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下 第一章 奇門觀脈

作者 ︰ 茗門倒爺

中國古代的正史是不會有太多的對盜墓的回憶,不過,盜墓者不需要被別人記住,因為他們一直存在。無論哪朝哪代,盜墓活動屢禁不止。

當然這只是外行人所認為的,其實,從夏朝開始,也就是人類建立國家開始,政府便或多或少地與盜墓者合作進行古墓開發。歷朝歷代,盜墓者在盜墓過程中也逐漸積累不少經驗,也發明出不少能順利開墓的工具,當然,他們也各分各派,各自為名。

不知何時開始,天下盜墓就分三派即「奇門」、「觀脈」、「丈土」,五大門︰南墟、北朝、疆毒、中興、鮫珠盜。

奇門就是指運用奇門異術進行發墓開槨的一類盜墓者,觀脈則是傳統的風水相師一派,而丈土的就像靈異醫生,他們是一群六味十分敏感的人,能通過對墓穴的土進行望、聞、嘗然後切從而得出墓穴的年代、空間大小以及性價比。所說的五門其實就是按盜墓者在中國的地理位置分布來叫的,五大門對應著東南西北中五大疆域。

靈伯是屬于奇門一派的,他說他可以運用靈術夜行千里,說這招叫「五鬼抬轎」,已經失傳很久了,世間會此異術的人絕不會超過五個。

靈氏說,在唐五代以前,交通不是很方便,但是到了唐代後期,由于經歷了一個鼎盛的國期後,中國的大片疆土都可以相互連接,人來人往,也就是從那時起,盜墓各大門派每三年就會在一個地方舉行「道一天」。

這些「道一天」是不可能讓外界人士知道的,每逢此時,四海內地的大部分盜墓者會帶上他們盜過的最好寶貝來此處競高低。

「道一天」就像一個熱鬧的集市,卻更像個「城隍廟」(合肥的一處古董市場),大多數盜墓者會偽裝成古董販在里面擺設攤位,如果誰有珍品那就會在攤位上用暗語記號標示出來,一般大家都會在攤子前擺上三個普通的玉龜再在後面放一尊龍玉,他們管這叫「龜引黃龍」。如果誰想要從賣家手中倒回這件珍品的話,那他就要戴上足夠的酬金隨賣家到其他地方私下交易。

一般賣家手中里握著的真的都是一些世間奇品。他說他父親也曾出手過一塊唐朝「雙魚戲珠」玉佩,把這塊玉佩放在水中,水馬上就會沸騰,但溫度不會變,當時買家出價二十兩黃金買下這塊玉。

有些身手好的奇門盜墓者不需扁鏟之類的工具就可以輕松地開墓發冢,但是這樣做往往會引起墓主尸變。

他說盜墓也是技術活,從小要有天賦,其次要鍛煉膽量,再往後,那就要學各類奇門異術和風水易經。

他和我說過他小時候他爹鍛煉他膽量的事。

那時是國民黨統治時期,時下肥西三河古鎮有一座商周時期的古墓,不過已經被奇門的人洗劫一遍了。當年在盜這座墓時,奇門的人用一種叫「童子引生」異術輕松地刨開數丈深的「甲」字形墓穴。這種形狀的墓穴是商周時期比較流行的,整座墓穴只有一條路能通向里面,沒有後門也沒有側門。

當時,一伙人趁月初之時發土入墓,但奇怪的是這座墓室竟然在里面另設了一堵嚴嚴實實的泥牆,並且在牆的東西兩邊安設了長壽童子燈,只是火早已經滅了。

大家都感到好奇,就都指望著伸手最好的頭頭。那人見多識廣,他叫大家不要動,說這是一堵七尺鎖命牆,只可由內向外推開或者……,千萬不可輕舉妄動,他說那來兩盞靈脂長壽童子燈也不是真正的長壽燈,而是開啟土牆的鑰匙。

領頭在走道里轉了兩圈,他招呼大家用震天錘將外門砸壞以防這牆塌了後悔引起這外門的關閉,便走向那堵看似脆弱的七尺鎖命牆。本來以他的水平和功夫,想開啟這堵牆,那是相當的簡單,只要把兩盞長壽童子燈的燈芯,也就是從小孩的生殖器穿上到大腦的一根千年沉香木芯,給拔掉就可以讓牆完全碎掉,不過在拔燈芯時是要掌握技巧的。

可是,偏在這時候,墓里傳來一陣陣寒森的怪叫聲,大家都以為是剛才運用了靈術導致了墓穴的風水走向發生變化從而導致了墓主人發生了尸變。

大家都拿出了各種闢邪物品,常用的血墨斗,艾草,還有奇門一派最厲害的火符,準備來收了這墓里的粽子。

領頭讓大家不要動,先看看是什麼情況,反正一伙十幾個人在一起,沒什麼好怕的。

等他走向童子長壽燈旁,準備破牆收尸,可突然上方牆體崩塌,只見一龐然大物沖下來。大家定楮一看,發現這眼前的東西並不是粽子,而是一條長數米的蟲子。領頭看見蟲子沖出來後,發指叫道︰「昆侖毒馬陸!都後退,快走!」

大家見領頭這麼說,就都往門口跑。可就在此時那門口的雕滿了古代異獸的外門邊突然蹦出個鐵栓,領頭望了眼鐵栓,笑了笑,便和其他人一起跑了出去。

盜墓不怕遇到粽子和一些不干淨的東西,怕就怕遇到一些奇獸異蟲。

他說那座墓後來就沒人敢去了,那昆侖毒馬陸刀槍不入,通體粉紅,頭上兩個觸角比雷達還靈,而且一旦墓室里出現這種東西,那麼不要想的里面一定遍布這種東西的後代。

靈氏說他父親很冷淡,當年就讓他一個人單刀匹馬的進墓室取一件東西。他說他父親在盜墓界也是數一數二的人物了,可以說是一個名符其實的模金校尉了。

他父親當年把一枚袖珍金質墓碑放在那個墓室里叫他半夜去取,否則,就鞭丈十下。靈氏說他天生膽大,可听同行的人說起當年那個紅色大馬陸他就莫名地心慌,他這麼多年過去了,這墓都沒被盜過,說明里面的問題很不小。

這枚小小的金質墓碑是三國時期一個叫韓默的工匠用取自地下火山的純金礦石參和西周東海千年寒鐵石加上長白山靈岩寺主持舍利共同鑄成,具有無比的靈氣,佛法道法無邊。

靈氏父親給他一顆紅色的定魂石,又交給他一把宋代青瓷玉劍,另外塞給他一把白銀匕首。月初之時,靈父把他帶到了三河古墓,那時候的三河還沒有像現在一樣是個旅游風景區,那時的三河鎮的人很少,到處都是野崗舊墳。

這座古墓就位于三河鎮豐樂河的旁邊,古墓在河的西邊,地勢比河高出很多,靈氏說這墓穴的位置好,尸體存于此必千年不腐,他們把這種地叫「生氣之地」。

那晚,天色尚好,無風無月,河畔的蟲鳴帶給靈氏的只有恐懼和抱怨。他父親把他領到墓穴的洞口,讓他一個人從洞里爬下去,自己在門口放風。這個洞是幾年前奇門的人挖的,下去就可以直接到甲字墓的路道上了。

靈氏一邊極力地安慰自己一邊握著白銀匕首滑了下去。他來到了墓室的正前方,他擦著火柴點著了火把,可里面氧氣不足,火勢很弱。

父親讓他在一個時辰內要拿到那個碑,否則就等死吧。現在的靈氏雖有三樣器物護身,但這周圍的黑暗帶給他的卻是夜的恐懼。

他定了定神,大致地觀察了一下這座古墓。墓的空間不大,上面是拱形構造,塑著一尊龍,而墓壁上都雕刻著各式各樣的圖案和商周文字,要是被考古學家發現,那又要大驚小怪的了,可在盜墓者眼里,這些都只是浮雲。

墓室的大門早已經壞了,靈氏走到了那堵七尺鎖命牆前,看到了那對表情痛苦的童子,心中不禁一顫。他按父親所說的,雙手食無二指並攏夾住兩顆燈芯左旋三圈右轉四下再突然拽出即可,這樣燈芯會絲毫不損地被連底拔出。他拔出燈芯,見這兩根海南沉香黑得發亮,便裝進口袋。他剛要做下一步打算時,就見前面這堵牆瞬間塌下,他反射性地往後一閃。

牆塌後,就能看得見墓室里面的具體情況了。墓室的里面就是一間正方形的槨室,正中央放著一塊棺材,棺材的棺蓋上瓖嵌著一把木劍,而槨室四個角落頭都立著四把石頭雕制的古劍。

這些劍看起來和日本的武士刀十分相似。靈氏手中的火把的火苗火勢漸漸地在小,他感到緊張了,正準備按父親講的開棺取物時,身後就傳來了「呃呃」的怪聲,這聲音拖的好長好長,甚至讓人听出了幾許哀愁的嘆息。

靈氏頓時頭皮發麻,這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他恨不得找個被子把頭捂著。正當他準備回頭看時,他突然想到了三燈這一說法,他想他一定不可以回頭,這頭頂和雙肩之火可千萬不能滅,但他想就這樣也不是個辦法,于是就掏出那個宋代青瓷玉劍往後一指同時身子正著轉了過來。

靈氏身子一轉,就看見一個人身披盔甲站在自己的面前,手握青銅沙戟,兩眼直盯著他看。他見是一名戰將而且又這樣傻傻地望著他,他心中頓生怒火,拔出白銀匕首就向他刺去,那將士也不躲,可匕首插在他身上,那將士並沒流血也沒消失,只是向靈氏笑了笑,便向一堵牆走去,這才消失在他眼前。

可此時他突然注意到到現在墓室都沒出現一條小馬陸,別說那傳說中的昆侖毒馬陸了。他仔細瞅了瞅墓室,確實沒什麼地方可以讓馬陸來躲,他就對這口棺材有點畏懼了。

可是,時間容不得他思考,火把的火變得更弱了,他的呼吸也越來越緊促了。靈氏在心里咒罵著父親,就抱著以死相抵地決心來開棺。

棺材是紫衫木打造的,采取套嵌的方式疊合在一起,只要輕輕一推就可以了。他一股氣推開棺蓋,本來想和這紅馬陸大戰的,結果棺材中什麼情況都沒,有的只是一張絹帛。絹帛上寫著字︰此墓早已作廢,墓中諸物皆為我所置。他帶著絹帛走出墓室,就見洞里放下一條繩子。

其實那座墓早就沒有了毒馬陸,當年那個領頭發現墓室里有毒馬陸時便心生私計。那昆侖毒馬陸是世間珍惜異獸,不但通體發紅還具有解百毒的功效,甚是與眾不同,傳說是西域蠱毒人士從昆侖山上無意間發現的。

這個墓穴其實沒什麼價值,當年領頭一進墓室就感到這座墓穴是座普通的將士陵墓,沒什麼值錢的東西,可是他覺得這條馬陸絕對可以賣個好價錢,于是想私吞。

可當時,靈父在場,他看出領頭的想法並時刻注意著他,果然,領頭假裝和大家一起跑出去了,其實半路又跑了回來。那堵牆根本就不是什麼七尺鎖命牆,而是一堵可以左右移動的石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燈下最新章節 | 燈下全文閱讀 | 燈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