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作品相關歷史人物簡介
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前210年),名嬴政,是秦莊襄王的中子。[1]因生于趙地邯鄲,有人推理認為生于趙地和故稱趙政有關(國名為氏),但實際上根據伯益的9世孫,是西周善御者,傳說他得到8匹駿馬,調訓好後獻給周穆王。由于造父攻打徐偃王有功,周穆王便把趙城賜給他,自此以後就稱為趙氏,為趙國始族。幾十年後,造父的佷孫非子又因功封于犬丘,為之後秦國始祖。這一事實秦始皇不管是否生于趙國都應為趙氏。[1]
公元前247年,秦莊襄王死後,13歲的嬴政被立為秦王。這時呂不韋為相,封十萬戶,號曰文信侯,獨擅大權。秦王政21歲時,即前239年,秦國朝廷中掀起了激烈的政治斗爭。前238年,嫪毐在咸陽發動武裝叛亂,被秦王政平定。前237年秦王政又免去了呂不韋的相位,命呂不韋出居食邑河南洛陽。秦王開始親政。因六國使臣、賓客暗中仍與呂不韋來往,秦王政又命令將呂不韋遷往蜀郡,呂不韋知他與秦王的關系無法挽回,飲毒酒自殺。
秦王政掌權後,任用尉繚和李斯等人,積極推行統一戰略。前236年,趙燕兩國發生戰爭。趙國出兵攻燕,而秦國以救燕為名派王翦等將出兵分別夾攻趙國,先後攻取了趙的閼與、轑陽邑(今河南南陽西北)、河間邑(今河北省獻縣東南》、安陽邑(今河北陽原縣東南)等地,漳水流域已為秦所佔有。前234年,秦又大舉向趙進攻,以所取的趙地建立雁門郡和雲中郡。前231年,魏國被迫把部分土地獻秦,韓國亦被迫把南陽地獻給了秦。秦派內史騰做南陽假守。前230年秦派內史騰攻韓,俘虜了韓王安,以韓地建置潁川郡,韓國滅亡。這時趙國發生大旱災。秦將王翦率領土兵直下井陘(今河北省井陘縣西),秦將楊端和率領河內兵進圍趙都邯鄲。趙派李牧、司馬尚帶領大軍抵御。趙王寵臣郭開受了秦國賄賂,散布流言說李牧、司馬尚謀反。趙王因此改用趙蔥和顏聚替李牧、司馬尚,並且殺死李牧。前229年王翦大破趙軍,殺了趙蔥,俘虜了趙王。趙公子嘉率領其宗族數百人逃到趙的代郡,自立為代王。秦就在趙都邯鄲一帶建立邯鄲郡。前227年,秦派王翦、辛勝攻燕。燕、代兩國發兵抵抗,被秦軍敗于易水以西。次年秦軍攻下燕都薊城。燕王喜遷都到遼東。秦將李信帶兵追擊,燕王喜听從代王嘉的計策,殺了太子丹,把太子丹的人頭獻給秦求和。前226年,韓國都城發生叛亂,秦國乘機出兵平定韓的叛亂,處死了韓王安。前225年,秦派將軍王賁攻魏,包圍了魏都大梁(在今河南開封市),引黃河水灌城,三個月大梁城壞,魏王出降,魏國滅亡。秦就在魏的東部地區建立碭郡。同年,秦派李信、蒙武帶20萬大軍攻楚。李信攻楚的平輿(今河南省平輿縣北),蒙武攻楚的寢(今安徽臨泉縣),取得初步勝利。秦楚兩軍在城父邑(今安徽省亳縣東南城父集)相遇,楚乘秦軍不備發起反攻,大敗秦軍。秦王政派王翦帶60萬大軍出征,大破楚軍于蘄(今安徽宿縣東南),迫使楚將項燕自殺。接著秦軍攻入楚都壽春,俘虜了楚王負芻。秦于楚地設九江郡(在今安徽壽縣)、長沙郡(在今湖南長沙市)。前222年,王翦平定了楚的江南地,降服了越君,設置會稽郡,楚國滅亡。秦在滅楚的同時,不斷地向東擴展,陸續設郡,並攻取齊地,設置薛郡(在今山東曲阜縣)。前222年,秦派王賁攻燕的遼東,虜燕王喜,滅亡了燕國。接著又回師攻代,虜代王嘉,建立代郡(在今河北蔚縣西南)和遼東郡(在今遼寧省遼陽市老城區)。前221年,秦將王賁從燕國南下攻齊,俘虜齊王建,滅了齊國,在齊舊地建立了齊郡(在今山東淄博市東北)和瑯邪郡(在今山東膠南縣西南夏河城)。秦國從公元前230年起,到滅齊時止,首尾10年,陸續兼並了六國,在佔領的區域設置郡縣,直屬于秦王,從此結束了貴族王侯專政的王國時代,進入了君主**的帝國時代。
至前221年,即秦王政二十六年(稱帝以後,改元為始皇帝元年),六國統一,建立了一統天下的君主**大帝國。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前,即注意到對西南、東南和西北地區少數民族的統治,從而加強了以華夏民族為主的多民族的統一國家的政治關系和文化關系。在統一以後,就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置吏,使之成為秦國的一個組成部分。為了加強中原和西南地區的聯系,曾由常頞主持開闢一條五尺寬的棧道(叫「五尺道」),貫通南北。秦滅楚後,就進一步統一東南越族地區,于東甌和閩越之地建立了閩中郡(在今福建福州市)。隨後秦始皇命令屠睢統率50萬大軍分五路南下,深入今湖南、廣東和江西境內。為了運輸軍糧,秦始皇帝命令軍隊開鑿靈渠,溝通了湘江、桂江支流灕江間的交通,同時發配負債的貧民、贅婿、賈人支援戰爭,終于統一了南越和西甌地區,建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從此這些地區就成為秦國的疆域。戰國後期從西到北有一支強大的游牧部落——匈奴勃然興起,活動在陰山之北的頭曼城(今內蒙古五原東北的陰山北麓),其酋長頭曼單于經常利用行動迅速的騎兵深入中原掠奪糧食、人口,焚燒村舍。趙武靈王因此采取防御措施,移民開墾。但是仍不能阻止匈奴的南下,九原河南(指黃河以南)一帶為其所佔有。前221年,遷3萬戶到河北榆中墾殖,同時在原來秦、趙、燕的北邊長城基礎上,建成長達5000里的長城。秦始皇建國稱帝,繼續執行孝公變法以來商鞅的法家政策,加強君主**,削弱舊貴族勢力,提拔由軍功而上升起來的貴族。秦帝國的土地所有制基本上仍維持西周的「王有」土地制,而變「王有」為「國有」。秦始皇于公元前216年命令全國農民自報佔有田地的實際數額,以便征收賦稅。又實行即使是平民,只要有軍功也可授予土地及爵位、可以自由買賣田地的政策,便利了私有土地的發展。秦始皇廢除分封制以後,建立了一套自中央到地方的郡縣制和官僚制。初分全國為36郡,以後隨著土地的擴大增至46郡,定咸陽(今陝西咸陽市秦都區)為首都。中央政府最高的官僚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亦稱「三公」。地方郡的長官為守,縣的長官為令。郡縣制初步打破了血緣關系的宗法制,封建制、官僚制則代替了貴族的世襲制。為了鞏固政權,秦始皇還實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主要是︰統一貨幣和度量衡;統一文字;修築長城、馳道和直道;強迫遷徙六國富民和平民。秦統一六國以後,為了防止六國貴族依持宗族「死灰復燃」,強迫他們遷徒到咸陽,要他們看護皇陵,或者遷徙于西南邊遠地區,一些平民也同時被迫遷徙,叫做「遷虜」,做開礦、開鹽井等苦役。前215年,秦將蒙恬奪九原河南,設置34縣,建立九原郡(治所在今內蒙古包頭市西北)。
嬴政稱帝以前,由晉等東方各國入秦的法家很多。始皇曾經發布著名的「逐客令」,前239年因李斯上書勸諫,始皇才停止了這個命令。統一六國後,各方面的學派、人才也都紛紛來到秦國服務。其中黃老道家、陰陽家,他們綜合儒、法、道諸家的學說,提出所謂「五德終始說」,尤其得到始皇的信任,始皇于是認為秦是水德,周是火德,水能克火,因此秦得天下。從齊燕來的儒生方士們把儒家的「封禪」也作了改頭換面的修改,盛傳自古帝王莫不舉行封禪典禮。同時他們又說海上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島,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有「不死之藥」,服後便可「長生不老」。始皇听了都很動心,幻想成為「長生不老」的神仙。二十八年,齊人徐福等上書海上仙境之事,始皇于是派他征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同時始皇于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前219∼前215)連續到東方沿海,江淮流域以及北邊等地巡游,所到之處,無不刻石頌其功德。三十二年始皇又使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等仙人蹤跡,後來又使韓佟、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藥。對于始皇這種行動,也有儒生表示勸諫的,博士齊人淳于越建議始皇仍實行分封自己的子弟為諸侯的政策,始皇交給臣下討論。丞相李斯反對。李斯的奏議促成了秦始皇帝下令焚書**,規定史書非秦紀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論》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準保存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願學法令,則以吏為師。這時,徐福入海求仙,費以巨萬計,終不得藥。始皇心里已感到受騙,于是命令御史案問諸生,互相揭發牽連四百六十余人,始皇下令把他們都在咸陽活埋。這就是著名的「坑儒」。某些人認為《史記》記載秦始皇坑殺的乃是術士(《史記•卷121•儒林列傳》︰「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並不是儒生,但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坑殺的人「皆誦法孔子」。(《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聞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去不報,徐市等費以巨萬計,終不得藥,徒奸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訞言以亂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阬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益發謫徙邊。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
資料來源︰百度知道
備注︰相關歷史人物資料將陸續補充