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第一章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在鄂西八百里清江中段的南岸,有一個大村莊,叫趙家莊,村莊里住著大部分李姓少部分趙姓人。這村里有一個大莊園,叫趙家莊園。本書故事就是從這個地方開始講起的。
從清江碼頭爬完十里陡峭的石級和若有若無的崎嶇山道(實際上,垂直距離也就就那麼一千來來米左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對面後山頂上高高聳立的紅牆碧瓦的關帝廟。這地處很偏遠也很險要,據說只要爬上山頂的廟門再進入裝有圍欄的小院壩,就可以極目遠眺五府十三縣哩,真的假的,那就只有知道了!
站在小院壩里,思接千載,頓覺時不我待,慨嘆物是人非;極目楚,看雲卷雲舒,層巒疊嶂;然而最醒目的還是腳底下那一望無際的清粼粼的水田,波光點點,荷葉田田。
這水田里除了生長水稻外,還有蝦米、有青蛙、有鱔魚。水田不低于三千畝,形成了一個然的盆地。冬下了霜凍,一片灰白,又有些像湖泊。水田里阡陌交通,條塊縱橫。
一條小溪將水田分成了東西兩半。小溪上有一座連一座的小橋連接南北兩岸。石拱的、巨木鋪就的,應有盡有。這些橋有的上面還有蓋子,下面擺兩條或石或木的長凳,可供人短暫小憩。這些當然都是趙家莊上趙老爺子的杰作了。
從橋上過往的也大都是趙家莊上爬坡、上嶺、走水田的泥腳桿子,過往的也都些是歪戴著草帽、斜搭著汗巾背著、挑著、抬著的男人們和汗水滿面扛著稻草、提著簍子、牽著小女圭女圭的大胸脯、翹的女人們。
小溪不是筆直的貫穿水田,而是由北向南曲曲彎彎,斗折蛇行,時寬時窄,時高時低。蒿茅蓬草滿岸,垂柳蘆荻夾堤。這小溪里有小魚、有螃蟹當然還有水蛇,還是光小孩的然浴場。路邊或田埂上不時長出幾棵泡桐呀、楊柳呀或桐梓樹、木梓樹來,一到春,風兒吹過,樹枝搖搖曳曳,婆娑起舞,輕煙霧氣。這樣子,就很有了一點小橋流水的味道呢。
水田傍著山腳的地帶,星星點點分布著大小不一的房屋,住著以李姓為主的趙家的長工、短工,其房屋規模都不算大,比較陳舊破爛。春夏之時,房前屋後青蕪蕪的長著南瓜、黃瓜、辣椒、豆角、青菜啥的,藤藤蔓蔓牽牽連連,有的就鑽進了廚房和豬圈里。房屋被果木樹和竹林圍了個嚴嚴實實密不透風。
收秋時節,這些人家的房檐前掛著成串成串的紅紅的辣椒,雞窩旁邊蹲幾個黃皮的老南瓜,山牆邊胡亂放著一堆農具。房前有一個小院壩,向下面的水田略微傾斜。房子大都是土起瓦蓋的那種,那格局有點像郊區的街道又有點不像的說。
清一色的土家吊腳樓,一面靠山脊,一面臨水田,上面是人的居室,下面是牛欄、豬圈、糞池。這種格局的房屋,住起來方便是方便,就是夏蚊蟲多,有時還會踫見蛇。房子或大或小,或瓦房或草寮或是竹竿做板壁以石板做蓋子,不一而足。
這大大小小的房屋里,不時傳出牛兒哞哞、羊兒咩咩、豬兒哼哼,總有裊裊的青煙在房屋上空繚繞飄蕩,綿延不絕。
房屋的後面是重重疊疊的大山,黑黝黝的,有幾分恐懼,有幾分神秘。以紅照(趙)、水杉、椴木、黃楊木、樅樹、鐵柴樹等為主,榛榛莽莽,古木參,可以跟神龍架的原始森林媲美。大山里不僅獐、麂、鹿、兔成群結隊,虎豹豺狼也時有出沒。群山連接到很遠很遠,把水田壩子圍成了半個月亮。
茫茫大山場子中,常有薄霧飄浮,不時露出一塊兩塊的旱田來,田里長著些青菜、蘿卜、蓬蒿之類,還有未砍掉的苞谷梗子,在秋風中左右搖擺,發出「呼啦、呼啦」的叫聲。這田的某一個旮旯,會冷不丁跳出一條兩條有些瘦的狗,對人惡狠狠的狂吠,尾巴耷拉著,就是不下口;接著就冒出一座房屋,讓你眼前一亮。
在後山的西南和東北有兩座高大的山峰,半山腰的突出部位各露出一個豁口,有棧道通向山外。棧道何時由何人開鑿,不得而知。那棧道依山勢、岩石走向而建,有石級有木橋,陡崖下有人造石柱或巨大的木樁支撐著。人畜走在上面,顫巍巍的,提心吊膽。
這兩座山峰很有點像兩個側著身子的高大健壯的女人,這兩個突出部就有點像女人的兩個酥胸,于是,也有人叫這兩座山為西女乃頭山和東女乃頭山。
就在這兩座山的腰眼上各神奇的出了一眼泉水,一大一小,春夏秋冬,汩汩流淌,滔滔不絕,分別叫響水洞和媽媽泉。小泉叮咚成韻,清越纏綿;大泉其聲震耳,波翻浪涌。這兩眼泉水,除了保證莊子里人畜飲用之外,還灌溉著水田壩子那三千畝良田呢。
這地方緊挨著那兩個棧道口,地勢險要,是一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方。——昔日曾是戰場。
這兩處地方風光與水田壩子邊上的「水上人家」又大不相同。西女乃兒頭山的山腰上有一片建築,旁邊緊挨著棧道,有出山的路口,不遠處就是那有神奇泉水翻滾的響水洞。洞的右後側,是趙氏祖塋,碑石錯落,青樹翠蔓。有人說是蓮花地,也有人說是雙龍抱柱,還有人說是犀牛望月等等,總之是塊風水寶地無疑。
那片建築的外圍是竹林和果園,再往里就是圍牆、炮樓。由大操場爬完三十級寬大的石砌台階(台階兩邊有護欄),是一個小院壩,有迎客照、拴馬樁、上馬石和花壇。大門前有兩尊石獅子蹲守著,面目猙獰。大門上寫有一副鎏金大字的對聯︰「拜拜地拜日月,掙錢掙米掙富貴。」橫批︰「紫氣東來」。
房屋高大氣派,佔地幾十畝,有房舍數百間,東西有五大合院,一個井連著一個井,亭台樓閣重重,走馬轉角樓,檐斗拱,畫棟雕梁,花草掩映,曲徑通幽,清一色鵝卵石鋪就。樓宇之間,不時長出幾棵高大的核桃樹、或椿樹、或銀杏樹,枝椏滿。這就是趙家莊大莊園了。由趙家老大趙發達駐守。
趙家莊園往西半里路遠近就是趙氏家祠,這地方外圍環境清幽,里面布置得古色古香、富麗堂皇而又顯得莊嚴肅穆。
老二趙發通因嫌趙家大莊園太吵、太鬧、太血腥,不適宜于民居,就到東女乃兒頭山的山腰另建房舍。房屋也抵近路口,也傍著那眼泉水,只是建築規模小了許多,他覺得不必要有那麼多的房屋。沒有圍牆,只在譙樓上堆了幾千上萬斤的石頭,用來抵御響馬強人。
門楣上的對聯是︰「為人忠臣孝子,做事耕讀傳家。」橫批︰「家風永存」。這兩幅對聯,瞧那鐵筆銀鉤的體式,力透紙背的勁道,必是出自讀書人趙發通之手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