在臨安,而台灣另辦一份《特區新報》,因而如今的《新報》系列,有《新報》、《特區新報》,還有陳亮主持的《新報海外版》。

留正也是讀過《貨幣戰爭》的,文中雖然盡是新概念,但說的還是舊事,想一想,宋金之間圍繞銅錢的明爭暗斗還真就是那麼回事。此文一出,《新報》上圍繞《貨幣戰爭》的爭論也很激烈,反正《新報》對于正反的文章來者不拒。

太子援引袁燮之論,說得句句有理。不錯!廢除銅錢,不須再像以往的銅場那樣,為了鑄造銅錢只能強制壓低收銅的價錢。不用鑄造銅錢之後,可以放開銅禁,銅價隨行就市,不僅一舉去掉了一個虧本的大包袱,銅場還能為大宋帶來銅課收入,而且還不是一個小數字。

但留正不主張驟然廢掉銅錢,因而說道︰

「《貨幣戰爭》一文倒也說得不無道理,但袁燮的主張實施起來,風險實在難以估量,臣以為還是慎重為要。」

與留正的保守態度不同,葛邲對于太子勇于進取的態度還是十分欣賞的,自己對《新報》上關于銅錢和貨幣的爭論也十分留意,銅錢之弊已經刻不容緩,到了非要解決的地步,當下朗聲道︰

「啟稟官家,臣認同袁燮《貨幣戰爭》的說法,但《大宋京報》上所載伍根毛《人民戰爭之下的銅幣》更是說到了根源上。誠然,我大宋與金國皆不遺余力在貿易中爭奪銅錢,金人甚至不擇手段通過走私大量吸納我大宋銅錢,金人用心險惡,早就在黃河之南設立了銅錢隔離帶,他們仿大宋發行楮幣之法,于汴京置局發行交鈔紙幣,在黃河之南一律使用交鈔交易而禁用銅錢。暗中吸納我大宋銅錢之後,也全數運往黃河以北,過了黃河,就不用交鈔,只用銅錢。說起來,我大宋設立銅錢隔離區,實在是被金人所逼,不得不如此。宋金數十年來在銅錢上的爭奪,委實便等同于一場戰爭。」

听到這里,包括趙在內,都禁不住苦笑起來,宋金之間,情況就是這個情況,不僅如此,在其他方向,比如大理、安南那邊,也好不到哪里去。

事實上,被袁燮稱之為「貨幣戰爭」的銅錢戰,也不是大宋獨創,追溯起來,它早有歷史淵源。在宋朝誕生之前,五代十國的各個割據勢力除了兵戈相向之外,在經濟上也不遺余力地削弱對手,彼此之間的爭斗自然是不擇手段,很有點「超限戰」的味道,其中就包括限定銅錢只進不出,每一方都在對己方的銅錢嚴防死守,同時千方百計吸納對方的銅錢。五代的經驗,就是一方面禁止銅錢出界,另一方面對鑄造銅錢的原料銅鉛錫實行禁榷政策,所謂禁榷,就是銅鉛錫一律官營,禁止民間經營銅鉛錫。

宋朝誕生之後,部分地繼承了五代時期的遺產,其中四川就專用鐵錢,最夸張的是,有一段時間還禁止銅錢入川,這是五代思維的大宋版,深究起來,這不過是與大理、吐蕃博弈的結果。大理產銅,邊貿一開,大量銅材便會進入四川,私鑄銅錢便難以避免,勢必擾亂四川金融,而另一面的吐蕃,則可能大量從四川吸納銅錢。鑒于官府壟斷銅鉛錫和禁止銅錢出界是大宋基本國策,如果銅業難以實行壟斷,而銅錢隨時都會流失到境外,這有損大宋利益。根據五代思維,一不能由著大理和吐蕃佔便宜,二不能放任私鑄銅錢盛行讓大宋民間佔便宜,宋廷因此認定四川不宜使用銅錢,由此,一朵奇葩誕生了——四川成了大宋專用鐵錢的行政區域,但鐵錢之弊也催生了紙幣——交子的誕生。

基于同樣的思維,在西夏立國後,為了防止銅錢流失到西夏,西北也開始使用鐵錢。

趙即位之後,為了防止銅錢流失到金國,兩淮和襄陽地區開始使用鐵錢,目的便是切斷銅錢流向金國的途徑。

應該說,金國在這一場貨幣戰爭中佔據了先機,他們設立銅錢隔離區,在隔離區強行使用紙幣,早在金海陵王貞元時(公元1153∼1155年)就開始這麼干了,而大宋設立銅錢隔離區,則是孝宗當政之後的乾道年間,這時候金人設立銅錢隔離區已經有了十年之久。

葛邲苦笑一聲,繼續道︰

「雖則宋金兩國都為銅錢外流所苦,並且在貿易中互相爭奪銅錢,這便是袁燮所說的貨幣戰爭,其實大宋與大理、西夏、吐蕃以及高麗、日本、安南,又何嘗不是如此!但國與國之間的銅錢之爭,比起民間銷銅錢和走私銅錢,又實在是不值一提。誠如伍根毛所說,那是一場人民戰爭,東家銷熔一點,西家銷熔一點,簡直是防不勝防,任何嚴刑峻法都無法阻止這種違法行徑!如此一來,有多少銅錢都會被民間熔化牟利,好吧!就算是流失國外,那也是拜大宋子民所賜。不獨我大宋,臣聞金國也同樣為此而苦惱。」

至此,葛邲嘆一口氣,說道︰

「為今之計,只有廢除銅錢,釜底抽薪,朝廷才能贏得這場貨幣戰爭,要不然,就算不敗在金國手上,也會敗在大宋子民的手上。」

葛邲差一點就要說家賊難防了。

「而且,近些時有愈演愈烈之勢,不斷有人銷熔銅錢,然後將銅運往特區,以換取各種緊俏指標,此事委實堪憂!廢除銅錢似是唯一選擇。」

趙搖搖頭,話說到這個這個份上,他當然明白,銅錢毀于大宋人民戰爭已經不言自明,就算朝廷咬牙堅持,無論如何也沒有取勝的希望,最後只能一敗涂地。這個伍根毛,呵呵,不用說一定是茅庚的化名。茅庚,伍根毛,化名伍根毛他也不嫌滑稽!可人家說得有道理啊。

不過趙這次卻猜錯了,給《大宋京報》投稿的伍根毛,他是呂行展。呂行展是時表的高管,自然知道銅料市場的各種貓膩,有一次請教茅庚,茅庚順口就跟他說起了人民戰爭的概念,呂行展受了啟發,這才有此一文。但呂行展自知不是自己的創意,因而便特意擬了一個筆名叫做伍根毛。

留正也認為這必是茅庚的文章,但留正向來保守,因而道︰

「話雖有理,但銅錢是大宋的法定貨幣,即算是會子,也是以銅錢為本,今日規定一貫會子兌換七百五十銅錢,若是廢了銅錢,臣擔心的是,會子的信用恐怕---恐怕會一夜之間垮掉。」

趙看了看留正這個樣子,搖搖頭,不免懷念起王淮來,王淮在朝為相七年,最是明白自己的心思,尤其在增鑄鐵錢和減鑄銅錢一事上,可謂下足了功夫,還不怕背黑鍋,委實難得。

為了少鑄銅錢,王淮授意減少給銅場供鐵,膽銅生產全靠鐵料來置換,銅場因而產銅下降,相關官員將官司打到朝廷,王淮又以鑄造鐵錢需要巨量鐵料,鐵課不足為由搪塞,當然這種搪塞又引來台諫攻訐,但王淮拿出唾面自干的功夫與之周旋,眾人倒也奈何他不得。趙自然知道這是王淮在替自己背黑鍋,有這樣一個做實事有擔當又肯背黑鍋的丞相,實在是一件幸事。

不過王淮再能,也無法停鑄銅錢,這是因為的確如留正所說,銅錢是大宋的本位幣,呵呵,報紙上的「本位幣」這個詞倒也貼切。會子能夠流通起來,這是因為會子價值與銅錢掛鉤,理論上一貫會子價值是750文銅錢,只是,有會子也不一定換得到銅錢。但無論如何,銅錢不得不鑄。盡管在王淮這些人的手下,銅錢一再偷工減料,銅少還不說,銅錢里面的錫也是一降再降,有的銅錢也就是象征性地摻了一點錫罷了,對此,大宋朝中一向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唉!就算偷工減料,一樣還是虧本的買賣。

銅錢鑄多少虧多少。但要徹底廢除銅錢,說實話,趙一時下不了這個決心。

但趙惇急于表現,站出來說道︰

「兒臣以為,留大人擔憂固然有理,不過要解決這個難題並非沒有法子,廢除銅錢之後,大可以黃金作為本位幣,如今一兩金可換35貫銅錢,一貫會子值得750文,則47貫會子可換一兩金,若以黃金鑄錢作為本位幣,則會子信用無虞矣!」

趙惇這是听了袁燮的鼓噪,袁燮則是听了文元一知半解的一番話,文元有這個見解,當然又來自茅庚。不過茅庚此前也就是隨便說說,並沒有把事情當真。

听了趙惇的話,趙皺了皺眉,心里有些不高興。

好在周必大及時接過話題道︰

「啟稟官家,韓侂冑剛剛上了一個札子,也建議廢銅錢,改以會子為主要流通貨幣,此外發行銀幣、金幣,也是實行金本位制那一套。以老臣看來,韓侂冑之意,乃是有鑒于與海外各國貿易,大量銅錢流失之故。但銅錢流失,對我大宋損失巨大,對于他國則是大賺特賺。韓侂冑以為廢除銅錢已是當務之急,我大宋大可鑄造金銀幣,以作國際貿易流通貨幣。」

話說大宋銅錢廣受世界歡迎,但一點也不值得夸耀,完全是為人作嫁,當權者應該感到羞愧才對。一虧一賺,這番話有點不中听,在場者的臉上也感到有些掛不住。但事實就是如此,日本人甚至不惜低價傾銷貨物以換取大宋銅錢,反過來還能大賺一筆,不能不說,這樣的窩囊局面須得有所改變才是。

周必大說到這里,轉而說道︰

「不錯,廢除銅錢,另行貨幣之策,都是為了大宋。但其實,本朝二十多年來,一直就在減少銅錢流通,發會子,鑄鐵錢,並先後于乾道二年、三年以銀兩回收會子,淳熙初年又以金銀和銅錢回收會子,可見會子與金銀掛鉤已有先例。老臣以為,廢銅錢,對內以會子鐵錢為貨幣,對外則鑄造金幣銀幣用于海貿,此乃大勢所趨。」

正當在場者以為周必大也會力主改革幣制之時,周必大話鋒一轉道︰

「不過,此事不可操之過急,否則銅錢一夜之間全部銷熔,只怕有幾千萬斤之巨,茅庚那里又豈能收購如此巨額的銅料!老臣以為,此事還須步步為營才是,不妨以五年為期,逐漸施行。」

眾人一听,心說對啊!廢除銅錢的第一大後果,便會釋放出巨量銅料,巨量的銅錢銷熔,一夜之間便能產出幾千萬斤銅料,一時間恐怕誰也消化不了,這可是一個問題。

「周愛卿此言,委實是老成謀國之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宋新夢最新章節 | 大宋新夢全文閱讀 | 大宋新夢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